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单元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章《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单元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第4章《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原子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B.某微粒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结构,则该微粒一定是氯原子
C.和是铀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D.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内,排满后依次向外排布,即排满L层再排M层,排满M层再排N层
2.短周期主族元素甲、乙、丙、丁、戊、己、庚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甲不一定在丁、庚的连线上),戊、己分别是空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金属元素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
C.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
D.庚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庚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3.中国是稀土大国,铈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金属铈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暗,能与水反应,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互为同位素
B.可通过电解溶液制得金属铈
C.溶液中能与硫酸亚铁发生反应:
D.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4.X、Y、Z、M和W等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M与W位于同一主族且能形成二元化合物WM2。化合物甲常用于农药、染料、医药及有机合成等,其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阴离子半径:W>M>Z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C.X、Z和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D.化合物甲中除X外,其他原子最外层均为8e-
5.已知短周期元素M、N、X、Y、Z分布在三个周期,N、Y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原子序数大于X,其中Z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X单质极易与常见无色无味液态物质发生置换反应且做还原剂,在短周期中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与X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B.N、X、Y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Y、N、X
C.N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6
D.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物的化学式是
6.钼(Mo)是生命必需的元素,参与人体内硝酸盐的代谢,阻止致癌物亚硝胺的形成。下列关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是66 B.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28
C.核外电子数是42 D.质量数是108
7.五种短周期元素X、Y、Z、W和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位于第2周期第VI族 B.Y单质能从Z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Z单质
C.W的原子半径比X的大 D.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Q
8.下列有关放射性核素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 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
C.与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D.具有放射性
9.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下列中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
B.在元素周期表中,主族所表示的是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纵行
C.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等于该周期内原子的电子层数
D.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共18个族
10.下列关于电子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A.NaClO的电子式为
B.SCl2的电子式为
C.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为:
D.已知SCN-中每个原子都达到8电子结构,则其电子式为
11.2021年12月科学家创造出目前最轻的镁同位素18Mg,该同位素衰变过程放射出4个质子。下列关于18Mg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6 B.核外电子数为2
C.衰变后得到16O D.1mol18Mg的质量为12g
12.(中文名“镓”)是医学中用于肿瘤、炎症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核素。下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31 B.中子数为36
C.核外电子数为31 D.质量数为98
13.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 B.的电子式:
C.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 D.异丁烷的球棍模型:
二、填空题
14.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试回答:
(1)x表示 ,y表示 。
(2)当x-y > 10时,该微粒是 (选填“阳离子”或“阴离子”或“原子”)
(3)当时,该微粒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则该微粒的符号为 ,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4)当y=2的中性原子M跟y=7的中性原子N化合时,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15.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1)1~18号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 ,其中 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 。
(2)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最高正化合价= ( 除外)、最低负化合价= 、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 。
(3)元素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的 呈周期性变化。
16.钠是一种非常活泼,具有广泛应用的金属。
(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金属钠非常活泼,通常保存在 里,以隔绝空气。
(3)、、、久置于空气中最终都变为 (填化学式)。
(4)将投入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有 。
(5)汽车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剂NaN3可由金属钠生产。某汽车安全气囊内含NaN3、Fe2O3和NaHCO3等物质。
i.当汽车发生较严重的碰撞时,受热分解为Na和N2,其化学方程式为 ;
ii.产生的Na立即与Fe2O3发生置换反应生成Na2O,化学方程式是 ;
17.常见的同素异形体
(1)碳的同素异形体
碳的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 石墨 C60
结构 结构模型
结构特点 每个碳原子与相邻的 个碳原子以 键结合,形成 结构。 石墨晶体为 结构,每一层内碳原子以 键结合,排列成 形,形成 结构;层间存在 。 C60是由 个碳原子形成的 分子;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的碳材料。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无色透明固体 灰黑色固体 —
熔点 很高 很高 较低
导电性 不导电 能导电 不导电
硬度 很硬 较软 较软
化学性质 相似
差异分析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和排列方式不同
相互转化 石墨金刚石
用途 装饰品、切割玻璃、钻头 润滑剂、电极 材料科学、超导体
(2)氧的同素异形体
氧的同素异形体 氧气(O2) 臭氧(O3)
性质 颜色 无色 淡蓝色
气味 无味 鱼腥味
状态 气体 气体
溶解性 难溶于水 比氧气的大
化学性质 有较强的氧化性 氧化性比氧气强
差异分析 臭氧分子和氧气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和氧原子的成键方式不同
相互转化 3O22O3
(3)磷的同素异形体
磷的同素异形体 白磷 红磷
分子结构 P4,正四面体结构 分子结构复杂
颜色状态 白色蜡状固体 暗红色粉末状固体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CS2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CS2
毒性 剧毒 无毒
着火点 40℃,易自燃 240℃
化学性质 自燃生成P2O5 燃烧生成P2O5
保存方法 少量可保存在水中,大量封闭保存 密封保存
差异分析 磷原子的成键方式和排列方式不同
相互转化 白磷红磷
18.A、B、C、D、E、F为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能形成两种常温下均呈液态的化合物,C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E同主族。回答下列问题:
(1)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B、C、D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3)由A分别和B、E、F所形成的三种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 (填化学式)。
(4)B和C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该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
(5)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氢氧化物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9.2007年11月26日,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象发布。月球的月壤中含有丰富的3He,月海玄武岩中蕴藏着丰富的Na、Mg、Cu等金属矿产资源和大量的SiO2等。完成下列填空:
(1)3He是高效核能原料,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3He的电子式为 。
(2)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Na与Na+两种微粒结构上相同的是 (选填编号)。
a.质子数 b.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3)Mg2+核外电子所占据的电子层中,能量最高的是 层(填符号)。月球上某矿石经处理的MgO中含有少量SiO2,可以用 溶液除去SiO2。
(4)铜元素近似平均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式为63×69.17%+x×30.83% = 63.62。该计算式中63是指 。x的值为 ;x所对应的同位素原子的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83%。
20.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表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 或 ;(填元素符号)
(3)根据下列微粒回答问题:、、、、、、、。
①以上8种微粒共有 种核素,共 种元素。
②互为同位素的是 。
③中子数相等的是 。
(4)相同物质的量的与的质量之比为 ;电子数之比为 。
21.某种牛奶的营养成分表如右图所示(NRV%是指每100g食品中营养素的含量占该营养素每日摄入量的比例)。
(1)请查阅资料,了解牛奶中的钙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
(2)请查阅元素周期表,了解钙的有关信息,画出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已知与钙同族的镁能与、反应。请你参照第111页“整理与提升”的认识模型示例,或自己设计图示,推测钙的性质,并与同学交流 。
(4)请你设计实验,比较镁、钙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 。
(5)请结合钙的化学性质解释牛奶中钙的存在形式 。
营养成分表
项目 每100g NRV%
能量 309kJ 4%
蛋白质 3.6g 6%
脂肪 4.4g 7%
碳水化合物 5.0g 2%
钠 65mg 3%
钙 120mg 15%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推断出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随意地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运转,认为电子在其周围的运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旋转一样,故A正确;
B.氯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某微粒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结构,则该微粒一定不是氯原子,故B错误;
C.和是铀元素的两种核素,二者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
D.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内,排满后依次向外排布,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再排M层,但是第四周期元素不一定满足此规律,故D错误;
故选A。
2.B
【分析】戊、己分别是空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戊为N,己为O,短周期主族元素甲、乙、丙、丁、戊、己、庚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甲不一定在丁、庚的连线上),则丁为C,丙为Al,乙为Mg,庚为F,甲可能为Li,也可能为H。
【详解】A.甲不一定在丁、庚的连线上,甲可能为Li,也可能为H,故A错误;
B.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因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故B正确;
C.乙(Mg)与丙(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者不反应,丙(Al)与丁(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者不反应,故C错误;
D.庚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但庚没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3.B
【详解】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电解溶液时,H+先得到电子,生成H2,故不能制得金属铈,故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故溶液中能与硫酸亚铁发生反应:,故C正确;
D. ,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故D正确。
答案为B。
4.A
【分析】XYZ成键数目分别为1、4、3,根据成键数目,可推知X、Y、Z分别为H、C、N;M与W位于同一主族且能形成二元化合物WM2,推知M和W分别为O和S;代入检验推理正确;
【详解】A.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同一元素不同粒子,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简单阴离子半径为S2->N3->O2-,A项错误;
B.根据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H2CO3酸性小于H2SO4,B项正确;
C.NH4HS等化合物中含离子键,C项正确;
D.化合物甲中除H外,其他原子最外层均为8e -,D项正确;
故选A。
5.C
【分析】短周期元素M、N、X、Y、Z,X单质极易与常见无色无味液态物质发生置换反应且做还原剂,X是Na元素;Z原子序数大于X,其中Z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Z是Al元素;在短周期中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Y是Cl元素;N、Y最外层电子数相同,N是F元素;M、N、X、Y、Z分布在三个周期,则M是H元素。
【详解】A.H与Na形成的化合物NaH是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
B.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Cl->F->Na+,故B正确
C.N是F元素,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故C错误;
D.Z是A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物的化学式是,故D正确;
选C。
6.B
【详解】A.的质量数为108,质子数为42,中子数为,A正确;
B.的质子数为42,中子数为66,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66-42=24,B错误;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42,C正确;
D.左上角的为质量数,数值为108,D正确;
答案选B。
7.C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X是O,Y是Na,Z是Mg,W是P,Q是Cl元素,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A.X是O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6,根据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关系可知:X位于元素周期表第2周期第VIA族,A错误;
B.Y是Na,Z是Mg,由于Na性质非常活泼,容易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因此不能从溶液中将Mg置换出来,B错误;
C.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X是O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VIA族。W是P,位于第三周期第VA族,原子半径P>N>O,故原子半径:W(P)>X(O),C正确;
D.W是P,Q是Cl,二者是同一周期元素。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W<Q,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Q,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8.B
【详解】A.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而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A正确;
B.原子核内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3-1=2,B错误;
C.与均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氢气,化学性质基本相同,C正确;
D.中有放射性核素氘,因此具有放射性,D正确;
答案选B。
9.D
【详解】A.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A正确;
B.副族元素与Ⅷ族不含短周期元素,除0族外,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称为主族,B正确;
C.在元素周期表中,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位于同一周期,因此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等于该周期内原子的电子层数,C正确;
D.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第Ⅷ族,共有16个族,D错误;
答案选D。
10.D
【详解】A.次氯酸钠为离子化合物,是由Na+和ClO-组成,次氯酸钠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SCl2中S原子与两个氯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阴阳离子,正确的氯化氢形成过程为,故C错误;
D.已知SCN-中每个原子都达到8电子结构,根据个原子最外层的电子,S需要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C需要4个,N需要3个,其电子式为,故D正确;
答案为D。
11.A
【详解】A.Mg原子的质子数为12,则中子数为18-12=6,故A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Mg原子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2,故B错误;
C.18Mg原子的质子数为12,衰变过程放射出4个质子,衰变后质子数为8,质量数为14,得到14O,故C错误;
D.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质量数,1mol18Mg的质量为18g,故D错误;
选A。
12.D
【详解】的质子数为31、质量数为67、中子数为67—31=36,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也为31,故选D。
13.C
【详解】A.乙烯的结构简式是CH2=CH2,A项错误;
B.N2为共价物质,则其电子式是:,B项错误;
C.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Cl,则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C项正确;
D.为正丁烷的球棍模型,D项错误;
答案选C。
14. 质子 最外层电子 阳离子 S2- MgCl2
【详解】分析:(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中数字表示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其化学性质;
(2)判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据此解答;(3)y=8时,该微粒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x=2+8+8-2=16,为S2-离子;(4)当y=2的中性原子M的核外电子数为2+8+2=12,则M为Mg,y=7的中性原子N的核外电子数为2+8+7=17,N为Cl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中数字x代表质子数或核电荷数;y为最外层电子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
(2)当x-y > 10,说明微粒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微粒带正电荷,为阳离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阳离子;
(3) y=8时,该微粒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x=2+8+8-2=16,为S2-离子;其结构示意图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4) 当y=2的中性原子M的核外电子数为2+8+2=12,则M为Mg,y=7的中性原子N的核外电子数为2+8+7=17,N为Cl元素,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2,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MgCl2。
15.(1) 呈现从+1~+8的周期性变化 O、F 呈现从-4~-1的周期性变化
(2) 最外层电子数 O、F 最外层电子数-8 8
(3)最外层电子排布
【解析】略
16.(1)
(2)煤油或石蜡油
(3)
(4)有气体和白色沉淀产生
(5) 2NaN32Na+3N2↑ 6Na+Fe2O3=3Na2O+2Fe
【详解】(1)钠为11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金属钠非常活泼,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里,以隔绝空气;
(3)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和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钠;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钠;故最终都转变为碳酸钠;
(4)投入溶液,钠首先和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现象为有气体和白色沉淀产生;
(5)i.当汽车发生较严重的碰撞时,NaN3受热分解为Na和N2,其化学方程式为2NaN32Na+3N2↑;
ii.产生的Na立即与Fe2O3发生置换反应生成Na2O同时生成铁,化学方程式是6Na+Fe2O3=3Na2O+2Fe。
17. 4 共价 空间网状 层状 共价 平面六边 平面网状 分子间作用力 60 封闭笼状 二维层状
【解析】略
18.(1)第三周期第ⅦA族
(2)O2->Na+>Al3+
(3)H2S
(4) 离子键、共价键
(5)2OH-+Al2O3==2AlO+H2O
【分析】A、B能形成两种常温下均呈液态的化合物,故为H2O和H2O2,可推出A为H元素,B为O元素,C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故C为Na元素,D为Al元素,B、E同主族,故E为S元素,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F为Cl元素,据此分析。
【详解】(1)由分析可知,F元素为Cl元素,故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Ⅶ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ⅦA族。
(2)由分析可知,B、C、D分别为O元素、Na元素、Al元素,且离子半径为“序大径小”,故O2->Na+>Al3+,故答案为:O2->Na+>Al3+。
(3)由分析可知,A、B、E、F分别为H元素、O元素、S元素、Cl元素,B、E、F中S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小,故其氢化物的稳定性最差,故答案为:H2S。
(4)由分析可知,B和C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为Na2O2,故其电子式为,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
(5)由分析可知,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氢氧化物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NaOH、Al2O3,故离子方程式为:2OH-+Al2O3==2AlO+H2O,故答案为:2OH-+Al2O3==2AlO+H2O。
19.(1) 1
(2) a
(3) L NaOH
(4) 63Cu原子的质量数 65 大于
【解析】(1)
3He中质量数为3,质子数为2,则中子数=3-2=1;3He的核外电子数是2,则电子式为;
(2)
钠原子的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1个电子,排布情况为2、8、1,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Na与Na+分别为a.质子数,都为11,a选;b.电子数为11、10,b不选;c.电子层数为3、2,c不选;d.最外层电子数为1、8,d不选,故选a;
(3)
Mg2+核外电子只有2层,离核越远能量越高,则能量最高的是L层;用NaOH溶液除去SiO2,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Na2SiO3+H2O;
(4)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各同位素与其丰度之积的和,计算式中63是指63Cu原子的质量数,铜元素有2种天然同位素63Cu、65Cu,则x的值为65;由题干信息知铜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63.62,则65Cu的质量分数。
20.(1)
(2) Li Si
(3) 6种核素 5种元素 、、 和
(4) 23∶34 11∶16
【详解】(1)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为,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2)由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为原子序数为3的锂原子和原子序数为14的硅原子,故答案为:Li;Si;
(3)①核素对应的是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核素种类,则以上8种微粒共有6种核素;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则5种元素,故答案为:6;5;
②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则互为同位素的是、、,故答案为:、、;
③的中子数为14—6=8,的中子数为18—8=8,则中子数相等的原子为和,故答案为:和;
(4)的摩尔质量为46g/mol、含有的电子数为22,的摩尔质量为68g/mol、含有的电子数为32,则相同物质的量的与的质量之比为1mol×46g/mol:1mol×68g/mol=23:34,电子数之比为1mol×22:1mol×32=11:16,故答案为:23:34;11:16。
21.(1)钙离子
(2)
(3)
(4)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比较等量的镁、钙与冷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钙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镁与冷水不反应,加热发生反应,产生气泡,与镁相比,钙易与冷水反应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故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钙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容易失去2个电子,在牛奶中主要以钙离子的形式存在
【详解】(1)牛奶中的钙是以钙离子形式存在;故答案为:钙离子。
(2)钙是20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IIA族,则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故答案为:。
(3)镁能与、反应,参照第111页“整理与提升”的认识模型示例,设计图示,推测钙的性质,;故答案为:。
(4)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比较等量的镁、钙与冷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钙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镁与冷水不反应,加热发生反应,产生气泡,与镁相比,钙易与冷水反应;故答案为: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比较等量的镁、钙与冷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钙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镁与冷水不反应,加热发生反应,产生气泡,与镁相比,钙易与冷水反应。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故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钙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容易失去2个电子,在牛奶中主要以钙离子的形式存在;故答案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故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钙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容易失去2个电子,在牛奶中主要以钙离子的形式存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