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古诗文鉴赏(含答案)【中职专用】江苏省职教高考近十年(2014-2023)对口单招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13古诗文鉴赏(含答案)【中职专用】江苏省职教高考近十年(2014-2023)对口单招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资源简介

2024年陕西省中职学校高考语文
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3古诗词鉴赏
考纲解读
考试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古诗词中的表达技巧、思想感情、语言艺术及其塑造的形象等。
赏析的古诗词一般为唐诗宋词,考查内容多为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重要词句的理解,以及诗句的扩展;考查题型为简答题。
由于考查的古诗词以课内为主,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着重把握考纲中指定的基本篇目,即《静女》、《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将进酒》、《旅夜书怀》、《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寒蝉凄切)、《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山居秋暝》、《琵琶行(并序)》、《八声甘州》、《青玉案·元夕》。此外,在答题时,需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清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6.上阕极力渲染闹花灯的热闹场景,有什么作用?(2分)
27.“蛾儿雪柳黄金缕”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2分)
28.词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他”,有人认为是佳人,有人认为代“爱情”,有人认为指思想。说说你的理解。(2分)
29.揣摩全词的内容和意境,将“东风夜放花千树”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26. 上阕极力渲染闹花灯的热闹场景,其作用是为了与下阕中人物孤独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人公在喧嚣中的孤独感,以及对于那个特殊人物的寻找和期待。
27. “蛾儿雪柳黄金缕”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用“蛾儿”比喻美女,用“雪柳”和“黄金缕”来形容她们的衣饰华丽,增强了形象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28. 词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他”可以有多种理解。可以是佳人,代表诗人心中的理想伴侣;也可以代表“爱情”,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最终找到的温暖;如果理解为指思想,则表达了诗人在繁杂纷扰的世界中,对真理或理想的追求,以及在绝望中突然发现它的喜悦。
29. 东风夜放花千树,繁花似锦满目琳琅。仿佛是春天的使者,它悄悄地吹拂着,将花儿的芬芳散布在夜的空气中。那花儿,如同千树梨花盛开,洁白无瑕,又像是星空中闪烁的繁星,点点落下,点缀了这元宵的夜晚。这样的景象,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花朵的盛开比作繁星点点,增强了形象的美丽和夜晚的神秘感。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6. 请补出该诗的颈联。(2分)
27. 从炼字的角度,说出颔联中“垂”、“涌”二字的精妙之处。(2分)
28. 请写出尾联中“沙鸥”这一意象的含义。(2分)
29. 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6.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27. “垂”字形象地描绘了星星在平野上的视觉效果,使人感觉到星星距离地面非常遥远,而“涌”字则生动地描绘了月光在大江上的波动,使人感受到大江的气势。
28. “沙鸥”这一意象在这首诗中代表着诗人自己,如同沙鸥在天地间漂泊,诗人也处于人生的漂泊之中,没有固定的归宿。
29. 微风轻拂,细草摇曳,岸边的一叶孤舟,危樯独立,像是在夜晚的寂静中诉说着什么。这一景象仿佛是诗人的内心写照,他在这个世界上漂泊不定,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归宿。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诗人的心情与孤舟相比较,突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风流总被,▲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6.请默写出词中所缺的句子。(2分)
27.“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28.用典是该词最突出的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词,举例分析其作用。(3分)
29.揣摩全词内容和意境,将“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扩展成5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答案】26.舞榭歌台;雨打风吹去。
27.比喻、夸张、借代。
28.作用是借古讽今。如借对孙权、刘裕的赞扬,表达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借刘义隆仓促北伐失败,表达对韩侂胄的警告;借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懑。
29.扩写要求:①符合情境。(2分)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分) ③语句通顺。(1分)
例文:拓波涛的行宫佛狸祠,壮丽威严,行宫外百姓在供奉祭品,鼓声隆隆,进行作社表演,祭祀神祇。成群的乌鸦,你争我抢地啄食祭品。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 , ▲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26. 请默写出词中所缺的句子。(2分)
27.体会词中加点字“看”的作用。(2分)
28.“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世界?(2分)
29. 揣摩全词的内容和意境,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答案】26.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7.“看”采用铺叙手法引领下文7句,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为后文抒情、议论准备充足的背景、气氛。
28.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感慨不尽、思绪万千,表现出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博大胸怀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29.扩写要求:①符合情境。(2分)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分) ③语句通顺。(1分)
例文:要想当年,与青年同学们一起到中江游泳,同学们奋力争游,逆流而上,浪花飞射,如激流,如飞湍,如奔雷,阻住了飞速前进的行舟。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6.请默写词中所缺的句子。(2分)
27.本篇的词眼是哪个字?为什么?(2分)
28.怎样理解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2分)
29.揣摩全词的内容和意境,将“小楼昨夜又东风”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答案】26.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27.愁。(1分)全词抒写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28.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愁”之多,“愁”之久。
29.扩写要求:①符合情境。(2分) 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分) ③语句通顺。(1分)
例文:小楼在清冷月色下,冷落而孤寂,默默无言。昨夜东风吹过小楼,时间又过了一年,沦为阶下囚,独困小楼,内心凄苦煎熬,绝望无助!
山居秋瞑
王维
▲ , ▲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6.请默写诗中所缺的句子。(2分)
27.颈联写“浣女”“渔舟”,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28.本诗从哪些角度来表现“静”“空”之美?(2分)
29.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答案】2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7.颈联写浣女渔舟,描绘了一幅和谐自然,充满乡村气息的田园生活图,表现了作者对宁静安逸的隐居生活的满足之情,以及远离官场、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怀。
28.诗人为了表现“静”、“空”之美,表达其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之情,采取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显空的艺术手法。作者将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结合起来写,唤起人们新鲜生动的视听感受,使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和神奇音响有机配合、水乳交融;我们不仅可以见到松枝疏影间泻下的如水月光,还能听到从竹林里传来浣女的喧笑和清泉在石上淙淙流淌的音韵。山中明明有人的活动,但诗人偏偏说是“空山”,将视觉不能感受得到的形象通过听觉表现出来。明月照、清泉流、浣女喧、渔舟动等,都是移动的景物,作者正是选取了这些山中特有的动景来表现山居的寂静的。
29.例: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
扩写要求:①符合情境。(2分) 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分) ③语句通顺。(1分)
例文:一场秋雨过后,时间近黄昏,日落而月出,,月光明亮,照进澄澈的松林,泉水清清,潺潺流动,浅浅地掠过溪水中的青石,林静而溪清,宛如画卷;山林如洗,幽静而宜人!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 , ▲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6. 请默写词中所缺的句子。(2分)
27. “花千树”和“香满路”各写出元夕什么样的特点?(2分)
28.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29. 揣摩全词的内容和意境,将“笑语盈盈暗香去”扩写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26. 【答案】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27. 【答案】“花千树”说明灯火之多如千树开花。“香满路”可见出游的人多且都是浓妆艳抹。
28. 【答案】以热闹衬“灯火阑珊处”的冷落,以欢快衬“那人” 的寂寞、淡泊,寄托了词人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29. 【答案】这些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在夜空中闪闪发光,每位游女都像是夜空中的精灵,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溢,久久不散。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陶潜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6. 请默写诗中所缺的句子。(2分)
27. 诗人极力描写田园生活的美好,这样写有何目的?(2分)
28. 诗人在描绘田园风光时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至少写出四种。(2分)
29. 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扩写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26. 【答案】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27. 【答案】表现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归田
后的欣喜心情。
【答案】(1)白描,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 檐,桃李罗堂前”;(2)远近结合,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是近景,“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3)视觉听觉描 写,如“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视觉,“狗吠深巷中,鸡鸣 桑树颠”是听觉;(4)对偶,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答案】夕阳渐渐下落,柔和的霞光透过云间的缝隙洒落下 来,轻轻笼罩着像睡熟了的婴儿般宁静的乡村,家家户户的房上都飘起了一缕缕青烟,氤氲了整个村庄。
静 女
《诗经》
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厨。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择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 , ▲ 。
26.请默写诗中所缺的句子。(2分)
27.“踟蹰”一词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2分)
28.诗歌运用哪些人物描写手法来表现男女形象?(2分)
29.请转换叙述角度,以“静女”的口物写一段 60字左右的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26.【答案】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27.【答案】“踟蹰”指徘徊不定,来回走动;表现了男主人公想
见而见不到女主人公,十分焦急、 一筹莫展的心情。
28. 【答案】运用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男主 人公的憨厚、纯朴和痴情,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美丽、天真、活泼
和顽皮。
29. 【答案】略。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请默写诗中所缺的句子。(2分)
27. 诗的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 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 2 分 )
28. 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9.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扩写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26.【答案】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27. 【答案】星星(低垂),平野(广阔),月亮(随波涌动),江流(雄浑、有气势)。
28.【答案】诗人通过描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告的凄怆心情。
29.【答案】一阵微风吹过,江岸上的细草瑟瑟作抖,仿佛要被吹断一般。江上一艘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清冷的月光下孤独地停泊着,茫然不知驶向何方。2024年陕西省中职学校高考语文
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3古诗词鉴赏
考纲解读
考试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古诗词中的表达技巧、思想感情、语言艺术及其塑造的形象等。
赏析的古诗词一般为唐诗宋词,考查内容多为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重要词句的理解,以及诗句的扩展;考查题型为简答题。
由于考查的古诗词以课内为主,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着重把握考纲中指定的基本篇目,即《静女》、《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将进酒》、《旅夜书怀》、《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寒蝉凄切)、《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山居秋暝》、《琵琶行(并序)》、《八声甘州》、《青玉案·元夕》。此外,在答题时,需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清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6.上阕极力渲染闹花灯的热闹场景,有什么作用?(2分)
27.“蛾儿雪柳黄金缕”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2分)
28.词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他”,有人认为是佳人,有人认为代“爱情”,有人认为指思想。说说你的理解。(2分)
29.揣摩全词的内容和意境,将“东风夜放花千树”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6. 请补出该诗的颈联。(2分)
27. 从炼字的角度,说出颔联中“垂”、“涌”二字的精妙之处。(2分)
28. 请写出尾联中“沙鸥”这一意象的含义。(2分)
29. 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风流总被,▲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6.请默写出词中所缺的句子。(2分)
27.“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28.用典是该词最突出的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词,举例分析其作用。(3分)
29.揣摩全词内容和意境,将“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扩展成5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 , ▲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26. 请默写出词中所缺的句子。(2分)
27.体会词中加点字“看”的作用。(2分)
28.“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世界?(2分)
29. 揣摩全词的内容和意境,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6.请默写词中所缺的句子。(2分)
27.本篇的词眼是哪个字?为什么?(2分)
28.怎样理解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2分)
29.揣摩全词的内容和意境,将“小楼昨夜又东风”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山居秋瞑
王维
▲ , ▲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6.请默写诗中所缺的句子。(2分)
27.颈联写“浣女”“渔舟”,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28.本诗从哪些角度来表现“静”“空”之美?(2分)
29.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 , ▲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6. 请默写词中所缺的句子。(2分)
27. “花千树”和“香满路”各写出元夕什么样的特点?(2分)
28.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29. 揣摩全词的内容和意境,将“笑语盈盈暗香去”扩写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陶潜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6. 请默写诗中所缺的句子。(2分)
27. 诗人极力描写田园生活的美好,这样写有何目的?(2分)
28. 诗人在描绘田园风光时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至少写出四种。(2分)
29. 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扩写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静 女
《诗经》
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厨。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择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 , ▲ 。
26.请默写诗中所缺的句子。(2分)
27.“踟蹰”一词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2分)
28.诗歌运用哪些人物描写手法来表现男女形象?(2分)
请转换叙述角度,以“静女”的口物写一段 60字左右的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6. 请默写诗中所缺的句子。(2分)
27. 诗的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 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 2 分 )
28. 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9. 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扩写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