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学案 (含解析)2024年高考政治部编版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学案 (含解析)2024年高考政治部编版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三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知能坐标】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 科学精神:运用发展的状态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分析现实问题
公共参与:抓住机遇,参与实践,注意从小事做起;遵循适度原则,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基础课
考点 理解质量互变
【核心提炼】
一、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质的含义: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2)量的含义: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3)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渐进性与连续性 飞跃性与间断性
相互 区别 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 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
相互 包含 ①渐进性与连续性包含着飞跃性与间断性: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②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
  二、把握适度原则
适度的 含义 (1)度的含义: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2)“适度”原则: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掌握适 度原则 (1)思维适度原则: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 (2)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深度学习】
“得当”与“得中”
“得当” 适度 原则 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 反对极端化错误
“得中” 适度 思维 积极认识,推动事物发展,把持有度 反对折中主义
适度原则要求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要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
【易错明辨】
1.量变是变化,质变是发展。
提示: 错误。质变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即发展;一种是下降的、倒退的变化。只有那种上升的、向前的质变才是发展。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并不表明事物的发展停止了。
提示: 正确。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
3.要使事物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
提示: 错误。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考向演练】
考向1 质量互变规律
【样题1】(2022·潍坊·模拟)长三角一体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长远发展战略,决不是一日之功,因此,要有历史耐心,要谋划长远。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质变以数量的增减为必要前提 ②质变以统一物的解体为呈现状态 ③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 ④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况,一是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会引起质变;另一种是总量不变,但排列结构和次序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质量以数量增减为必要前提”的说法错误,①不选。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②不选。“决不是一日之功”体现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③入选。“要有历史耐心,要谋划长远”体现了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注重量的积累,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④入选。
【方法技巧】
排错: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况,一是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会引起质变;另一种是总量不变,但排列结构和次序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
直选:“决不是一日之功”体现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要有历史耐心,要谋划长远”体现了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注重量的积累,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
【类题1】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段话说明了(  )。
①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②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更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指出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正是有了失败后所得出的经验,有了一点一滴的积累,最后才会取得成功,这说明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①③正确。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质变,“一定能”说法错误,②不选。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都重要,④不选。
考向2 适度原则
【样题2】(2022·山东·模拟)“满招损,谦受益。”在富有文化味和生活气的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个特殊的存在。有小暑也有大暑,有小雪也有大雪,有小寒也有大寒,唯独小满没有大满与之对应。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小满刚刚好,过犹不及。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
①把握底线思维,遵循适度原则,注意分寸 ②坚持战略思维,积极创造条件,维持事物稳定状态 ③坚持折中思维,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做到辩证否定 ④把握发展时机,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当需要保持事物特定的质时,需要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维持事物稳定状态;当需要改变所不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时,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②错误。折中思维是消极的思维方式,③错误。“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说明量要适当,必须适度,把握好分寸,控制好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①④正确。
【方法技巧】
排错:当需要保持事物特定的质时,需要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维持事物稳定状态;当需要改变所不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时,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折中思维是消极的思维方式。
直选:“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说明量要适当,必须适度,把握好分寸,控制好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
【类题2】底线最初是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后引申为社会实践不能超越的界线、不可撼动的准则。底线思维是一种风险思维、边界思维、战略思维。从严治党有底线,社会治理有底线,做人做事有底线,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突破底线将后患无穷。底线思维(  )。
①是对质量互变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的重新认识 ②是一种科学态度,要时刻防止量变达到临界点引起质变 ③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度的,追求发展必须守住底线 ④是一种科学思维方式,是对潜在风险的研判和全力防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题干没有体现对立统一规律,而且“重新认识”说法不妥,①错误。“防止量变达到临界点引起质变”说法错误,该说法忽视了正向质变的积极作用,②错误。底线是一种不可撼动的准则,突破底线将后患无穷,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度的,追求发展必须守住底线,③正确。我们要保持底线思维,是因为底线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方式,是对潜在风险的研判和全力防范,④正确。
【新情境 新视角】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呈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曲线(如图)关系。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难以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坚持折中主义的态度,做到动机和效率之间不偏不倚
②坚持适度思维,实现适宜动机强度和最佳工作效率的统一
③坚持定量分析,找到适合不同性质的任务的同一动机强度
④坚持动态性思维,找到适合不同性质的任务的动机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不能折中,而是要适度,实现适宜动机强度和最佳工作效率的统一,①错误,②符合题意。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找到适合不同性质的任务的同一动机强度”说法错误,而且应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③排除。动机强度适宜、过低、超过顶峰,工作效率会随之不同,这启示我们要坚持动态性思维,找到适合不同性质的任务的动机强度,④符合题意。
培优课 课题——管住货币“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
时事材料
在2022年6月23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指出,十年来,我国稳健实施“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综合研判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的双重功能,前瞻性地加强跨周期调节,有效地应对内外部的冲击。①在这个过程当中,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有力地促进稳增长、稳物价、稳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②“我们坚持管住货币‘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陈雨露表示,2012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速10.8%,与名义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稳健发展。
信息提取:①质量互变规律。②适度原则。
思考作答
主题一:质量互变规律
1.模拟高考角度一:分析说明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主题二:适度原则
2.模拟高考角度二:如何坚持适度原则
  【答案】 1.①渐进性与连续性包含着飞跃性与间断性: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②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
2.①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②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③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磨尖课 客观题解题技巧——怎么做(措施、启示)类
【样题透析】(2022·江苏三模)知名学者威尔逊和凯林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这扇窗户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窗户玻璃被打坏。其原因就在于这个破掉的窗户容易给别人带来一种示范性的纵容。避免出现“破窗效应”要(  )。
①严于律己,增强约束,提高自身素质 ②提纲挈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当机立断,防止事物发展的不良态势 ④防微杜渐,统筹量变,坚持适度原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避免出现“破窗效应”要严于律己,增强约束,提高自身素质,当机立断,防止事物发展的不良态势,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强调的也不是统筹量变,坚持适度原则,②④排除。
『题型特点』措施、启示类客观题设问一般以“措施”“建议”“要求”“做”“如何”等字词为题眼,要求考生对有关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该类题型能直接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中最常用的一种设问方式。解答措施、启示类客观题,应从情境出发,从题干中寻找答案,针对问题,“对症下药”,特别要注意题目的范围限制、主体限制等。
『解题示范』
方法 解题应用
1.联系教材,找出考查知识点。 2.联系材料,分析利用直选法。 3.联系选项,分析利用排除法 1.本题考查质量互变的知识。 2.避免出现“破窗效应”要严于律己,增强约束,提高自身素质,当机立断,防止事物发展的不良态势。 3.材料未涉及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材料讲述的是避免出现“破窗效应”要当机立断,防止事物发展的不良态势,而不是统筹量变,坚持适度原则
【类题专练】
1.运动是一门科学。中国有句古话说,凡事讲究适量,张弛有度。不管事物的性质好坏,都要讲究“中庸之道”。对于一般人来说,运动过少或过多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每个人的运动应根据身体营养的变化状况来决定。有人听专家说,每天至少走一万步才对身体有益,结果三个月后因过度运动导致膝盖积水而住院。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②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坚持适度的原则,避免过犹不及 ④把握个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坚持适度的原则,避免过犹不及,把握个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符合题意。
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
A.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发展创造条件
B.积极促成质变,达到人们期望的状态
C.坚持折中思维,适应事物的现存状态
D.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答案】 B
【解析】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意思是应该趁现在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割据长江南岸、建立割据势力的霸王项羽。这启示我们条件成熟时要积极促成质变,达到人们期望的状态,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