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三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知能坐标】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思维的共同特征,明确思维的形态;正确认识思维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及二者的关系公共参与:运用所学的思维知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解决生活中的思维问题出谋划策基础课考点 思维的含义、形态与特征【核心提炼】一、思维的含义1.含义(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2)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3)“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2.思维方式类型及意义: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二、思维的特征间接性 概括性 能动性区别 原因 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作用 能够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克服感性认识的局限,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间接性也可能因为感性材料的虚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的失误,导致认识失真 凭借思维的概括性,人们才能以简驭繁地认识世界,从千差万别、纷纭复杂的事物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联系 思维的概括性是间接性的前提,间接性和概括性中都有体现能动性 三、思维形态及其特征1.思维形态的类别标准 分类 特征从思维的方 向看 发散思维 向不同方向扩散聚合思维 向同一方向收敛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 综合思维 整体地认识对象分析思维 分别地认识对象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 辩证思维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形而上学思维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 抽象思维 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形象思维 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2.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区别 含义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反映认 识对象 的方式 概念、判断和推理等 联想、想象和幻想等主要 特征 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思维表达的情感性联系 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来源于实践;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易错明辨】1.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够抓住事物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提示: 错误。思维能够抓住事物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指的是思维的概括性。2.并非所有的思维都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提示: 正确。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3.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提示: 错误。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考向演练】考向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样题1】(2022·山东·泰安市二模)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绚丽如画的诗词中往往凝聚着古人无限的哲学思考和逻辑智慧。下列诗句分析正确的有( )。①“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没有违背矛盾律要求②“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属于归纳推理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表明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 ④“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说明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解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属于自然现象,没有违背矛盾律要求,①正确。“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不是推理,②不符合题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表明要重视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错误。“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④符合题意。【方法技巧】排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不是推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表明要重视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直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属于自然现象,没有违背矛盾律要求。“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类题1】《韩非子·五蠹》中讲述了这样一则寓言: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的故事从侧面表明人的思维具有( )。A.间接性 B.概括性C.能动性 D.目的性 【答案】 C【解析】 人的思维具有能动性,错误的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歪曲反映,正如“身为宋国笑”的守株待兔者那样,C入选。考向2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样题2】(2022·济南·三模)古诗词是流传千年的中华文化瑰宝,我们欣赏古诗词时不仅能从中领略音韵之美、意境之美,还能品味其中的思维方法。“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这些古诗词( )。①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情感性 ②以概念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严谨性 ③借助形象化的想象,创造新的认识形象 ④运用感性具体,在思维中再现活生生的具体事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解析】 要在思维中再现活生生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④错误。这些古诗词属于形象思维,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情感性,借助形象化的想象创造新的认识形象,①③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方法技巧】排错:要在思维中再现活生生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抽象思维以概念为基本单元,而题干这些诗词属于形象思维。直选:这些古诗词属于形象思维,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情感性,借助形象化的想象创造新的认识形象。【类题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其中,战略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思维方法。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统筹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下列选项体现了战略思维的有( )。①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②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③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解析】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体现了高瞻远瞩、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①④入选。“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体现的是法治思维;“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强调历史的重要性,体现的是历史思维,②③不选。【新情境 新视角】 下列对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A.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帮助人们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B.思维具有概括性,总是可以抓住事物内在的共同本质C.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够帮助人们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人们可以感知事物的本质,但其规律要靠理性思维去把握 【答案】 C【解析】 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够帮助人们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漫画中的人物说只看到苹果落地,没有看到万有引力,C符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思维的能动性,A排除。“总是可以抓住事物内在的共同本质”说法过于绝对,B排除。人们可以感知现象,但不能感知事物的本质,D错误。培优课 课题——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性时事材料习近平主席引用清代思想家魏源的名言“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他指出,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选择。①一个国家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②正像我们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变成紫罗兰这一种花,我们也不能要求有着不同文化传统、历史遭遇、现实国情的国家都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否则,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自己的国情,有其特有的国家发展道路。我们尊重世界多样性,尊重每个国家不同的国家治理方式,这是和平共处的前提,也是世界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的必然要求。信息提取:①思维的含义与特征。②思维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思考作答主题一: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模拟高考角度一:请你谈谈思维具有哪些特征。主题二:思维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2.模拟高考角度二:我们应如何对待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答案】 1.①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知识经验,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②思维具有概括性。能够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③思维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思维能够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2.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人们应根据面临解决问题的不同情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使二者协同配合,达到事理交融、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以增强说服力;使二者优势互补,用正确的思维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