【同步课堂-视频】主讲:蒋兴超 语文苏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两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同步课堂-视频】主讲:蒋兴超 语文苏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两课时)

资源简介

.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的把握,理解小说的主题。
2、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的形象。。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刻画人物的形象。
2、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模块一:情感导入
(出示PPT2)马克思曾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出示PPT2)三毛也曾说:“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出示PPT3)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金钱常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闹剧,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文章就和金钱有关,它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出示PPT4)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停顿3秒)
课件展示
PPT2:
马克思曾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三毛也曾说:“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PPT3: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出示钱币)
PPT4: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出示课题)
本文作者(出示PPT5)莫泊桑,生前曾戏言:“我进文坛如一颗流星,出文坛要响起一记惊雷。”他做到了,人们尊称他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他的小说情节简洁、紧凑、准确、高度浓缩,常在人生的悲欢离合中洞悉人情世故,对人性进行冷峻而深刻的思考。(出示PPT5)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两个朋友》等。(停顿3秒)
课件展示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生前曾戏言:“我进文坛如一颗流星,出文坛要响起一记惊雷。”他做到了,人们尊称他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两个朋友》等。
(模块一约7分钟)
模块二:情节把握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出示PPT6)在浏览故事的情节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下面字词的障碍。
拮据(jiéjū) 栈(zhàn)桥 煞(shà)白 牡蛎(mǔlì)
展示
在浏览故事的情节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下面字词的障碍。
拮据( ) 栈( )桥 煞( )白 牡蛎( )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出示PPT7)看看这篇小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着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停顿3秒)
展示
这篇小说为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你试着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相信大家在浏览完课文后,就能很快知道: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法国西部的哈佛尔海岛,有一户人家,哥哥叫菲利普,是个小职员,一家五口,生活拮据。弟弟叫于勒,原是个浪荡子。
(出示PPT8)他把自己的财产挥霍光了,又花了哥哥的一大笔钱,终于被送往美洲去冒险。后来,于勒来信说他在外面发了财,愿意偿还哥哥的损失,还要回家同哥哥一起过日子。这个消息使菲利普一家大为感动。
曾经是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出示PPT8)如今变成了全家的希望。他的来信被看成是全家的“福音书”,菲利普夫妇有机会就拿信出来看。他们称于勒是“正直的”“有良心的”“有办法的”“好人”。
每逢星期天,(出示PPT8)一家人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去盼望于勒归来,并且拟定了上千种花钱计划,连许久嫁不出去的二姑娘也因此找到了对象。二姑娘结婚以后,(出示PPT8)全家前往哲尔赛岛快活而骄傲的旅行。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竟在这只船上遇见了于勒。这时,(出示PPT8)他已经沦落为一个卖牡蛎的流浪汉了。菲利普夫妇大为惊恐,做嫂子的还咒骂于勒是“贼”,是“流氓”。他们生怕被于勒认出来,连累了自己,便象躲避瘟疫似的躲开了他。
在返回哈佛尔时,因为怕被这个倒霉的兄弟碰见,(出示PPT8)他们赶忙改坐了另一艘船。
展示
PPT8:
于勒挥霍光了自己的和哥哥菲利普的财产。
于勒如今变成了全家的希望。
衣冠整齐地到海边去盼望于勒归来 全家前往哲尔赛岛快活而骄傲地旅行。
沦落为一个卖牡蛎的流浪汉了。
他们赶忙改坐了另一艘船。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我们基本了解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你能否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出示PPT9)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呢?(停顿3秒)
既然于勒贯穿于文章始末,那么我们就围绕于勒进行概括。(停顿3秒)
老师先给大家做个示范:故事的开始是“我们”一家把叔叔给赶走,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一情节概括为(出示PPT9)“赶于勒”,那么后面的故事将如何概括呢?(停顿3秒)
稍作思考后我们就能得知:因叔叔于勒的来信,“我们”一家热切地期盼于勒,因而我们可以概括为(出示PPT9)“盼于勒”;
一家人前往哲尔赛岛旅游的途中偶然而慌张地遇到了于勒,我们就可以它概括为(出示PPT9)“遇于勒”;
遇到之后呢?怕叔叔于勒会给家人带来麻烦又改换了另一条船,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出示PPT9)“躲于勒”。
展示
请你精要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赶于勒 盼于勒 遇于勒 躲于勒

(模块一约8分钟)
模块三:称呼变化
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后,请大家再一次细心阅读课文,看看(出示PPT10)小说前后对于勒有哪些不同的称呼呢?
(出示PPT10)为何又有这些不同的称呼呢?
(出示PPT10)不同的称呼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停顿3秒)
展示
小说前后对于勒有哪些不同的称呼?
为何又有这样不同的称呼呢?
不同的称呼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出示PPT11)仔细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称呼于勒的词语。
仔细阅读课文后我们很容易找出直接称呼于勒的词语:(出示PPT11)坏蛋、流氓、无赖、正直、有良心、有办法的人、救星、分文不值、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等。
展示
细读课文
请从文中找出直接称呼于勒的词语。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有良心、有办法的人、救星、分文不值、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等
这么多对于勒的称呼,感觉较凌乱,我们先把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理清楚。
如果我们结合刚才所概括出的主要情节来思考,就很容易理出较清晰的顺序。(停顿3秒)
在(出示PPT12)赶于勒时,称呼他是“坏蛋、无赖、流氓”;在(出示PPT12)盼于勒时,又夸赞他是“正直、有良心、有办法的人、救星”;在(出示PPT12)遇于勒和躲于勒时,又说他是“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展示
赶于勒: 坏蛋、流氓、无赖、
盼于勒: 正直、有良心、有办法的人、救星、
遇于勒、躲于勒: 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模块三约7分钟)
模块四:情感对比
我们很容易发现,(出示PPT13)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变化:在(出示PPT13)赶于勒、遇于勒和躲于勒时,骂于勒是坏人、是流氓;在盼于勒时,却说于勒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展示
那我们就在心中产生了这样的疑惑:(出示PPT14)赶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和盼于勒时的称呼,为何是截然不同的、自相矛盾的、反复无常的?(停顿3秒)
展示
赶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和盼于勒时的称呼,为何是截然不同的、自相矛盾的、反复无常的?
要想准确找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变化的原因,当然要结合于勒当时的生活处境,因为这反复无常的情感态度就是因为于勒的生活处境发生了变化。
(出示PPT15)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了解于勒当时的生活景况分别是怎样的?(停顿3秒)
展示
请认真阅读课本,了解于勒当时的生活景况分别是怎样的。
再一次认真阅读文章后我们就能发现:
当初菲利普夫妇赶走于勒,就是因为于勒当时是个穷光蛋,他不光花完了自己的钱,也花掉了菲利普夫妇的钱,因而才称于勒是(出示PPT16)坏蛋、无赖、流氓。
后来于勒来信说自己发财了,要成大富翁了,还要和菲利普夫妇一起生活,“我们”一家人就充满了热切的期盼,就称于勒是(出示PPT16)正直的人、善良的人、有办法。
在一家人前往前往哲尔赛岛旅游时,意外发现于勒还是穷光蛋时,又称于勒是(出示PPT16)贼、讨饭的。
那么我们透过故事情节的本身,找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截然不同、反复无常的(出示PPT16)原因了:(出示PPT16)于勒糟蹋了家中的钱,变穷时,就说他是无赖、流氓;听说他(出示PPT16)赚了钱,变富时,就称他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之后于勒又(出示PPT16)破产没钱了,要骂他是贼、讨饭的。
展示
我们终于知道了,钱是菲利普夫妇情感态度的一个标尺。
(出示PPT17)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情感的变化就是随着钱的有无而发生变化的。菲利普夫妇的感情到底随着钱的有无发生了怎样微妙的变化呢?在这一列称呼变化的背后,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老师先给大家做个示范:于勒糟蹋完了钱,变成(出示PPT17)穷光蛋时,骂他是流氓无赖,把他赶出家门,菲利普一家心中满是(出示PPT17)恐惧和憎恶。
请你联系文章的情节内容和对于勒的称呼,也用一两个词概括菲利普夫妇当时的心理情感。
思考之后,相信大家发现了于勒来信说赚了钱变得(出示PPT17)富有时,菲利普夫妇心中满怀着(出示PPT17)希望和憧憬,而在得知于勒破产(出示PPT17)没有钱时,菲利普夫妇心中又充满了(出示PPT17)恐惧和仇恨。(停顿3秒)
展示
讲到这里我们就想起了,在理清文章的主要情节时所留下的三个思考:
(出示PPT18)1、小说前后对于勒有哪些不同的称呼?
(出示PPT18)2、为何又有这样不同的称呼呢?
(出示PPT18)3、不同的称呼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展示
小说前后对于勒有哪些不同的称呼?
为何又有这样不同的称呼呢?
不同的称呼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前两个问题的答案,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第三个问题的答案,相信大家也很容易找到。
(出示PPT19)于勒是菲利普的亲弟弟,他们夫妇对亲弟弟共同的情感天平的两端放着的都是金钱的砝码,我们就可以从中清楚地看到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停顿3秒)
展示
于勒是菲利普的亲弟弟,他们夫妇对亲弟弟共同的情感天枰的两端放着的都是金钱的砝码,我们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于勒(出示PPT20)穷的时候,他们就(出示PPT20)赶,听说于勒(出示PPT20)富有了,就热切地(出示PPT20)期盼于勒,亲眼见到于勒还是个(出示PPT20)穷人,心中非常(出示PPT20)害怕,还连忙(出示PPT20)躲起来。
(出示PPT20)菲利普夫妇(出示PPT20)变化的是对于勒的称呼和态度,而不变的是(出示PPT20)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价值观。无论于勒的生活景况是怎样变化的,(出示PPT20)菲利普夫妇的眼中只有钱,他们掉进了钱眼中而不能自拔。
展示
真可谓,(出示PPT21)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出示PPT21)金钱让小说跌宕起伏,让菲利普一家的生活充满了闹剧。(停顿3秒)
展示
(模块四约15分钟)
模块五:环境描写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中的环境描写。
  请你先从文中找到两处环境描写,再思考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同学们都找到了吗?(停顿3秒)
相信大家都找到了(出示PPT21)这两处环境描写:
第一处是:(出示PPT2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这一处是在我们一家前往哲尔赛岛旅游时的环境描写。
第二处是:(出示PPT21)"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一处是菲利普一家躲开了于勒后的环境描写。

展示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稍作分析,我们就能得知:(出示PPT22)第一处环境描写正是全家开心去哲尔赛岛旅游时二姑娘终于可以出嫁了,发了财的于乐叔叔说不定哪天就回来了,所以)"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这段景物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当时欢快的心情,
而(出示PPT22)第二处环境描写呢?发了财的于乐叔叔又成了穷光蛋,全家人的希望彻底破灭。"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段景物描和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相映衬。使这种失望、沮丧的情感更浓郁。
  再细心地对比,我们会发现文中仅有的两处环境描写(出示PPT22)正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态度和情感变化的鲜明写照。
  
展示
真可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出示PPT23)通过这两处环境描写,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菲利普夫妇、他们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真实情感。
在小说中,环境描写往往起到烘托人物情感、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而人物、情节、环境描写共同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本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小说的情节结构与环境描写。下节课,我们将分析小说主要人物,通过对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作品主题。  
  (出示PPT23)惜语如金的环境描写也有大学问,这也是文学大师的风范!(停顿3秒)
真可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出示PPT23)通过这两处环境描写,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菲利普夫妇、他们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真实情感。
(出示PPT23)惜语如金的环境描写也有大学问,这也是文学大师的风范!
展示
通过两处环境描写,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菲利普夫妇、他们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真实情感。
稀语如金的环境描写也有大学问,这也是文学大师的风范!
莫泊桑的小说情节简洁、紧凑、高度浓缩,常在人生的悲欢离合中洞悉人情世故,对人性进行冷峻而深刻的思考。通过这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领略到了其中的风采。本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课堂小结约1分钟)
我的叔叔于勒
第二课时
模块一:人物塑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充分了解了莫泊桑的小说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出示PPT2)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出示PPT2)构思布局别具匠心,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难怪(出示PPT2)左拉评价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停顿3秒)
展示
以小见大,典型意义
构思精巧,别具匠心
左拉评价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本节课,我们继续欣赏大师精湛的技艺。
首先我们一起学习他是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
菲利普夫妇是小说中描写最多的人物。(出示PPT3)如果请你评价菲利普夫妇,你会用哪些词语?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
从细节我们常能看到人物的精神世界。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细节描写包括哪几种?
有(出示PPT3)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肖像描写等。
展示
如果请你评价菲利普夫妇,你会用哪些词语?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

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肖像描写等。
请同学们再一次细致深入地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对菲利普夫妇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肖像描写等,并用不同符号做好标记。(停顿3秒)
相信大家从文中找到了很多相关的描写。为了让我们所找的描写更加有条理,老师特意画了一张表格,(出示PPT4)请同学们将自己所找的细节描写按照表格提示的顺序对号入座。(停顿3秒)
于勒的景况
菲利普夫妇
神态
行为
语言
糟蹋了钱,变穷
行为1
赚了钱,富有
神态2
行为2
语言2
发现穷水手像于勒
神态3
行为3
语言3
证实穷水手是于勒
神态4
行为4
语言4
表格的左边是于勒的景况,右边是菲利普夫妇的神态、行为和语言,请你按照左边的提示完成填空。(停顿3秒)

展示
请你将所找的细节描写按照表格提示的顺序对号入座。
于勒的景况
菲利普夫妇
神态
行为
语言
糟蹋了钱,变穷
行为1
赚了钱,富有
神态2
行为2
语言2
发现穷水手像于勒
神态3
行为3
语言3
证实穷水手是于勒
神态4
行为4
语言4
老师先给大家做个示范:
(出示PPT5)于勒糟蹋了家中的钱变穷时,菲利普夫妇便“把他打发到美洲去”,
“打发”就是菲利普夫妇的第一个行为举动。“打发”自己的亲弟弟就像打发要饭花子一般。
你是否也能仿照示例,将所找的描写填入表格中?
只要按照情节顺序,仔细来找,就不难发现:
于勒赚了钱,变得富有时,对菲利普夫妇的神态描写是这样的:(出示PPT5)“(把于勒的信)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每到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可见其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是多么得迫切。
这时对菲利普夫妇的行动描写是:(出示PPT5)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叔叔回国这件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商定好了全家前往哲尔赛岛旅行。从他们的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心中的愿望是多么的美好!
这时菲利普夫妇的嘴上长挂着:(出示PPT5)“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多么叫人惊喜呀!”言辞中满溢着欢欣和喜悦。
展示
(出示PPT6)在船上发现穷水手像于勒时,对菲利普夫妇的动作描写是:“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父亲赶紧走去(向船长打听穷水手的情况)。”六神无主的菲利普夫妇,在毫不掩饰地用实际行动及时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对菲利普夫妇的神态描写是这样的:(出示PPT6)“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看到于勒竟是这番境地,其震悚、紧张的心理和神情跃然纸上。
再看这时对菲利普夫妇更加精彩的语言描写:(出示PPT6)
“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么像于勒?”
“哪个于勒?”
“就……就是我的亲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看着像自己的亲弟弟,慌张中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愿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他们实在不愿打碎自己多年积攒的发财梦,惊疑、恐惧、又满怀希望的困苦心情在语言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展示
(出示PPT7)在证实穷水手就是于勒时,是这样描写菲利普夫妇的神态的: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
他回到母亲身边,是那么神色张皇。
结结巴巴地说……
父亲神色很狼狈,……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
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菲利普夫妇惊慌失措的神情,暴露了他们当时心里是多么的不安和恐惧。
这时对菲利普夫妇的动作描写是:(出示PPT7)“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这一列的举动足以看出他们的绝情。
最后,我们再一起来看对菲利普夫妇的语言描写:
(出示PPT7)“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出大乱子了!”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语无伦次的话语中充满了鄙夷的、恶毒的责骂,失魂落魄之后,彻底地将自己的亲弟弟从情感上拒之门外,划清界限,永远为敌!
展示
在完成表格,欣赏完细致精彩的描写后,我们一起再回顾前面的问题:(出示PPT8)如果请你评价菲利普夫妇,你会用哪些词语?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
展示
如果请你评价菲利普夫妇,你会用哪些词语?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
我们在欣赏了一系列的描写后,就很容易找到一些词语来评价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贪婪势利、尖酸刻薄、虚伪麻木、爱慕虚荣、唯利是图,这便是(出示PPT9)菲利普夫妇留给我们的形象。
展示
冷酷自私、贪婪势利、尖酸刻薄
虚伪麻木、爱慕虚荣、唯利是图
菲利普夫妇的形象
我们可以深有感触地说:(出示PPT10)“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描绘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绝不靠作者的叙述,而是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让他们自己自然的去表露。”这就是(出示PPT10)一流的文学大师,细节描写的巨匠!
展示
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描绘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绝不靠作者的叙述,而是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让他们自己自然地去表露。
一流的文学大师,细节描写的巨匠!
这也告诉我们在平时写作时,要贴着人物来写,要学会让细节说话。
(模块一约20分钟)
模块二:技巧处理
能在咫尺篇幅中展现人生的悲欢离合,再现生活和时代的原貌,没有精湛的艺术技巧是难以完成的。
(出示PPT12)请你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深入思考:本篇小说到底“巧”在哪些方面?
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个示范:(出示PPT12)巧在选材——以小见大,洞察世情,因为这一出小小的闹剧,尽显人情冷暖,以小见大,足可谓巧!
展示
请你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深入思考:本篇小说到底“巧”在哪些方面?
参考示例:
巧在选材——以小见大,洞察世情
你还认为本篇小说“巧”在哪里呢?
相信聪明的你,还能发现本篇小说巧在:
(出示PPT13)巧在情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总在关要处起波澜出意外,但又让人感觉总在情理之中,只有这样才符合人的本性,才更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的本性。在情节处理上,可见其巧!
(出示PPT13)巧在对比——不着一字,尽知褒贬。菲利普夫妇前后态度、情感的鲜明对比,“我”对叔叔于勒和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情感的对比,文中没有出现一句褒贬任何人物的语句,但在鲜明的对比中,尽显褒扬,可谓巧矣!
(出示PPT13)巧在设悬——引人入胜,步步为营。于勒的景况直接关系到菲利普夫妇一家的命运,于勒的贫富变化,更牵动着菲利普夫妇的神经,直到最后,小说才将悬念揭晓——于勒是个穷水手,也可谓巧!
(出示PPT13)巧在角度——孩子视角,成人世界。小说中的若瑟夫,作为一个孩子,目睹了父母对叔叔于勤的冷酷无情,小说通过一个未被“金钱”玷污过的小孩子的眼睛,来审视成人世界的冷漠残酷,不可谓不巧!
(出示PPT13)巧在线索——双线结构,虚实相生。菲利普夫妇情感态度的变化是“实”,于勒的命运变化为“虚”,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巧妙的线索安排,足见其巧!
(出示PPT13)本篇小说还有一些巧妙之处……课后你可以再去深入挖掘。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但在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中有那么的“巧”,我们不得不说(出示PPT16)“巧”运匠心,彰显大师风范!
展示
巧在情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巧在对比——不着一字,尽知褒贬
巧在设悬——引人入胜,步步为营
巧在角度——孩子视角,成人世界
巧在线索——双线结构,虚实相生
巧在……
巧运匠心,彰显大师风范!
(模块三约6分钟)
模块三:主题思考
有人曾经在看完这篇小说后,饱含深情地写下这样的一幅对联。
(出示PPT14)上联是: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出示PPT14)下联是: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出示PPT14)横批是:金钱至上
展示
这幅对联想告诉我们:(出示PPT15)本篇小说生动再现了人生百态,感慨世态炎凉,讽刺那些见利忘义的市侩小人,乃至深刻批判了当时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展示
本篇小说生动再现了人生百态,感慨世态炎凉,讽刺那些见利忘义的市侩小人,乃至深刻批判了当时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也有人曾这样深有感触地说:(出示PPT16)“菲利普夫妇也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本身生活窘迫穷困,自顾不暇,只能对于勒避而远之。菲利普对弟弟确实 ‘冷酷无情’,但是收留了于勒又会怎样呢?会不会以更多的悲剧收场呢?”
他把这篇文章的主题理解为:(出示PPT16)本篇小说展现了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辛酸和卑微。对于这样的弱势群体,我们还是多一点理解和关爱,而不是嘲笑和冷漠!
展示
观点二
菲利普夫妇也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本身生活窘迫穷困,自顾不暇,只能对于勒避而远之。菲利普对弟弟确实 “冷酷无情”,但是收留了于勒又会怎样呢?会不会以更多的悲剧收场呢?
展现了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辛酸和卑微。
两种观点,你同意其中的哪一种呢?
其实,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都有其可取之处。
(出示PPT17)还有人曾打抱不平式地发出过这样的呐喊:“小说的结局为什么是这样?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展示
还有人曾打抱不平式地发出过这样的呐喊:“小说的结局为什么是这样?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出示PPT18)有人说: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
(出示PPT18)有人说: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
(出示PPT18)有人说: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德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
(出示PPT18)有人说: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如果他们很有钱,就会认下于勒。
(出示PPT18)有人说: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如果他们不是那么好面子,则结局不会如此。
(出示PPT18)有人说:是菲利普夫妇的“嫌贫爱富”造成的。当于勒穷时他们又赶又撵,而在他富时,则是盼。
(出示PPT19)有人说:是那个社会造成的。在当时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出示PPT19)还有人说:……
(出示PPT19)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展示
有人说: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有人说: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
有人说: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德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
有人说: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如果他们很有钱,就会认下于勒。有人说: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如果他们不是那么好面子,则结局不会如此。
有人说:是菲利普夫妇的“嫌贫爱富”造成的。当于勒穷时他们又赶又撵,而在他富时,则是盼。
有人说:是那个社会造成的。在当时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还有人说:……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课后,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深入探讨。这就作为本课的家庭作业。
好的小说总会带给人无限的遐思,向着读者无限意义地敞开。(出示PPT20)当然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
例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的是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会怎样? (出示PPT20)
我们全家在船上没能避开于勒,大家都明明白白认出了对方……(出示PPT20)
于勒没有穷困潦倒,而是衣锦还乡,我们在栈桥边等到了他……(出示PPT20)
……(出示PPT20)

展示
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的是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会怎样?
我们全家在船上没能避开于勒,大家都明明白白认出了对方……
于勒没有穷困潦倒,而是衣锦还乡,我们在栈桥边等到了他……
……
(模块四约6分钟)
模块四:课堂小结
莫泊桑(出示PPT21)勤奋地创作了一生,由于过度劳累,得了精神错乱病,后来被送进巴黎的一家疯人院。1893年7月6日莫泊桑逝世,年仅43岁。
屠格涅夫认为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恩格斯曾说:“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
正如他生前曾戏言:(出示PPT21)“我进文坛如一颗流星,出文坛要响起一记惊雷。”他用小说给文坛带来了一记惊雷,他的名字叫莫泊桑!
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