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中国与联合国学案(习题含答案)-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中国与联合国学案(习题含答案)-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班级 姓名 第四单元 国际组织 第九课 中国与国际组织 第1框 中国与联合国
〖复习目标·领航〗
课标要求 考向预测 核心素养
了解国际组织的职能,评价中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说明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1.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程; 2.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1.政治认同:支持和认同我国在联合国中所采取的立场和行动。 2.科学精神:正确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回顾·强基】〖第1部分〗构建知识体系 〔写出要点 详略得当 布局合理〕
【知识回顾·强基】〖第2部分〗 要点归纳释疑 〔认真阅读 适当批注〕
1.关于中国与联合国
(1)中国是负责任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和爱好和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
(2)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活动,支持其工作,并不是无原则的,中国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2.关于联合国改革
(1)原因
①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
②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通过改革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
③联合国是一个按照传统安全理念设计的国际组织,主要解决的是主权国家之间以军事安全问题为代表的传统安全问题。当世界的发展使安全的概念越来越扩大化和复杂化的时候,联合国安全机制已经与时代发展部分脱节。
④以前联合国的改革并未触及联合国的基本结构以及如何应对新形势和新挑战等重大原则问题。冷战结束后,以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环境恶化和生态灾难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直接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联合国改革已刻不容缓。
(2)主张
①联合国的改革应发扬民主,广泛协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②中国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的主张:中国倡导和支持联合国改革,主张改革应有利于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应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权和发言权,切实维护其利益。
疑惑与问题
【复习探究·提能】
1.考点突破: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例题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
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长期剥夺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题2]历史上的今天:1955年6月9日,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的碑心石题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深切缅怀英烈。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我国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的惨烈教训让世界人民痛定思痛,建立了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全球治理框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
B.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联合国的权威性显著增强
C.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
D.联合国是具有全球权威性的政府组织
2.考点突破: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例题1]当今世界见证了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也面对着南北发展失衡的现实。基于此,中国支持联合国通过和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宣布一系列对最不发达国家减免债务计划。中国的这一行动表明()
①中国认同并践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②中国坚决维护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的权利
③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勇于承担国际责任
④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例题2]2023年6月19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3届会议召开,中国代表发言指出:30年前,世界人权大会通过《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决心更加努力、更持续地从事国际合作和团结,使人权事业能取得实际进展。中方始终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国际团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这表明中国()
①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
②是致力于维护国际团结和合作的坚定力量
③是联合国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重要促进者
④立足各国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考点综合探究: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材料一:2023年12月28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表新年视频致辞,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拥抱希望。他说:“2023年是充满巨大苦难、系力和气候混乱的一年,人类备受煎熬”,他强调,严重的全球问题加剧了世界所面临的挑战,贫困和饥饿、地区冲突和战争的数量和强度依然在激增。并表示,联合国将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团结世界、促进和平、可持续性发展和人权。
材料二:2023年12月24日,是抗美援朝长津湖转移胜利纪念日,由此引发人们对美国外交的思考。纵观美国外交,在人权、发展、和平与安全等问题方面常用伎俩就是政治胁迫。美国学者指出,美胁迫外交的本质在于“你要么与我们为伍,要么与我们为敌。美国应该引领,盟国则应该追随,而反对美国至尊地位的国家将会遭殃。”
材料三:202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出访足迹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在国内接待了许多国家领导人来访,主持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国为解决热点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夯实了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础。中方将继续劝和促谈,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新的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将进一步支持联合国符合宗旨和原则的活动,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有人指出:“联合国承载世界未来的愿景,未来要更好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才能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写一篇短文评析这一观点。作答要求: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复习检测·巩固】
1.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在探索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对这一时期取得巨大成就描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科学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新途径
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推动形成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
④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经过长期斗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著名的第2758号决议。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部分合法权利
B.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组织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
C.暴露了联合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局限性
D.从此确立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主导地位
3.2023年10月7日爆发的新一轮巴以冲突给巴以双方带来重创,制造了波及整个中东地区的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中方主张巴以冲突应在联合国的框架内解决,安理会应发出一致声音,公正推进巴以和谈进程。这表明()
①霸权主义是冲突的根源,威胁和平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
②中国积极推动和谈进程,在地区冲突中彰显出世界情怀
③作为联合国的审议机构,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和平的责任
④联合国应践行多边主义,在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表示,安理会的问题必须得到正视,最根本问题就是组成不公、结构不合理,单一阵营长期主导安理会事务。只有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改革才能有的放矢。下列改革建议符合中国主张的是()
①切实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 ②各理事国的投票权是平等的、无差别的
③改革必须真正体现国际公平正义 ④改革要得到联合国各会员国授权同意才能生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指出:“中国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也需要中国。”“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不仅是权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中国将继续大力推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支持联合国推进千年发展目标,愿同各方一道努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为世界和平、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这说明()
①中国是负责任大国,参加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各项工作
②中国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③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繁荣,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安全
④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叙利亚边境地区发生强烈地震,联合国呼吁国际社会捐资援助地震受灾民众。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启动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包括派遣重型城市救援队、医疗队,并提供地震灾区急需的救灾物资。这表明()
①联合国是国际社会集体应对威胁挑战的有效平台
②联合国代表各成员国的根本利益,始终发挥作用
③中国响应联合国呼吁,为人道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④中国肩负着国际责任,坚持以互利实现共同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收获与反思
参考答案
【复习探究·提能】
1.考点突破: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例题1]D。①:《联合国家宣言》于1942年1月签署,它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而材料强调的是联合国与中国的关系,①与题意不符。②③④: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之所以使用“恢复”一词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曾被长期剥夺,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例题2]D。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A: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成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中国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以促进世界和平、维护共同发展为外交宗旨,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步入正轨,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使联合国的权威性显著增强,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联合国有不少会员国因革命或政变而更迭政权、改变国名,但其在联合国的席位并未受到影响,故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在其成员范围内具有权威性,但不具有全球权威,且题干强调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不体现联合国的权威性,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考点突破: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例题1]B。①③:材料中“中国支持联合国通过和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宣布一系列对最不发达国家减免债务计划”体现了我国积极支持联合国开展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工作,也是我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的体现,①③说法正确。②: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不存在谁优先发展,②说法错误。④:材料未体现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例题2]A。①②:中国代表发言表示,依《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中方始终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国际团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表明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是致力于维护国际团结和合作的坚定力量,①②正确。③:中国支持联合国符合其宪章精神的行动,而不是支持联合国所有行动,③排除。④: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本国的国家利益,应立足本国国家利益,④排除。故本题选A。
3.考点综合探究: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复习检测·巩固】
1.D。①: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①表述错误。②: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科学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新途径,该成就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②不符合题意。③: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推动形成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③符合题意。④: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B。B: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著名的第2758号决议。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组织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B正确。AC: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体现了联合国主持正义的一面,而不是局限性,AC错误;D:中国在联合国不处于主导地位,D错误。故本题选B。
3.C。②④:中方主张巴以冲突应在联合国的框架内解决,这表明中国积极推动和谈进程,在地区冲突中彰显出世界情怀,联合国应践行多边主义,在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作用,②④符合题意。①:霸权主义是威胁和平的主要障碍,而不是根源,①排除。③:联合国大会是联合国的主要审议机构,③错误。故本题选C。
4.B。①③: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表示,安理会的问题必须得到正视,最根本问题就是组成不公、结构不合理,单一阵营长期主导安理会事务,为此要切实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改革必须真正体现国际公平正义,①③符合题意。②:各理事国的投票权是平等的、有差别的,②错误。④:该选项不属于材料中提及的“病根”,不符合中国的改革主张,④排除。故本题选B。
5.A。①②:习主席指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承担相应责任,支持联合国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各项工作。说明中国是负责任大国,参加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①②正确。③: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③说法错误。④:材料未涉及联合国改革,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6.A。①:土耳其、叙利亚边境地区发生强烈地震,联合国呼吁国际社会捐资援助地震受灾民众,表明联合国是国际社会集体应对威胁挑战的有效平台,①正确。②:联合国代表的是各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是他们的根本利益,各国的根本利益是不一致的,②说法错误。③:土耳其、叙利亚边境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启动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并作出实际行动,表明中国响应联合国呼吁,为人道主义事业贡献力量,③入选。④:材料主旨是应对威胁和挑战,没有涉及中国坚持以互利实现共同繁荣,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