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学案(含解析)第2024年高考政治部编版一轮复习 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学案(含解析)第2024年高考政治部编版一轮复习 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知能坐标】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掌握科学思维的特征,领悟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科学思维及其特点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自觉树立和运用科学思维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基础课
考点 科学思维的含义、特征和学习意义
【核心提炼】
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科学思维的含义
内涵 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外延 包含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等
基本条件 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
  2.科学思维的特征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学思维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思维 素养 意义 1.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2.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3.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思想 政治 意义 1.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2.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易错明辨】
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
提示: 错误。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
2.科学思维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
提示: 错误。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3.科学思维能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提示: 正确。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可以通过分析事物而找出发展规律,从而对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考向演练】
考向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样题1】(2022·山东·实验中学高三质检)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消息,决定删除其官网上关于抗疫“常见问题”一栏中“不应使用传统草本药物来应对疫情”的有关内容。此举被认为是中医药对抗击疫情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同。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同,体现出科学思维(  )。
①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③结果具有预见性 ④结果具有普适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中医药得到了认同,体现出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同,体现出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性,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以及结果具有预见性,①③与题意不符。
【方法技巧】
解答本题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设问对选取方向上的限定,即只分析“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同”这一关键信息,而不是整个材料中的信息。
【类题1】历史上,人类每一次战胜大灾大疫,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科学思维始终是应对疫情的有力武器。下列对科学思维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科学思维是正确反映认识对象本质和规律的思维 ②科学思维是正确反映认识对象现象和外部联系的思维 ③只有科学思维是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过程 ④科学思维是思维形式正确、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科学思维是正确反映认识对象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是思维形式正确、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①④符合题意。科学思维是对认识对象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②错误。任何思维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但思维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内容和形式统一的思维不一定是科学思维,③错误。
考向2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样题2】(2022·山东·模拟)进入新时代,我国外交领域一方面调整了以双边为主的外交模式,更加重视全球范围的问题;另一方面调整了在经济上对国际社会的贡献,更加重视贡献中国理念与中国智慧。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这是基于(  )。
①推动认识不断从理性向感性发展 ②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和认识对象 ③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④注重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创新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推动认识不断从感性向理性发展,①排除。材料未涉及注重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创新性,④排除。材料说明我国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和认识对象,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②③正确。
【方法技巧】
排错:推动认识不断从感性向理性发展。材料未涉及注重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创新性。
直选:材料说明我国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和认识对象,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类题2】安全管理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思维上必须强调对安全活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认识,提高超前思维能力,将历史、现实和将来相联系,把握安全的现实状况和走向,增强对事故发生的预见能力,从而适时调整安全策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这说明(  )。
①科学思维能够指导人们辩证地把握客观事物 ②科学思维能够指导人们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③思维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提高超前思维能力,将历史、现在和将来相联系”体现了科学思维能够指导人们辩证地把握客观事物,①符合题意。“把握安全的现实状况和走向”体现了科学思维能够指导人们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②符合题意。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思维能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③④错误。
【新情境 新视角】
  毛泽东的著作《实践论》将辩证思维方法当作分析、解剖问题的工具。比如用矛盾的眼光看待和评判一切事物。在毛泽东指导军事实践的文章中充满着各种对立统一的范畴:“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此外,对于优势和劣势、进攻和退却、胜利和失败、得和失等,毛泽东都有透彻的辩证解释。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  )。
A.更好地担当起维护真理的责任
B.更为全面、动态地把握客观事物
C.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
D.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答案】 B
【解析】 从毛泽东用矛盾的观点全面分析、评价事物可以看出,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更为全面、动态地把握客观事物,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培优课 课题——北斗系统发展战略的科学性
时事材料
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2022年3月16日至25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第66届理事会(CSC-66)确认北斗系统搭载的六颗搜救载荷符合全球中轨卫星搜救系统空间段标准要求,标志着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技术审核工作全部完成,这是北斗海事国际化工作取得的又一次重要进展,将有助于我国履行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提升全球遇险与安全报警效率。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危难时刻,北斗系统火线驰援武汉市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通过利用北斗高精度技术,多数测量工作一次性完成,为医院建设节省了大量时间,保障抗击疫情“主阵地”迅速完成建设,为抗击疫情贡献了北斗智慧与力量。
②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信息提取:①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②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思考作答
主题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模拟高考角度一:从科学思维的含义角度,分析北斗发展战略和建设原则的科学性。
主题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2.模拟高考角度二:什么是科学精神,如何发扬科学精神
  【答案】 1.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助于我国履行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提升全球遇险与安全报警效率。这证明了北斗发展战略和建设原则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达到了正确的认识结果,是科学思维。
2.①科学精神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取向。我们所倡导的科学精神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求真务实的精神。②发扬科学精神,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科学的解释、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