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1. 喜爱、爱护、疼爱、爱惜、爱慕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2. 吝啬钱财 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3. 隐藏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1. 安稳;安置;安逸;安定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2. 使动用法:使...安稳,安置,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 安逸,安定 (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3. 疑问词:哪里,怎么怎样(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4、养,所安;安养的东西(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1. 名词:被子例句:落被于地。(《杨修之死》2. 动词:遭受、覆盖例句: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轲刺秦王》) 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3. 介词,被动用法:不译 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被 例句:忠而被谤。(《屈原列 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传》) (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4. 通假字:通“披”,披散或披着 创,尤不为苦也。衣服例句: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苏武陷匈奴,不倍(通1. 倍数,不用翻译 “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倍 2. 加倍 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3. 通背;违背 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1. 本来的、固有的、最初的 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本 2. 树根——根本——探究本源 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3. 版;稿;给皇帝的奏章 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1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1. 见识浅薄、学识浅薄 adj鄙 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2. 鄙视、轻视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3. 边境、边邑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1. 兵器,军械例句: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2. 军队例句: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廉颇蔺相如列传》) 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3. 用兵策略 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兵 例句: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过秦论》) 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4. 战争 (伤害)其友,勿劝。例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5. 用兵器伤人例句:左右欲兵之。(《史记》)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1. 名词:疾病、缺点(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病 2. 形容词:困苦不堪、 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3. 动词:担心、伤害、责备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1. 观察,了解例句: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2. 精明、明智 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例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 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徒。(《汉书》) (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 3. 察察:洁白的样子 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例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屈原列传》) 廉,足见帝之察(明智)。4. 察举制例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2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1. [zhāo]:表示时间早上 冠,于朝(朝廷)谏齐王。齐王例:朝令夕改 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朝 2. [cháo]:朝廷、朝代、朝政、朝 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邹拜、朝向 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1. [céng]:曾经 愚公自曾(指与自己相隔两2. [céng]:通“层”层叠 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例句:荡胸生层云。(《望岳》) 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3. [zēng]:加强语气,竟然 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曾经)例句: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 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曾 公移山》) 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邻人4. [zēng]:曾祖 智叟望山上曾(通“层”)云,5. [zēng]:通“增”增加 笑之。愚公笑曰:“何曾(竟)例句: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 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患,死于安乐》) 日。”1. 乘:乘坐(交通工具)例句:乘犊车,从吏卒。(《资治通鉴》)2. [shèng] 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例句:千乘之国。(《论语·学而篇》)3. 登上例句:乘彼境垣,以望复关。(《诗 陶渊明手握《左传》,乘经·卫风·氓》) (登)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乘 4. 趁着,凭借 (乘坐)"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例句:因利乘便,宰割天。(《过秦 利乘(同‘趁’趁着)便,终而论》) 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5. 冒着 (冒着)雪,至家,心乃定,居例句:乘风冒雪 家乘(顺应)化以归尽。6.顺应例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7.史书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1. 真诚、诚实等 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诚 2. 副词:果真、的确、实在。 赵。相如度秦王诚(确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3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1. 清除、去掉、除非 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例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 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轲刺秦王》) 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2. 台阶 东屋之除(台阶)尘,引荆轲之除 例句:除,殿阶也。 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3. 授予官职 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例句: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 其刺秦王。荆轲曰:“除(除情表》) 非)吾死,不然事定成!”1. 辞别2. 推辞 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资治 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通鉴》) 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辞 3. 借口 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辞(推例句: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 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鉴》) 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4. 文辞、言辞、一种文体 汨罗。例:《楚辞》1. 跟从,使...跟从例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2. 听从,学习,使...学习例句: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樊哙从(参加)军,从(跟(《师说》) 随)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鸿3. 挨着 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从 例句: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军门见樊哙,樊哙从(听从)良4. 参与 计,斥项王。项王不识此人,问例句: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 所从(由,自)来,欲杀之,樊行》) 哙不顾。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5. 随从的人 (挨着)良坐。6. 从父:旁系亲属7. 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策略。1. 危害、危险例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危殆 2. 几乎、接近 险),物件殆(接近)尽,唯余3. 大概、恐怕 项脊轩。归有光以为殆(大概)例句: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有神助,后重修之。(《石钟山记》)4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1. 相当、相等李斯为秦相,当(掌握)2. 对着政。当(在)是时,敌虎视秦,3. 掌控、把守、抵挡李斯令将当(把守)关隘,敌4. 抵、相抵临,守将退之,按律当(判决)5. 应当当 死。李斯念其功,以功当(相6. 判处抵)泽,于其当(将)死之际活7. 适当之,后令其当(任)出使之职,8. 必然守将涕落曰:“此事,名我固当9. 现在(恰当)。吾定效力,不负君10. 未来望!”1. 道路2. 道理 苏洵欲往京城,道(取道)3. 取道 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道例句: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路),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鸿门宴》) 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主道 4. 学说、主张、思想、道义、志 张),以为六国用兵之道(策向、方法 略)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例句:道不同,不相为谋。(《论 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人道语·卫灵公》) (谈论)此事:孰闻道(道理)5. 谈论,料想 多也?6. 通“导”,引导1. 得到,获得2. 心得、收获3. 得意 临川人张奇游学得(获得)4. 融洽 一书,乃安石所著。曰:“吾得得 5. 能够 (应该)珍宝事之”,后读之,6. 必须,一定 快然自足,多有所得(心得),以7. 通“德”,恩惠、感恩 为安石所言得(得当)之。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孟子》)[dù] 宋妻往市买鞋,途遇小涧,1. 长短、次数、程度、限度、气 一跃度(越过)之。至市方忆忘度、风度、法度等跟范围或计量相 度(尺码),徘徊几度(次)欲关的意思 反.度(考虑)之再三,则度2. 通“渡”,渡过 (估计)其夫脚之大小,未成,度 例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 反家,其夫见妻空反,以为玩乐词》) 无度(限度),责其不知以脚度3. 谱曲 (衡量)鞋之大小。后人度(创[duó] 作)曲词讽之,以为其家如国,4. 推测,揣度、谋划等跟思考相关 无法度(法度),岂不谬哉?的意思5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1. 没有;不是例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唐有二人,一老一少,席间2. 责怪,反对 论陈涉灭秦,老者曰:陈涉非例句: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 (没)有兵家之能而灭秦。少者非 世。(《史记·秦始皇本纪》) 非(反对)之,曰:此言非(错3. 不对的,错的 误)也,陈涉胜于民心也。例句: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4. 除非天启年间,皇上好蟋蟀。江南成名找之,至一大观园,其中亭台楼阁。池水逶迤,水复(重叠,繁复)荡漾,成名掷一石1. 返回、回来子,波浪顿生,顷之,又复(恢2. 回答复)如初。前行,一老人见之,复 3. 报复 问其话,成名不敢出言以复(答4. 恢复复),后老人自言因找蟋蟀至5. 再次、重复此,成名乃与之言,偕往求蟋蟀。得一,成名以其小,劣之。试令之与鸡斗,无不胜者。两人喜,相约明日复(再)往。赵国得和氏璧,秦王闻之,负(倚仗)强以城十五求之。赵国之臣纷议,蔺相如以为必许1. 倚仗、凭借之.以负(使……承担)秦曲。2. 负担、使…承担赵王召相如负(背着)和氏璧往3. 背着负 之。相如临行曰:“必不负(辜4. 违背、辜负负)赵。”至秦,秦王不睬,相5. 失败如知秦王负(背弃)约,令从怀6. 覆盖璧归赵。后人评曰:秦王有妇人之仁,若执意求之,则胜负(失败)不易量。姚鼐游泰山,路有树,枝枝1. 覆盖、遮盖 相覆盖(遮盖),其叶如盖2. 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伞)。登之愈难,忆项羽气盖盖 3. 超过、压倒 (超过)世,又登之。见一古4. 大概,原来 物,其文如新无损,盖(大概)古人遗之。6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1. 缘故、原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2. 事情例句: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孟 项伯与张良有故(交情),子》) 遇项王欲杀刘邦,故(所以)前3. 交情 往告良。良初见,问之:“公何例句: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 故(原因)至此?”伯具言所故 宴》) 闻。良听之,急以告。邦故(仍4. 旧的 旧)嫌良告之迟,良细述原委,例:革故鼎新 刘邦颜色少解。5. 衰老例句: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6. 死亡7. 仍旧、因此、因为、原来、一定、特意刘备欲振汉室,招贤才,三顾(拜访)孔明之庐。初始,其1. 看、回头看、四周看见远地有一草庐,以为孔明之例句:赢得仓皇北顾。(《永遇庐,叩门问之,僮仆曰非也。刘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备疑孔明之计,临行顾(回头顾 2. 探问,拜访 看)之。如此再三,乃见。孔明3. 考虑、顾及因顾(考虑)其家人,则曰:4. 不过、只是,反而,难道等表轻微“顾(不过)吾念之,家人无以转折为托。”刘备令从安之,孔明方许。齐据险地之固(坚固),敌1. 坚固 攻,将欲战。齐将田忌固(坚2. 坚固的地方、险要的地势 决)止之。以敌将屡有建树,有固 3. 坚持、坚决、坚守 自满之心,日益骄固(固执)。4. 固执 田忌故固(坚守)壁不战,方胜5. 本来、原来 之。史论:齐固(本来)有胜之势,且田忌有谋略,岂不胜哉?曹操进犯孙吴,而此时大小1. 归去、归来、返回乔来归(女子出嫁),周瑜雄姿2. 归还英,且吕蒙既归(回来),使江归 3. 归附 东之属归(归附)之,孙权兵强4. 女子出嫁马壮,曰:“吾纳贤进士,必胜例句:归,女嫁也。(《说文》)之。”7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1. 国家 苏轼左迁于杭州,去国(国2. 国都 都)怀乡,然其生性豁达,未例句: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几,自谓此为乐国(地方)。筑国 3. 国事 堤浚池,于国(国家)于民有大例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 利,其之于国(国事),亦足尽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心耳也矣。4. 地区,地域1. 经过例句: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2. 访问、拜访 信陵君过(经过)侯生门,例句:今公子故过之。(《魏公子 闻侯生有才,欲过(拜访)之。列传》) 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君督过3. 超过 (责备),仆从以为过(过分)过 例: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矣。又令访之,仆从再访,乃闻4. 过于、过分 侯生外出,不过(超过)几日便例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归。信陵君见侯生曰:“吾未能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先闻之,是吾之过(过错)5. 过失、错误 也。”例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6. 责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左右以1.什么为美,邹忌自以为不及徐公之2. 为什么美,则曰:“吾何(怎么)能及3. 什么地方徐公也。”邹忌上朝,齐王问何 4. 谁 曰:“卿上朝何(什么)事?'’5. 哪个忌具答,且谓齐王蔽深。齐王闻6. 怎么、岂之,叹道:“何(为什么)者?7.多么寡人之蔽,何(多么)其甚也!"1. 怨恨、愤恨 刘兰芝与焦仲卿相爱,为焦2. 恨恨:愤恨的样子、愤恨到极点 母所拆,别时真乃“生人作死例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 别,恨(愤恨)恨那可论”,此恨 学》) 恨(遗憾)绵绵亦无所释.世人3. 遗憾 惜之也。例句:叹息痛恨。(《出师表》)汉时,李陵受诏抗胡(泛指1. 动物脖子下的垂肉,衍生成为脖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人,后子,胡子,器物上下垂的东西,匈困降于胡。皇上诛其族。司马迁胡 奴、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 为之辩,谓上胡(为什么)不法2. 什么、为什么先王之道,皇上斥曰:“一派胡3. 任意乱来(任意、随便)言。”大臣皆不8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敢言。如此,国胡(什么)以富强?1. 担心、忧虑例句: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 古时有师徒二人,师授其徒也。(《论语·宪问》) 捕虎之法。其徒学之,不几日便2. 祸患 以为得法,自诩于人前。其师患3. 忌讳、顾忌 (担心)其未得要领。一日,以患 例句: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 其徒上山捕虎,令其以法试之,之战》) 未得。归之,训曰:“人之患4. 毛病、缺点 (毛病)在自诩,此或终为患例句: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灾难)也。”(《赤壁之战》)1. 有的、有时、有人 李蟠求学于韩愈,始或(迷例:或师焉,或不焉。(《师 惑) 于嬉,嗜玩,或(有时)说》) 逃。愈惩其曰:“为学,贵在恒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也。为学或(倘若)匪恒,则或2. 倘若、或许、或者 (有的)师焉,或否焉,小学而或 注意:会和“有的”容易混淆,判 大遗。”李蟠闻后,方心定,乃断是否是作为主语 有所成。众人以为愈之功。后或3. 稍微、一点 (有人)责愈,以为童为学,当例:不可或缺 顺自然,后功或(或许)未易4. 通“惑”,迷惑、沉迷 量。1. 疾病、受伤、病人2. 缺点、毛病 蔡人有足疾(疾病),不能3. 痛苦、痛心、痛恨 疾(快)走。家人寻医。镇上有例:疾恶如仇 医,术高,常解民之疾(痛苦)疾 4. 嫉妒、妒忌 苦。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例句: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嫉 “乡间有庸医,尝疾(嫉妒)尔贤,而不肖者不妒功。(《商君 术,所幸未听之也。”医曰:书·修权》) “吾疾(痛恨)天下如此者5. 迅速、快速 也。”1. 赶上 陈留为人善,才能非及(比2. 比得上 得上)友人。一日,与友山中狩3. 到、等到 猎,见一兔,猛追之。殆及(赶例句: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 上)之,忽见一蛇,兔脱,而为日浅,国家无事。(《过秦论》) 蛇所伤而不知所措,及(等到)及 4. 趁着 友至,而毒已入心矣。陈留将死例句: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之时,曰:“此事及(牵连到)(《左传》) 友,及(到)家不宜扬。愿及5. 涉及、牵连 (趁)吾未去之时托孩于尔。清例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明及(与)中元,于吾墓焚纸而6. 与、和 已。”言毕遂死。9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1. 就食,吃饭2. 靠近、接近- 庄公初即(登上)位,即3. 马上、立刻 (就)令人击邻国,众人以为不例句: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 妥。公曰:“不然,即(就)患宴》) 邻之兵至。”固出兵。兵既出,即 4. 就 庄公悔,使人阻。大败,卒三万例句:吾翁即若翁。(《项羽本 葬于南山。国人指其址,曰:纪》) “此即(就是)万人墓也。”5. 即日:当日6. 即位:登上王位1. 尽、完 苏轼于七月既望,与友乘舟2. 已经,既然 游赤壁。既(不久)而,浪生船例句: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 摇,友欲归之,轼曰:“既(既既 战》) 然)来之,则安之。”待波既3. 不久 (已经)平,友方安。4. 并列,又苏武送匈奴使留汉者归国,1. 假的(假寐、假子) 与副将张胜及假(临时充任)吏2. 假借 惠等募士百余人俱行,途遇险例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滩,假(借助)舟渡,至匈奴,假 (《劝学》) 方知匈奴使假(假的)也。州官3. 暂时代理 闻知,急令属下捕之,属下求假4. 假如 (假期,现代含义可不记),州官不许,乃往。1. 空隙、间隙 周瑜欲出行,令出行间(处2. 挑拨、隔开 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鲁肃代3. 参与 职。途中见草屋八九间(量例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词),令卒查之。少间(一会(《左传·庄公十年》) 儿),屋内掷一纸出,令其道后4. 间或:断断续续 山间(从小路)行。小人间(间例句:时时而间进。(《战国 或)进言,欲令周瑜、鲁肃不间 策·齐策》) 和,鲁肃知小人间(挑拨)之,5. 小路 曰:“吾二人之事,汝何间(参6. 一会,时间上的一小缝隙 与)焉?瑜闻之,于行间(间7. 近来 隙)致书一封于肃,令其与外人例句:帝间颜色瘦黑。(《汉 间(隔离)隔。肃曰:“君子纳书·叙传上》) 言须察其真。人进言理当如此,8. 暗中 勿罚。”小人闻言甚愧,终不再9. 量词 言。10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王昭君天生丽质.入宫后籍籍无名。后匈奴朝见(拜见)汉1. 看见元帝,求和亲。元帝见(召见)2. 拜见、召见、引荐昭君,方知其绝色,有悔,乃悟3. 见解,看见的东西见(表被动)欺,而事成定局,3. 被动遂放行。昭君行胡地,风吹草低例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通“现”)牛羊,忆与父母(《廉颇蔺相如列传》)见 无见(见面)之日,悲从中来,4. 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不由叹道:“昔日入宫时,父母可译为“我”例句:父母见叮咛。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过秦论》)么样,相当于“我”)叮咛,嘱5. 通“现”,出现、现成的我早还家。今日一去,永生不得例句: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见父母矣!”泪落,大雁见之,歌》)亦为之落,以此见(知道)其美貌也。庖丁为文惠君解(解剖)牛。牛怒且吼,王惧,庖丁以刀刺之,牛毙。王见其技甚高,疑1. 解剖、分开、解开、分裂解 之,庖丁解(解释)其惑也。文2. 解释、理解、缓解、解除惠君方解(理解)其理,色少解(缓解)。文惠君后以之治国,终解(解除)内忧外患。1. 到高出去住 晋武帝征李密为太子洗马,2. 登上 李密以赡养祖母具表不就(就3. 就任、就职 职)职。州官令人持刀就(靠就 4. 接近、靠近 近)之,迫曰:“不者,请就例句:金就砺则利。(《劝学》) (受,接受)汤镬。”李密不为5. 被、接受 所动。遂不就(登)车。陈涉亡,众豪杰举(推举)项羽为帅。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不意刘邦先举(攻取)咸1. 抬起、举起、 提出、发动、攻阳,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占、举办等举 邦,然意不决,范增举(举起)2. 选拔、推举玉玦促之。樊哙闯入,声讨秦王3. 全、都、尽杀人如不能举(尽,全都),且举(举出)沛公待项王之事,告项王莫令事不举(像样子)。11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1. 断绝、停止、消失、阻绝 晋人有美玉,邻人觊觎,屡例句: 盗而不得,为绝(断绝)邻人之夜久语声绝。(《石壕吏》) 念,晋人遂率妻子至桃源绝(与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 世隔绝)境,途遇江河,假舟揖记》) 而绝(横渡),后至无人处,而2. 非常、极、最、绝对、完全 闻妙声,目力所绝(尽),亦无例:绝症、绝地、绝招、绝艺、绝 所见,其子仰望,见一大鹏,绝绝 妙 (直上穿过)云气,图南飞。妻3. 横渡 子皆以为妙,遂居于此。例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4. 直上穿过例句: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逍遥游》)1. 经得住、忍受 刘兰芝昼夜勤作息,阿姥仍2. 能够、胜任 不满,曰:“不堪(胜任)吾儿不堪:不能够 妇。”令其子休之。其子与兰芝堪 难堪:难以忍受、难以胜任 情真,以为堪(能够)与贤人例句: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比,而畏其母,亦无术,遣之。(《孔雀东南飞》) 每至节气,心痛难堪(忍受)。1. 能够、胜任2. 战胜3. 克制、约束 齐将率众与魏战于桂陵,既4. 约定、限定 克(战胜),威震天下。齐兵战5. 通“刻”,雕刻 后日益骄纵,未能克(约束)【补充成语】 己,以致民怨四起,皆以为身处克 克勤克俭: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富强之国而不克(能够)蒙其攻无不克:攻打一个地方没有攻不 泽。下来的。克已复礼: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克期完工:约定或限定日期完工1. 种类分门别类2. 类似 宋人刘某,形类(类似)橐例句: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 驼者,树之茶类(种类),其法类 也。(《项脊轩志》) 异。众人怪之,问其以。刘举类3. 类推 (事物)讲解之,众皆以为其义例句: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 之深。类。(《墨子》)4. 事例、条例12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例句: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5. 大多、大都例句: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训俭示康》)陌上有丽人,可怜(可爱)1. 怜悯、同情体无比,而家无亲人怜(爱惜)2. 爱、喜爱、疼爱、爱惜等怜 之。逢战火,随众流浪,一路艰例句: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辛,众皆怜(怜悯)之。祸后归飞》)家,可怜(可惜)焦土一片。古时有一人,治学旷日弥1. 动词:弥补、充满(长久)久,烦之。一日外出,2. 形容词:满、广、久弥 遇雨,久不止,仰弥(满,遍)3. 副词:更加、越发天之云,心之弥(更加)烦,归例:历久弥新家,方心安。日莫(同“暮”,晚)时1. 不、没有、不能、没有谁、没有 分,有好友二人离于沧州,二人什么 皆语友人曰莫(不要)相忘,其莫 2. 通“暮”,傍晚 一人曰:“人当重义,不义之财3. 通“漠”,广大 莫(不)取。如此,莫(没有谁)能加害于尔也。”1. 放牧,放牧的地方,放牧的人2. 管理、约束、臣服 苏武牧(放牧)羊,渴饮例句:古之明王,奉此六者以牧万 雪,饥吞毡,历尽万难,而自牧牧 民,民用而不失。 (约束)不畔主背亲,州牧(官(《逸周书·命训》) 名)者无不感慨。3. 官职名,州牧,一州之长1. 里面、内部、内心、内室等2. 向内、亲近3. 朝廷 李密自小家穷,家无应门之例句: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 僮,内(内心)怀忧国之计,而内 朋友亲之。李密常内(通为东海太守。《史记 汲郑列传》)“纳”,接纳)朋友于家,晤言4. 通“纳”,接纳、采纳、迎娶、 一室之内(里面),抒满腔豪收藏 情,歌窈窕之章。5. 通“汭”,河流交汇处陈人母逝,遵乡人之规,期1. 一段时间、选定的日子 (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之亲皆例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来吊唁。后陈人外出,其妻与之期 (《诗经·君子于役》) 约以一年为期(规定的时日)。2. 约定、期待 期(一周年)年之后,妻未见其归,又数年,仍未见其归,悲而13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例:不期而遇;难期一年事 曰:“为何不见归?一年之期早3. [jī] 一整年/月/日 逝,吾期(期望)归。莫非与佳4. [jī] 期功、期服;丧服 期(约会)而忘归耶?”1. 奇特的、罕见的(注意意动用法) 魏人见一舟,约七分有奇2. [jī] 命运不好、遇事不利 (余),甚奇(引以为奇)之,奇 例句:以为李广老,数奇。(《史 叹曰:“天下奇(奇异的)才多记·李将军列传》) 矣!"3. [jī]] 余数例句:一尺有奇(《奇器图说》)白居易初入仕时,帝见之,1. 改变、迁移以为奇才,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例:迁日(更改日期);迁次(移迁(晋升)为翰林学士。白居易居,迁移);迁幸(旧指天子迁居迁 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他处);迁神(移灵,移柩)常论及前朝迁(改变)灭之事。2. 变动官职(晋升、贬官、流放)后因触怒皇帝,帝左迁(贬谪)3. 死亡其为江州司马。外敌来犯,曹刿请(请求)见,曰:“吾虽山野之人,尚能1. 拜谒效力,请(请让我)从将战。”2. 请求请 帝许之。胜归,帝设宴,为其庆3. 请允许我功。席间,有大臣知曹刿不善4. 希望某人做某事音,欲俾其出丑,请(希望某人做某事)其奏瑟以助兴。苏轼为杭州太守,见一人有1. 贫穷、困窘、处境艰难、走投无 才而穷(失意)厄,于路泣之,路 轼助之,并告其曰:“岂效阮籍例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走投无路)途之哭?当穷穷 (《滕王阁序》) (处境艰难)且益坚,不可无气2. 尽、穷尽 节。”此人铭记于心。后至长江例:穷兵黩武 叹曰:“吾生须臾,长江无穷3. 推究 (尽),有生之年当如苏太守。”曹操率军南征,至河边,此地去(距离)乡千里,回首去1. 过去、除去等 (过去)日苦难,感慨颇多。又2. 离开 见士卒皆思乡,士气不振。为去去 3. 到…去 (除去)晦气,捉小鸟留军营。4. 距离 小鸟久住军营,人至不去(离开)。士卒见之,大喜,遂士气大增。14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韩愈学识渊博,常劝(勉励)人不拘于时以学习,人皆敬1. 劝说、劝勉劝 之。后上书指斥朝政,人劝(劝2. 受到鼓励、努力说)其明哲保身,愈不改,终遭贬。赵得和氏璧,秦闻之,索1. 退却、退后要。赵以蔺相如为使使秦,蔺相例:却步而立如遂带和氏璧至秦,见秦王意图2. 使…退后、退却,用于打仗欺之,相如因持璧却(退却)3. 拒绝、推却立,却(回头)看随从,随从会却 例:却之不恭(《万历野获编》) 其意,与相如共欺秦王而完璧归4. 回头、再赵。秦王怒,欲攻赵。又恐廉颇例句: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以兵却(击退/使…退)之,遂寄北》)罢。相如归国,却(再)话赴秦5. 连词:可是、但是之事,赵王以为勇。1. 遵从、顺从 孔子如(往)齐,问弟子之2. 往、去 志。弟子答曰:如(或者)小例:如厕 相,如师。子曰:“善矣,以仁3. 比得上 为本。”弟子如(按照)语应例句: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事,一切皆顺。子至齐,则与齐如 (《鸿门宴》) 王曰: “君待民如(像)草荞,4. 连词,如果、比如、或者 不可,不如(及,比得上)以仁例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 怀之。”齐王思虑甚久,觉子之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言甚是。子曰:“王如(假如 如(《论语》) 果)知此,则国泰民安。”1. 像例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洲》)2. ..若;…的样子例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韩愈归家,途见大鹏,其翼(《氓》) 若(像)垂天之云,观桑之叶沃3. 若夫;像那… 若(相当于“然”) ,甚喜。归例句: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家,遇众人拜庙则曰:“若(你若 (《岳阳楼记》) 们)虽年长,其智不明,虽稚子4. 比得上 未必不若(比得上)汝等。若例句: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 (如果)勤学之,则智明也。”移山》)5. 你、你们、你的6. 假如、如果例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15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1. 好的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 项伯与张良素善(友善,交学》) 好),知项王之事,前来告良。善男信女(心地仁爱,品质淳厚) 沛公善(擅长)假人力,以为战善待(好好地) 争之胜负,非在兵之利,战之善2. 容易 (正确),而在人和。故闻项伯善 例:多愁善感 之言,属良善(好好地)待之。3. 羡慕、喜好 后至项王营中,见一厨正解牛,例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 游刃有余,终善(通“缮”,擦休。(《归去来兮辞》) 拭)刀而藏之,顿时善(羡慕)4. 通“缮”,修治、擦拭 其技,欲纳入麾下。例句: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赵国危难,赵太后急,少(缺少)睡眠。后求救于齐,齐必以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大臣患,谏者益少(不多)。触龙1. 数量少、缺少、年少忧,少(不多时)间,以长安君2. 稍微少(缺少)功之事晓利害,曰少 3. 轻视 “长安君少(年幼),无寸土之例句:儒生之徒亦自相少。(《论功,国人定少(轻视)之,如衡》)此,则忠长安君之人定会加少(减少)。较之,令长安君出齐有益。”太后以为然,色少(稍微)解。1. 徒步渡水 陶渊明自涉(进入)仕途,2. 渡过、经过、经历 屡有不快,为求心安而辞官归3. 进入 家,日涉(散步)园庭以冶情,涉 4. 散步 且常驾车以游。一日,遇河,下例句: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 车徒步涉(渡水)水,亦感快兮辞》) 意。1. 胜利、战胜2. 超过 古有一男子,才貌俱佳,官例句:日出江花红胜火。(《忆江 至三品,遭人嫉,被贬。心忧,南》) 酒醉不胜(能承受)杯杓,至胜3. 美好的、盛大的 (优美)地,仍不能胜(战胜)胜 例句: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 心忧,遂发愤,立志定当胜(超楼记》) 过)于前,无奈天不遂人意,屡4. 尽、完 受挫折,其心之愤,何可胜例句:刑人如恐不胜。(《鸿门 (尽,完)道也哉!宴》)5. 能承受、禁得住16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例:不胜其烦;不胜酒力苏轼至临安,与黄庭坚相识(认1. 知识 识),二人同游花山,见一碑识 2. 认识、知道 石,其上文字犹可识(识别),3. [zhì]记住 览后,苏轼曰:“吾辈当识(记住)之。”1. 出使、派遣 燕太子丹使(派遣)荆轲刺例句:臣愿奉璧往使。(《廉颇蔺 秦王。荆轲使(出使)于秦,见相如列传》) 秦王,献图而图穷匕首见。荆轲2. 让、令、命令、指使、使唤等 持匕首刺王,后为王所擒。王使 3. 使者、仆役 曰:“此事由何人使(指4. 连词,假使 使) ”荆轲不答,死。杜牧论例句: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 曰:“使(假如)六国各爱其秦。(《阿房宫赋》) 人,则足以拒秦。”1. 正确(与非相对)例句: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敌国入侵,皇上令百姓参2. 代词:这、这个、这样等) 战。是(指示代词,此)时,木例句: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兰之父年老,不能战。木兰欲替是 (《捕蛇者说》) 父从军,故女扮男装赴战场。入3. 连词:因此、即使 战场.方知今是(对的)而昨例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 非。十年之战,得胜归来,是以设。(《雨霖铃·寒蝉凄切》) (因此)人皆赞。4. 语法: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唯利是图、惟命是听1. 出嫁2. 到...去(贬官) 苏辙自乡适(到……去)临例句: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安见兄,路遇一女子,此女始适(《史记·贾谊列传》) (出嫁)还家门,按乡俗避之。3. 符合、顺从 后于临安,兄怪其未允而至,辙例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日:“处分适(依照)兄意,吾适 (《归园田居》) 已来矣,心安之。”兄邀其赴赤4. 舒适、享受 壁游,观美色,叹曰:“此等美例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色,吾与子共适( 享受)。”(《登乐游原》)5. 恰好、偶然、刚刚例:适可而止1. 书写 班固本是一介书生,常购书2. 文字、书信、书籍、一种文体 (书籍)于市肆。逢战事,常以书 例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书(书信)适家,书(书写)忆(《石壕吏》) 家之念。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17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策·齐策》)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项脊轩志》)《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五代史伶官传序》)3. 《尚书》1. 谁、哪个、什么例句:是可忍,孰不可忍。(《论 邹忌朝服衣冠,问其妻:语.八佾篇》)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曰:2. 孰与、孰若、孰何:选择关系 “汝之美甚,孰(谁)及君熟 例句:吾与徐公孰美 (《战国 也。”邹忌孰(通“熟”,仔策·齐策》) 细)视之,自谓其言不实。3. 通“熟”,仔细,成熟、熟悉等例句: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韩非子·解老》)[shǔ]1. 类属、归属(亲属、一类人、属地、随从)例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羽之死》) 项羽力大无穷,名属(隶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 属)天下第一。举大业,属(随部。(《琵琶行》) 从)者百万。后沛公先入关,恨2. 是 之。范增献计,属(通“嘱”,[zhǔ] 嘱咐)其邀沛公至军营,于坐杀1. 连缀、连接 之。席间,项王屡举酒属(劝属 例句: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请)沛公。沛公晓其意,乃佯醉(《张衡传》) 归。范增长叹曰:“妇人之仁,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史记·屈 吾属(类、辈)且为虏矣!”果原贾生列传》) 然,后项王之祸相随属(连2. 刚刚、恰好 接)。例句;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 留侯世家》)3. 通“嘱”,嘱托,委托,致意例句:举酒属客。(《赤壁赋》)夫起舞属丞相。(《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18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shù]名词、数词1. 数量、几例:心中有数、滥竽充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桃花源记》)3. 道理、方法、技巧、命运例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 庄宗即位,独喜伶人。欲国论》) 战,令伶人察国之财,方知钱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荀 之数(数目)少矣,于是休养生子》) 息,令数(密,细密)罟不入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孟 池。出征,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子》) (计算)。久攻不下,而军心思3. 六艺之一 归,庄宗数(屡次)令伶人压数 [shǔ]动词 之。且重征百姓之税,每需百姓1. 计算(列举) 数(几)年之产,终败北。后人例:不可胜数 叹曰:“事皆有其数(规律),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若庄宗知之,则胜负之数(天(《训俭示康》) 数,命运),未能易量。”2. 突出、数落、诉说例:数一数二、数说[shuò]副词1. 屡次例:数见不鲜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cù】形容词数不入湾池。(《寡人之于国也》)19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1. 率领、带领例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过秦论》)将率不能则兵弱。(《荀子·富国篇》)2. 直率、轻率、急躁例句:子路率尔而对。(《论语·先进》)3. 沿着、遵循 孔子率(带领)弟子东游,例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 路遇一妇人倒地,遂问弟子何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 事。子路对曰:“病也。”且率雅·北山》) (轻率)尔以草根治。孔子不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解。子路曰:“病者,大抵以其(《与妻说》) 根治,病皆好。”颜渊不以为率 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治平 然,驳曰:“如此,病者率(全篇》) 都)用草根乃愈;然病者或死,4. 大概 则何如?”例句: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梦溪笔谈》)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史记·韩长孺列传》)5. 全部例句: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六国论》)6. 比率率税(唐代由率贷转化而来的一种杂税);率贷(唐代的一种杂税,既对富户按其财产的比率强制举债);利率;税率20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1. 谈说、诉说、解释例句: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2. [shuì]劝说游说;说士(游说的人);说客(游说之士);说项(替人说好话或说情。);说城(劝说举城投降) 柳宗元为官,人常讥其说3. 言论、说法 (说法,主张)。后贬于永州,例句: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见一少年捕蛇,二人互说(诉说 (《石钟山记》) 说)心中之事。少年说(通4. 一种文体 “悦”,高兴,喜悦)。柳宗元例:师说、马说(议论) 说(劝说)少年弃捕蛇之事,而5. [yuè]通“悦”,高兴、愉快 少年不从。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秦王不说。(《唐雎不辱使命》)6. 通”脱“,解脱例句: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氓》)1. 私人的、自己的、私密的例:大公无私、一心为公、毫无私心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 李白与高力士有隙,唐玄宗时。(《长恨歌》) 之妃杨玉环私(偏爱)力士,力私面(私下会面);私赏(私下赏赐) 士请玉环害李白。李白之友闻私 私丧:谓家属之丧。多指父母、妻 之,私(私下)见白于夜并告之子。 以事。白曰:“无妨,以先国家私憾(私人之间的怨恨); 之急而后私(私人,个人)仇私盐私醋(比喻不能公开的事) 也。2. 偏爱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 白色的绢,白色的例句: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 刘兰芝家教甚好,素(向来)2. 空,有名无实或有实无名 与人交好,十三能织素(白色的素放(无条件释放);素王(指有王者 绢),后嫁于焦仲卿,着素(质素 之道而无王者之位的人);素封(没有 朴,不加装饰)衣,人皆爱之。官爵封邑但和封君一样富有的人 焦母待其不好,常令其劳作不家);素手(空手;不带礼物);素功(素 息。王的功业);素官(没有实际权力的闲官)21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3. 质朴;不加装饰例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训俭示康》)4. 向来、平素例句: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晋书·鲁芝传》)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慈溪县学记》)1. 热水、开水(同“烫”)汤火(滚水与烈火);汤炭(滚水与炭火);汤婆子(充以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的铜制扁圆形容器);汤浴(洗热水 商汤(专有名词,商朝第一澡) 个君王)时期,滥施酷刑,对犯汤 汤镬,死刑的一种,也作“烹”, 者施以汤(热水,开水)镬之是把人放在大镬,用滚汤将人活活 刑,未死,则家人以汤(汤剂)煮死的酷刑。 药治之。2. 汤剂、菜汤、饮料3. [shāng]水急流的样子例:淇水汤汤,浩浩汤汤1. 眼泪(流眼泪) 古代一女子.与氓相爱,二2. 鼻涕(流鼻涕),古代多用泗 人交好。氓与之相约,秋以为例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 期。不见氓时,泣涕(眼泪)涟涕 艰。(《楚辞·离骚》) 涟。后嫁之,而遭氓弃,常涕临表涕零。(《出师表》) (哭泣)之,夜夜涕(鼻涕)与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僮 泪垂帘。约》)1. 步行例句: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2. 步兵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陈涉本是氓隶之人,其能不徒 例:帅徒以往。(《左传·昭公二 及蒙恬之徒(这些人)。而与卒十五年》) 同苦,战时常舍车而徒(徒步)3. 一类人(门徒、服劳役的犯人 行。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至等) 宫,而不见,其友徒(白白地)例句: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见欺,曰:“徒(空)有帝王之(《师说》) 表。罢也,吾辈不计矣,徒4. 空、光着、单独 (只)记旧时之谊也。”22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徒倮(光身);徒首(空首。身无甲胄)徒手(空手);徒话(空话);徒法(空有法制)徒奏(单纯的器乐合奏)5. 徒然、白白地例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6. 只、仅仅例句: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1. 逃亡、逃跑例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2. 死、灭亡(过去)例句:存亡不可知。(《苏武 楚欲亡(使……灭亡)齐,传》) 齐王使大夫晏子于楚,楚人欲捕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资治通 晏子,其从曰:“楚王无义,汝亡 鉴》) 当亡(逃跑)去。”晏子不从,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六国 与楚王辩,曰:“齐亡(灭亡)论》) 于楚无益。”楚王亡(通3. 丢失 “无”,没有)以应,遂存齐。例句: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六国论》)4. 通“无”,没有例句:空自苦亡人之地。(《苏武传》)1. 君主2. 皇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 王(姓氏)姓大臣进谏曰:王 3. [wàng]称王 “王(大王)欲王(称王)天例句:沛公欲王关中。(《鸿门 下,必以仁治乃可。”宴》)23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1. 向高处、远处看例句: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2. 观察、盼望、仰望、视野所及 三月之望(农历每月的十例:喜出望外、不负众望 五),司马迁因李陵之事受刑,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 日夜望(盼望)友至,心恨,后宴》) 友到,友曰:“此等君王,望望 3. 声望、威望 (远远地看)之不似仁君。汝宜例:德高望重 珍重。”’迁发愤,遂著《 史都督阎公之雅望。(《滕王阁序》) 记》,名望(名望,声望)震于4. 农历每月十五 后世。既望:每月十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5. 天干地支纪年法的第 59个[è]1. 不好的(人、事、adj)引申:险恶、丑例句:状貌甚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指南录后序》)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指南录后序》) 屈原学高且性刚,子兰为人[wù] 不良,常造恶(罪恶),尝构恶2. 厌恶 (诽谤)屈原于楚王前。屈原恶恶 例:好逸恶劳(厌恶,憎恨) (讨厌)其行为,曰:“此人行3. 嫉妒(中伤) 为不端,以事知之。若其此,楚例句: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国恶(怎么)乎定?”(《赤壁之战》)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狱中上梁王书》)[wū]4. 怎么,哪例句: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5. 叹词例句:恶,是何言?(《孟子》)24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1. 常见含义:小、轻微、稍微、衰微、卑微等例句: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动刀甚微。(《庖丁解牛》)周室卑微,五霸既灭。(《过秦 李密身份微(卑微)贱,为论》) 敌国俘臣,为避害乃微(秘密2. 隐藏、偷偷地 地)居于僻远之地。晋武帝诏其例句: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出仕,以侍奉祖母年老志气日微微 (《信陵君窃符救赵》) (微弱)者为辞拒,且曰:微3. 精妙 (没有)祖母之力不能成人。一例句: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 篇《陈情表》 其辞微(含蓄),其行廉。(《屈原列传》) 而旨意深远。4. 如果没有、即使没有例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荆轲刺秦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1. 全、都例句:赵王悉召群臣议。(《廉颇蔺相如列传》)2. 周全、详尽、穷尽例句: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 古有一人,棋艺绝伦。弈棋万。(《战国策》) 未曾输,值赛事悉(全都)获冠悉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论 军,欲书《棋艺》 一书,又患无积贮疏》) 才,恐书不能悉(详尽表达)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报 意,终弃之。人安书》)3. 知道例句:丞相亮其悉朕意。(《三国志》)25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1. 相貌、丞相、宰相、小相2. 观察(本义)例:良禽相木而栖、伯乐相马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经·相鼠》) 韩愈,少时聪颖,爱助人,3. 帮助、辅助 乡人相(观察)其貌,以为福禄例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 之相(形貌,状貌)。后赴京城之。(《游褒禅山记》) 赶考,途遇一人叙其无所依靠,相 4. 动作偏指一方 愈乃将其所带之财赠之。其人例:实不相瞒、相形见绌、好言相 曰:“汝好心,定当富贵。发达劝 之日莫相(用在动词前,表动作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 偏指一方)忘。”韩愈赴京考东南飞》) 中,以力相(辅佐,帮助)君5. 相互 王。相与:一起相得:相投合相应:适合1. 感谢2. 道歉、谢罪 暮春时节,春花谢(凋3. 推辞、拒绝 落)。一日,杜牧游山中,遇山4. 辞别 民。山民邀其至家,牧谢(拒5. 告诫 绝)之。山民执意邀,牧怪之。例句: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山民述其意,牧方知其好意,遂谢 (《孔雀东南飞》) 谢(道歉,谢罪)。后至其家,6. 请问 山民礼遇之,牧谢(感谢)其款例句: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 待。旦日牧谢(辞别)山民而不?”(《陌上桑》) 出,且叹曰:“多谢(告诫)世7. 凋零 人,善者多矣。”例:新陈代谢1. 书信、音信、信物、送信的人、使者、媒人例句: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 楚王信(信任)屈原,屈原也。(《荆轲刺秦王》) 以为美言不信(真实),故每谏2. 信任、信用、守信、诚实、可靠 必以信(实情)告之,后子兰短的 之,屈原见逐。屈原以为楚王未信 例句: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 信(守信用),欲投汨罗江报命,不信。(《晋灵公不君》) 国,信(随意)手取头上之饰为3. 真实、实情 信(信物),俾人闻王,乃冀王例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信(通“伸”,伸张)大义于天信。(《曹刿论战》) 下。4. 确实、的确、实在例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26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求。(《梦游天姥吟留别》)5. 随意例句: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6. 通“伸”,伸张例句: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1. 兴起、兴办、复兴、兴致、兴盛等例句: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荆轲刺秦王》)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 刘邦兴(发动)兵伐秦,后记》) 刘邦王,大汉兴(兴盛)。政通兴 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游黄 人和,兴(兴办)教育,人才兴山记》) (兴起)焉。2. 起身例句:夙兴夜寐;早起晚睡乃寝乃兴,乃占我梦。(《诗经·小雅·斯干》)3.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组词法:行为、品行、行走、实行[xíng]1. 去、离开、前往例句: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列传》)2. 行酒 苏武因行(品行)正范高,例句: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 行(践行)古道,帝令其出使胡行 行,多不过七行。 地,行前,帝设宴属托。途中遇(《训俭示康》) 强盗随行(行走),见强盗犹如3. 将要(行将就木) 行(古代军制单位)伍之人,魁[háng] 格有形。苏武感化之。1. 队伍、军队、军队编制,二十五人称“一行”2. 道路、职业、辈分例:丈人行、老本行1. 幸运、宠幸、幸而(幸亏、侥 沛公占咸阳,是其之幸(幸幸) 运)也。且财物无所取,妇女无2. 皇帝驾临 所幸(宠幸),足见其志向远幸 例句: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 大。项王怨沛公夺咸阳,遂生灭幸太原。(《史记·孝文本纪》) 其之心。幸(幸亏)项伯前来告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 张良。项王邀沛公赴宴,意因其赋》)27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3. 希望(敬辞) 无备杀之,后沛公幸(侥幸)得幸勿推却;幸叨;幸蒙 脱。1. 修理、兴建、装饰、治理例句: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 王羲之修(身高)七尺有楼记》) 余,常修(施行)文德。所住之2. 学习、锻炼、培养、编纂 处有茂林修(高,大)竹,风景例句: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 甚好。仅兰亭破,遂修(修理)修 非子》) 葺,后又遇大雨,亭倒,乃重修掌修国史 (修建),又以名联修(修饰、3. 长、高、大、远、美好 装饰)之。聚友人于兰亭,叹修例句:茂林修竹。(《兰亭集序》) (长)短随化,将其作收于集,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 并作序。策》)恐修名之不立。(《离骚》)1. 缓慢、慢慢地 城北徐(姓)公儒雅,一日徐 例句: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 散步,见清风徐(慢慢)来,神清(《孙子·军争》) 目爽。1. 允许、答应、赞成例句: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大铁椎,不知何许(地方,与珪。(《尚书 金縢》)处所)人也。身背铁椎.长丈许2. 处所、地方 (表约数,上下)。赴京城,路许 例句: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 见一村井水清如许(这样,如(《后汉书·逸民传》) 此),欲饮之,村人不许(答3. 约数 应,允许),怒而去。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4. 指示代词,这样例句: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暮,斜阳(太阳,阳光)横1. 太阳、阳光、温暖 照,大雁长飞,声断衡阳之浦,阳 2. 山南水北为阳 衡阳以其乃衡水之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名之也。28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yào] 古时,国人皆好细要(人体需要、要领、要害、须要、简要 的腰部),故肥胖之人皆尽力觅[yāo] 良方,并记其提要(要领,关邀请、相约、要求、要挟 健),终要(概括,总结)其法要 例:要言不烦 以广之。一日,有人与医要(相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吕氏 约)于茶馆,而其要(通春秋》) “邀”,邀请)人戏之,医者大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怒,以死要(要挟,威胁)之,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遂罢。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1. 应当(祈使、推测) 北则为枳,因淮南之地宜(适宜 2. 适宜 宜)橘生长也,是故,橘宜(应当)植于淮南。1. 丢失、遗弃、遗漏2. 遗留(特指死去的前人留下的)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 赵国因遗(遗留,留下)德。(《出师表》) 策,揽人才,闻廉颇虽老而欲效3. 排泄物 力于国。赵王则使人问,使者回遗 例句: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报一餐间三遗(排泄(大小便)(《廉颇蔺相如列传》) 矢。赵王厚遗(给予,馈赠)廉4. [wèi]给予 颇以遣之。廉颇以为赵王小施而例句:使人遗赵王书。(《廉颇蔺 大遗(遗弃)。相如列传》)1. 给予、赠送 自唐以来,从师之风不盛,例句: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 阿谀之风而兴,韩愈以为此贻贻 以贻之。 (《师说》) (遗留)害无穷,遂作《师说》2. 遗留 以贻(赠送,给予)李蟠,嘉其例句:贻笑千秋;贻害无穷 好学。1. 换、改变、替代、整治例句: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尽心上》)2. 轻视 赵得和氏璧,秦王欲以城易例句: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 (换,交换)璧,蔺相如曰:也。(《韩非子·五蠹》) “秦城不予,璧不可易(容易,易 3. 容易、轻易 轻易)得。”秦王怒,左右欲刃例句: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相如,然相如面不易(变,改(《孟子·离娄章句上》) 变)色,应对自如,令秦王不易无功之赏,不易一钱;无益之费, (轻视)相如。后完璧归赵。不易一金。(《潜书·善游》)4. 平易、平坦例:易野、易道、易地29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一日,天阴(阴天),一农夫于山阴(指山的北面)砍柴,1. 阴天、冷、阴暗、阴影、阴险其间阴(冷,寒冷)风阵阵,农2. 山北水南夫欲还家.不料山口处忽见一恶阴 3. 暗地里、阴险 狼,农夫躲于林中阴(暗中)窥例句: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之,后以肉为饵,诱其入一暗(《张衡传》)穴,以柴薪堵于洞口,放火烧之,既而还家。1. 文言常识夏、商、周、晋(包括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文官尊左, 李斯以功大,位于众大臣之武将尊右。 右(上)。其左右(近臣)皆因右 秦、唐、宋、明:尊左。 之骄纵。一日,偕友游于泰山,汉、元、清(包括三国时期):尊 察路之左右(表方位,与“左”右。 相对)涂鸦文字甚多。2. 豪右:一方有名望的大族3. 左右:近臣、服侍的人、侍卫两国交恶,其一国击一国再(两次),然皆败,察其故,士再 两次、多次、第二次 气不振也。士气决于鼓,一鼓作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用兵者不知其理,故败。1. 到例:登峰造极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太宗年间,魏征造(到……造 2. 制造、制定 去)民舍,察民生之疾苦。回宫例句: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中,造(制定)法令,兴水利,(《史记·屈原列传》) 以利民生。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梁惠王问政于孟子,曰:1. 知道、了解、知识“本王处庭院之深,何以知(知2. 通“智”,智慧道)民生疾苦?”孟子对曰:知 3. 主持、管理 “知(主持,管理)政者,不闻例句: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知(《勾践灭吴》)(智慧)明而无过。”30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1. 到、招纳例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 齐王欲致(招纳,引来)天对》) 下之士,致(送给)千金以晏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子。晏子致(表达)诚于天下豪2. 得到 杰。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致 例句: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 从致(得到)书以观,而思维精东阳马生序》) 巧,尤致(志趣)思于天文阴阳3. 给 历算,为晏子之诚所感,前往晏致仕、致辞、致电 子处。两人席谈,方觉其致(情4. 情志 趣,意志)一也,甚欢。例句:其致一也。(《兰亭集序》)1. 本质 屈原借《离骚》“唯昭质2. 人质、抵押 (本质)其犹未亏”表忠,而秦例句: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使离间计,令人厚币委质(通(《触龙说赵太后》) “贽”,见面礼)事楚,使楚太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子赴秦为质(人质)。屈原力质 (《触龙说赵太后》) 谏,而子兰肉袒伏斧质(杀人时3. 通“贽”,见面礼 作垫用的砧板)请罪于楚王,谗4. 杀人用的砧板 之。楚王怒,质(质问)屈原,5. 询问 后逐于江滨。此地有蛇,黑质例句: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质地,底子)而白章,屈原以(《送东阳马生序》) 之为药,医百姓之患。1. 治水(治疗、治理、处置、应对) 曹操有疾,久治(医治)不例:安定 愈。受人诟病,因其挟天子以令治国安邦(《猿听经》) 诸侯,孙权、刘备等共治(对治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资治通 付)之,于危急之中以义治(治鉴》) 理)天下,以求文武并用,垂拱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而治(与“乱”相对,特指国家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 治理得好,安定太平)。鹊见蔡桓公》)智叟见愚公一家人搬山,将石投诸(兼词,相当于“之于)1. 众多的 渤海之尾,叹道:“诸(众多,诸 2. 兼词:之于/之乎 各)人不惠,如此之法,何日成功?"子闻诸(兼词,“之乎”) ?31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曹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敌人)也。孙权乃阴令部属为1. 破坏财物(抢劫、偷盗)贼(刺客)使于操,未果。后权2. 伤害人(敌人、刺客、祸害)贼 思虑兴国之事,以为国内淫侈之例句: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俗是天下之大贼(害,祸害)之大贼也。(《论积贮疏》)也,改之。百姓不解,仍有盗贼(强盗)。权使人捕而诛之。1. 家族、灭族2. 一类人3. 《庖丁解牛》:一般,筋骨交错 西楚霸王率精兵杀入咸阳,的地方 名门望族(家族)不敢言,士大族 例句: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 夫之族(类,辈)俯首称臣。秦刀,折也。(《庖丁解牛》) 人统一六国,终为楚人族(灭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族)。(《庖丁解牛》)1. 徭役、士兵 韩信拜大将军,率士卒(士2. 部队(户籍)的编制 兵)与项王战。项王难于应付,卒 3. 完成、停止、死亡 节节败退后卒(死)于乌江。而4. 最终、终于 卒(最终)成万世威名。1. 跑、逃跑例句: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 太史公牛马走(仆人,自称烧而走也。(《资治通鉴》) 的谦辞)司马迁再拜言:臣因李2. 投奔、趋向 陵之祸,尝欲亡走(逃跑)之,走 例句:郑有他竟,望走在晋。 后至骊山,见其直走(延伸)咸(《左传·昭公十八年》) 阳,忆荆轲刺秦之时,秦王环柱3. 牛马走:自谦,像牛马般奔波劳 而走(跑),则叹历史无情。碌1. 左边2. 东面至于在地理方位的表示上,古人习惯用“左”来表示东方,这是由于人面向南方时的感觉造成的表达习 白居易居于僻地,其家左左 惯。 (左边)右种梧桐。后声名震,3. 尊位 乡绅皆迎之,虚左(左边的位秦、唐、宋、明:尊左 置,是上位),引其上坐。4. 降职左迁、左移5. 不正32120 个文言实词实词 释义 语境理解1. 坐着2. 通“座”,座位 宋人喜外出,常停车,坐3. 坐守 (因为)爱美景。一日,出门见例句: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客,见一人南向坐(坐着),诸坐 (《荀子》) 多财物散于坐(通“座”,座4. 因为(连词) 位)下,似坐(坐守,不动)而例句: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待官兵,倾之,官兵逮之,因其(《陌上桑》) 坐(犯罪)。5. 犯罪、降罪3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