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宁德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1.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选择题的答题区域内填涂答案
2.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3.在本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将正确选项涂入答题卡中。
1.福安坦洋功夫红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制茶包含如下过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叶采摘 B.萎凋揉捻
C.发酵初焙 D.拼配筛分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必备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氧化铝:A1O B.正二价的镁元素:
C.2个氧原子: D.氯离子
3.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大理石
C.取用稀盐酸 D.收集气体
4.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分类观念: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都属于氧化物
B.守恒观念:200 g乙醇+200 g水,总质量等于400 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宏微结合:CO和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证据推理: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它们的性质相同
5.日前,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宣布限制镓锗两种战略性金属元素的出口。锗元素的元素符号为Ge,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2,中子数为41,相对原子质量为72.64。甲图是镓元素的信息图,请模仿甲图,乙图的①处应填()
A.41 B.72.64 C.32 D.40.64
6.下图是以氧气为例形成的多角度认识物质思路和方法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组成角度: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B.从转化角度:
C.从性质角度:氧气有助燃性可使燃着木条烧得更旺
D.从应用角度: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航空航天
7.为达到实验目的,后者所选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鉴别双氧水和蒸馏水:二氧化锰
D.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燃着的木条
8.过氧化氢可用于消毒杀菌,具有不稳定性。水蒸气在硅材料表面冷凝,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过氧化氢的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氧化氢能消毒杀菌体现了它的化学性质
B.过氧化氢不稳定是因为过氧化氢易分解
C.水蒸气随温度升高在硅材料表面冷凝产生过氧化氢的量增加。
D.图中a点(-2.8℃)未生成过氧化氢的原因可能是温度过低,水蒸气冷凝后直接凝固为固体
9.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生成物
C.丙一定是单质 D.丁一定是催化剂
10.近代科学家利用铁的氧化物捕捉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FeO B.若A为黑色固体则A为铁粉
C.该流程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D.该流程有涉及分解反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第Ⅱ卷共8题,共70分。
11.(6分)“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宁德某校初三学生开展古村落研学活动。
(1)古村古道。古道是由花岗岩石铺就,其化学成分如下表:
组成成分 CaO FeO
质量分数 72.04% 14.42% 4.12% 3.69% 1.82% 1.68% 1.22%
花岗岩石中一共含有______种金属元素,它属于_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
(2)古厝民居。民居的夯土墙由黏土、砂石和生石灰(氧化钙)按一定比例夯筑而成。写出石灰石(碳酸钙)高温煅烧生产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柴火土灶。右图为柴火灶的示意图,土灶的通风口和烟囱形成气体对流,提供了充足______。
12.(9分)水乃万物之源。学习小组开展对水的探究活动。
活动1:淡水的水质检测
(1)明清时期的水井井底和井壁用石块铺好,上方铺一层竹炭,最后在竹炭外围再铺好石块。其竹炭的作用______;生活中采用______进行硬水软化。
(2)为完成“水质检测”实践性作业,学习小组买了不同型号的滤纸开展活动。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表一
杂质类别 颗粒直径
悬浮物质 大于0.1微米 泥砂 粘土 藻类、细菌 部分病毒
大于10微米 0.1微米~2微米 约0.2微米 最小的病毒0.01微米
胶体颗粒 0.1~0.001微米 主要是含铁元素、铝元素和硅元素的化合物,动植物的肢体腐烂和分解而生成的腐殖物。
表二
滤纸型号 孔径/微米 波速/秒
201 20-25
202 15-20 35-70
203 10-15 70-140
204 0.22
根据上表信息,若要过滤掉泥砂,应选用滤纸型号为______;分析表二数据,你能得出的信息是______;过滤后的淡水能否直接饮用______(填“能”或“不能”)。
活动2: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添加不同浓度NaOH溶液对电解水的影响,数据如下表所示(相同时间内):
质量分数(%) 氢气生成量/mL 氧气生成量/mL
10 5.0 2.1
12 6.2 3.2
14 7.5 3.7
16 8.2 4.3
(3)a管内产生的气体化学式____________,检验b管内气体的方法(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
(4)由表可知:当-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时,氢气、氧气体积比最不接近理论值,实验效果最差。
13.(9分)二氧化碳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关系的气体。
(1)下图是自然界中部分碳、氧循环图(X为;Y为葡萄糖)。
图2
①转化2的化学反应类型为______,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
②转化2和转化3反应物相同但生成物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我国科学家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高效制备乙烯()等化学产品,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下列左图为反应微观过程;右图为“几何分电流密度”,其大小用来表征催化剂性能的优劣。)
①请根据上述图示写出左图催化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高效制备乙烯选用Cu-CuI复合催化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14.(7分)火炬燃料变迁的背后是一场能源革命。
1936年柏林奥运会起,火炬燃料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变迁。
(1)镁粉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化学式为______。
(2)液化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______。
(3)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4)上述火炬燃料中最清洁环保的燃料是______。
(5)我国体育大赛火炬燃料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这与我国实施的低碳战略相吻合。
每生产一吨甲醇可以吸收1.375吨的,这一项成果有何意义是____________。
15.(9分)铜是一种重要金属。实践小组开展“了解铜、回收铜”项目式学习。
活动一:了解古代火法炼铜,感受我国劳动人民智慧。
【查阅资料】:1.铜生锈表面形成铜绿,其成分是。
2.古籍《大冶赋》中记载火法炼铜技术,其生产流程如下:
(1)煅烧孔雀石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开展从回收的废旧铜料中提取铜实践活动,其流程如下:
(3)写出步骤③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请补充完善由固体Y得到铜粉的实验方案:向固体Y中加入______(填试剂名称),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铜粉。
16.(10分)青少年吸烟会致使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导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课外实践小组对烟丝燃烧是否产生一氧化碳进行初步探究。
【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D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说明烟丝一定含有______元素。
(3)B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课外实践小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______。
(5)烟叶对人体有麻醉和镇痛作用,但吸烟有害健康。从物质用途的角度,你认为理性处理这类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17.(14分)硫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其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
【查阅资料】1.:熔点-72℃,沸点:-10℃;熔点:16.8℃,沸点:44.8℃
2.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
【提出问题】硫与足量的反应是否生成:?
【猜想与假设】
猜想1:硫与足量的反应会生成
猜想2:硫与足量的反应不会直接生成。
(1)从右图的“价类”二维图中,和对应的点是______、______(选填“A、B、C、D、E”)。
(2)从碳与氧气反应的角度,阐述猜想1的合理性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取0.1 g硫粉放入500 mL圆底烧瓶中(保证氧气充足且容器压强在安全值内),实验装置如图1。加热,用传感器测得烧瓶内压强的变化,测得数据如图2。
(3)本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操作是______。
(4)图2中加热至B点(硫即将完全气化)熄灭酒精灯,到C点时间压强达到峰值,可判断该反应是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5)通过图2数据分析,可认为没有产生,其依据是____________。
(6)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7)空气中的在粉尘等催化作用下生成,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写出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18.(6分)某品牌化学供氧自救器生氧罐中产生氧气的反应原理为:。若要生成48 g氧气,需要称取多少克的?
宁德市2024年九年级质量检测(一)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 选择题(包含10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C C B A C A B
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共70分)
说明:①化学方程式3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都正确可得2分,配平正确,条件完整再得1分。②没有配平或条件没写扣1分。③专业名词写错别字不得分。
11.(6分)
(1)5(1分),混合物(1分)。
(2)(3分)。
(3)氧气或空气(1分)。
12.(9分)
(1)吸附(1分),煮沸(1分)。
(2)204(1分)。孔径越小滤速越慢等合理答案(1分)。不能(1分)
(3)(1分);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b管导管口,打开旋塞(开关),木条复燃则为氧气(2分)
(4)10%(1分)。
13.(9分)
(1)①化合反应(1分),化学能(1分)②化学反应条件不同(2分)
(2)①(3分);
②催化剂性能最优(2分)
14.(7分)
(1)MgO(1分)。
(2)分子间隙变小(1分)。
(3)9∶2(2分)。
(4)(1分)。
(5)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和废碳利用等合理答案(2分)。
15.(9分)
(1)绿色固体变成黑色(1分)。
(2)(3分)。
(3)(3分)。
(4)稀盐酸或稀硫酸等合理答案(2分)
16.(10分)
(1)等合理答案(3分)
(2)碳(1分)
(3)(3分)
(4)未进行尾气处理(1分),在D装置导管口放置一盏燃着酒精灯(1分)
(5)青少年不宜吸烟或拒绝吸二手烟(1分)
17.(14分)
(1)B、C(各1分,共2分)。
(2)碳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可生成不同的氧化物,所以猜想1合理(2分)。
(3)检查装置气密性(1分)。
(4)放热(1分)。
(5)反应前后密闭容器中气压不变(2分)。
(6)(3分)
(7)(3分)
18.(6分)
解:需要称取的质量为x。
284 96 2分
x 48g
2分
g 1分
答:需要称取质量为142 g设,答完整得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