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课时 重难点 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地位、意义和四者的关系。课堂任务表任务明细1.改革开放的意义 4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3次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1个重要法宝: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1个必由之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个关键一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理论形成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回答了)作用(贡献)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地位、意义和四者的关系。 内容: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 意义: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典型例题1.习近平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邓小平也曾经评价于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会议:“……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之所以作出上述高度评价,是因为这次会议( ) ①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④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性步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外资流人第二大国,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由此可见,改革开放(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全面推进,向纵深发展③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④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4月27日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作制度执行的表率。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①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 ②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 ③是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④是衡量新时期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在论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时指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回顾百年历程,牢记初心使命。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民族蒙羞,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二 建国70多年过去了,经过建设时期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曾经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呈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材料一,纵观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复兴之路的历程,你从中得到哪些结论? 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应如何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答案【答案】C【答案】D【答案】A 【答案】B (1)①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②各种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说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③完成此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科学真理的指导。(2)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指导。③坚持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