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3.4 世界的聚落 学历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3.4 世界的聚落 学历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世界的聚落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目标一】知识梳理一:查阅课本相关内容,自主完成下列表格
1.概念: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 。
2.主要形式:包括  和乡村,乡村又包括村庄和  。
3.城市和乡村的比较
聚落形式 人口 建筑特点 产业活动 交通状况
城市 密集、多高层建筑 发达
乡村 稀疏 有的 、有的分散、多低层建筑 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不便
4.乡村聚落分布特点:大多   ,沿  、山麓或公路分布。
5.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1)城市聚落大多是由 聚落发展而来的。
(2)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例如交通拥堵、 、环境破坏等。
【巩固训练】
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是人们居住的房屋 B.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城市和乡村
C.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 D.聚落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
读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完成2~3题。
2.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3.演变到第③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a.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受教育条件好 d.环境质量下降 e.犯罪率下降  f.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
A.a、b、c B.d、e、f C.a、b、d D.a、b、f
【目标二】知识梳理二:
6.建筑特色
(1)特色民居
(2)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
地区 民居特点
墙体 窗子 屋顶
寒冷地区 小
湿热地区 单薄 尖顶
干热地区 厚 小
【目标三】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7.世界文化遗产的种类:历史悠久的 、古镇、 ,以及古代的 、神庙、园林和陵墓等。
8.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 、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9.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措施: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 ,避免 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
【巩固训练】
下图建筑依山就势,以当地特有的泥土、细沙、木材和楠竹等为建筑材料,采用特殊的工艺建造而成,是中国特色鲜明的大型夯土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图完成4~5题。
4.图示建筑为( )
A.云南丽江古城 B.山西平遥古城 C.皖南古村落 D.福建土楼
5.从历史学和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图示建筑的主要作用是( )
A.便于拆迁移动 B.防御狂风暴雨 C.防范土匪侵袭 D.防止水土流失
6.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诗人海子说:“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图为福建沿海某岛屿依山傍海而建、错落有致的石厝(石厝就是当地传统民居)。当地“盛产”石头和台风。读图,完成7~8题。
7.当地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A.高大、顶尖、窗小 B.低矮、顶缓、窗小
C.低矮、顶尖、窗大 D.高大、顶缓、窗大
8.当地传统民居设计,主要是为了( )
A.防风 B.排水 C.保湿 D.除湿
下图是某游客旅游时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完成9~10题。
9.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河流 ④交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该游客发现聚落里有好多古建筑,且有保护标志。你认为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
A.它能适应当地的环境 B.它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
C.它比现代建筑好看 D.它记录的信息有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