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课《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的扩展》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 19 世纪下半期主要国家资产阶级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 世纪下半期主要国家资产阶级改革的概况教学难点:19 世纪下半期主要国家资产阶级改革的意义【教学环节】第一章:意大利、德意志统一国家的形成一、意大利的统一1、背景:(1)长期分裂状态严重阻碍了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拿破仑统治激发了意大利的民族意识2、过程:1859年 从奥地利收复1866年 统一威尼斯1861年 并入撒丁王国,建立意大利王国1870年 并入意大利王国方式:革命和反侵略战争3、意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前提:德意志帝国的统一(1)背景①四分五裂状况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普鲁士经济、军事实力强大;(2)过程:三次王朝战争: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3)成立帝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俾斯麦2、《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1)内容:①政体:(二元制)君主立宪制②国家结构:联邦制(2)评价:①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②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问题探究】思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皇帝:权力至上,是国家权力中心;——君主专制是实议会:形式上是立法机关,受皇帝控制;——民主立宪是虚宰相:对皇帝负责。第二章:美国南北战争(1)背景:①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②西进运动——领土得到扩张美国人在西进过程中把印第安人描绘成异教徒、野蛮人,必须以“文明”和基督教的名义杀死他们。西进运动塑造的开拓、进取、革新等美利坚精神的背后,流淌着的却是印第安人无辜的鲜血。③美国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2)过程: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1861年,内战爆发1862年,《宅地法》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宅地法》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解放黑人奴隶言》,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3卷1865年,战争结束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与担任公职权,不得因种族、肤色、出生地、信仰或以前是奴隶而被任何一州加以拒绝和限制。——第15条宪法修正案(1869年)(3)评价:①性质:维护国家统一战争,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②积极: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③局限性:黑人仍备受歧视马丁·路德·金 1929—1968 年)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希望)我的四个孩子有朝一日,可以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里,在此人们不根据他们的肤色,而是根据他们的品行来衡量他们。——马丁·路德·金第三章: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①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②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幕府拥有约占全国领土1/4的直辖领地,其余土地则分封给260余个大名作领地。……在幕藩统治下,日本实行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居民被划分为士、农、工、商4个等级。……自18世纪后半期起,日本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1633年起,德川幕府曾5次发布“锁国令”,使日本成为闭关自守的国家。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事件,迫使日本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后又同英、法、俄、荷等国签订类似不平等条约,被迫打开了国门,被给予列强诸多权力。在德川幕府统治的两个半世纪内总共发生农民起义2600余次,而1854-1867年间就占319次。——以上材料均选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①幕藩体制衰落,资本主义发展;②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③社会矛盾尖锐;2、内容:明治政府出售国营企业价格极其低廉,有时近乎无偿赠与。政府投资兵库造船所81万日元,财产估价32万元,出售价格18万元;政府投资釜石铁矿237万元,财产估价73万元,出售价格仅1万多元。——《殖产兴业建议书》①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③制定宪法,肯定了天皇神授不可侵犯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第三条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第四条 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第六条 天皇裁可法律,命公布与执行。第七条 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第十一条 天皇统率陆海军。——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3、评价:(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推动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3)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同时期中国的洋务运动为何失败了?史料:洋务运动在本质上并非革命运动,而是封建阶级的一种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在‘西学为用’方面,在学习和设立资本主义性质的事业方面,客观上是进步的,而在‘中学为体’,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则是保守的、反动的。——吕振羽《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问题探究】据下列材料,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评价:材料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由于1832 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 年的48.8 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 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 增加到3.3%。——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材料三: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西迁中约减少了1/3 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积极性:与封建制度相比是巨大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消极性:本质仍为剥削制度,对外推行殖民扩张,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课堂训练】1.1854~1868年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百部。此外,幕藩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这一系列举措( )A.摧毁了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 B.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C.表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D.有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答案:D2.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包含一些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均不涉及的内容。例如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等,关于个人权利却只字未提,这反映了德国A.帝国结构的松散性 B.对外政策的扩张性C.资本主义的保守性 D.君主制度的脆弱性答案: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