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机械与人第三节 做功了吗新知 自主预习知识点一 机械功1.定义:物理学中把 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2.符号: 。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知识点二 怎样才算做功没有做功做了功做了功力力的方向上距离知识点三 功的计算1.内容:功等于 的乘积。2.计算公式: 。 3.单位: 。 4.单位换算: 。 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Fs焦耳1 J=1 N·m重难 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对物体是否做功的判断【例题】 下列实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B.人推车,车未动C.足球被踢后,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D.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D(2)几种常见的没有做功的情况(如图)①缺力无功:物体靠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此情况有距离无力。②缺距离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移动距离。③垂直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变式训练 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B.把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提水桶的力没有做功C.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D.挂钩上的书包静止时,书包受到的拉力做了功A基础 限时达标知识点一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下列实例中,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B.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前进C.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停在空中D.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A2.如图所示,李晶同学将放在课桌边的文具盒水平推至课桌中央,她针对此过程提出了如下的猜想,你认为合理的是( )A.文具盒所受重力对它做了功B.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对它做了功C.文具盒所受的推力F对它做了功D.在此过程中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C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时,第一阶段把杠铃很快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停留3 s。下列关于运动员对杠铃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第一阶段内没做功B.在第二阶段内没做功C.在两个阶段内都没做功D.在两个阶段内都做了功B4.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力对杯子做功的描述正确的是( )D知识点二 功的计算5.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拉着重为 100 N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匀速移动了5 m,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20 N,则( )A.重力做的功是500 J B.拉力的大小为100 NC.拉力的大小为120 ND.拉力做的功为100 JD6.如图,用 F=20 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 40 N 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F对物体做了40 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 )A.重力做的功一定为40 JB.物体一定受到20 N的摩擦力C.物体一定运动了2 mD.物体一定运动了4 mC7.(2022·四川内江中考)车速过快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限制车速,常常在下坡路段设置减速带。右图是有减速带的斜坡示意图,在倾角为30°的斜坡上有7个减速带,相邻两个减速带间的距离均为50 m。现有一辆质量为1.2 t的小汽车,从斜坡上离减速带有一定距离的某处开始下滑,由于减速带、小汽车制动等因素,小汽车通过相邻减速带间的平均速度均为10 m/s。小汽车的长度不计,减速带的宽度不计,g取10 N/kg。(1)小汽车从第1个减速带行驶到第7个减速带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汽车从第1个减速带行驶到第7个减速带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多少 (1)30 s (2)1.8×106 J(共16张PPT)机械与人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新知 自主预习知识点一 比较做功的快慢重物 ,时间 相同不同时间 ,重物 注:均选填“相同”或“不同”相同不同1.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 ,做功越快。 2.在相同时间内,做功 ,做功越快。 越短越多知识点二 功率1.意义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概念 之比。 做功快慢功与时间3.公式 。 (1)意义:功率在数值上等于 内所做的功。 (2)各物理量的单位:W→焦耳(J),t→秒(s),P→瓦特(W)。4.单位换算1 kW = W。 单位时间103重难 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功率的计算【例题】 某同学家住5楼。一天,他提着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走到家里。在此过程中,下列估算不合理的是( )A.他提鸡蛋的力做的功约为200 JB.他提鸡蛋的力做功的功率约为3 WC.他爬楼做的功约为6×103 JD.他爬楼做功的功率约为1×103 WD变式训练 中考体育测试跳绳的项目中,某同学在1 min内跳了180次,每次跳的高度大约为 5 cm。他跳绳时的功率大约为( )A.1 000 W B.100 WC.10 W D.1 WB基础 限时达标知识点一 功率的概念1.无论是人做功,还是利用机械做功,都有做功快与慢的问题。如图所示的两位同学将相同的重物均从一楼搬运到三楼,所用的时间不同。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小红归纳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功越多,做功越快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做功越快C.做相同的功,比较时间,时间越少,做功越快D.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越快C2.(2021·云南昆明中考)采用功与时间比值的方法,得到“单位时间”内做的功,这样就方便比较做功的快慢了,这个比值叫做 。这种方法,实质上还是用 (选填“时间相同比较功”或“功相同比较时间”)来比较做功快慢的。 功率时间相同比较功3.如图所示,挖土机和人同时挖土,挖土机和人相比, 做功快, 的功率大,这是采用 的方法比较物体做功快慢。 挖土机挖土机相同的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知识点二 功率的计算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功多的物体,功率一定大B.做功时间长的物体,功率一定小C.做相同的功,做功时间越短的物体,功率一定越大D.做功越多,做功时间越长的物体,功率一定越大C5.某市体育中考,男生有设引体向上的项目。下图是引体向上的示意图,小云在半分钟内做了12个规范的引体向上。已知小云的质量为60 kg,每次引体向上他能将自身重心提高0.4 m,则小云每做一次引体向上所做的功为 J,整个过程中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W。(g取10 N/kg) 240966.某人骑一辆电动自行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运动了30 s,牵引力为20 N。则电动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1)通过的距离是多少 (2)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 (3)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1)300 m(2)6 000 J(3)200 W(共16张PPT)机械与人第五节 机械效率新知 自主预习知识点一 机械效率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1)总功: 所做的功,用字母 表示。 (2)额外功:为了达到某一目的,不得不克服 和 等因素而做的功,用字母W额表示。 (3)有用功:对我们 的功,用字母 表示。 (4)关系:W总= 。 拉力(或动力)W总机械本身的重力摩擦力有用W有W有+W额2.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 。 (2)公式: 。 比值知识点二 机械效率是变化的探究实验装置 说明 1.器材:滑轮组、钩码、 、刻度尺 2.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 总结:因为有用功 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 弹簧测力计高 小于小于1重难 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理解机械效率【例题】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货物缓慢提升3 m,已知货物重850 N,所用拉力F为300 N。(不计摩擦和绳重带来的影响)求:(1)有用功W有;(2)总功W总;(3)额外功W额;(4)动滑轮的重力;(5)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2 550 J (2)2 700 J (3)150 J (4)50 N (5)94.4%变式训练 图中的剪刀剪纸机械效率为80%,这表示( )A.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是1 N,则阻力是0.8 NB.若作用在剪刀的阻力是1 N,则动力是0.8 NC.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 J,则有0.2 J 的功用于剪纸D.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 J,则有0.8 J 的功用于剪纸D基础 限时达标知识点一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1.小玲同学值日时用水桶提水,她做的有用功是( )A.对桶所做的功B.对水所做的功C.对水和桶所做的功D.对水、桶和人所做的功B2.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 )A.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B.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C.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D.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B3.卖茶杯的人,从货架上拿起茶杯,喝茶水的人,从桌面上端起盛茶水的茶杯,就两人克服茶杯重力做的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有用功B.都是额外功C.对喝茶的人而言是有用功D.对卖茶杯的人而言是有用功D4.体重是400 N的同学用重10 N的水桶,提起重为100 N的水,沿楼梯送到5 m高的宿舍里使用,完成这一次提水,他做的有用功和额外功分别是( )A.500 J 50 JB.500 J 2 050 JC.550 J 2 000 JD.2 500 J 50 JB知识点二 机械效率5.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高是指( )A.有用功多B.总功多C.额外功少D.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高D6.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250 N的力将重4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1 m,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A.80%B.62.5%C.125%D.20%A(共26张PPT)机械与人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新知 自主预习知识点一 认识杠杆图片 说明 (1)在力的作用下能绕 转动的硬棒叫做 。(2) 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 的作用;二是能绕某固定点 固定点杠杆力转动图片 说明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 。用字母“O”表示。 (2)动力: 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3)阻力: 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4)动力臂:从 O到___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5)阻力臂:从 O到___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l2” 表示 固定点使阻碍支点动力F1的作用线支点阻力F2的作用线知识点二 杠杆的平衡1.探究实验(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 ,达到平衡状态。 (2)给杠杆两端挂上 的钩码, 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 位置平衡。 (3)记录 ,测出两 ,记入表格。 (4)重复 平衡实验,得到不同数据。 水平静止不同数量移动水平钩码的重力力臂多做几次2.实验数据及分析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1 2 0.02 1 0.042 3 0.02 2 0.033 4 0.03 3 0.043.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 ,即F1l1=F2l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知识点三 杠杆的运用><=<>=力距离力距离不省力不省距离重难 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一 正确理解力臂【例1】 请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如图所示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F1是作用在抽水机手柄A点处的动力,O为支点。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如图所示探究问题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例2】 小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平衡时,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 水平便于从杠杆上直接测量出力臂(2)在杠杆两端挂钩码,不断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重新平衡,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次序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1 1.0 20 2.0 102 2.0 5 1.0 103 2.0 10 2.0 104 3.0 10 2.0 15分析上表,用F1、F2、l1、l2分别表示杠杆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则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 F1·l1=F2·l2 (3)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现欲使如图所示的静止的跷跷板发生转动,小女孩可采取的做法是 。 小女孩应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变式训练2 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是为了方便测量 。 右力臂(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 N。 测量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① 1 20 2 10② 2 15 1.5 20③ 3 5 15(3)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填字母)。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1B基础 限时达标知识点一 杠杆的概念及五要素1.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B.杠杆不一定要有支点C.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D.杠杆的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C2.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l1和力臂l2对应的力F2。如图所示知识点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如图所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作是绕O点转动的杠杆,它在动力F1和阻力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 )A.F1·OC=F2·OAB.F1·OD=F2·OBC.F1·OE=F2·OAD.F1·OE=F2·OBD4.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始终垂直于棒的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A.动力臂逐渐变大B.阻力臂逐渐变大C.动力F保持不变D.动力F逐渐减小B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利用在杠杆两端挂钩码的方法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应把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实验时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 左便于能直接读出力臂(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信息,得出“F1l1=F2l2”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 。原因是 。 (4)如果用杠杆一端挂钩码、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的方法做实验。请分析说明用这种方法做实验的好处 。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1 3.0 10 2.0 152 2.5 20 2.5 203 1.0 30 1.0 30不具有2、3次实验都是等臂的,相当于一次实验力的大小具有任意性知识点三 杠杆的分类6.室内垃圾桶桶盖平时关闭,垃圾不易散发异味,使用时脚踩踏板,可使桶盖开启,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两杠杆支点分别为O1、O2,则对应的杠杆分别为( )A.省力杠杆 省力杠杆B.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C.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D.费力杠杆 省力杠杆B7.筷子是我国和部分国家特有的用餐工具。在正常使用筷子用餐时,筷子属于( )A.费力杠杆,但省距离B.省力杠杆,且省距离C.省力杠杆,但费距离D.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A8.右图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使用时它相当于一个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若旅行箱内装满物体且质量分布均匀,其总重力为210 N,轻质拉杆拉出的长度是箱体长度的 ,要使旅行箱和拉杆构成的杠杆水平平衡,则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 N。 省力7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件.ppt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第三节做功了吗课件.ppt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第五节机械效率课件.ppt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第四节做功的快慢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