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三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知能坐标】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和自觉遵循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基本规律,让思维合乎逻辑公共参与: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辨析社会生活中违反逻辑的言行,用论证、论辩同不当的言行作斗争,坚持真理,张扬正气基础课考点 逻辑的含义和基本要求【核心提炼】一、“逻辑”的多种含义1.“逻辑”的不同用法与“规律”同义 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指“逻辑规律与规则”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研究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将这种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的方法 2.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含义 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形式逻辑的 核心任务 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关系 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3.推理、论证与论辩 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公式 “A是A” “A不是非A” “A或者非A”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判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错误 表现 “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自相矛盾” “两不可”【深度学习】 1.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区别(1)逻辑矛盾是断定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都成立的逻辑错误;而辩证矛盾指的是事物同时具有两种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属性。(2)逻辑矛盾是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属于思维(意识)的范畴,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而辩证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于存在(物质)的范畴,具有客观性。2.比较矛盾律与排中律矛盾律 排中律区别 要求 要求排除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强调“A不是非A”,即矛盾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要求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强调“A或者非A”,即矛盾的论断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错误 “自相矛盾” “两不可”作用 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 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联系 矛盾律与排中律都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时必须遵守的具体规则,它们从不同侧面保证思维的确定性【易错明辨】1.偷换概念违反了逻辑思维的矛盾律要求。提示: 错误。偷换概念违反了逻辑思维的同一律要求。2.“A”和“非A”必有一假指向的是矛盾律。提示: 正确。矛盾律表明,“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考向演练】考向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样题】(2022·北京·三模)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下列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有( )。①买茶人问:“你这儿有好茶吗 ”卖茶人答:“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的茶。” ②小明在黑板上默写,错字连篇。老师说:“你为什么写了这么多白字 ”小明回答:“我用白粉笔写字当然是白字了。” ③我赞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应当是检验真理的标准④我不同意外星人存在的观点,也不同意外星人不存在的观点。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信则有,不信则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解析】 ③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矛盾律;④违反了排中律,③④排除。卖茶人所说的好茶与买茶人所说的好茶不是同一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小明把老师所说的错别字的意思换成白字,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①②符合题意。【方法技巧】排错:③犯了 “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矛盾律;④违反了排中律。直选:卖茶人所说的好茶与买茶人所说的好茶不是同一概念, 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小明把老师所说的错别字的意思换成白字,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类题】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以下论断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的有( )。①这是一次例行的科学检测,既不能算成功,也不能算不成功②说世上有鬼,这是迷信,我不同意;但要就此断定世上无鬼,我也不同意 ③我不同意所有人都要有宗教信仰,也不同意所有人都不要有宗教信仰 ④不是所有的交通事故都可以避免,也不是所有的交通事故都不可以避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解析】 同一时间,对“这是一次例行的科学检测”,形成“成功”与“不成功”的论断,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①符合题意。②提出“世上有鬼,不同意”,同时又提出“世上无鬼,也不同意”,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符合题意。③提出“我不同意所有人都要有宗教信仰”,同时又提出“也不同意所有人都不要有宗教信仰”,在这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之外还存在着其他选择,不符合题意。同一时间,对“所有的交通事故”这一对象有“都可以避免”与“都不可以避免”的论断,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④不符合题意。【新情境 新视角】 同样是暴乱,香港的黑暴分子被美国政客赞誉为“英雄”,而美国国内的抗议民众则被称为“暴徒”;同样是火箭残骸坠落,对于中国长征五号B火箭残骸坠落,美国政客与媒体作出“失控”“不负责任”“设计不达标”等诸多指控,而对于美国一家航天公司发射的火箭残骸坠入农场,则将其“浪漫”化为“点亮夜空”的电影大片场景。从逻辑与思维角度看,美国“驰名双标”的荒谬性在于( )。①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 ②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 ③用自相矛盾的思维逻辑,来达到干涉他国内政的目的 ④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解析】 “美式双标”体现的是依据自身利益和好恶,作出相反的判断,并不是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①不符合题意。美国在国际领域大肆推行“美式双标”,对同样性质的现象,美国政客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形成自相矛盾的“驰名双标”,从形式逻辑上看,这违反了矛盾律要求的思维具有一致性的规则,也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其实质是美国政客故意混淆视听,用自相矛盾的思维逻辑,来达到干涉他国内政的目的,②③符合题意。“美式双标”没有体现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④不符合题意。培优课 课题——美式民主,驰名双标时事材料民主一词源自古希腊语,本意是“人民统治”“主权在民”。作为一种政体形式,民主迄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民主作为人类的共同价值,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民主的形式和实现民主的道路也并不是唯一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资格垄断对民主的定义权和裁判权。长期以来,美国自诩为“民主灯塔”“民主教师爷”“民主样板间”。①美国有一套强盗逻辑,认为自己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要么你和我们一样。否则,你就是在反对我们。②如美国政客将发生在本国的国会事件视为暴行,却把反中乱港的暴行称为“美丽风景线”。当美国、西欧等国家或地区发生恐袭事件后,美国忧心忡忡,并对恐袭受害者表达同情之心,而对包括中国、俄罗斯、中东等国家或地区在内发生的恐怖袭击,美国往往很少谴责。美国反而会借题发挥,指责这些国家或地区存在所谓的人权问题。美国对于民主的定义权和裁判权体现了美式民主的虚伪和双标。信息提取:①逻辑的含义。②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思考作答主题一:逻辑的含义1.模拟高考角度一:分析说明“强盗逻辑”中的“逻辑”的具体含义。主题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2.模拟高考角度二:美国的民主违背了哪些逻辑规律 【答案】 1.“强盗逻辑”是指以唯我独尊的思维方式为前提而作出的极度不平等、强词夺理、蛮不讲理的逻辑推断,大部分强盗逻辑都是非形式逻辑谬误。“强盗逻辑”中的“逻辑”是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2.①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美式民主对自己一个标准,对他国另一个相反的标准,甚至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混淆视听。②矛盾律认为,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美式民主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恶性事件忧心忡忡,并对恐袭受害者表达同情之心,而对别国发生的类似事件,则会借题发挥,指责某些国家或地区存在所谓的人权问题。这足以说明美式民主极其虚伪。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