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政治部编版一轮复习 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政治部编版一轮复习 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知能坐标】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1.了解我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的历程。 2.分析说明我国外交政策的科学性和主要内容。 3.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积极意义,理解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生动实践中的举措 政治认同:比较新旧中国外交实践,坚定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解中国倡导和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做法
科学精神:全面把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明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公共参与:关注我国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的提高,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行动
基础课
考点一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核心提炼】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具体原因: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
角度 具体原因
国家性质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消除了我国百年来屡受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
国家利益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2.政策内容
内容 地位 原因或表现
独立自主 基本 立场 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宗旨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 目标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基石和 基本 准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 政策的 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使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习近平外 交思想 以“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
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 体是平外交思 想的核心 理念 弘扬了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传统精神,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
超越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同,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积极意义 习近平外交思想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
中国贡献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易错明辨】
1.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由当今时代的主题与全球化、多极化的时代潮流决定的。
提示: 错误。国家性质与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世界各国公认的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提示: 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考向演练】
考向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样题1】(2022·山东·名校模拟)2022年3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乌克兰局势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习近平指出,目前,中美关系还没有走出美国上一届政府制造的困境,特别是美国一些人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这是十分危险的。台湾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对两国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中美两国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避免对抗,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作出努力。这说明(  )。
①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根本利益 ②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 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内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根本利益,①错误。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的视频通话内容表明了中国的态度和立场,说明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不容侵犯;也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愿意同美方相互尊重、和平共处、避免对抗,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作出努力,②③符合题意。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④错误。
【方法技巧】
排错: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根本利益。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直选: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的视频通话内容表明了中国的态度和立场,说明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不容侵犯;也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愿意同美方相互尊重、和平共处、避免对抗,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作出努力。
【类题1】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频打“台湾牌”,酝酿把“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并怂恿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利用台湾问题滋事。我国坚决反对包藏祸心的“更名”图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上述材料表明(  )。
①我国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 ②党和政府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③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稳定 ④美国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宗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美国的行为表明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稳定;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表明了我国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①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党和政府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②排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而美国则是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④错误。
考向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样题2】(2023·山东·高三期末)2023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2周年。入世令中国发展受益匪浅,中国经济的腾飞也造福全世界。入世20多年,中国已成为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入世20多年,中国之所以能够与世界交融共赢,是因为中国(  )。
①以其自身稳健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稳定器” ②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合作 ③建设性地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在世界各个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④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定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入世20多年,中国之所以能够与世界交融共赢,是因为中国以其自身稳健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稳定器”;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合作,①②符合题意。“在世界各个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夸大了中国的作用,③错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定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是中国之所以能够与世界交融共赢的原因,④排除。
【方法技巧】
排错:“在世界各个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夸大了中国的作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定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是中国之所以能够与世界交融共赢的原因。
直选:入世20多年,中国之所以能够与世界交融共赢,是因为中国以其自身稳健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稳定器”;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合作。
【类题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向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回答时代之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沿线国家优势互补;落实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拉动非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我国(  )。
①倡导合作发展理念,主张各国核心利益一致 ②作为负责任大国,着力解决发展中国家内政难题 ③摒弃零和思维,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 ④坚持多边主义,致力于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我国摒弃零和思维,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坚持多边主义,致力于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③④入选。国家之间只看是否有共同利益,不存在各国核心利益一致,①不选。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不干涉他国内政,②不选。
【新情境 新视角】
  2022年7月12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该组织旨在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让各国在争议中求共识、在共识中谋合作、在合作中创共赢。材料表明世界互联网大会(  )。
①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 ②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维护和巩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深化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 ④通过对话交流、务实合作,为全球互联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①错误。多极化指的是世界存在若干经济政治力量中心,材料不涉及世界多极化问题,②排除。世界互联互通,互联网共享共治,让各国在争议中求共识、在共识中谋合作、在合作中创共赢,这是在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深化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也是在通过对话交流、务实合作,为全球互联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③④符合题意。
考点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核心提炼】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背景 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要求 (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5)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重大 价值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 行动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同时,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
【深度归纳】
中国是负责任大国的表现或原因
1.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2.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付诸行动,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6.中国顺应多极化趋势,积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7.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方式实现自身发展。中国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易错明辨】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消除了各国社会制度与发展程度的差异,展现了全球视野和世界情怀。
提示: 错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能消除各国社会制度与发展程度的差异。
2.我国“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实践表明我国通过伙伴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第三方威胁。
提示: 错误。应对第三方威胁不符合我国的不结盟政策。
3.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明了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提示: 正确。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4.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需要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提示: 错误。中国是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世界多极化、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建设性力量,不发挥主导作用。
【考向演练】
考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样题】(2022·湖南·9)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多个国际机制青年领域合作文件的制定过程中,积极贡献智慧、提出主张: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开展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经济管理等志愿服务;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超越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搭建起“一起向未来”的桥梁。这一系列行动展示出中国青年(  )。
①立足各国国家利益,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②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具有全球视野,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④不负未来之托,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春使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中国青年应立足我国国家利益,而不是立足各国国家利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青年,①②错误。材料说明了中国青年积极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勇于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春使命,③④正确。
【方法技巧】
注意国际关系中主体运用的准确性
分析国际关系中的具体现象或行为时,需要站在不同的主体角度进行表述。由于各个主体的角度不同或自身性质不同,所以在词语表述上也存在不同。不能将国际社会的成员与公民混用(如本题的②就是将两者混用了),不能将中国与西方国家混用(如不能说各国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能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混用(如不能说只有发展中国家才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力军)。
【类题】“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2021年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周年,在世纪疫情之下,身处不同时区的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加入这场盛会,共话全球热点问题。该论坛部分年会的主题如下:
2002年 (第一届) 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
2012年 (第十一届) 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 (第二十届) 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 合奏“一带一路”强音
上述资料最适合论证下列哪一观点(  )。
A.加强双边合作,贡献中国智慧
B.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尊重他国关切
C.更多参与、更多行动,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D.坚持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促进一体化
  【答案】 C
【解析】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围绕的是亚洲或全球,不涉及两个国家之间的双边合作,也未强调贡献中国智慧,A排除。应该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尊重他国合理关切,B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坚持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而本题考查的是“博鳌亚洲论坛”,D排除。C正确。
【新情境 新视角】
  菌草技术是“以草代木”发展起来的中国特有技术。2001年起我国开展菌草技术对外援助,截至2021年9月,这一技术已推广至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为促进当地消除贫困、增加就业、可再生资源利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这表明中国(  )。
①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力量 ③坚持睦邻友好原则,与邻国共享发展经验 ④致力于保障发展中国家同步发展的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我国推广菌草技术,援助发展中国家,没有强调“睦邻友好”和“与邻国共享发展经验”,③不符合题意。中国的举措有利于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权利,但不是“同步发展”,④错误。①②符合题意。
培优课 课题——国际关系中要践行正确的义利观
时事材料
有西方国家认为,国家之间的交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国家之间的交往利益至上。
①面对国际疫情暴发式增长态势,我国积极应对,做到“内防外援”:内防,细化实行各项境外疫情防范应对措施,严把“境内防控关”,对境外人员境内落地进行精准跟踪管理;外援,积极援助各国抗疫,全力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履行自身职责,助力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其促进各国临床与科研交流、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的作用。
“协和万邦”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价值追求。孔子强调“君子义以为上”,墨子提出“义,利也”“兼相爱,交相利”,孟子主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对发展中国家的境遇感同身受,并且一直将自身的发展与发展中国家密切结合在一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自身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无私援助一些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我国逐渐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倡导合作发展理念,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②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结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信息提取:①我国的外交政策。②正确的义利观。
思考作答
主题一:我国的外交政策
1.模拟高考角度一:我国是如何在“内防外援”中实现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的
主题二:正确的义利观
2.模拟高考角度二:在国际交往中怎样坚持正确的义利观
  【答案】 1.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内防”中,实行针对境外疫情的各项防范措施,维护了我国的安全和发展利益;在“外援”中,积极援助其他国家,推动国际抗疫合作,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各国交往关系日益紧密。正确义利观要求我们在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在同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与合作中,坚决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坚持义利相兼、先义后利,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繁荣。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