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二 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知能坐标】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1.熟知抚养、扶养、赡养等民事关系 2.熟知继承的民事关系 法治意识:培养依法维护权益和自觉孝敬父母的意识;依法处理个人合法财产,维护整个家庭的和睦科学精神:正确理解法律对非婚生子女、合法的收养关系的保护,了解法定继承顺序和遗嘱的基本形式公共参与:运用法律维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基础课考点一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核心提炼】一、父母对子女的义务与权利义务 抚养 与教育 ①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子女,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更不得有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②应当让适龄子女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阻碍其入学或迫使其中途退学、辍学监护 职责 ①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②保护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利益。③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权利 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合理惩戒 二、子女对父母的义务1.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要求子女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要。子女尊重、体贴父母,不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2.通过成年意定监护制度加强对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内容 意义监护人 的确定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 可以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监护 职责 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 3.通过侵权责任界定来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易错明辨】1.在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上,父母要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提示: 正确。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义务,也是父母的权利。2.为防止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损,民法典专门制定了成年意定监护制度。提示: 错误。为防止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损,民法典专门制定了成年意定监护制度。【考向演练】考向1 育小职责大 【样题1】(2021·山东·模拟)一天傍晚,小明(12周岁)将宠物狗牵出来玩,途经小区公园时,放开了牵引绳,狗在奔跑中将散步的七旬老人张某绊倒,导致张某身体多处骨折,入院治疗一个多月,由此双方产生纠纷。本案中( )。①张某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受到侵犯 ②小明的父母应承担赔偿责任 ③张某有权请求小明的父母支付医疗费、护理费 ④小明无须承担责任,小明的父母应承担补偿责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解析】 张某的健康权受到侵害,但生命权未受到侵害,①错误。小明侵害了张某的健康权,但小明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父母作为监护人,应承担赔偿责任,②正确。张某的健康权受到侵害,可以要求作为小明监护人的父母支付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用,③正确。小明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该民事行为已经超出其年龄智力状况,由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而不是补偿责任,④错误。【方法技巧】分析侵权责任时,要注意侵权人的具体年龄和行为能力,因为这影响到其自身是否需要以及如何承担责任,影响到其监护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等。【类题1】丈夫去世后,马某带着12岁的女儿小倩改嫁同村的李某。李某阻挠小倩上学,还经常打骂小倩。马某为“保全婚姻”,对女儿的遭遇保持沉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李某侵犯了小倩的受教育权 ②小倩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靠其监护人来维权 ③保护小倩是马某的义务而非权利 ④小倩可寻求当地村委会或公安机关的帮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解析】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当未成年人的此权利受到侵害时,可寻求当地村民(居民)委员会或公安机关等的帮助,①④正确。小倩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且小倩并不是只能靠其监护人来维权,②错误。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义务,也是父母的权利,③错误。考向2 敬老是义务【样题2】(2020·浙江·36)小明八周岁时父母离异。两年后,母亲与孙某再婚,并生下女儿小玲。小明一直跟随母亲和孙某生活,直至他和小玲都成家立业。五年后,孙某病重,生活出现困难,要求小明和小玲支付赡养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孙某只能要求小玲支付赡养费 ②孙某应当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③孙某有权要求小明和小玲支付赡养费 ④小明对孙某的财产有继承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解析】 孙某因为尽了抚养小明的义务,有权要求小明和小玲支付赡养费,①错误。孙某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但不是应当,②错误。因为小明一直跟随母亲和孙某生活,直至他和小玲都成家立业,当孙某病重,孙某有权要求小明和小玲支付赡养费,小明也对孙某的财产有继承权,③④符合题意。【方法技巧】家庭财产继承中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家庭赡养中的子女也不仅是婚生子女,也包括具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等。【类题2】郑先生对其妻子黄女士长期实施家庭暴力,黄女士担心起诉离婚后丈夫会对她进行报复,于是向人民法院提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承办法官在受理当日即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郑先生对黄女士实施家庭暴力以及骚扰、跟踪、接触黄女士及其近亲属,责令郑先生迁出黄女士的住所,如被申请人违反上述保护令,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说明( )。①实施家庭暴力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②人身安全保护令是法院参与反家暴工作的强有力抓手③人民法院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犯罪行为,为有困难的妇女提供司法救助 ④人身安全保护令切实维护妇女在人格、人身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解析】 实施家庭暴力严重的才构成犯罪,才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错误。人身安全保护令是法院参与反家暴工作的强有力抓手,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说明法院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犯罪行为,为有困难的妇女提供司法救助,②③正确。“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一种民事强制措施,是人民法院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确保婚姻案件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而作出的民事裁定,不是仅维护妇女的人身安全,也不能维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亲属的“各方面”合法权益,④错误。【新情境 新视角】 小军随改嫁的母亲到继父家生活。因家庭困难,继父让读八年级的小军退学,去外面打工贴补家用。小军继父的行为是违法的,因为( )。①父母有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 ②父母有抚养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③父母不得迫使适龄子女中途退学 ④父母不得遗弃未成年子女,否则要承担刑事责任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答案】 D【解析】 父母有抚养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要让未成年子女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②③正确。题干未反映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也未反映遗弃未成年子女,①④排除。考点二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继承关系【核心提炼】一、法定继承有顺序1.继承与继承制度继承:将自然人死亡后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 被继承人:死者 继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代与代之间爱的延续和传递,是代际传承的重要保障遗产: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继承人:依法承受遗产的人继承权:继承人享有的财产性权利继承对象:遗产和被继承人未偿还的债务债务清偿:继承人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清偿责任,超过部分不负清偿责任,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除外 2.继承的形式标准 形式 关系取得继承权的根据 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即基于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扶养关系获得继承权 法定继承 遗嘱继承只能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指定继承人基于合法有效遗嘱的指定 遗嘱继承 3.法定继承(1)适用条件:在被继承人未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无效时。(2)法定继承顺序①依据:法律根据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亲属关系的亲疏确定法定继承顺序。②顺序第一顺序 配偶、子女、父母;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第二顺序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3)如何继承①态度: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②原因:有利于继承人的和睦团结和整个家庭的安宁幸福,也是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解读】子女的分类与范围1.按年龄,分为成年子女,未成年子女。2.按收入,分为有(无)赡养能力子女,是(否)以劳动收入为生活来源的未成年子女。3.按亲属,有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在法律上具有同等的权利。4.按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子女。二、遗嘱继承重意愿1.遗嘱、遗赠与遗嘱继承遗嘱 遗嘱人生前依法律规定处分其个人合法财产及与此相关的事务,并于其死亡时发生效力的单方意思表示 不等于遗 嘱继承遗赠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不属于 继承 都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遗嘱 继承 在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内确定具体继承人及份额 2.遗嘱的分类六种: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公证遗嘱 遗嘱人立有内容相抵触的前后数份遗嘱,以最后的遗嘱为准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须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才能生效 3.遗嘱继承(1)法律效力①遗嘱继承的法律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②原因:法律尊重死者生前通过遗嘱处分个人合法财产的意愿。(2)意义:通过遗嘱处分财产,既是对遗嘱人意愿的尊重,又有助于减少继承人间的分歧,有利于整个家庭的和睦。【易错明辨】1.儿媳也可能成为第一继承人。提示: 正确。法律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也是第一顺序继承人。2.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是遗产。提示: 错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是遗产。3.被继承人立有遗嘱的,则按遗嘱继承遗产。提示: 错误。遗嘱继承是基于合法有效遗嘱的指定,遗嘱继承只能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指定继承人。【考向演练】考向1 法定继承有顺序【样题1】(2022·山东·模拟)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施行。该法增加了家长及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并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实施犯罪行为的,要根据情况对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这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①切实行使好对未成年子女的赡养权利 ②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③对未成年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 ④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解析】 赡养是子女对父母的照顾,①不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并无此能力,④不选。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方法技巧】排错:赡养是子女对父母的照顾。《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类题1】甲与乙系夫妻关系,婚后育有一子丙和一女丁,丙与丁分别于2016年、2017年结婚,乙于2020年去世,甲与乙在结婚时有一套房屋,2021年该房屋拆迁,拆迁款共计42万元,被甲和丙领走,丁遂将甲与丙诉至法院。本案中( )。①甲最终可以享有拆迁款中的21万元 ②甲、丙、丁对于乙的遗产享有同等继承权利 ③42万元为甲乙夫妻按份共有财产 ④丙、丁分别对拆迁款中的7万元享有继承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解析】 夫妻双方互有继承遗产的权利,父母、子女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②正确。因为该房屋是夫妻共同财产,所以先夫妻分割,乙用作遗产的是21万元,甲、丙、丁可平均继承遗产,各得7万元,④正确。甲可获得21万元加7万元,共28万元,①错误。42万元是夫妻共同财产,③错误。考向2 遗嘱继承重意愿【样题2】(2022·山东潍坊·模拟预测)苏先生夫妇早些年购买了一套四居室住房,登记在苏先生名下。苏先生有三个儿女,小儿子一家没有住房,一直跟着苏先生老两口共同居住,并悉心照顾二老的日常起居,尽到了主要赡养义务。老伴去世后,苏先生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自己所有的房产只给小儿子一人。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苏先生可以订立书面遗嘱,将整套房产留给小儿子 ②苏先生可以办理赠与公证,将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房产份额赠送给小儿子 ③真实有效的遗嘱,自遗嘱人订立遗嘱之时起便开始生效 ④子女若对苏先生所留遗嘱有争议,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解析】 这套四居室住房属于苏先生夫妇的共同财产,苏先生老伴去世后,苏先生可以分得属于老伴的一部分房产,另外的部分,属于苏先生的三个儿女,所以苏先生只能订立书面遗嘱将房产中自己的那部分留给小儿子,而不是所有的房产,①错误。苏先生可以办理赠与公证,将房产中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份,赠送给自己的小儿子,②入选。真实有效的遗嘱,自遗嘱人死亡之时才开始生效,③错误。老伴去世后,苏先生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自己所有的房产只给小儿子一人,子女若对苏先生所留遗嘱有争议,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④入选。【方法技巧】分析有关家庭遗产继承的选择时,先要明确根据什么标准来分割遗产。一是没有遗嘱时,根据法定继承来分割遗产。二是有合法有效遗嘱时,根据遗嘱继承来分割遗产;遗嘱无效时,根据法定继承来分割遗产;有多份合法有效遗嘱时,以最后一份为准。【类题2】某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录音遗嘱案件,按照一位老人的录音遗嘱,将其房产判给了她的女儿。王老太中年丧夫,一人将两子一女抚养成人。王老太78岁时患偏瘫,女儿独自照顾了母亲七八年。王老太女儿继承遗产的方式是( )。A.法定继承 B.遗嘱继承C.代位继承 D.遗赠继承 【答案】 B【解析】 依题意可知,王老太女儿继承遗产的方式是遗嘱继承,B正确。【新情境 新视角】 老张生前去国家公证机关立有公证遗嘱,将全部财产留给大儿子,后又自书遗嘱将财产留给二儿子,之后老张觉得两个儿子都不贴心,还是女儿最好,去世前在有见证人的情况下,留有口头遗嘱,将财产留给女儿。下列谁将取得老张的遗产( )。A.大儿子 B.二儿子 C.女儿 D.三人平分 【答案】 C【解析】 民法典规定,遗嘱人立有内容相抵触的前后数份遗嘱,应以最后的遗嘱为准,C正确。培优课 课题——薪火相传有继承时事材料谢某是一位汽车驾驶员,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但其妻子很早就去世了,他在妻子去世后一直未再娶。谢某与妻子育有一子。2022年5月,谢某的儿子因车祸去世,此时,其妻子肖某已怀孕4个月。同年8月,谢某突然发病去世。安葬完谢某之后,谢某的两位兄长将其遗留的110万元存款和一栋价值216万元的楼房进行了分割。肖某得知后,向两位大伯提出异议,认为这些财产是其腹中胎儿应得的遗产。李某9岁时父母离异,他随母亲高某生活。之后不久,母亲高某再嫁给王某,李某则由母亲高某与继父王某共同抚养成人。几年后,继父王某因病去世,李某继承了王某的部分遗产。而后一年,李某生父也因病去世,身为儿子的李某积极帮助生父现有的家庭成员料理后事,并要求继承生父的遗产。但是,刘某却指出,李某在此之前已经继承了继父王某的遗产,所以,也就不能再继承生父的遗产了。信息提取:法定继承有顺序。思考作答主题:法定继承有顺序1.模拟高考角度一: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说明肖某腹中胎儿是否有继承权,并简要分析谢某的遗产应如何分配。2.模拟高考角度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李某是否有权继承生父的遗产。 【答案】 1.肖某腹中胎儿有其祖父遗产的继承权。谢某生前没有留下遗嘱,其遗产应按法律规定进行继承。谢某的妻、子是其遗产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但因谢某的妻、子已死亡,所以其子的遗腹子可以代位继承。2.李某有权继承生父的遗产。我国法律规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继子女继承了继父母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父母的遗产。李某积极帮助生父现有的家庭成员料理后事,对生父尽了为人子的义务。李某作为其生父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权继承其生父的遗产,刘某不能限制或剥夺李某对其生父遗产的继承权。磨尖课 客观题解题技巧——漫画类【样题透析】(2022·山东济南·高三阶段练习)下面这幅漫画启示我们( )。 ①正确把握事物要坚持适度原则 ②正确解决矛盾要抓住关键和重点 ③正确认识事物要坚持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 ④要实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转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解析】 漫画中的文字信息“保持一点距离”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①符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主要矛盾要求我们抓重点和关键,②错误。漫画启示我们正确认识事物要坚持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③符合题意。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二者不能相互转化,④错误。『破题技法』第一步:仔细审查设问要求和选项观点,做好两个排除。一是抓住选项中的关键字词,对选项正、误作出准确判定,排除观点错误的选项。二是明确设问对知识范围、行为主体、解答方向等的要求,排除与知识、主体、方向等不符合的选项。第二步:解答的关键是准确分析和解读漫画中的信息,明确漫画的主要指向性,以此对观点正确的选项进行取舍。(1)根据漫画名称,明确漫画的指向性,其名称往往具有特定的含义——或褒扬、或讽刺等。(2)全面分析漫画中的各个信息:既包括漫画中的人物和其他事物的动作表情,又包括漫画中的其他文字性提示、数据的备注性解释,还包括对图示中人、物、字、数等信息的综合分析。第三步:需要注意两个细节。一是不能忽视漫画之外的文字表述,如题干的内容,它既可能反映出漫画指向问题的时代背景,又可能是对漫画内容理解的一种补充或提示;二是漫画往往是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示人们关注的热点或焦点问题,需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理解和判断。『解题示范』方法 解题应用1.仔细审查设问要求和选项观点,做好两个排除。 2.准确分析和解读漫画中的信息,明确漫画的主要指向性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二者不能相互转化,④错误。 2.漫画中的文字信息“保持一点距离”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①符合题意。漫画信息没有指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正确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也没有指向解决主要矛盾这一重点,②不符合题意。漫画中的图形信息及漫画中的文字信息“保持一份冷静”启示我们正确认识事物要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③符合题意【类题专练】1.下面漫画意在强调( )。①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②子女应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③赡养父母就是指子女在经济上供养父母 ④不赡养老人的子女应承担法律责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答案】 A【解析】 漫画强调的是子女应该孝顺父母,报答养育之恩,尽到赡养的义务,①②正确。赡养父母不仅是指子女在经济上的供养,还包括在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求,③错误。漫画并没有强调不赡养老人的子女应承担法律责任,④不符合题意。2.对于下面漫画中的行为,我国法律规定( )。①受害人可采取以暴制暴、以牙还牙的对抗措施 ②受害人有权提出申请,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③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④这属于家庭事务,由当事人自行处理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 【答案】 B【解析】 漫画中的行为属于家庭暴力,对于这种行为我国民法典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依据规定可判定②③正确。受害人应采取法律的措施,①错误。家庭暴力触犯法律,不属于家庭事务,④排除。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