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第四章 光现象课件 (共40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复习提纲】第四章 光现象课件 (共40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都叫做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模型法: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状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方便研究与解释复杂的物理实际情境。
二、光的直线传播
像的形状跟孔的形状有关吗?
像的形状只跟物体形状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
小孔成像:倒立的像【上下左右颠倒】
三、光的传播速度
光不仅可以在空气、水等介质中传播,而且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为c=3×108m/s=3×105km/s。
总结
第2节 光的反射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装置: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实验步骤: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2)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i =0°、30°、45°、60°),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3)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一、光的反射定律
法线:经过入射点O并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ON。(辅助线、虚线段)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r。
一、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
①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口诀: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是否能表述为“在反射现象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不能,因为先有入射光线,后有反射光线。(因果关系)
二、光路的可逆性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的镜面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漫反射的光线是否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总结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装置: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实验步骤:
(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2)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直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3)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用直线把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5)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为什么要做多次实验?
减少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后面的蜡烛不点燃,并且在较暗环境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防止光线太强而干扰对像的观察。
玻璃板必须竖立放置的目的是?
避免像偏上或偏下,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玻璃板选用较薄的目的是?
避免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像且不重合,而有一定的错位,从而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等效代替法:保证某种效果、特性或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复杂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简单、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①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②未点燃蜡烛放在点燃蜡烛所成像的位置,来确定像的位置(未点燃蜡烛代替像)。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二、平面镜成虚像
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引起视觉。
由于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会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处发出的,S’就是S在平面镜成的像。
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S’,所以把S’叫做虚像。
二、平面镜成虚像
实像 虚像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可以用光屏承接 不能用光屏承接
二、平面镜成虚像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对称性):
(1)过发光点S作与镜面垂直的线段(虚线)。
(2)在发光点S关于镜面的另一侧,线段上取与发光点S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点S’(即S的像)。
总结
第4节 光的折射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折射
实验: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实验步骤:
(1)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的角度(入射角分别为0°、30°、45°、60°)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光束进入水中以后传播方向是否发生了偏折?是向界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
(2)分别记录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如果让光逆着折射光的方向从水射入空气中,观察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是否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
(4)让一束光斜射入玻璃中,观察光束进入玻璃中以后传播方向是否发生了偏折?
一、光的折射
经过入射点0并垂直于水面的直线ON作为法线。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r叫做折射角。
一、光的折射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在疏密不均匀的同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
一、光的折射
光折射时的特点:
(1)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空中大角)
(3)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一、光的折射
(4)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
传播方向不变。
【口诀: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中大角、
变化一致、垂直不变】
一、光的折射
(5)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二、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池底某点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会发生偏折,逆着折射光看去,由于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会感觉进入人眼的这些光好像是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的某点(虚像)发出的,就会感觉这点的位置升高了。
总结
第5节 光的色散
第四章 光现象
一、色散
太阳光(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二、色光的混合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三、看不见的光
太阳的可见光谱(人眼可见)
红外线:红光之外的辐射。(人眼看不见)
紫外线:紫光之外的辐射。(人眼看不见)
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