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阶段检测卷(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阶段检测卷(一)

资源简介

期末复习阶段检测卷(一)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答案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B D D D A B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B C A D D D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B B D D D C D B
二、连一连(共2小题,共10分)
31.下面是15、16世纪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的航海家及其始航时间和终点进行正确连线。(8分)
32.将下列近代中国一步步汇入工业文明的大潮中的进程进行正确连线。(2分)
三、读图探究(共1小题,共6分)
(1)(2分)《马关条约》
(2)(2分)条约项目: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3)(2分)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评价: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广大爱国军民以及各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都曾为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四、应用与探究(共2小题,共24分)
34.(1)(2分)鸦片战争
(2)(4分)《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3)(2分)洋务运动
(4)(4分)鸦片战争(或《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35.(1)(4分)进步性:西方工业革命带动西方经济的发展,为以后殖民扩张提供物质基础。主要问题:工业化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2)(2分)影响:西方科技成果加快了人们出行速度,通讯方便,带动了商业的发展,丰富人们精神生活。
(3)(4分)具体成就: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等等。
进步意义:引进了近代工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生产与发展,开辟了近代化进程。
(4)(2分)启示:合理即可。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答题卷(第 2页 共2页)期末复习阶段检测卷(一)·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连一连(共2小题,共10分)
31.下面是15、16世纪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的航海家及其始航时间和终点进行正确连线。(8分)
32.将下列近代中国一步步汇入工业文明的大潮中的进程进行正确连线。(2分)
三、读图探究(共1小题,共6分)
(1)(2分)《 》
(2)(2分)条约项目:
(3)(2分)影响:
评价:
四、应用与探究(共2小题,共24分)
34.(1)(2分)
(2)(4分)《 》;《 》
(3)(2分)
(4)(4分)
35.(1)(4分)进步性:
主要问题:
(2)(2分)影响:
(3)(4分)具体成就:
进步意义:
(4)(2分)启示: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答题卷(第 2页 共2页)期末复习阶段检测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A.君权的强化 B.君臣关系亲善 C.君臣关系紧张 D.君主同情大臣
2. 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与新大陆联系在一起,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宗教改革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4.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5.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C.“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地位
6. 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A.教会宣称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畏惧大自然
C.“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 D.牛顿的科学成就是偶然得出的结论
7. “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这个国家应该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8. 奠定了英国和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法律文件分别是(▲)
A.《权利法案》《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独立宣言》 D.《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9. 学习历史应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下列有关历史事件中因果联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清朝的厂卫制度是专制达到了顶峰
B.罗伯斯比尔采用的措施使法国大革命达到了顶峰
C.1787宪法宣告北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D.查理一世的统治致使巴黎人民爆发起义
10. 华盛顿和拿破仑是张同学非常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为此张同学对他们的主要活动进行了如下总结,其中正确的有(▲)
①都是19世纪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②都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时刻登上政治舞台③都曾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外来势力英勇斗争④都毕生致力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 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的扩张
C.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D.西方国家民主化进程
12. 右图所示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文艺复兴的推动
B.英国的殖民扩张
C.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
13. 科技发明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
活。在现实生中,我们仍在享
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
①火车机车 ②电脑 ③汽车 ④白炽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 美国教育部曾经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究其原因,四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同学甲:《共产党宣言》是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B.同学乙:《共产党宣言》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C.同学丙:《共产党宣言》是工人阶级夺取权力的尝试
D.同学丁:《共产党宣言》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5. 19世纪上半期,面对资本主义的黑暗和丑恶,一些进步思想家设计出各种理想的社会蓝图,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下列人物不属于其中代表的是(▲ )
A.马克思 B.圣西门 C.傅立叶 D.欧文
16. 1991年中国为纪念某个历史事件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见右图)。邮票上有“1871-1991”、“一百二十周年”、“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等字样。结合这些信息分析,此事件应该是(▲)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宪章运动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
17. 1948—1984年,美国曾开展过四次“美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总统”的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排在第一位的始终是林肯。这是因为林肯(▲)
①领导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②废除了黑奴制度,使黑人获得了自由③勇于创新,实施新政,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④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 确定学习主题、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
本技能。在右侧学习主题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这
一知识结构图中,方框1、2、3应该相应呈现的历史事
件是哪一组?(▲)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B.工业革命——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C.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D.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19. 构建知识结构示意图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记忆、理解历史知识。李明同学在整理课堂笔记后提炼出右面的知识提纲,由此我们判断他正在学习探究的主题是(▲)
A.大化改新 B.南北战争 C.倒幕运动 D.明治维新
20. 右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下列表述与该图无关的是 (▲)
A.“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是葡萄牙人、西班
牙人、英国人
B.这种血腥的贸易从16世纪到1 9世纪持续了
三百多年
C.欧洲人从事这种贸易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美
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补充足够的劳动力
D.贸易活动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劳动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
21. 某同学在分析“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时,对表中城市人口增长的原因列出了下列几项,根据表中的年份判断,其中最主要的应是(▲)
A.城市一般地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口聚散
B.城市服务设施齐备,对农村人口具有吸引力
C.统治者一般居住在城市,便于统治农村
D.工业革命促进人口流向城市,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22. 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时务报》。”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你认为他们中谁说了谎(▲)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23. 右边文字为李明同学关于《辛丑条约》影响 所做的课堂笔记。如对其进一步充实,最合适的应是(▲)
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4.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以下情景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C.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壮烈牺牲 D.左宗棠率清军痛击阿古柏侵略军
25. 某班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对此年代尺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这场战争发生的根源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B.这场战争后,中国全境对外国列强开放
C.这场战争使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圆明园被毁
D.此次战争所签的条约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
26. 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扯线木
偶》漫画寓意的是(▲)
A.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7. 19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当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世界历史发展主流的时候,处于内外交困的清政府,仅仅从“器物”层面进行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自强”运动。下列关于这一“自强”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C.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D.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国富强起来
28. 唐老师说:我们往往抛开近代历史的复杂性,对统治阶级阵营中的许多政要人物与国家建树之材,一如像李鸿章那样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而坚持“师夷之长技”,力求摆脱困局的历史人物,缺乏一点“同情的了解”与尊重。唐老师认为(▲)
A.李鸿章是很复杂的历史人物 B.我们都应该同情、尊重每一个历史人物
C.李鸿章是爱国者 D.认识历史人物应有鲜明的阶级立场
29. 1902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大学堂创办西式专斋,使山西大学堂与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齐名。这三所学堂所产生的最重要和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B.掀起了介绍西方学术著作的高潮
C.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D.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30. 下列图片中,与中国近代第一场具有思想启蒙作用的政治运动相关的是(▲)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二、连一连(共2小题,共10分)
31.下面是15、16世纪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的航海家及其始航时间和终点进行正确连线。(8分)
32.将下列近代中国一步步汇入工业文明的大潮中的进程进行正确连线。(2分)
三、读图探究(共1小题,共6分)
33.(1)观察有图,此事件发生在《▲》
(条约名称)签订后所发生的。
(2)请你列举此项条约中的不公平项目。

(3)简要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并评价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四、应用与探究(共2小题,共24分)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12分)
材料一 :下图是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
材料二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显示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 先进。在联合外国人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人进一步认识到,要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外国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材料三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场战争 (2分)

(2)材料一反映了《▲》签定的情景。(2分)材料三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2分)
(3)材料二中“为维护清朝统治”,统治阶级开展的一场自救运动是什么运动 (2分)

(4)材料一、三涉及的两个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35. 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材料一: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1%;资产阶级推动了议会改革,选民人数由50万增加到了81.3万。政府先后出台了《济贫法修正案》、《工厂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等,逐渐成为一个“福利国家”。在工业革命中,很多工厂沿河而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市区,工厂废弃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有线电报、照相、电影等陆续传入中国,人们的出行速度加快了,通讯方便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
材料三: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
材料四:早在1843年,英国议会就讨论通过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放烟尘的法案;1863年,议会通过了第一个《碱业法》,要求制碱行业抑制95%的排放物,以控制路布兰制碱工艺所产生的毒气。
根据材料一,从经济、政治、城市、社会等角度中选取一个角度分析西方工业革命的进步性, 并指出工业化带来的主要问题。(4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科技成果对中国的影响。(2分)

分别举一例说明洋务派“师夷长技”在工业和海防建设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 并概括洋务运动的进步意义。(4分)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近代的工业化进程对我国当前工业化建设有什么启示?(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