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光现象 复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寒假衔接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4 光现象 复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寒假衔接

资源简介

04 光现象 复习题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回顾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1.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2.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13.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14.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5.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第二部分 好题精做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先生的中国梦。其实,“禾下乘凉梦”也包含着一定的物理知识,水稻下面可乘凉,说明水稻下面有阴影。下列现象的形成原因和水稻下的阴影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一叶障目 B.雨后彩虹
C.杯弓蛇影 D.海市蜃楼
2.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到“若莺飞空中,其影随莺而移”,而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莺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纸屏上,却观察到“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图甲和图乙都可以用光的反射来解释
C.“若莺飞空中,其影随莺而移”与日食形成的光学原理相同
D.小孔成像中,物体左右移动时,其像的移动方向与其相反
3.赤绿黄橙映阳河,辉煌璀璨焕相牵。飞虹斜影圈中彩,大柱方红举开州。如图所示为魅力开州一角,关于开州大桥在水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B.水中所成的像和开州大桥大小相同
C.水面越浅,像离水面越近
D.水中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4.如图所示,是平行光照射到甲、乙两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的情况。下列关于这两种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镜面反射 B.均为漫反射
C.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均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镜面反射
C.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6.如图所示是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照镜子整理护目镜的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镜子中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C.医护人员的像与医护人员关于镜面对称
D.当医护人员远离平面镜时像会变小
7.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50cm处,以10cm/s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B.铅笔的像相对于铅笔的速度为20cm/s
C.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40cm
D.当平面镜顺时针转到与水平面夹角θ=30°(如图)时,则铅笔的像与铅笔成120°角
8.截止今年10月,有证网约车司机已经超过120万,伴随着更多的汽车涌入我们的视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汽车的挡风玻璃倾斜,是为了避免像成在正前方,影响视线
B.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可以扩大观察的视野,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车窗贴膜可以增强光的反射,减少光进入车内,起到防窥效果
D.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如图,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
A. B.
C. D.
10.小明仔细观察学校的彩色电子显示屏,发现它是由许多组小LED灯组成,如图所示。每一组有三个小灯,它们发出光的色彩分别为(  )
A.红、黄、蓝 B.红、绿、蓝 C.红、黄、紫 D.黄、绿、紫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打到光电屏(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如图所示,与液面夹角为60°的光束经液面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光点S1,反射角是    ,一段时间后光点由S1移到S2时,则该液面    (选填“上升”或“下降”)了。
1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   为法线(选填“NN'”或“MM'”),入射角大小为    ,折射角大小为    ,   为玻璃(选填“MM'左侧”、“MM'右侧”、“NN'上面”或“NN'下面”)。
13.小兰的身高是1.5m,她站在某宾馆大堂的大镜子前2m处,则镜子中的像和小兰的距离是    m,当小兰走近镜子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白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若将光屏换成一张绿色纸片,则绿纸片上只能看见    色。
三.作图题(共4小题)
15.如图所示,小明想要在A点放置一块平面镜让此时的太阳光反射到盆中花上的B点。请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画出平面镜。(平面镜用“”表示)
16.如图所示,AB是经平面镜MM′反射后的一条反射光线,作出它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
17.如图所示,OB为折射光线,请大致画出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
18.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小明在河边看到池底的鱼很浅而实际却很深,请在图中画出眼睛在B处看到河底A处鱼的像在C处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9.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平面镜,观察并描绘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径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记录于表格中。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30° 45° 60°
反射角 30° 45° 60°
(1)实验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进行测量比较,目的是为了    ;
A.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
(2)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可以得出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
(3)图中,若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20.小欣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了如下器材:相同的两根蜡烛、平面镜、玻璃板、白纸。
(1)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效果,应该选用    (填序号);
A.2mm厚的半透明玻璃
B.1mm厚的半透明玻璃
C.2mm厚的平面镜
D.1mm厚的平面镜
(2)如图,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在蜡烛    (填“A”或“B”)侧观察,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为了让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欣同学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4)在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时,小欣移开后面的蜡烛B,用白纸作为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然后    (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白纸,此时将    (填“看到”或“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5)为了感受平面镜成像,小欣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她以0.2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经过3s后,小欣向前移动的距离为    m,小欣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
21.在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表所示的数据。
空气中的入射角i 0°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r 0°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θ 0° 17° 24° 30°
(1)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90°。
(3)当光线以32°的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等于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A
2.B
3.B
4.C
5.D
6.C
7.C
8.B
9.C
10.B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30°;下降
12.NN';60°;40°;MM'右侧。
13.4;不变。
14.色散现象;绿。
三.作图题(共4小题)
15.16.17. 18.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9.(1)B;(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可逆。
20.(1)B;(2)A;等效替代法;(3)不变;(4)不透过;看不到;(5)0.6;1.8。
21.(1)不变;(2)增大;不可能;(3)4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