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三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知能坐标】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了解发散思维中所采取的推测等方法,概括发散思维的特点,知道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功能,分析逆向思维的依据和优势,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 科学精神:认识发散思维的含义、特点和方法,认识聚合思维的含义、方法和功能,理解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辩证认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关系公共参与:运用发散思维的技法,正确进行思维发散;运用聚合思维的方法,正确进行聚合思维;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正确进行逆向思维基础课考点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核心提炼】一、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1.发散思维(1)发散思维的含义: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2)思维发散的技法检核 表法 主要是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检核表法主要从他用、借用、改变、扩大、缩小、代替、调整、颠倒、组合等方面进行思维发散信息交 合法 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可以将事物可能具有的组合“一网打尽”,供人们筛选头脑风 暴法 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它以会议的形式开展,要求有人主持会议,会议有讨论的主题。在会议进入自由畅想阶段,不宜过早地评判他人的设想,以利于其他设想能够顺利地产生。这种会议的原则是“延迟评判”“以量求质” (3)发散思维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问题,而且能为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2.聚合思维的方法与功能聚合思维 的含义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聚合思维 的方法与 功能 在思维聚合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运用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这些逻辑思维方法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在众多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从而把看似互不相关的知识贯穿起来,聚焦所要解决的问题【深度整合】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辩证关系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区 别 含义 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思维 方向 由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 由四面八方向中心集中特征 发散思维的过程具有流畅性、思路具有变通性、结果具有独特性 思维聚合的过程具有严谨性、思路具有归一性、结论具有可论证性技法 适合于个体思维的主要有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等;适合于群体思维的主要有头脑风暴法 思维聚合的方法主要有功能综合方法、归纳推理方法和演绎推理方法联系 ①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依赖。一方面,聚合思维必须以发散思维所取得的成果为前提,只有经过发散思维提出多种【答案】、方案、办法,聚合思维才能对其进行综合、集中、求同、选择;发散思维提出的答案、方案、办法越多、越广泛,聚合思维的认识就越全面,选择的机会就越多,就越容易得出满意的答案,也就越接近客观真理。另一方面,没有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多种答案就无意义、无价值。发散思维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但这些方案不会都是最正确的、最有价值的,这就需要通过比较、评价加以取舍。②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反复交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是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的过程。实践证明,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交替进行、协同活动的综合性思维过程 二、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1.逆向思维的含义: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2.逆向思维的方法方法 依据 作用(要求)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事物的存在总有一定的结构顺序,不同的结构顺序会产生不同的功能效用。人们已知的事物结构顺序,会有人们已知的功能 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是相对确定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或不可改变的 转换认识的视角,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事物的功能是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评价和取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人们的需要也会发生变化 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事物都处在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原因与结果可以相互转化 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 3.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2)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3)正逆互补,携手共进。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易错明辨】1.发散思维是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提示: 错误。聚合思维是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2.头脑风暴法的运用要做到“延迟评判”。提示: 正确。头脑风暴法要求参与者自由畅想,但不宜过早地评判他人的设想。3.运用聚合思维的过程具有严谨性,结论则不需要再论证。提示: 错误。运用聚合思维所得出的方案,经过逻辑论证后才能成为最优方案,因此,聚合思维的结论必须要经过逻辑论证。【考向演练】考向1 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样题1】(2022·山东泰安·一模)科学家们经过大量反复地研究,发现“孤独”不仅仅是一种负面情绪,还会危害健康。“孤独”比每天吸15支烟对人体的危害更大,患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几率增加29%,患脑中风风险几率增加32%。这是对上万个孤独症患者进行认识而得出的普遍性结论。上述事例说明( )。①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对上万个孤独症患者的认识是一种完全归纳法 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要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 ④对“孤独”危害健康的认识是一种逆向思维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解析】 科学家们经过大量反复地研究,对上万个孤独症患者进行认识而得出普遍性结论,表明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复杂事物的认识要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①③正确。对上万个孤独症患者的认识是不完全归纳法,②错误。对“孤独”危害健康的认识不是逆向思维,④错误。【方法技巧】排错:对上万个“孤独症”患者的认识是不完全归纳法。对“孤独”危害健康的认识不是逆向思维。直选:科学家们经过大量反复地研究,对上万个孤独症患者进行认识而得出普遍性结论,表明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复杂事物的认识要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类题1】为了应对某些国家的技术封锁,华为在企业内部召开会议,结合当前国际环境、自身优势、企业性质、发展前景等,经过集体讨论,形成了一套最佳的发展方案,并且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上宣布正式面向应用开发者发布Beta版本,诚邀全球科技开发者共同打造鸿蒙系统。材料运用的发散思维的方法有( )。①检核表法 ②归纳推理 ③信息交合法 ④头脑风暴法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解析】 检核表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符合题意。归纳推理不属于发散思维的方法,②排除。华为在企业内部召开会议,结合国际环境、自身优势、企业性质、发展前景等,经过集体讨论,形成了一套最佳的发展方案,运用了发散思维的信息交合法,③符合题意。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华为召开内部会议讨论发展方案体现了这一发散思维的方法,④符合题意。考向2 逆向思维【样题2】(2022·天津·二模)“先分后混”是垃圾分类的最大痛点。居民分得很仔细,环卫人员运走时又混在一起,群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自然就没了。某市针对这一“痛点”,提出了“先找出路、再行分类”的思路,紧紧抓住末端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形成了以完善末端处理体系先行、倒推中端分类运输与源头分类投放的新模式。这表明( )。①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②只有坚持正逆互补,才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新作用,产生创新性成果 ③思维的正逆互补是从不同的方向认识事物,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模式 ④逆向思维能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总体来说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解析】 正逆互补不是发现事物的新功能、新作用,产生创新性成果的必要条件,②不选。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是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④不选。材料表明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正逆互补,携手共进,思维的正逆互补是从不同的方向认识事物,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模式,①③入选。【方法技巧】排错:正逆互补不是发现事物的新功能、新作用,产生创新性成果的必要条件。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是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直选:材料表明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正逆互补,携手共进,思维的正逆互补是从不同的方向认识事物,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模式。【类题2】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无论是进店、出行都需要“扫码”。一些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每次都需要手动填写资料,十分不便。为此,某地为无智能手机的市民发放了带有二维码的卡片,供扫码时出示,由“我扫你”变为“你扫我”。“反向扫码”既有效地破解了老年人扫码难题,也让防疫更加精准高效。这一做法( )。①提升了二维码的功能,说明事物属性的变化会改变事物价值 ②破解了老年人的扫码难题,实现了新旧事物的融合 ③合理运用逆向思维,推动了管理和服务的创新 ④说明人文关怀和疫情防控能够实现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解析】 事物的属性是本身所固有的,材料中的做法并没有改变事物的属性,①错误。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实现了新旧事物的融合”说法不恰当,②不选。“反向扫码”破解了老年人的扫码难题,这说明合理运用逆向思维,推动了管理和服务的创新,实现了人文关怀和疫情防控的统一,③④正确。【新情境 新视角】 面对百年一遇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我国提出以命运共同体思维弥合全球“抗疫鸿沟”:只有所有国家都控制住疫情,全球疫情才能最终结束。从思维的基本形式角度看,命运共同体思维是( )。①分析思维 ②形象思维 ③聚合思维 ④综合思维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D【解析】 分析思维是分别地认识对象的思维,命运共同体思维是从整个国际社会出发认识对象的思维,不是分析思维,①排除。命运共同体思维是从国际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上看问题的思维,不是形象思维,②排除。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个世界,中国共产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从整个国际社会出发寻求解决相关问题的倡议,体现了聚合思维和综合思维,③④正确。培优课 课题——推动“文创”持续“破圈”时事材料文创产品是指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生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过去很多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不仅设计有问题,还缺乏文化性。现在,文创产品已经从简单的复制、功能使用,发展到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进行个性化设计,中国文创产品不断成长起来。①与以往各大景区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相比,中国的旅游文创在不断地调整、进步中。回顾历次文创产品的“破圈”历程,“破圈”是破物质形态、破年龄阶层、破产业壁垒。但无论怎么“破圈”,文创产品都是延续、传承、活化了文物的灵魂,对文物承载的符号进行创意开发,让文化符号与现代生产、生活有机结合。②“考古盲盒”卖到脱销,三星堆文物“上新”成“顶流”,《国家宝藏》“圈粉”无数,“唐宫小姐姐”火遍全网,《只此青绿》惊艳刷屏……回顾近年来掀起的“文博热”,从文创产品到舞蹈诗剧,博物馆文物不断以各种形式“破圈”,成为亮眼的文化现象。信息提取:①逆向思维。②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思考作答主题一:逆向思维1.模拟高考角度一:如何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主题二: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2.模拟高考角度二:分析说明发散思维的含义和方法。 【答案】 1.①逆向思维应当合“理”。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②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③正逆互补,携手共进。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2.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技法有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和头脑风暴法等。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