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贝德里赫·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1884),捷克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捷克古典音乐的奠基人。捷克民族歌剧的开路先锋,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1874年不幸耳聋,继续坚持创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由六部独立交响诗组成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新音乐之父”、“捷克的格林卡”。交响诗:《理查三世》、《瓦伦斯坦战场》和《哈孔·雅尔》器乐曲:《我的祖国》(一组六首交响诗)和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一生》钢琴曲:《捷克舞曲》贝德里赫·斯美塔那歌剧有:《布兰登堡人在波希米亚》(1866),《被出卖的新娘》(1866),《达里波》(1868),《里布舍》(作于1871-1872,上演于1881年),《两寡妇》(1874),《吻》(1876),《秘密》(1878),《魔鬼之墙》(1882)和未完成的《维奥拉》。室内乐:《g小调钢琴三重奏》、《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第二弦乐四重奏》(我的家园)声 乐:《三个骑手》、《叛教者》、《农夫之歌》、《海之歌》,祈祷歌《嫁妆》、《三首合唱曲》混声部分:《捷克之歌》(管弦乐伴奏康塔塔)、《我们的歌》钢 琴:《六首风格小品》、《纪念册页》、《小品集》、《三首波尔卡》、《波希米亚的回忆》、《在海滩上》、《梦》、《十四首捷克舞曲》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年—1907年),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1843年6月15日格里格生于卑尔根的商人家庭,1907年9月4日卒于同地。6岁随母学钢琴,得到音乐启蒙教育。经著名小提琴家O.布尔推荐,1858~1862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卑尔根举行首次作品音乐会。1863~1866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活动,与挪威民族音乐的倡导者音乐家R.诺拉克等人共创“尤特皮”音乐社,创作并介绍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民族音乐。他的创作主要是钢琴抒情小品和声乐作品(包括百余首抒情独唱曲)。如歌曲《来自祖国》 (1894),以淳朴的民间曲调,表达了对祖国真挚的感情,钢琴曲《祖国之歌》(1868),以古挪威民间叙事歌的庄严风格,赞颂了民族历史的光荣,诗人比昂松特为此曲配上《前进!这是我们先辈们的战斗呼唤》的诗篇,借颂扬祖先的业绩,为现实的民族独立斗争呐喊。在合唱《水手之歌》 (1868)、 《乡土在望》 (1870)和许多民族题材的作品里,都以鲜明的民族情调表达了维护民族尊严和争取独立的愿望,适应了当时挪威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1844 年3月18日生于诺夫哥罗德省季赫温市,7岁学钢琴,10岁开始作曲 。12 岁入圣彼得堡海军士官学校,期间从 F.A.卡尼列学钢琴 。1861 年成为新俄罗斯乐派(强力集团)最年轻的成员。1862年毕业后随舰航海3年,1871年起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任教 ,1905 年革命时,因支持学生罢课一度被解职。1908 年6月21日卒于卢加附近的柳边斯克庄园。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的创作以歌剧和交响乐为主 ,共作有歌剧17部,代表性的有《普斯科夫的姑娘》(又名《可怕的伊万》)、《五月之夜》、《雪姑娘》、《圣诞之夜 》、《莫扎特与萨列里》、《萨德科》、《沙皇的新娘》、《萨尔坦沙皇的童话》、《不死的卡谢》、《隐城基捷日与费芙罗尼亚姑娘的传奇》、《金鸡》等。在交响乐方面的作品有交响组曲《山鲁佐德》(又译《天方夜谭》)、《西班牙随想曲》、《安塔尔》,交响音画《萨德科》和管弦乐曲《特利格拉夫山之夜》、《杜比努什卡》等。此外还写有钢琴协奏曲、室内器乐重奏、康塔塔和声乐浪漫曲等。他的音乐以俄罗斯民歌为基础,同时汲取东方民族音调。作品多以艳丽的旋律和配器,描绘风俗景物和神话境界而著称。80年代在M.R.穆索尔斯基和A.鲍罗丁相继去世后,他承担了整理遗稿,续成遗作,组织曲谱的出版、演出等工作。他从事音乐教育37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著作有《和声学实用教程》、《管弦乐法原理》和自传《我的音乐生活》,均有中译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