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四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知能坐标】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1.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 2.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认同:坚定唯物主义立场,反对唯心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科学精神: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唯物主义的不同形态;理解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公共参与: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和评价生活中的各种思想基础课考点一 追求智慧的学问【核心提炼】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2.哲学的产生: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3.哲学的影响: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 哲学区别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形成 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 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特点 零散的、不自觉的 系统化、理论化联系 ①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 方法论区别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联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 具体科学区别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具体领域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规律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联系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四、哲学的内涵内涵 注意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日常生活中零散的世界观并不是哲学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并非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的发展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维点拨】图解哲学内涵【易错明辨】1.哲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影响着生活实践。提示: 正确。哲学属于主观认识范围,其来源是生活实践,又对实践起着反作用。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提示: 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因此与方法论无关。提示: 错误。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考向演练】考向1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样题1】(2021·广东·13)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人,又是科学哲人。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下列选项中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 ③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 ④重大科学研究前沿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解析】 依题意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同时材料也表明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智慧的指导,①④正确。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说法错误,③排除。【方法技巧】解答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选择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细节:一是明确题干信息指向,即材料强调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还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二是明确选项观点的正误,如并非所有哲学都能正确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等。【类题1】“苦中作乐”是中国人的一种幸福哲学。正是这种哲学,使中国人能够乐观地看待苦难,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灾难中前行。这表明( )。①哲学为人们生活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②只要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就能成为哲学家 ③哲学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解析】 材料表明哲学为人们生活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①④正确。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也不一定能成为哲学家,②错误。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③错误。考向2 哲学与具体科学【样题2】(2022·新疆·模拟)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道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科学家之所以要懂哲学,主要是因为(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答案】 D【解析】 科学家之所以要懂哲学,主要是因为哲学可以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D符合题意。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不一定是科学,A错误。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是科学家要懂哲学的原因,B排除。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C错误。【方法技巧】排错:哲学不一定是科学。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但这不是科学家要懂哲学的原因。直选:哲学可以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类题2】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临床的诊断和防治,使其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代医学家在探讨和升华医学理论的时候,也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哲学的内容。这表明( )。①具体科学的发展指导哲学的发展 ②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③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④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意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解析】 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上,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二者的作用不能混淆,①③不选。我国古代医学家将阴阳五行学说运用于医学领域,使其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部分,在探讨和升华医学理论时,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哲学的内容,这体现了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也表明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②④入选。【新情境 新视角】 某一科学的兴盛和定型都会对哲学产生影响,其成果、方法或舆论形象会渗透到哲学之中,并引导哲学的思考方式和目标。例如,哲学的理性论证精神,或源自数学,或经由数学强化了信心。这说明( )。①哲学能够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 ②具体科学与哲学相互渗透 ③哲学精神来源于具体科学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产生的影响,未涉及哲学能够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①不符合题意。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渗透,②错误。哲学的理性论证精神,或源自数学,这表明哲学精神来源于具体科学,③符合题意。某一科学的兴盛和定型都会对哲学产生影响,这说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动力,④符合题意。考点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核心提炼】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内容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区别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地位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中从属的一个方面意义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联系 第一个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个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第一个方面的内容的展开和深化;第二个方面问题的解决影响第一个方面问题的彻底解决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从社会实 践来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从哲学自 身派别 来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歧的根源(划分依据):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 观点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合理 性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局限 性 缺少科学依据;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朴素性和直观性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共同 性 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内涵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代表 人物 及其 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②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④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⑤笛卡儿:“我思故我在。”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⑦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②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③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④神创论:“上帝创造世界。”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区别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问题联系 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要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还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易错明辨】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提示: 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提示: 错误。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美梦必然成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提示: 正确。人的美梦作为思维或意识,认为其必然成真过分夸大了思维或意识的作用,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考向演练】考向1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样题1】(2021·山东·14)历经9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关键9分钟,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其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火星探测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更是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和延伸。材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本问题②宇宙探索活动将不断地刷新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③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④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解析】 火星探测属于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其首先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材料体现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本问题,①正确。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客观的,人类活动可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但不能刷新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②错误。火星探测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更是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和延伸,这说明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③正确。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错误。【方法技巧】哲学中的主观类概念,如哲学、世界观、方法论、认识、意识、社会意识、价值观等,在运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进行界定时,要注意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意味着其性质是正确的。而上述主观类概念在性质上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类题1】2022年4月,借助于新测序方法Oxford Nanopore和PacBio HiFi,近百位科学家合作完成了首个完整无间隙人类基因组测序,填补上了最后8%的空缺,同时纠正了之前的一些错误。新确认的DNA片段里包含重要的免疫反应基因,它能帮助人类适应和抵御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在预测药物反应方面很有价值。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科学家完成无间隙人类基因组测序要正确处理(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答案】 C【解析】 材料说明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科学家们正确处理了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入选。材料未涉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并且这也不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A不选。材料并未涉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和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D不选。考向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样题2】(2023·山东潍坊·名校质检)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在《论真理》中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个事物对你来说就是它呈现在你的感官面前的样子。“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 )。①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理论源泉 ②认为思维对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③认为存在对思维具有决定作用 ④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解析】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体现了思维决定存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不一致的,①③不符合题意,②④符合题意。【方法技巧】三个角度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一是本原和派生,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属于唯物主义,反之,属于唯心主义;二是先和后,认为先物质后意识的属于唯物主义,反之,属于唯心主义;三是决定与被决定,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属于唯物主义,反之,属于唯心主义。【类题2】“我不去检测,我就没有感染。”面对汹涌的疫情,美国某些政客这么回答。下列观点中能与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抗疫体现的哲理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的有(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②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③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④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解析】 “我不去检测,我就没有感染”体现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与之形成“对子”的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再能干的人也很难做成事,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①符合题意。“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以“气”作为世界的本原,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②符合题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指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③不符合题意。“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以自我的心灵作为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④不符合题意。【新情境 新视角】 2022年10月3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诺贝尔委员会表示:“通过揭示当今人类与已灭绝古人类之间的基因差异,他的发现为探究是什么使我们成为独特的人类奠定了基础。”帕博的开创性研究催生了一门全新的科学学科——古基因组学。这说明( )。①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③人们的好奇和思考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源泉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解析】 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反映,①错误。帕博的开创性研究催生了一门全新的科学学科,说明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④正确。人们的好奇和思考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源泉,“源泉”的说法夸大了其作用,③错误。考点三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核心提炼】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 条件 阶级 基础 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科学 基础 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理论 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 特征 内容 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作用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核心 观点 实践 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特别提醒】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易错明辨】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示: 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与时俱进。提示: 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观点。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示: 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哲学在历史观中都坚持唯心主义。提示: 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因此以前的哲学在历史观中都坚持唯心主义。【考向演练】考向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样题1】(2023·山东·高三名校开学考试)“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刻在马克思墓碑上的一句话,也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那句著名的第十一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的《提纲》第一次提出实践的观点和论述,每次重温都能发现令人眼前一亮的炫目火花。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解析】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没有体现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也没有体现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①②不选。马克思的《提纲》第一次提出实践的观点和论述,每次重温都能发现令人眼前一亮的炫目火花,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④入选。【方法技巧】排错: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没有体现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也没有体现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直选:马克思的《提纲》第一次提出实践的观点和论述,每次重温都能发现令人眼前一亮的炫目火花,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类题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强大的思想武器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独特理论品质,能够主动适应我国国情的变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解析】 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②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③错误。“能够主动适应我国国情的变化”说法错误,④排除。考向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样题2】(2020·海南·14)马克思主义理论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在特定国家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为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说明( )。①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提供理论指导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在实践中被证明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中国的革命与实践 ④马克思主义理论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解析】 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②④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要与特定国家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结合,不是所有国家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①排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产生于中国的革命与实践,③排除。【方法技巧】排错:马克思主义要与特定国家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产生于中国的革命与实践。直选: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类题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以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镌刻在世界思想理论版图的显著位置,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形态。以上论断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世界历史意义 ②是以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高度概括 ③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历史始终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解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第一次以“世纪”为尺度命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其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世界历史意义,也是以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高度概括,①②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没有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历史始终,③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错误。【新情境 新视角】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维护所有人的根本利益②马克思主义具有自觉的历史担当,确立了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③马克思主义是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的理论 ④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解析】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①错误。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自由解放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确立了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②错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③④符合题意。培优课 课题——深研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事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多次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①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三个“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是把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形成了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大众需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②把国情同世情结合起来,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既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民族性,又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三是把科学认识同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坚持在理论创新中做到②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信息提取:①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②根据我国现实国情,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考作答主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模拟高考角度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主题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2.模拟高考角度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 【答案】 1.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②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世界,第一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他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⑤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2.①真正的哲学必须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才能真正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磨尖课 客观题解题技巧——古典诗词、引文类【样题透析】(2022·浙江·27)下列观点中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有( )。①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解析】 ①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正确。②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③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正确。④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排除。『题型特点』古典诗词、引文类客观题一般以古诗词、经典著作中的著名论断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为素材,要求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大多从哲学角度考查。此类题型难度较大,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较难,所以成为高考的难点题型之一。『解题示范』方法 解题应用1.读设问,抓关键。 2.明确诗词、引文的内涵。 3.对应教材,明确诗词、引文体现的教材知识 1.本题要求找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2.①意思是世界的本原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起来。②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③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起来。④意思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处理问题。 3.①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③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类题专练】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西方哲学家贝克莱指出“物是观念的集合”。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出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的有( )。①“气者,理之依也”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③“世界是一团永不熄灭的活火”与“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桓谭与贝克莱的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物主义,“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属于唯心主义,①符合题意。“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体现了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割裂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没有涉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②排除。“世界是一团永不熄灭的活火”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③符合题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排除。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