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动能和势能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并且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受哪些因素影响(2)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3)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习惯;通过推理法、控制变量、转换法等培养学生质疑与创新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对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理解三、教学策略我执教的对象是普通班学生,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分化”现象较为明显,学习能力强,思维反应快的学生占10%,物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占30%。但总体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较高,能感觉物理有趣,有学习物理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切入口,逐步展开教学。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所学新课利用幻灯片播放《超强台风》电影片段:排山倒海的巨浪冲入城镇,横扫一切,击碎一切。嚎叫的龙卷风中,汽车被贴在墙上、一艘艘巨轮在空中飞舞,然后砸向房屋!身陷绝境的人们到了最后的生死关头……。军民一心抗灾救人谱出一曲惊心动魄的乐章,人性在天灾面前绽放出瑰丽光辉。为什么巨浪和龙卷风有如此大的危害呢?由此引入新课。2、建立能的概念,知道功和能的关系演示实验:在讲台上放一塑料玩具小汽车,用吹风机对着小汽车吹,车子向前行驶。让学生仔细观察演示实验总结出:车子向前行驶是因为吹风机吹出的风对车子做功了。电影中巨浪推动汽车、龙卷风吹动汽车也都是对汽车做功了。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上的图,讨论分析:(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2) 这些物体是否能够做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 从功的角度来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出能量的定义。然后可以让学生列举具有能的实例,并从能否做功的角度分析,加深对能量的理解。紧接着,可通过播放视频“微风拂柳、台风来袭”和演示实验“吹风机大小不同的风吹讲台上的玩具小汽车”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大小和如何去判断能的大小。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实验的总结,得出功和能的关系。3、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播放视频“风车转动”和“冲浪运动”,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总结出动能的初步概念。然后补充几个生活中动能的实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进一步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列举具有动能的实例。利用幻灯片展示车祸的图片和报道,让学生猜想动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进行“活动1”的实验,在实验前,可让学生先动手实验:1、探究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处滚到水平面时速度2、探究不同小球从同一高度处滚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引导学生得出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并渗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科学研究方法。安排两道题反馈,努力引导学习成绩较弱学生发表看法。总结时,可让中等学生思考后回答,鼓励学生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再安排一道探究题让学生明白动能与质量和速度都有关,其中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从而明白为什么要对车辆限速,而且不同的车型限速不同。然后播放“车窗垃圾”的公益广告,让学生从动能的角度分析它的危险性,并倡导文明。4、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播放视频“打桩机”和“撑杆跳高”,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初步概念。然后补充几个生活中势能的实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进一步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列举具有势能的实例。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哪块大石头让你感到不安?”,让学生猜想重力势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进行“活动2”的实验,引导学生得出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并渗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科学研究方法。然后播放“请勿高空抛物”的公益广告,让学生从重力势能的角度分析它的危险性,并倡导文明。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愤怒的小鸟”,让学生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进行实验:哪种情况下的钢尺可以将小木块弹得更高?,引导学生得出弹性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并渗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科学研究方法。(二)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