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复习学案】(表格式 含答案)-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复习学案】(表格式 含答案)-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复习学案
【课前练手 这题我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者发现,在普通生物学中,共生的概念非常常见。昆虫学家用“共生”一词来描述寄生蜂与多分DNA病毒之间的关系,而关于病毒共生的参考资料非常少。有科学家提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共生关系,但没有正式定义病毒共生的概念。细菌遗传学创始人之——乔舒亚·莱德伯格曾用“共生”一词形容过细菌和噬菌体的关系,并确信细菌和噬菌体之间存在共生关系,但他没找出病毒与植物或动物之间的共生案例。该学者遂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为探索病毒的共生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的知识,分析该学者关于病毒共生的思考体现的推理思维智慧。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课标要求 复习解读
1.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2.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掌握归纳推理的方法;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掌握类比推理的方法
【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
【必备知识 复习整合】
考点一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1.归纳推理的含义
(1)归纳推理的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2)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关系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区别 含义 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
考察对象 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
结论范围 并未超出前提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范围
结论与前提之间的关系 必然的,可靠 或然的,不可靠
联系 两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
2.归纳推理的方法
(1)进行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
求同法 求异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共变法 剩余法
含义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 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关系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 这 个现 象 出现的原因 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适用范围 常在观察认识对象时使用 在科学实验中常被采用,而且能够得到可靠结论 在无法满足求同法和求异法对“其他情况”严格的条件要求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求同与求异推广形式 在很多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只在单一原因和单一结果的情况才能有效地应用,一般适用于量的变化的场合 常被应用于科学探索和司法工作中
要求或注意事项 (1)多观察该现象出现的不同场合;(2)排除与被研究对象无因果联系的相同情况 (1)两场合有无其他的差异情况; (2)两场合唯一不同的这种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整个原因还是部分原因 不能把求同求异并用法跟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简单相加混同起来 (1)共变法只在单一原因和单一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应用,否则结论就不可靠;(2)我们可把差异法看作共变 剩余法法的特殊场合必须在判明了被考察对象的一部分原因的基础上使用
相同点 (1)求因果五法都是根据某个现象与另一个现象在某些场合里所显示的关系,从而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断定某个现象与另一现象间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因果性联系 (2)我们运用判明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要注意综合运用,相互补充它们的不足,这样就能更可靠地确定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关键能力 重点突破】
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1.求同法
(1)含义: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2)形式结构
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
① A、B、C a
② A、D、E a
③ A、F、G a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A是a的原因
例如
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
厦门 港口、中国、北纬22° 经济发达
鹿特丹 港口、荷兰、北纬51° 经济发达
悉尼 港口、澳大利亚、南纬33° 经济发达
所以,港口与经济发达有因果联系,港口是经济发达的原因
(3)典型特征:异中求同。有不同场合,只有一种情况是相同的,其他情况都不同。
2.求异法
(1)含义: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2)形式结构:出现了a现象的场合①,叫作正面场合;没出现a现象的场合②,叫作反面场合。
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
①(正面场合) A、B、C a
②(反面场合) ×、B、C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A是a的原因
例如
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
①(正面场合) 加热、铁质、球形 体积增大
②(反面场合) 不加热、铁质、球形 体积不变
所以,加热与体积增大有因果联系,加热是体积增大的原因
(3)典型特征:同中求异。有正反场合,只有一种情况是不同的,其他情况都相同。
3.共变法
(1)含义: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2)形式结构
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
① A1、B、C a1
② A2、B、C a2
③ A3、B、C a3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A是a的原因
例如
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
① 5克添加剂、某型车、100公里 节油1升
② 7克添加剂、某型车、100公里 节油1.2升
③ 9克添加剂、某型车、100公里 节油1.4升
所以,添加剂与节油有因果联系,添加剂是节油的原因
(3)典型特征:求量的变化。运用共变法应当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只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两种共变现象之间才有因果联系;第二,有因果联系的共变关系,也往往有一定的限度,超出了这个限度,共变关系也将消失。
4.求同求异并用法
(1)含义: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2)形式结构
正面 场合 有关 情况 被考察 现象 反面 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 现象
① A、B、C a ① ×、M、N ×
② A、D、E a ② ×、O、P ×
③ A、F、G a ③ ×、Q、R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A是a的原因
例如
正面 场合 有关 情况 被考察 现象 反面 场合 有关 情况 被考察 现象
① 加热、铁质、球形 体积增大 ① 不加热、钢筋、粗 体积不变
② 加热、木质、柱形 体积增大 ② 不加热、皮革、薄 体积不变
③ 加热、塑料、锥形 体积增大 ③ 不加热、电缆、细 体积不变
所以,加热与体积增大有因果联系,加热是体积增大的原因
(3)典型特征:既求同也求异。两次求同,一次求异。
5.剩余法
(1)含义:我们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2)形式结构
前提 复合情况(A、B、C、D)是被考察现象(a、b、c、d)的原因,并且B、C、D分别是b、c、d的原因
结论 那么,A是a的原因
例如
科学家发现,从大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的密度与从氨制得的氮气的密度存在差别。他们分析从大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一定含有未知的气体。经过反复测定,从大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中包含氩气。
(3)典型特征:余果求余因。一般用来判明复杂事物的因果联系。运用剩余法应当注意剩余情况A可能只是现象(a、b、c、d)复合原因的一部分,而不是现象a的原因。
【火眼金睛 易错辨析】
1.完全归纳推理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 )
2.只要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就能使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 ( )
3.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 )
4.人们看到千千万万的天鹅每一只都是白的,于是得出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一推理是必然推理。 ( )
【考点击破 针对训练】
1.研究发现,学历普遍较高的地方,人们的收入普遍较高,学历普遍较低的地方,人们的收入也普遍较低。因此,国家应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个人应努力提升自身学历。这里体现的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是(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2.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并将其使用在飞机、火箭等的自动驾驶上。该模仿手法( )
A.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
B.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
C.其前提到结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D.运用了求同法探求因果联系
3.看到的第一只大熊猫是黑白相间的,看到的第二只大熊猫也是黑白相间的,看到的第三只大熊猫还是黑白相间的,看到的第四只大熊猫也是黑白相间的。所以,世界上所有的大熊猫都是黑白相间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为科学归纳推理 B.上述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
C.上述推理的结论超出前提断定范围 D.上述推理结论前提数量是确定的
4.类比推理亦称“类推”,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过程。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推理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区别之一在于( )
A.思维进程不同 B.推理的有效性不同
C.推理结构相同 D.都是必然性推理
5.某大学生科研小组对该大学的近百名优秀学生展开调查,得出结论:“成绩优异者一般都有良好的家庭关系。”他们认为,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从而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成绩优异。他们用的推理形式是( )
A.完全归纳推理 B.简单枚举法 C.科学归纳法 D.模拟归纳推理
【必备知识 复习整合】
考点二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1.类比推理的含义
含义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客观依据 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类比推理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①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 ②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比较为基础,但是,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 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他们在另外的地方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运用类比推理时,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
2.类比推理的方法
(1)类比推理的方法
第一,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第二,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2)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的要求
要求 内容
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 前提中确认的对象间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类比根据尽量接近本质属性 作为类比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前提与结论一致 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
(3)类比推理的作用
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历史上,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是从类比推理开始的。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类比推理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的作用 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为了论证和说明某种事实或原理,人们往往需要寻找另一种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并且已经得到承认的事实或原理,通过类比来使某种事实或原理得到论证和说明
类比推理与其他推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认识功能 由于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人们不能只靠它认识事物。在实践中,人们总是将它与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结合在一起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不同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
【关键能力 重点突破】
类比推理的含义和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要求
1.类比推理的含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类比推理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A—abcd
B—abc
B—d
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1)类比推理是在A、B两个对象之间进行的,尽管这两个对象具有若干相同属性,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对象,因而它们总具有相异属性。因此,作为类推属性的d,既有可能是A、B两个对象之间的相同属性,也有可能是A、B两个对象之间的相异属性。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么由真的前提可以推出真的结论;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么由真的前提可能会推出假的结论。
(2)对象A的众多属性中,有的是固有属性,有的是偶有属性。如果类推属性d是对象A的固有属性,那么对象B可能也有属性d;如果类推属性d不是对象A的固有属性,而是偶有属性,那么对象B是否也有属性d是无法推断的。
(3)对象的众多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形式、程度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属性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紧密的,有些属性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疏远的。如果类推属性d与对象A中的a、b、c等属性关系疏远、相关程度低,那么推出对象B也具有属性d就不可靠了。
类比推理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因而是一种或然推理。因此,要特别注意把握关于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的注意事项。
2.类比推理的方法:①仿生学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模拟方法,这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②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3.要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②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③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
违反以上类比推理的合理性准则的逻辑错误统称为“机械类比”。“机械类比”是将两个或两类性质根本不同、仅存在某些表面相似的对象进行类比的逻辑错误。“机械类比”是违背类比推理规则的,是推不出结论的。例如,基督教神学家根据钟表和宇宙表面上有某些类似之处(钟表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和谐整体,宇宙也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和谐整体),并根据钟表有一个创造者,推出宇宙也有一个创造者——上帝,这就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
【火眼金睛 易错辨析】
1.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进行类比。 ( )
2.类比和比喻都以比较为基础。 ( )
3.类比和比较都是一种推理。 ( )
4.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演绎推理方法。 ( )
5.由儿童刮木听声的游戏到听诊器的发明,是在对象之间比结构。( )
【考点击破 针对训练】
6.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它有预测风暴的本能。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甲板上,可以指示风暴的方向、报告风暴的强度,这样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风暴预测仪的发明是运用类比推理的成功典范
②案例体现的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属性上的异同进行的推理
③案例体现的推理只要前提是正确的,结论就一定正确
④案例体现的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金受热后体积膨胀;银受热后体积膨胀;铜受热后体积膨胀;因此,所有金属受热后体积都会膨胀。下列推理与材料中的推理形式一致的有( )
①鹰眼具有对运动目标敏感、调节迅速等特点,科学家由此得到灵感发明了鹰眼导弹,能像鹰一样自动寻找和识别打击目标,而且能够自动跟踪目标直到攻击成功为止
②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由此可见,所有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
③科研人员发现,给与人类具有相同的CMAH突变基因的哺乳动物小鼠喂养高脂饮食后,小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增加了近两倍。由此可见,人类高脂饮食也会增大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
④化学家通过考察元素周期表零族元素中的元素,发现氦是惰性气体,氖是惰性气体,氩是惰性气体,氦、氖、氩是零族元素中的元素。由此可见,零族元素都是惰性气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在科学史上,人们曾把月球与地球相类比,发现它们有许多相同属性,由此推出月球上也有生物。但后来人们发现月球昼夜温差很大,并且没有空气和水,根本不适宜生物生存,这一论断后来被人造卫星对月球实地的考察所证实,因而推翻了月球有生物的论断。这说明类比推理( )
A.需要在认识对象和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B.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D.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后定论
9.下列事例中运用聚合思维方法的是( )
A.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对逆反学生进行教育
B.戏曲中有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方法——性别反串
C.模仿水母,制成了自动漂流的浮标站,用于气象观测
D.医生从四种治疗方案中为病人权衡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10.研究表明,枪虾合上巨螯的那一瞬间,大约能够产生190-210分贝的声响,比真实的枪声响得多,枪虾的名字就得于此。科学家设想,既然枪虾能够依靠小小的巨螯产生超强的冲击波和数千度的高温,那么人类造一把更大更强的“枪”,或许能够依靠这种方式实现核聚变。目前这一想法已经付诸实践,研究人员已造了2个巨大的发射装置。这一实现核聚变的思路( )
①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
②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
③研究和模仿了生物的构造及其功能
④运用的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 人类与自然是相通的,大自然给人以无穷的乐趣,激起了我们无限的探索。
为了研究候鸟在长途迁徙过程中识别方向的原因,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四周装有窗户的六角亭里,设置了一个玻璃底圆柱形铁丝笼,笼中是候鸟的代表——棕鸟。实验首先是在晴天时进行的。经过观察,科学家发现当阳光射进亭子里时,笼中的棕鸟立刻就开始向着它们迁徙的方向飞行;当用镜子将阳光折转60°时,棕鸟的飞行方向也会随着掉转60°;当阳光被折转90°时,棕鸟的飞行方向也会掉转90°。经过反复实验,发现棕鸟总是随着阳光的折转方向飞行的。接着,科学家又在阴雨天气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在太阳消失的阴雨天里,棕鸟很快就迷失了方向。由此,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候鸟是通过太阳定向的。
合乎情理的推理是人类了不起的心智能力。结合材料,分析科学家是怎样得出"候鸟是通过太阳定向"这一结论的。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复习学案
【课前练手 这题我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者发现,在普通生物学中,共生的概念非常常见。昆虫学家用“共生”一词来描述寄生蜂与多分DNA病毒之间的关系,而关于病毒共生的参考资料非常少。有科学家提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共生关系,但没有正式定义病毒共生的概念。细菌遗传学创始人之——乔舒亚·莱德伯格曾用“共生”一词形容过细菌和噬菌体的关系,并确信细菌和噬菌体之间存在共生关系,但他没找出病毒与植物或动物之间的共生案例。该学者遂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为探索病毒的共生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的知识,分析该学者关于病毒共生的思考体现的推理思维智慧。
【答案】①该学者关于病毒共生的思考体现了类比推理的思维智慧。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②该学者将普通生物学中“共生”的概念、昆虫学家对寄生蜂与多分DNA病毒之间用“共生”关系,与自己研究的细菌和噬菌体之间存在共生关系进行对比,推出这些研究中的相同和相似性,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分析】背景素材:病毒共生
考点考查:类比推理的方法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需要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的知识,分析该学者关于病毒共生的思考体现的推理思维智慧。运用课本原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题目设问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的知识→可联系类比推理的含义;
有效信息②:该学者将普通生物学中“共生”的概念、昆虫学家对寄生蜂与多分DNA病毒之间用“共生”关系,与自己研究的细菌和噬菌体之间存在共生关系进行对比→可联系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类比推理的方法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课标要求 复习解读
1.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2.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掌握归纳推理的方法;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掌握类比推理的方法
【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
【必备知识 复习整合】
考点一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1.归纳推理的含义
(1)归纳推理的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2)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关系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区别 含义 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
考察对象 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
结论范围 并未超出前提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范围
结论与前提之间的关系 必然的,可靠 或然的,不可靠
联系 两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
2.归纳推理的方法
(1)进行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
求同法 求异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共变法 剩余法
含义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 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关系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 这 个现 象 出现的原因 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适用范围 常在观察认识对象时使用 在科学实验中常被采用,而且能够得到可靠结论 在无法满足求同法和求异法对“其他情况”严格的条件要求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求同与求异推广形式 在很多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只在单一原因和单一结果的情况才能有效地应用,一般适用于量的变化的场合 常被应用于科学探索和司法工作中
要求或注意事项 (1)多观察该现象出现的不同场合;(2)排除与被研究对象无因果联系的相同情况 (1)两场合有无其他的差异情况; (2)两场合唯一不同的这种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整个原因还是部分原因 不能把求同求异并用法跟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简单相加混同起来 (1)共变法只在单一原因和单一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应用,否则结论就不可靠;(2)我们可把差异法看作共变 剩余法法的特殊场合必须在判明了被考察对象的一部分原因的基础上使用
相同点 (1)求因果五法都是根据某个现象与另一个现象在某些场合里所显示的关系,从而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断定某个现象与另一现象间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因果性联系 (2)我们运用判明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要注意综合运用,相互补充它们的不足,这样就能更可靠地确定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关键能力 重点突破】
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1.求同法
(1)含义: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2)形式结构
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
① A、B、C a
② A、D、E a
③ A、F、G a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A是a的原因
例如
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
厦门 港口、中国、北纬22° 经济发达
鹿特丹 港口、荷兰、北纬51° 经济发达
悉尼 港口、澳大利亚、南纬33° 经济发达
所以,港口与经济发达有因果联系,港口是经济发达的原因
(3)典型特征:异中求同。有不同场合,只有一种情况是相同的,其他情况都不同。
2.求异法
(1)含义: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2)形式结构:出现了a现象的场合①,叫作正面场合;没出现a现象的场合②,叫作反面场合。
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
①(正面场合) A、B、C a
②(反面场合) ×、B、C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A是a的原因
例如
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
①(正面场合) 加热、铁质、球形 体积增大
②(反面场合) 不加热、铁质、球形 体积不变
所以,加热与体积增大有因果联系,加热是体积增大的原因
(3)典型特征:同中求异。有正反场合,只有一种情况是不同的,其他情况都相同。
3.共变法
(1)含义: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2)形式结构
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
① A1、B、C a1
② A2、B、C a2
③ A3、B、C a3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A是a的原因
例如
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现象
① 5克添加剂、某型车、100公里 节油1升
② 7克添加剂、某型车、100公里 节油1.2升
③ 9克添加剂、某型车、100公里 节油1.4升
所以,添加剂与节油有因果联系,添加剂是节油的原因
(3)典型特征:求量的变化。运用共变法应当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只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两种共变现象之间才有因果联系;第二,有因果联系的共变关系,也往往有一定的限度,超出了这个限度,共变关系也将消失。
4.求同求异并用法
(1)含义: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2)形式结构
正面 场合 有关 情况 被考察 现象 反面 场合 有关情况 被考察 现象
① A、B、C a ① ×、M、N ×
② A、D、E a ② ×、O、P ×
③ A、F、G a ③ ×、Q、R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A是a的原因
例如
正面 场合 有关 情况 被考察 现象 反面 场合 有关 情况 被考察 现象
① 加热、铁质、球形 体积增大 ① 不加热、钢筋、粗 体积不变
② 加热、木质、柱形 体积增大 ② 不加热、皮革、薄 体积不变
③ 加热、塑料、锥形 体积增大 ③ 不加热、电缆、细 体积不变
所以,加热与体积增大有因果联系,加热是体积增大的原因
(3)典型特征:既求同也求异。两次求同,一次求异。
5.剩余法
(1)含义:我们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2)形式结构
前提 复合情况(A、B、C、D)是被考察现象(a、b、c、d)的原因,并且B、C、D分别是b、c、d的原因
结论 那么,A是a的原因
例如
科学家发现,从大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的密度与从氨制得的氮气的密度存在差别。他们分析从大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一定含有未知的气体。经过反复测定,从大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中包含氩气。
(3)典型特征:余果求余因。一般用来判明复杂事物的因果联系。运用剩余法应当注意剩余情况A可能只是现象(a、b、c、d)复合原因的一部分,而不是现象a的原因。
【火眼金睛 易错辨析】
1.完全归纳推理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 )
提示 完全归纳推理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必然推理。
2.只要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就能使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 ( )
提示 要使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除了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以外,还需要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3.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 √ )
4.人们看到千千万万的天鹅每一只都是白的,于是得出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一推理是必然推理。 ( )
提示 人们看到千千万万的天鹅每一只都是白的,于是得出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一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即不能必然推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考点击破 针对训练】
1.研究发现,学历普遍较高的地方,人们的收入普遍较高,学历普遍较低的地方,人们的收入也普遍较低。因此,国家应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个人应努力提升自身学历。这里体现的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是(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答案】C
【详解】A:求同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题目中运用的是求同求异并用法,故A说法错误。
B:求异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题目中运用的是求同求异并用法,故B说法错误。
C:求同求异并用法是指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学历普遍较高的地方,人们的收入普遍较高,学历普遍较低的地方,人们的收入也普遍较低”正是运用了求同求异并用法,探究了学历高低与收入高低之间的关系,故C说法正确。
D:共变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题目中运用的是求同求异并用法,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并将其使用在飞机、火箭等的自动驾驶上。该模仿手法( )
A.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
B.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
C.其前提到结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D.运用了求同法探求因果联系
【答案】A
【详解】A: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可见,模仿苍蝇的楫翅,制成“振动陀螺仪”,这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A符合题意。
B: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材料显示的是类比推理,而演绎推理才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B排除。
C: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他们在另外的地方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C错误。
D:求同法指的是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材料未显示被考察的现象出现多个场合,也未说明只有一个有关因素是共同的,D排除。
故本题选A。
3.看到的第一只大熊猫是黑白相间的,看到的第二只大熊猫也是黑白相间的,看到的第三只大熊猫还是黑白相间的,看到的第四只大熊猫也是黑白相间的。所以,世界上所有的大熊猫都是黑白相间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为科学归纳推理 B.上述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
C.上述推理的结论超出前提断定范围 D.上述推理结论前提数量是确定的
【答案】C
【详解】A:科学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推出某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因为它分析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比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要高。材料中只根据黑白相间这一表面特征,并未反映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不属于科学归纳推理,A错误。
B:材料反映的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前提真,结论未必真,前提不蕴含结论,因此前提和结论之间不具有保真关系,B错误。
C:前提部分涉及四只熊猫,结论涉及所有熊猫,结论超出前提的断定范围,C正确。
D:推理结论涉及的数量是世界上所有的大熊猫,数量是不确定的,D错误。
故本题选C。
4.类比推理亦称“类推”,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过程。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推理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区别之一在于( )
A.思维进程不同 B.推理的有效性不同
C.推理结构相同 D.都是必然性推理
【答案】A
【详解】A:类比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个别到一般,二者的思维进程不同,A正确。
B:二者都是或然推理,前提真,结论未必真,前提不蕴含结论。其推理有效性程度都不如必然推理,这是二者的共同点,不是区别,B错误。
C:本题要求回答二者的区别,不是共同点,C错误。
D:二者都是或然推理,且要求回答二者的区别,不是共同点,D错误。
故本题选A。
5.某大学生科研小组对该大学的近百名优秀学生展开调查,得出结论:“成绩优异者一般都有良好的家庭关系。”他们认为,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从而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成绩优异。他们用的推理形式是( )
A.完全归纳推理 B.简单枚举法 C.科学归纳法 D.模拟归纳推理
【答案】C
【详解】C:某大学生科研小组对该大学的近百名优秀学生展开调查,从而得出结论,这属于科学归纳法,C符合题意。
A:对近百名优秀学生展开调查运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A不合题意。
BD:材料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的科学归纳法,不是简单枚举法和模拟归纳推理,排除BD。
故本题选C。
【必备知识 复习整合】
考点二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1.类比推理的含义
含义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客观依据 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类比推理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①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 ②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比较为基础,但是,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 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他们在另外的地方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运用类比推理时,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
2.类比推理的方法
(1)类比推理的方法
第一,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第二,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2)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的要求
要求 内容
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 前提中确认的对象间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类比根据尽量接近本质属性 作为类比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前提与结论一致 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
(3)类比推理的作用
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历史上,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是从类比推理开始的。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类比推理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的作用 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为了论证和说明某种事实或原理,人们往往需要寻找另一种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并且已经得到承认的事实或原理,通过类比来使某种事实或原理得到论证和说明
类比推理与其他推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认识功能 由于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人们不能只靠它认识事物。在实践中,人们总是将它与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结合在一起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不同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
【关键能力 重点突破】
类比推理的含义和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要求
1.类比推理的含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类比推理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A—abcd
B—abc
B—d
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1)类比推理是在A、B两个对象之间进行的,尽管这两个对象具有若干相同属性,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对象,因而它们总具有相异属性。因此,作为类推属性的d,既有可能是A、B两个对象之间的相同属性,也有可能是A、B两个对象之间的相异属性。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么由真的前提可以推出真的结论;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么由真的前提可能会推出假的结论。
(2)对象A的众多属性中,有的是固有属性,有的是偶有属性。如果类推属性d是对象A的固有属性,那么对象B可能也有属性d;如果类推属性d不是对象A的固有属性,而是偶有属性,那么对象B是否也有属性d是无法推断的。
(3)对象的众多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形式、程度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属性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紧密的,有些属性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疏远的。如果类推属性d与对象A中的a、b、c等属性关系疏远、相关程度低,那么推出对象B也具有属性d就不可靠了。
类比推理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因而是一种或然推理。因此,要特别注意把握关于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的注意事项。
2.类比推理的方法:①仿生学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模拟方法,这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②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3.要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②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③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
违反以上类比推理的合理性准则的逻辑错误统称为“机械类比”。“机械类比”是将两个或两类性质根本不同、仅存在某些表面相似的对象进行类比的逻辑错误。“机械类比”是违背类比推理规则的,是推不出结论的。例如,基督教神学家根据钟表和宇宙表面上有某些类似之处(钟表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和谐整体,宇宙也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和谐整体),并根据钟表有一个创造者,推出宇宙也有一个创造者——上帝,这就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
【火眼金睛 易错辨析】
1.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进行类比。 ( )
提示 并非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进行类比,两个事物的属性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2.类比和比喻都以比较为基础。 ( √ )
3.类比和比较都是一种推理。 ( )
提示 类比是一种推理;比较不是推理,比较只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
4.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演绎推理方法。 ( )
提示 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5.由儿童刮木听声的游戏到听诊器的发明,是在对象之间比结构。( )
提示 由儿童刮木听声的游戏到听诊器的发明,是在对象之间比功能。
【考点击破 针对训练】
6.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它有预测风暴的本能。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甲板上,可以指示风暴的方向、报告风暴的强度,这样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风暴预测仪的发明是运用类比推理的成功典范
②案例体现的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属性上的异同进行的推理
③案例体现的推理只要前提是正确的,结论就一定正确
④案例体现的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仿生学家设计的水母耳风暴预测仪,是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采用了类比推理,①正确。
②:案例体现的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属性上的相同进行的推理,而不是不同,②错误。
③:案例体现的推理是或然推理,前提真,结论未必真,前提不蕴含结论,③错误。
④:仿生学家设计的水母耳风暴预测仪,可以指示风暴的方向、报告风暴的强度,案例体现的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④正确。
故本题选C。
7.金受热后体积膨胀;银受热后体积膨胀;铜受热后体积膨胀;因此,所有金属受热后体积都会膨胀。下列推理与材料中的推理形式一致的有( )
①鹰眼具有对运动目标敏感、调节迅速等特点,科学家由此得到灵感发明了鹰眼导弹,能像鹰一样自动寻找和识别打击目标,而且能够自动跟踪目标直到攻击成功为止
②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由此可见,所有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
③科研人员发现,给与人类具有相同的CMAH突变基因的哺乳动物小鼠喂养高脂饮食后,小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增加了近两倍。由此可见,人类高脂饮食也会增大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
④化学家通过考察元素周期表零族元素中的元素,发现氦是惰性气体,氖是惰性气体,氩是惰性气体,氦、氖、氩是零族元素中的元素。由此可见,零族元素都是惰性气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材料中的推理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是归纳推理的一种。
①:由鹰眼到鹰眼导弹,属于类比推理的运用,①不符合题意。
②:由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到所有三角形,属于完全归纳推理,②符合题意。
③:由小鼠喂养高脂饮食后患动脉粥样硬化,推到人类的概率,属于类比推理,③不符合题意。
④:由氦氖氩等惰性气体是零族元素中的元素,推出零族元素是惰性气体,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8.在科学史上,人们曾把月球与地球相类比,发现它们有许多相同属性,由此推出月球上也有生物。但后来人们发现月球昼夜温差很大,并且没有空气和水,根本不适宜生物生存,这一论断后来被人造卫星对月球实地的考察所证实,因而推翻了月球有生物的论断。这说明类比推理( )
A.需要在认识对象和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B.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D.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后定论
【答案】D
【详解】A:要提高归纳推理的可靠性,需要在认识对象和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材料体现的是类比推理,A不选。
B:是比较的目的,比较不同于类比,类比是推理方法,比较是简单的认识方法,B不选。
C: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是类比推理的作用,但不符合题意,C不选。
D:本题材料揭示出“月球上也有生物”的结论之所以被推翻,这一论断后来被人造卫星登上月球实地考察所证实,因而推翻了月球有生物的论断,说明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后定论。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下列事例中运用聚合思维方法的是( )
A.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对逆反学生进行教育
B.戏曲中有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方法——性别反串
C.模仿水母,制成了自动漂流的浮标站,用于气象观测
D.医生从四种治疗方案中为病人权衡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答案】D
【详解】AB: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对逆学生进行教育、戏曲中的性别反串,这两项均属于逆向思维,AB不合题意。
C:模仿水母,制成了自动漂流的浮标站,用于气象观测,此项讲的是仿生学,运用的是类比思维方法,C不合题意。
D:医生从四种治疗方案中为病人权衡出最佳的治疗方案,运用聚合思维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D正确。
故本题选D。
10.研究表明,枪虾合上巨螯的那一瞬间,大约能够产生190-210分贝的声响,比真实的枪声响得多,枪虾的名字就得于此。科学家设想,既然枪虾能够依靠小小的巨螯产生超强的冲击波和数千度的高温,那么人类造一把更大更强的“枪”,或许能够依靠这种方式实现核聚变。目前这一想法已经付诸实践,研究人员已造了2个巨大的发射装置。这一实现核聚变的思路( )
①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
②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
③研究和模仿了生物的构造及其功能
④运用的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研究表明,枪虾合上巨螯的那一瞬间,大约能够产生190-210分贝的声响,比真实的枪声响得多。科学家设想,人类造一把更大更强的“枪”,或许能够依靠这种方式实现核聚变。这一实现核聚变的思路运用了类比推理方法,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研究和模仿了生物的构造及其功能,①③正确。
②: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是归纳推理方法,本题是类比推理,排除②。
④: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推理,不能保证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的推理,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1. 人类与自然是相通的,大自然给人以无穷的乐趣,激起了我们无限的探索。
为了研究候鸟在长途迁徙过程中识别方向的原因,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四周装有窗户的六角亭里,设置了一个玻璃底圆柱形铁丝笼,笼中是候鸟的代表——棕鸟。实验首先是在晴天时进行的。经过观察,科学家发现当阳光射进亭子里时,笼中的棕鸟立刻就开始向着它们迁徙的方向飞行;当用镜子将阳光折转60°时,棕鸟的飞行方向也会随着掉转60°;当阳光被折转90°时,棕鸟的飞行方向也会掉转90°。经过反复实验,发现棕鸟总是随着阳光的折转方向飞行的。接着,科学家又在阴雨天气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在太阳消失的阴雨天里,棕鸟很快就迷失了方向。由此,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候鸟是通过太阳定向的。
合乎情理的推理是人类了不起的心智能力。结合材料,分析科学家是怎样得出"候鸟是通过太阳定向"这一结论的。
【答案】科学家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的共变法和求同求异并用法来探求太阳与棕鸟定向的因果关系。随着阳光折转角度变化,棕鸟飞行方向随之发生变化;晴天时,惊鸟能识别方向,阴雨天,棕鸟迷失方向。可见,太阳是棕鸟定向的原因。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棕鸟是候鸟的代表,据此科学家进一步得出,候鸟是通过太阳定向的。
【分析】背景素材:候鸟是通过太阳定向
考点考查: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的共变法和求同求异并用法
能力考查:描述与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科学家是怎样得出"候鸟是通过太阳定向"这一结论的,属于措施类试题,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来研究候鸟在长途迁徙过程中识别方向的原因,在晴天进行实验时,棕鸟会根据光线的折转方向变化转移飞行方向,在阴天进行实验时,棕鸟很快就迷失了方向,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候鸟是通过太阳定向的→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棕鸟是候鸟的代表,据此科学家进一步得出,候鸟是通过太阳定向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