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口容量 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人口容量 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简介

1.3人口容量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人口发展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实例,比较并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人地协调:通过对人口合容量的认识,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形成正确的人口发展观念。
地理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利用资料,理解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能够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的关系
【我的预习】
预习课本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人口容量,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的关系
【基础预热】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定义: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状况:
自然资源状况与区域环境承载力呈 正 相关,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最重要因素。
“短板效应:——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
每个区域有限的资源数量只能满足一定数量的人口需求,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 较多的人口。
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从而扩大资源环境承载力
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
3.人均消费水平
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三、人口合理容量
1.定义: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社会要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3.措施:
倡导国际合作: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建立公平秩序 :要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可持续发展: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课堂探究】
探究一 复活节岛人口问题的深
【小组讨论,抽签回答】材料一: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距离最近有人定居的皮特开恩群岛也有2,075公里。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这里曾经土地肥沃、森林茂密、物产丰富,最兴盛时岛上人口到了8千到2万人。由于开垦耕地、造船捕鱼和运送石像等活动导致森林逐渐消失,随之鸟类也逐渐灭绝,也无木头建造船只出海海捕。由于过度依赖粮食导致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历经饥荒、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到1877年岛上仅剩111人。
问题1:复活节岛上人口一度增长十分迅速,为什么又会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走向衰落呢?
当人口迅速增长时,由于复活节岛面积小,资源有限,无法支撑人口激增带来的资源消耗,从而造成该岛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最终人口再次下降
问题2:复活节岛人口的迅速激增,会带来哪些影响?
人口激增对资源的需求增加,会导致资源出现短缺,同时,人类在利用资源的过程当中出现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从而造成发展的恶行循环,人口不能得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
问题3:复活节岛上人口人口变化符合课本上的哪一种假设情景,如何去判断复活节岛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符合假设2
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多种因素的因素的影响,要综合分析复活节岛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科技、消费水平等多种因素。
【小组讨论,抽签回答】材料二:
问题4: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而不是数量最多的自然资源
问题5: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
提高科技水平、提出适度消费水平、提高区域的开放程度。
【经典题型1】下图示意资源、人口与环境承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1、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 )
A.环境承载力、人口、资源 B.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
C.资源、人口、环境承载力 D.环境承载力、资源、人口
2、关于图中甲、乙、丙及三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之后生态环境趋于改善 B.N时期生态环境达最差
C.乙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甲 D.甲与乙呈负相关
【答案】1.B 2.C
【解析】1.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资源量逐渐下降,对应甲;当人口数量低于环境承载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环境承载力上升,但随着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增大,当人口增长至超过环境承载力时,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承载力会迅速下降,因此乙为环境承载力,丙为人口。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根据上题可知,甲、乙、丙分别代表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M之后人口数量超过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趋于恶化,A错误;N时期人口还远远超过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还会继续恶化,B错误;资源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C正确;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D错误。故选C。
探究二 全球人口容量的探讨
【小组讨论,抽签回答】材料一:下图为不同人群对全球人口的预测。
问题1:根据目前全球不同人群对全球人口的预测,你支持其中的哪一种观点,分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我支持观点三,目前我们对全球人口的容量不能过于悲观,人类在不断的进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也在不断变化,但同时,也要承认,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过于乐观的人口可能也会造成危机。
【小组讨论,抽签回答】材料二:下图为世界人口的增长图
问题2:根作图为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人口增长的特点,说明全球人口增长的特点,并分析其所带来的影响?
特点: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人口迅速增长,每10亿人口增加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尤其是二战后,人口迅速激增。
影响:全球人口的激增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枯竭加快、生态不断恶化、环境污染严重,各种社会问题并产生的国际纠纷日益频繁
问题3:分组讨论,为了应对人口激增,人类社会该如何去做才能避免陷入人口危机,才能让地球母亲持续下去?
全球是一个大家庭,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人口问题;
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秩序,保障人们都享有发展的权力;
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经典题型2】表为云南省某市水资源、能源、土地、建设用地承载力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表。
资源承载力 承载人口数量(万人)
水资源承载力 300
能源承载力 900
土地承载力 420
建设用地承载力 289
1.衡量环境承载力的最重要指标是( )
A.人口数量 B.人口素质 C.人口年龄构成 D.人口性别比例
2.该市环境人口容量最终取决于( )
A.水资源 B.能源 C.土地 D.建设用地
3.提高该地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途径是( )
A.加强对水资源与能源的开发 B.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答案】1.A 2.D 3.B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衡量环境承载力的最重要指标是人口数量的多少,A正确;人口素质、人口年龄构成、人口性别比例均不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主要指标,BCD错误。故选A。
2.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该市在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和建设用地方面,建设用地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最少,根据“木桶理论”,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故该市环境人口容量最终取决于建设用地承载力,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解读表可知,该地水资源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最少,而能源资源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最多,无需加强能源开发,A错误; 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提高土地的承载力,提高环境人口容量,B正确;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易造成环境问题,C错误; 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会使人口环境容量降低,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1)自然环境优劣(资源,气候,地形,耕地面积)(正相关)(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今天地球上60亿人口,如在原始条件下,是不可能的。(正相关)(3)地区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正相关)。
【课本活动】讨论我国人口多少合适
我国人口众多,一些人认为这是个大负担,会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沉重压力。但也有人认为,人口不是洪水猛兽,适当的人口增长可以带来人口红利,即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较轻等,是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利好因素。
1949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将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40多年来,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缓解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人口红利期。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重大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适龄人口总数开始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顺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2021年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这是国家根据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新形势,作出的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
我国人口究竟多少才合适 这不仅要依据我国资源、环境的状况,还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很多学者研究过我国的人口容量。早在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一8亿。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
活动1:收集有关我国人口政策的宣传图片,了解人口政策的调整情况?
活动2: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
活动3:确定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要考电哪些因素?
【我的构建】
【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充分的了解到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所学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同时在本节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运用课堂活动的生动案例,让我能够直观的理解知识及应用。当然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对区域地理知识的欠缺,在面对具体的区域人口问题细化中,很难把握其成因及影响因素,需要加强。
【考点分项】
考点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虽然总体上比较丰富,但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大。图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等级示意图,等级越低,人口承载力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总体上( )
A.中部高,两侧低 B.西部高,东部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东部高,西部低
2.从水资源角度来看,能够保证较大人口增长的省区是( )
A.江苏 B.重庆 C.贵州 D.四川
3.提高上海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②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③全面推广海水淡化④将人口大量迁往中西部省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1.B 2.D 3.A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等级示意图,等级越低,人口承载力越大。由图可知,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总体上西部高﹑东部低,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从水资源角度来看,能够保证较大人口增长的省区应是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较大的地区,即图示等级1的地区,主要是四川、云南、江西,D正确,排除ABC。故选D。
3.结合所学知识,提高上海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可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治理水污染;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①②正确;全面推广海水淡化成本较高,不符合现实状况,排除③;将人口大量迁往中西部省区不符合现实状况,排除④。故选A。
【点睛】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有的承载能力。人们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考点二人口合理容量
下图为某城镇不同指标下人口合理容量(单位:万人)的“木桶效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城镇的人口合理容量为( )
A.63.80万人 B.83.20万人 C.72.36万人 D.70.18万人
5.图中制约该城镇人口合理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
A.建设用地 B.科技因素 C.水资源 D.生态环境
6.提高该城镇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4.A 5.A 6.C
【解析】4.人口合理容量的“木桶效应”由最短板决定,建设用地对应的人口合理容量最少,应为该城镇的人口合理容量。图中建设用地的人口容量最低,为63.80万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由“木桶效应”可知,人口合理容量的“木桶效应”由最短板决定,图中最短板为建设用地,故制约该城镇人口合理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建设用地。故选A。
6.该城镇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短板因素为建设用地,因此提高该城镇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C正确。ABD项内容易破坏生态环境、资源枯竭,不利于提高该城镇人口合理容量。故选C。【点睛】我们知道,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还是短的桶板呢 这其中的答案就是“木桶效应。
【素养提升】
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为某地区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图中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
A.资源环境承载力只受自然资源因素影响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人口数量必须低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D.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A错误;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B错误;读图可知,公元1500年左右,人口数量超过了资源环境承载力,C错误;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D正确。故选D。
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平方千米,目前已达13人/平方千米。下图示意新疆部分区域。据此完成下面2-3小题。
2.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较高,主要是因为( )
A.矿产资源丰富 B.科技水平高 C.政策支持力度大 D.消费水平高
3.新疆目前人口密度远小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但新疆依然需要严格控制人口。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耕地资源 B.草场资源 C.矿产资源 D.水资源
【答案】2.A 3.D
【解析】2.环境承载力与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发程度呈正相关,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由图可知,准噶尔盆地南部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故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主要为矿产资源丰富,A正确;准噶尔盆地与其他地区政策条件一致,没有特殊的政策支持,排除C;紧邻省会乌鲁木齐,科技水平较其他地方高,但不如矿产丰富影响明显,排除B;消费水平高,环境承载力小,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D。故选A。
3.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水资源是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D对;而新疆的耕地资源、草场资源和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不是需要控制人口的主要因素,ABC错。故选D。
【点睛】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读模人口数量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由于资源枯竭,造成饥饿、疾病等问题,最终导致人口数量下降,新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重新建立(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4-5小题。
4.人口数量开始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间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①~④期间,该区域人均资源(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一直增加 D.一直减少
【答案】4.A 5.B
【解析】4.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③这段时间,随着人口数量增加,由于资源枯竭,造成饥饿、疾病等问题,环境承载力下降加快,人口数量已经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所以人口数量开始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在①,A正确,BC错误;④阶段,人口数量下降,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重新建立,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
5.由图可知,①~③期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资源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则该区域人均资源不断减少,AC错误;③~④期间,人口数量不断下降,而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速度减慢,则该区域人均资源不断增加,故①~④期间,该区域人均资源先减后增,B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等。
下图为某地区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6-7小题。
6.据图可知,该地区( )
A.t1时期,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2000人
B.t2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D.t4时期,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7.图中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
A.人口数量必须低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D.资源环境承载力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答案】6.B 7.C
【解析】6.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t1时期,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值约为2000人,这是考虑到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各种因素而做出的估计数值,故A错误;t2时期,该地区人口数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均得到提高,据此推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B正确;t3时期,该地区实际人口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故C错误;t4时期该地区实际人口接近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质量较t1时期差,故D错误。故选B。
7.读图,t3时期人口数量超过了资源环境承载力,会导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下降,故A错误;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受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故B错误;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环境持续供养人口的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C正确;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故D错误。故选C。
【点睛】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下图为居民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8-9小题。
8.图中反映环境人口容量与居民消费水平关系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有关提升某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合理的是( )
A.限制人口向外迁移 B.出台鼓励生育政策
C.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D.扩大区域绿化面积
【答案】8.A 9.C
【解析】8.根据所学知识,居民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图示①曲线走向符合环境人口容量和居民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开放程度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鼓励人口外迁,能够缓解人地矛盾,对提升环境人口容量的作用不大,A错误;鼓励生育,能够缓解老龄化,对提升环境人口容量的作用不大,B错误;提高科技水平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获取替代资源,进而提高环境人口容量,C正确;扩大绿化面积,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对提升环境人口容量的作用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受教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和人均消费水平,其中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以内,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承载力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11.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的承载力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
C.人口合理容量建立在对物质的无限需求基础上
D.环境承载力是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反映
【答案】10.B 11.B
【解析】1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指的是人口合理容量,A错误。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B正确。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数量、科技水平、人口文化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C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1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环境承载力大于人口合理容量,A错误。环境承载力是区域能养活的最大值,是一个警戒值,B正确。人口合理容量是适宜人口数量,建立在对物质的有效、持续利用基础上的,是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反映,C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点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一旦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丧失原有承载能力。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自然资源(首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负相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12-13小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约14~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15~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或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8~9亿
12.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约8~9亿 B.约15~16亿
C.15.1或16.6亿 D.约14~15亿
13.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国家人口政策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地区开放程度
【答案】12.A 13.B
【解析】1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应是约8亿~9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与国家人口政策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是指某国家或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大概是16亿。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小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5.影响美国a地区人口潜力指数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气候 C.水源 D.政策
【答案】14.C 15.A
【解析】14.读图分析可知,等值距为50,根据图中等值线判断,四地人口潜力指数分别是:a地450-500,b地400-450,c地100-150,d地150-200,四地中人口潜力指数最小的是c地。故选C。
15.读图可知,a地区位于美国东北部,人口潜力指数较大是因为美国东北部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A正确;美国东北部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气候不是优势条件,B错误;水源和政策对东北部人口潜力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D错误。故选A。
【点睛】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人口潜力指数越大,说明该地区容纳更多人口的潜力越大,人口潜力指数越小,说明该地区容纳人口的潜力越小。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危害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一定地域空间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所能承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玉溪市包括九个县区,中心城区是红塔区,2015年江川撤县设区。下图为2007年和2016年云南省玉溪市各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图。

(1)简述玉溪市红塔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一直较高的原因。
(2)推测江川撤县设区后,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的原因。
(3)请为提升通海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红塔区为玉溪市的中心城区,交通通达度高,对外联系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人口、人才资源集中,资源利用效率高;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不注重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严重;撤县设区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建筑用地快速增加。
(3)加强与红塔区的经济联系,吸引红塔区产业转移;在发展经济时注重环境保护;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解析】本大题以云南省玉溪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制约因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1)资源环境承载力一直较高的原因可以从、对外交流、经济水平、资源、技术等角度进行分析。对外交流方面,红塔区为玉溪市的中心城区,交通通达度高,对外联系便利;经济方面,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制造业发达;资源方面,人口、人才资源集中,资源利用效率高,同时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2)注意题干要求,要对比撤县设区前后,从环境、土地、资源角度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的原因。资源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开发利用资源,竭泽而渔破坏了资源的承载力;同时,在环境方面,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调节功能受到损伤;土地使用上,撤县设区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建筑用地快速增加,生态用地相对减少,生态环境被不断削弱。
(3)结合上两题,提出提升通海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化建议可以从经济、环境、技术的角度入手。如,经济上,加强与红塔区的经济联系,吸引红塔区产业转移;环境保护方面,在发展经济时注重环境保护;技术上,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各区域人口密度差异比较大,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以黑河一腾冲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其中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最小。我国领导人计划破解现有格局,但人口环境学家赵先生却认为不妥。下图示意“胡焕庸线”及我国人口密度分布阴影状况。
(1)分析图中甲地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原因。
(2)为提高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承载力,请指出当地应做好的工作内容。
(3)请您为人口环境学家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答案】(1)位于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热量较充足;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人口密度较小;开发历史悠久,农牧业基础好。
(2)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改变传统经营方式,稳妥推进农牧业结合,防治草场退化;积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东西部对口帮扶;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3)西侧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崎岖;西侧气候干旱,河流较少,缺水严重;土壤贫瘠,农业落后;西部经济基础差,发展程度低;西部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落后;人口数量少,劳动力素质低。
【解析】本题以“胡焕庸线”及我国人口密度分布阴影状况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设计环境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河谷地带,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势相对较低,热量较充足;靠近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人口数量少,人口密度较小;发展历史悠久,农牧业基础较好。
(2)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严寒,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传统农业生产以粗放的畜牧业为主,农业产量较低,需要改变传统经营方式,稳妥推进农牧业结合,积极发展特色农业;防治草场退化;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较落后,对外交通不便,需要积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东西部对口帮扶;青藏高原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丰富,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等。
(3)“胡焕庸线”西侧,主要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崎岖,平原面积小;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为主,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较少,缺水严重,西南地区气候高寒,自然环境脆弱;土壤贫瘠,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较落后;经济发展起步晚,基础较差,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落后,对外联系不便;人口数量少,密度小,受教育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低等。
【下节内容】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1.3人口容量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人口发展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实例,比较并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人地协调:通过对人口合容量的认识,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形成正确的人口发展观念。
地理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利用资料,理解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能够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的关系
【我的预习】
预习课本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人口容量,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的关系
【基础预热】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定义: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 和 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 人口数量。
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状况:
自然资源状况与区域环境承载力呈 相关,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最重要因素。
“短板效应:——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数量 的资源
每个区域有限的资源数量只能满足 的人口需求,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
的人口。
通常用 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随着经济 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 不断提高,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从而扩大资源环境承载力
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 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 的往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 的资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
3.人均消费水平
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 。
三、人口合理容量
1.定义:按照合理的 ,保障 ,同时又在不妨碍 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2.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 和 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社会要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3.措施:
倡导 :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 的规模之内;
建立 :要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发展: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的
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课堂探究】
探究一 复活节岛人口问题的深
【小组讨论,抽签回答】材料一: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距离最近有人定居的皮特开恩群岛也有2,075公里。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这里曾经土地肥沃、森林茂密、物产丰富,最兴盛时岛上人口到了8千到2万人。由于开垦耕地、造船捕鱼和运送石像等活动导致森林逐渐消失,随之鸟类也逐渐灭绝,也无木头建造船只出海海捕。由于过度依赖粮食导致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历经饥荒、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到1877年岛上仅剩111人。
问题1:复活节岛上人口一度增长十分迅速,为什么又会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走向衰落呢?
问题2:复活节岛人口的迅速激增,会带来哪些影响?
问题3:复活节岛上人口人口变化符合课本上的哪一种假设情景,如何去判断复活节岛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小组讨论,抽签回答】材料二:
问题4: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问题5: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
【经典题型1】下图示意资源、人口与环境承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1、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 )
A.环境承载力、人口、资源 B.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
C.资源、人口、环境承载力 D.环境承载力、资源、人口
2、关于图中甲、乙、丙及三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之后生态环境趋于改善 B.N时期生态环境达最差
C.乙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甲 D.甲与乙呈负相关
探究二 全球人口容量的探讨
【小组讨论,抽签回答】材料一:下图为不同人群对全球人口的预测。
问题1:根据目前全球不同人群对全球人口的预测,你支持其中的哪一种观点,分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抽签回答】材料二:下图为世界人口的增长图
问题2:根作图为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人口增长的特点,说明全球人口增长的特点,并分析其所带来的影响?
问题3:分组讨论,为了应对人口激增,人类社会该如何去做才能避免陷入人口危机,才能让地球母亲持续下去?
【经典题型2】表为云南省某市水资源、能源、土地、建设用地承载力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表。
资源承载力 承载人口数量(万人)
水资源承载力 300
能源承载力 900
土地承载力 420
建设用地承载力 289
1.衡量环境承载力的最重要指标是( )
A.人口数量 B.人口素质 C.人口年龄构成 D.人口性别比例
2.该市环境人口容量最终取决于( )
A.水资源 B.能源 C.土地 D.建设用地
3.提高该地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途径是( )
A.加强对水资源与能源的开发 B.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课本活动】讨论我国人口多少合适
我国人口众多,一些人认为这是个大负担,会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沉重压力。但也有人认为,人口不是洪水猛兽,适当的人口增长可以带来人口红利,即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较轻等,是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利好因素。
1949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将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40多年来,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缓解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人口红利期。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重大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适龄人口总数开始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顺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2021年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这是国家根据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新形势,作出的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
我国人口究竟多少才合适 这不仅要依据我国资源、环境的状况,还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很多学者研究过我国的人口容量。早在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一8亿。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
活动1:收集有关我国人口政策的宣传图片,了解人口政策的调整情况?
活动2: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
活动3:确定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要考电哪些因素?
【我的构建】
【我的收获】
【考点分项】
考点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虽然总体上比较丰富,但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大。图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等级示意图,等级越低,人口承载力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总体上( )
A.中部高,两侧低 B.西部高,东部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东部高,西部低
2.从水资源角度来看,能够保证较大人口增长的省区是( )
A.江苏 B.重庆 C.贵州 D.四川
3.提高上海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②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③全面推广海水淡化④将人口大量迁往中西部省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考点二人口合理容量
下图为某城镇不同指标下人口合理容量(单位:万人)的“木桶效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城镇的人口合理容量为( )
A.63.80万人 B.83.20万人 C.72.36万人 D.70.18万人
5.图中制约该城镇人口合理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
A.建设用地 B.科技因素 C.水资源 D.生态环境
6.提高该城镇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素养提升】
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为某地区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图中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
A.资源环境承载力只受自然资源因素影响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人口数量必须低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D.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平方千米,目前已达13人/平方千米。下图示意新疆部分区域。据此完成下面2-3小题。
2.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较高,主要是因为( )
A.矿产资源丰富 B.科技水平高 C.政策支持力度大 D.消费水平高
3.新疆目前人口密度远小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但新疆依然需要严格控制人口。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耕地资源 B.草场资源 C.矿产资源 D.水资源
读模人口数量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由于资源枯竭,造成饥饿、疾病等问题,最终导致人口数量下降,新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重新建立(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4-5小题。
4.人口数量开始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间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①~④期间,该区域人均资源(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一直增加 D.一直减少
下图为某地区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6-7小题。
6.据图可知,该地区( )
A.t1时期,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2000人
B.t2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D.t4时期,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7.图中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
A.人口数量必须低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D.资源环境承载力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下图为居民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8-9小题。
8.图中反映环境人口容量与居民消费水平关系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有关提升某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合理的是( )
A.限制人口向外迁移 B.出台鼓励生育政策
C.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D.扩大区域绿化面积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以内,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承载力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11.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的承载力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
C.人口合理容量建立在对物质的无限需求基础上
D.环境承载力是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反映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12-13小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约14~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15~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或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8~9亿
12.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约8~9亿 B.约15~16亿
C.15.1或16.6亿 D.约14~15亿
13.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国家人口政策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地区开放程度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小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5.影响美国a地区人口潜力指数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气候 C.水源 D.政策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危害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一定地域空间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所能承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玉溪市包括九个县区,中心城区是红塔区,2015年江川撤县设区。下图为2007年和2016年云南省玉溪市各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图。

(1)简述玉溪市红塔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一直较高的原因。
(2)推测江川撤县设区后,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的原因。
(3)请为提升通海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各区域人口密度差异比较大,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以黑河一腾冲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其中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最小。我国领导人计划破解现有格局,但人口环境学家赵先生却认为不妥。下图示意“胡焕庸线”及我国人口密度分布阴影状况。
(1)分析图中甲地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原因。
(2)为提高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承载力,请指出当地应做好的工作内容。
(3)请您为人口环境学家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下节内容】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