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课件

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 “开眼看世界”的人中西交融现代篇开启篇以图证史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资料1: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他们视西方为未开化的“夷狄”,认为中国文化远高于西方文化。 资料2:明末清初的士大夫普遍认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学术源于中国。1.“华夷之辨”与“西学中源说”对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会有什么影响?2.与以往“西学东渐”的情况相比,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是怎样进入中国的? 与以往“西学东渐”比,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不是通过知识分子和平传播到中国的,而是伴随着武力进入中国的。“华夷之辨”不利于西方文化的传播。 “西学中源说”影响。积极:一些士大夫认为,既“西学”源于“中学”,那么学习西学就是 就是“中学的回归”,找回中华文化固有的传统,在这种观念支持下,西方文化在中国 的传播阻力会减小。消极:一些士大夫认为,既然“西学”源于“中学”,那么从中国的固 有文化也能发展出新的文化,自然就没有学西学的必要。在这种观念支持下,西方文 化在中国的传播阻力会增大中国路在何方?初识西方近代篇初识西方近代篇成就: 《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论从史出解说词: 他是近代走在学习西方前列的思想家。解说词: 他提出的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初识西方近代篇论从史出?1.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和枪炮,兴办民用工业 2.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武装军队,增设水师科。 3.改革考试制度 4.平等的思想 《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较为详尽介绍西方的著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与明末清初的士大夫们相比,魏源的思想有什么进步? 开始认识到自己在技术、兵器和军事上的不足,主张向西方学习。 一部由中国自己的思想家编辑而成的图书,并没有在其祖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却成为邻国日本推动现代化运动的一大思想资源,这段历史至今读来仍然令人悲从中来,唏嘘不已。 ——《<海国图志>的孤寂与光荣》周英杰1、对于《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遭遇,你有什么评价?晚清先行者—反思篇P111学生活动完成2、李鸿章对黄海海战失败的原因的分析还停留在军事层面、外在的器物层面,没有从中日之间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方面的差异来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初识西方近代篇解说词:他是海归;他是第一代留学生;他是西学东渐的引领者。?“牵牛罚太重,亡羊补恐迟。蹉跎一失足,再遣终无期。目送海舟返,万感心悲伤。” ——黄遵宪 为什么黄遵宪对朝廷下令调回留学生那么痛心疾首? 派遣留美幼童对于开阔中国人的眼界、对于变革中国是个十分难得的机会,而中国政府竟然中断这项计划,完全是一种保守、倒退、自我封闭的行为。因此,作为诗人的黄遵宪十分痛心,写下了这首诗。容闳的计划推行了不到10年就夭折了,你如何评价清政府的行为?清政府的保守、倒退、自我封闭初识西方近代篇任务单: 1.请一位同学扮演郭嵩焘自我介绍。 2.其余的同学作为当时的国人对他进行评论。骂名?评价?解说词: “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郭嵩焘郭嵩焘的个人悲剧是如何造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他走在时代前面,用世界眼光来重新审视中国,他的看法和行为不能为大多数国人所理解。为什么郭嵩焘会蒙受骂名?你如何评价当时国内守旧势力的行为?郭嵩焘通过观察清醒地认识到,欧洲各国全方位地超越了中国, 而中国的守旧势力、知识分子及大多数国民还自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因此郭嵩焘的言论受到广泛攻击,这是他蒙受骂名的原因。当时的中国学西方如此不顺利,说明了什么?面对当时守旧势力的阻挠,“开眼看世界”,探索学习西方的过程是何等艰难!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们有什么共同的追求和特点?都对中国的前途充满忧患意识,都有世界眼光,他们的见解和主张往往不为主流社会和当局所接受。初识西方近代篇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 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西交融现代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