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综合探究八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综合探究八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综合探究八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读表格找出夏朝、商朝建立的时间,用世纪和年代纪年表示应该是:(  )
事件 时间 人物
夏朝建立 公元前2070年 禹
商朝建立 公元前1600年 汤
商朝迁都 公元前1300年 盘庚
A.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公元前17世纪 、公元前13世纪
B.公元前19世纪70年代、公元前16世纪 、公元前14世纪
C.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
D.公元前19世纪70年代、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4世纪
【答案】C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世纪、年代的相关知识。计算世纪的规律(一般情况)去掉最后两位再加1(特殊情况)最后两位是都是0的不加1,计算年代的规律:看十位上的数字。公元前2070去掉70,二十加一为二十一世纪,七十十位数是七,所以是七十年代;公元前1600年最后两位都是零,直接去掉就是16世纪;公元前1300年最后两位都是零,直接去掉就是13世纪。
【点评】知道年份、世纪、年代等相关知识。
2.观察年代尺计算西汉从建立到灭亡存在了(  ) 年?
A.212年 B.211年
C.210年 D.209年
【答案】C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朝代的存在时间的计算方法。如果朝代的建立和灭亡时间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那么两个时间相减就可以得出答案了。如果两个年份是一个公元前,另一个公元后的,就要相加减去一。观察年代尺可以清晰地找出西汉建立的时间公元前202年,灭亡的时间为9年,两个时间一个位于公元前,一个位于公元后,因此在计算时应是202+9-1=210。故答案是C。
【点评】掌握朝代的存在时间的计算方法。
3.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2月6日赴索契出席第22届冬奥会的开幕式,世界上第一次奥运会是1894年在希腊雅典召开的,两次奥运会相隔(  )年。
A.120年 B.119年 C.118 年 D.121年
【答案】A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时间的计算。若两个年份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那么计算时间相隔多少年,就是把两个年份相减即可,若两个年份一个公元前一个公元后,那么就是两个年份相加再减一。题中两次奥运会的召开分别为2014年和1894年,都属于公元后,故把两个年份相减就可以了。算式:2014-1894=120年。故答案是A。
【点评】知道时间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4.2014年2月27日,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年(2016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9周年,我们不能忘记的国耻是发生在(  )。
A.1935年 B.1936年
C.1937年 D.1939年
【答案】C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时间的计算。它是对公元纪年的变式应用,算式为2014年—77=1937年,故答案是C。
【点评】知道如何计算历史时间。
5.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纪年中的常见的一种纪年方法。首个年号纪年的是(  ),中国最晚的年号是(  )。
A.贞观 光绪 B.建元 洪宪
C.唐太宗 康熙 D.开元 道光
【答案】B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年号纪年的相关知识。我国首创年号的是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年号建元,140年为建元元年。袁世凯在1916年元旦废除民国纪元,改为洪宪元年。在全国人民坚决反对下,袁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故答案是B。
【点评】掌握年号纪年的相关知识。
6.世纪年代纪年中,一个世纪为_,一个年代为_ 。
A.50年 10年 B.100年 20年
C.500年 50年 D.100年 10年
【答案】D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公元纪年的相关知识。我们以百年为一个单位来计算时间,每100年为一个“世纪”,每10年为一个“年代”。故答案是100年、10年。
【点评】知道公元纪年的相关知识。
7.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采用的纪年法是(  )
A.王朝纪年法 B.公元纪年法
C.干支纪年法 D.年号纪年法
【答案】B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纪年法。王朝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和年号纪年法都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可以排除ACD。人教版七下《历史与社会》P115教材中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公元纪年,就是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故答案是B。
【点评】知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纪年法。
8.下列选项属于第二手资料的是(  )
A.亲身实践得出的报告 B. 日记
C.《人民日报》新闻 D. 考古遗存
【答案】C
【知识点】区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人民日报》新闻是记者通过观察记录下来,而作为读者的我们获得时已是经过他人加工后对事实的看法,对我们来说它已经不再是第一手资料,因此它属于第二手资料。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理解。
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口述资料除了传说外,还有口述历史
②过去的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称为文物
③实物、照片、历史小说都属于第一手资料
④历史资料有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等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史料按不同标准的分类情况。历史小说是在历史事实上加以加工塑造的,已经与真实的历史有所不同,因此它不属于第一手资料。故正确答案是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的理解。
10.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那么1920年应是(  )
A.中华民国九年 B.中华民国十年
C.中华民国十一年 D.中华民国八年
【答案】A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1912年为民国元年,即民国1年,故1920年为民国九年。计算方法为1920-1912+1=9
【点评】理解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时间换算技巧。
11.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法,下列属于此类纪年的是(  )
A.甲午战争 B.玛雅文明 C.良渚文化 D.涿鹿之战
【答案】A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一种常用纪年法,采用天干(甲乙丙丁等10个序词)和地支(十二生肖)构成,60年一个轮回。故选A
【点评】熟悉我国古代的纪年法。
12.下列纪年,属于公元前140年之前使用的纪年方式是(  )
A.周赧王59年 B.建元元年
C.开元元年 D.乾隆元年
【答案】A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周赧王系东周最后一个君主;建元是我国第一个年号,汉武帝即位时使用;开元系唐玄宗年号;乾隆系清朝皇帝年号。公元前140年应该属于西汉时期,故选择A。
【点评】熟悉纪年法和部分所用年号的朝代、时间。
1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公元前和公元后是以公元零年为界
B.公元前某年的数字越大,说明时间越晚
C.公元前221年通常可简写为221年
D.公元后某年的数字越大,说明时间越晚
【答案】D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公元1年以前就是公元前1年,不存在公元零年;公元前某年的数字越大,说明时间越早;公元221年通常可以简写为221年,公元前221年不能简写为221年;公元后某年的数字越大,说明时间越晚。故D选项正确。
【点评】知道公元前后某年数字大小与现在的时间距离远近、公元后某年的简写问题。
14.唐朝(公元681—907)和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分别存在了(  )
A.226年、210年 B.226年、209年
C.225年、210年 D.226年、194年
【答案】B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两个都是公元前或者公元后的时间差距计算,数字大的减去数字小的即可:一个公元前,一个公元后的时间差距计算为两个数字相加减去1。
907-681=226;202+8-1=209。故选B。
【点评】学会公元前、公元后时间差的计算。
15.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这与公元前776年在希腊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相隔多少年(  )
A.2783 B.2784 C.1232 D.1231
【答案】A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一个公元前某年,一个公元后某年的时间差计算方法为两数相加减去一。2008+776-1=2783。故选A。
【点评】熟悉公元前后两个年份时间差的计算。
16.1730~1739年称为(  )
A.17世纪30年代 B.17世纪40年代
C.18世纪30年代 D.18世纪40年代
【答案】C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世纪数为年份的百位级以上数字加1,不足百的年份百位数以0做计算基数。年代以年份数的十位数为准计算。故1730-1739年为18世纪30年代。故选C。
【点评】知道世纪、年代的计算方法。
17.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开始推行“明治维新”,这一年属于(  )
A.19世纪60年代 B.18世纪6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8世纪70年代
【答案】A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百年为一个世纪,十年为一个年代。世纪数位年分数的百位数加一。故1868年为19世纪60年代。选A。
【点评】知道世纪、年代的计算方法。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10年称为一个“年代” B.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
C.每1000年称为一个“时代” D.康熙八年属于王朝纪年
【答案】C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时代是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时期,而不是以1000年为一个“时代”。
【点评】知道年代、世纪、王朝纪年、时代的区别。
19.首创年号纪年的中国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成吉思汗
【答案】B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我国第一个采用年号纪年的皇帝是汉武帝刘彻。
【点评】知道我国年号纪年的重要历史事实。
20.下列关于民间口头传说与历史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民间口头传说就是历史本身
②民间口头传说反映了老百姓是怎样看待历史的
③民间口头传说是历史文献的一种必要补充
④民间口头传说能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主要是学生对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的相关知识,从选项看,①项口头传说是重要的历史资料,是对文献资料的一种补充,但不等于历史,所以此项错误,用排除法得正确选项为B。
【点评】了解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的方法,懂的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知道口述资料的类型作用等。
二、填空题
21.计算时间长度。
(1)1640年世界近代史开始,1 840年中国近代史开始,两者相距     年。
(2)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间共经历了     年。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1 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两者相距     年。
【答案】200;109;392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等方面的知识。根据题意可以以推断出:
(1)1840-1640=200;
(2)1949-1840=109;
(3)209+184-1=392
【点评】掌握常见公元纪年时间计算,涉及公元前后时间计算掌握公元前后时间相加减去“1”的方法。
三、问答题
22.改革是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我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一些重要的改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变法,司马光(1019-1086)在《资治通鉴》中写到“新法实施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商鞅变法对战国末年的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宣布变法。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这次变法被称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材料三: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了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今天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
(1)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个世纪的哪个年代?秦孝公时有年号吗,为什么?
(2)“光绪”“戊戌”分别是哪一种纪年方法?
(3)结合材料三算一算改革开放至今(2016年)多少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与商鞅变法又间隔了多少年?
【答案】(1)公元前4世纪50年代;没有,因为中国首创年号在公元前140年,年号建元,此后中国古代文献就采用以皇帝年号纪年的方法。(2)年号纪年干支纪年(3)38年 2333年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以改革作为主体贯穿几个历史事件。第(1)小题将公元今年转换为世纪和年代遵循规律(一般情况)去掉最后两位再加1(特殊情况)最后两位是都 是0的不加1计算年代的规律:看十位上的数字。公元前356年去后两位加一就是4,十位上是5,所以是公元前4世纪50年代。中国最早的年号纪年是从汉武 帝开始的,秦孝公比汉武帝生活的年代要早,所以不可能有年号纪年法。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纪年方法的熟悉程度。第(3)小题分别计算跨公元前后与不跨 公元前后的时间,套用公式计算便可得出。公元前XX年(公元后)—公元前XX年(公元后XX年)=?或公元前XX年+公元后XX年—1=?
【点评】掌握不同纪纪年方式置换的计算方法
23.近年来日本对钓鱼岛事件的层层升级,日本拟对钓鱼岛国有化等不符合历史,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事件,让我们愤怒不已。为此中学生小李收集了以下资料来研究台湾岛的历史,想证明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夷洲),开始了大陆与台湾的大规模交往。②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和流求(今台湾)。④隋朝:朱宽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流求)③康熙时,台湾归于清朝版图,清政府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⑤明末清朝: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⑥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
(1)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小李同学收集到的历史资料进行重新排序(6分)
(2)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制作一把年代尺。
【答案】(1)①④⑥②⑤③
(2)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的史实都是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虽然选择的材料用不同的纪年方法,在排序是可以将时间统一化成一样的表述,这样对比容易。也可以先确 定最早和最晚的时间,中间的在根据史实排列。年代尺的绘制不要求精准,只要能够关注三要素,将材料中的时间按照正确的顺序标注在年代尺上即可。
【点评】掌握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历史史实
2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A.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
B.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
C.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D.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E.1世纪,基督教产生
F.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答案】D-C-B-A-E-F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公元前年份时间数越大,表示离现在越远;公元后年份时间越大,表示离现在远近。故公元前21世纪最早,132年最迟。答案为D-C-B-A-E-F
【点评】理解公元前后时间年份的比较,熟悉世纪与公元纪年的关系。
四、材料分析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相传有白乌栖县北郊集云山之祥瑞,遂改县名安固叫瑞安,沿袭至今,1987年4月,撤县设市。
——《瑞安县志》
材料二:正月灯;二月鸢;三月麦秆做吹箫;四月四,做做戏;五月五,过重五;六月六,晒霉素;七月七,巧食喜鹊啄……
——《瑞安民谣》
材料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海楼 省级重点保护单位:观音寺石塔
(1)结合三则材料所述内容,对三则材料进行分类。
   属于文献资料,    属于口述资料,    属于实物资料。
(2)为了更好的了解历史上的瑞安,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上述材料?
(至少1条,不重复)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3)每种资料都有自己的价值,在整理和分析后都能得到一些相关信息。任意选择两则材料,谈谈分别给我们提供了历史上瑞安的什么信息?
【答案】(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2)图书馆查阅,网上搜集等;民间采集,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
(3)材料一:可以了解到瑞安市名称的由来;
材料二:瑞安有丰富的传统习俗;
材料三:瑞安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有文化底蕴等。
(能选择并讲出其中两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的相关知识。根据史料的来源分三种:文献,口述,实物资料,资料一试“县志”有历史记载的,二是口传的“民谣”,三是看到的古建筑等。第二小题是搜集资料的方法,第三题是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
【点评】了解探究文明起源的途径分类,学会区别历史资料,搜集资料的方法;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
1 / 1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综合探究八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读表格找出夏朝、商朝建立的时间,用世纪和年代纪年表示应该是:(  )
事件 时间 人物
夏朝建立 公元前2070年 禹
商朝建立 公元前1600年 汤
商朝迁都 公元前1300年 盘庚
A.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公元前17世纪 、公元前13世纪
B.公元前19世纪70年代、公元前16世纪 、公元前14世纪
C.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
D.公元前19世纪70年代、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4世纪
2.观察年代尺计算西汉从建立到灭亡存在了(  ) 年?
A.212年 B.211年
C.210年 D.209年
3.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2月6日赴索契出席第22届冬奥会的开幕式,世界上第一次奥运会是1894年在希腊雅典召开的,两次奥运会相隔(  )年。
A.120年 B.119年 C.118 年 D.121年
4.2014年2月27日,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年(2016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9周年,我们不能忘记的国耻是发生在(  )。
A.1935年 B.1936年
C.1937年 D.1939年
5.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纪年中的常见的一种纪年方法。首个年号纪年的是(  ),中国最晚的年号是(  )。
A.贞观 光绪 B.建元 洪宪
C.唐太宗 康熙 D.开元 道光
6.世纪年代纪年中,一个世纪为_,一个年代为_ 。
A.50年 10年 B.100年 20年
C.500年 50年 D.100年 10年
7.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采用的纪年法是(  )
A.王朝纪年法 B.公元纪年法
C.干支纪年法 D.年号纪年法
8.下列选项属于第二手资料的是(  )
A.亲身实践得出的报告 B. 日记
C.《人民日报》新闻 D. 考古遗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口述资料除了传说外,还有口述历史
②过去的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称为文物
③实物、照片、历史小说都属于第一手资料
④历史资料有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等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那么1920年应是(  )
A.中华民国九年 B.中华民国十年
C.中华民国十一年 D.中华民国八年
11.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法,下列属于此类纪年的是(  )
A.甲午战争 B.玛雅文明 C.良渚文化 D.涿鹿之战
12.下列纪年,属于公元前140年之前使用的纪年方式是(  )
A.周赧王59年 B.建元元年
C.开元元年 D.乾隆元年
1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公元前和公元后是以公元零年为界
B.公元前某年的数字越大,说明时间越晚
C.公元前221年通常可简写为221年
D.公元后某年的数字越大,说明时间越晚
14.唐朝(公元681—907)和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分别存在了(  )
A.226年、210年 B.226年、209年
C.225年、210年 D.226年、194年
15.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这与公元前776年在希腊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相隔多少年(  )
A.2783 B.2784 C.1232 D.1231
16.1730~1739年称为(  )
A.17世纪30年代 B.17世纪40年代
C.18世纪30年代 D.18世纪40年代
17.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开始推行“明治维新”,这一年属于(  )
A.19世纪60年代 B.18世纪6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8世纪70年代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10年称为一个“年代” B.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
C.每1000年称为一个“时代” D.康熙八年属于王朝纪年
19.首创年号纪年的中国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成吉思汗
20.下列关于民间口头传说与历史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民间口头传说就是历史本身
②民间口头传说反映了老百姓是怎样看待历史的
③民间口头传说是历史文献的一种必要补充
④民间口头传说能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二、填空题
21.计算时间长度。
(1)1640年世界近代史开始,1 840年中国近代史开始,两者相距     年。
(2)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间共经历了     年。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1 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两者相距     年。
三、问答题
22.改革是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我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一些重要的改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变法,司马光(1019-1086)在《资治通鉴》中写到“新法实施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商鞅变法对战国末年的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宣布变法。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这次变法被称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材料三: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了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今天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
(1)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个世纪的哪个年代?秦孝公时有年号吗,为什么?
(2)“光绪”“戊戌”分别是哪一种纪年方法?
(3)结合材料三算一算改革开放至今(2016年)多少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与商鞅变法又间隔了多少年?
23.近年来日本对钓鱼岛事件的层层升级,日本拟对钓鱼岛国有化等不符合历史,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事件,让我们愤怒不已。为此中学生小李收集了以下资料来研究台湾岛的历史,想证明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夷洲),开始了大陆与台湾的大规模交往。②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和流求(今台湾)。④隋朝:朱宽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流求)③康熙时,台湾归于清朝版图,清政府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⑤明末清朝: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⑥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
(1)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小李同学收集到的历史资料进行重新排序(6分)
(2)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制作一把年代尺。
2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A.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
B.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
C.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D.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E.1世纪,基督教产生
F.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四、材料分析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相传有白乌栖县北郊集云山之祥瑞,遂改县名安固叫瑞安,沿袭至今,1987年4月,撤县设市。
——《瑞安县志》
材料二:正月灯;二月鸢;三月麦秆做吹箫;四月四,做做戏;五月五,过重五;六月六,晒霉素;七月七,巧食喜鹊啄……
——《瑞安民谣》
材料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海楼 省级重点保护单位:观音寺石塔
(1)结合三则材料所述内容,对三则材料进行分类。
   属于文献资料,    属于口述资料,    属于实物资料。
(2)为了更好的了解历史上的瑞安,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上述材料?
(至少1条,不重复)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3)每种资料都有自己的价值,在整理和分析后都能得到一些相关信息。任意选择两则材料,谈谈分别给我们提供了历史上瑞安的什么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世纪、年代的相关知识。计算世纪的规律(一般情况)去掉最后两位再加1(特殊情况)最后两位是都是0的不加1,计算年代的规律:看十位上的数字。公元前2070去掉70,二十加一为二十一世纪,七十十位数是七,所以是七十年代;公元前1600年最后两位都是零,直接去掉就是16世纪;公元前1300年最后两位都是零,直接去掉就是13世纪。
【点评】知道年份、世纪、年代等相关知识。
2.【答案】C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朝代的存在时间的计算方法。如果朝代的建立和灭亡时间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那么两个时间相减就可以得出答案了。如果两个年份是一个公元前,另一个公元后的,就要相加减去一。观察年代尺可以清晰地找出西汉建立的时间公元前202年,灭亡的时间为9年,两个时间一个位于公元前,一个位于公元后,因此在计算时应是202+9-1=210。故答案是C。
【点评】掌握朝代的存在时间的计算方法。
3.【答案】A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时间的计算。若两个年份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那么计算时间相隔多少年,就是把两个年份相减即可,若两个年份一个公元前一个公元后,那么就是两个年份相加再减一。题中两次奥运会的召开分别为2014年和1894年,都属于公元后,故把两个年份相减就可以了。算式:2014-1894=120年。故答案是A。
【点评】知道时间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4.【答案】C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时间的计算。它是对公元纪年的变式应用,算式为2014年—77=1937年,故答案是C。
【点评】知道如何计算历史时间。
5.【答案】B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年号纪年的相关知识。我国首创年号的是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年号建元,140年为建元元年。袁世凯在1916年元旦废除民国纪元,改为洪宪元年。在全国人民坚决反对下,袁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故答案是B。
【点评】掌握年号纪年的相关知识。
6.【答案】D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公元纪年的相关知识。我们以百年为一个单位来计算时间,每100年为一个“世纪”,每10年为一个“年代”。故答案是100年、10年。
【点评】知道公元纪年的相关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纪年法。王朝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和年号纪年法都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可以排除ACD。人教版七下《历史与社会》P115教材中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公元纪年,就是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故答案是B。
【点评】知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纪年法。
8.【答案】C
【知识点】区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人民日报》新闻是记者通过观察记录下来,而作为读者的我们获得时已是经过他人加工后对事实的看法,对我们来说它已经不再是第一手资料,因此它属于第二手资料。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理解。
9.【答案】B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史料按不同标准的分类情况。历史小说是在历史事实上加以加工塑造的,已经与真实的历史有所不同,因此它不属于第一手资料。故正确答案是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的理解。
10.【答案】A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1912年为民国元年,即民国1年,故1920年为民国九年。计算方法为1920-1912+1=9
【点评】理解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时间换算技巧。
11.【答案】A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一种常用纪年法,采用天干(甲乙丙丁等10个序词)和地支(十二生肖)构成,60年一个轮回。故选A
【点评】熟悉我国古代的纪年法。
12.【答案】A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周赧王系东周最后一个君主;建元是我国第一个年号,汉武帝即位时使用;开元系唐玄宗年号;乾隆系清朝皇帝年号。公元前140年应该属于西汉时期,故选择A。
【点评】熟悉纪年法和部分所用年号的朝代、时间。
13.【答案】D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公元1年以前就是公元前1年,不存在公元零年;公元前某年的数字越大,说明时间越早;公元221年通常可以简写为221年,公元前221年不能简写为221年;公元后某年的数字越大,说明时间越晚。故D选项正确。
【点评】知道公元前后某年数字大小与现在的时间距离远近、公元后某年的简写问题。
14.【答案】B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两个都是公元前或者公元后的时间差距计算,数字大的减去数字小的即可:一个公元前,一个公元后的时间差距计算为两个数字相加减去1。
907-681=226;202+8-1=209。故选B。
【点评】学会公元前、公元后时间差的计算。
15.【答案】A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一个公元前某年,一个公元后某年的时间差计算方法为两数相加减去一。2008+776-1=2783。故选A。
【点评】熟悉公元前后两个年份时间差的计算。
16.【答案】C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世纪数为年份的百位级以上数字加1,不足百的年份百位数以0做计算基数。年代以年份数的十位数为准计算。故1730-1739年为18世纪30年代。故选C。
【点评】知道世纪、年代的计算方法。
17.【答案】A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百年为一个世纪,十年为一个年代。世纪数位年分数的百位数加一。故1868年为19世纪60年代。选A。
【点评】知道世纪、年代的计算方法。
18.【答案】C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时代是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时期,而不是以1000年为一个“时代”。
【点评】知道年代、世纪、王朝纪年、时代的区别。
19.【答案】B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我国第一个采用年号纪年的皇帝是汉武帝刘彻。
【点评】知道我国年号纪年的重要历史事实。
20.【答案】B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主要是学生对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的相关知识,从选项看,①项口头传说是重要的历史资料,是对文献资料的一种补充,但不等于历史,所以此项错误,用排除法得正确选项为B。
【点评】了解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的方法,懂的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知道口述资料的类型作用等。
21.【答案】200;109;392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等方面的知识。根据题意可以以推断出:
(1)1840-1640=200;
(2)1949-1840=109;
(3)209+184-1=392
【点评】掌握常见公元纪年时间计算,涉及公元前后时间计算掌握公元前后时间相加减去“1”的方法。
22.【答案】(1)公元前4世纪50年代;没有,因为中国首创年号在公元前140年,年号建元,此后中国古代文献就采用以皇帝年号纪年的方法。(2)年号纪年干支纪年(3)38年 2333年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以改革作为主体贯穿几个历史事件。第(1)小题将公元今年转换为世纪和年代遵循规律(一般情况)去掉最后两位再加1(特殊情况)最后两位是都 是0的不加1计算年代的规律:看十位上的数字。公元前356年去后两位加一就是4,十位上是5,所以是公元前4世纪50年代。中国最早的年号纪年是从汉武 帝开始的,秦孝公比汉武帝生活的年代要早,所以不可能有年号纪年法。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纪年方法的熟悉程度。第(3)小题分别计算跨公元前后与不跨 公元前后的时间,套用公式计算便可得出。公元前XX年(公元后)—公元前XX年(公元后XX年)=?或公元前XX年+公元后XX年—1=?
【点评】掌握不同纪纪年方式置换的计算方法
23.【答案】(1)①④⑥②⑤③
(2)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的史实都是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虽然选择的材料用不同的纪年方法,在排序是可以将时间统一化成一样的表述,这样对比容易。也可以先确 定最早和最晚的时间,中间的在根据史实排列。年代尺的绘制不要求精准,只要能够关注三要素,将材料中的时间按照正确的顺序标注在年代尺上即可。
【点评】掌握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历史史实
24.【答案】D-C-B-A-E-F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公元前年份时间数越大,表示离现在越远;公元后年份时间越大,表示离现在远近。故公元前21世纪最早,132年最迟。答案为D-C-B-A-E-F
【点评】理解公元前后时间年份的比较,熟悉世纪与公元纪年的关系。
25.【答案】(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2)图书馆查阅,网上搜集等;民间采集,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
(3)材料一:可以了解到瑞安市名称的由来;
材料二:瑞安有丰富的传统习俗;
材料三:瑞安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有文化底蕴等。
(能选择并讲出其中两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的相关知识。根据史料的来源分三种:文献,口述,实物资料,资料一试“县志”有历史记载的,二是口传的“民谣”,三是看到的古建筑等。第二小题是搜集资料的方法,第三题是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
【点评】了解探究文明起源的途径分类,学会区别历史资料,搜集资料的方法;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