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运动的世界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新知 自主预习知识点一 测量单位1.长度单位(1)国际单位: ,符号 。 米m(2)常用单位及换算。2.时间单位(1)国际单位: ,符号 。 (2)常用单位及换算。秒smin知识点二 测量活动1.长度测量(1)测量工具。游标卡尺(2)刻度尺的使用。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对准 紧靠歪斜 正对测量单位2.时间测量(1)测量工具。 手表机械停表(2)使用机械停表测量时间时要注意:①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要过紧,以免 发条。 ②按表时 用力过猛,以防损坏机件。 损坏不要知识点三 测量误差1.概念: 和 之间存在一定的 。 2.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通过 、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等来减小测量误差。 测量值真实值偏差校准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重难 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一 正确使用刻度尺【例1】 如图所示,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12.30.12.30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 2.50(2.49~2.51都可以)探究问题二 长度和时间的估测【例2】 小刚学了长度和时间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__________,人心脏跳动70次,大约所用时间为1___________。(填上合适的长度和时间单位)cm或厘米min或分钟变式训练2 一名粗心的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了单位,请你帮他写上合适的单位,一名中学生的身高为16.3 ;一枚壹圆硬币的厚度为1.9 ;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 dm或分米mm或毫米cm或厘米基础 限时达标知识点一 测量单位1.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3.75 m=3.75 m×100=375 cmB.3.75 m=3.75 m×100 cm=375 cmC.3.75 m=3.75× cm=0.037 5 cmD.3.75 m=3.75×100 cm=375 cmD2.历史上把如图示意的长度定为1英寸,1英寸约为( )A.2.5 kmB.2.5 mC.2.5 dmD.2.5 cmD知识点二 测量3.下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1 cm 5.50 cmB.1 cm 8.30 cmC.1 mm 8.30 cmD.1 mm 2.80 cmD4.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 s的是( )A.通常情况下人体心脏跳动一次B.人正常呼吸一次C.普通钟表的秒针转一周D.人步行10 m所需时间A5.身高160 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A.教室宽5臂展,约8 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B.教室长10步幅,约30 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C.课桌长4拃,约2.8 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 cmA6.(2021·云南中考)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 3.40知识点三 测量误差7.关于实验的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值误差较大,便是错误B.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C.错误是人为造成的,而误差是测量工具的不精密造成的D.误差时大时小,因而造成实验中产生错误B8.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结果记录为25.1 mm、25.2 mm、25.1 mm、27.2 mm、25.3 mm。其中记录明显错误的一次是 。其他四组结果的尾数也不相同,这属于测量中的 (选填“误差”或“错误”)。27.2 mm误差(共20张PPT)运动的世界第三节 快与慢新知 自主预习知识点一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 , 的物体运动得快。 相同的路程内,比较物体 , 的物体运动得快。 经过的路程路程长 所用的时间时间短2.速度(1)速度公式: 。 (2)变形公式:① ;② 。 (3)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 ; ②常用单位: 。 s=vt米/秒(m/s)千米/时(km/h)知识点二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的运动速度 的直线运动。 (2)特征: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的。 (3)计算公式: 。 保持不变相等2.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运动速度 的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粗略表示 的快慢。 (3)计算公式: 。 变化变速直线运动重难 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一 速度【例1】 以下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B.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远C变式训练1 以下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中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A.一日千里B.大步流星C.风驰电掣D.迅雷不及掩耳A探究问题二 速度公式的应用【例2】 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如图所示,若汽车以此速度行驶,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 h。 1.2变式训练2 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 000 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 s,则动车速度是 m/s;已知车长150 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 m,所需要的时间是 s。 自己(或动车)501 15023基础 限时达标知识点一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甲乙甲图表明: 。 乙图表明: 。 相同的时间内摩托车运动得远,说明摩托车比自行车运动得快通过相同的路程,摩托车所用的时间短,说明摩托车比自行车运动得快知识点二 速度的计算2.短跑运动员5 s跑了50 m,羚羊奔跑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汽车 羚羊 运动员B.羚羊 汽车 运动员C.运动员 汽车 羚羊D.运动员 羚羊 汽车C3.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做直线运动,经过6 s甲、乙两物体相距 m。 东304.某市城区路段全长16 km,设计速度80 km/h。根据设计速度驾车横穿城区需 min。 12知识点三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5.下列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钟表指针匀速转动B.沿平直轨道出站的列车C.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D.放在快慢不变运行着的平直传送带上的纸箱D6.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图线与横轴平行,乙图线为通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处于静止状态D.乙处于静止状态A7.一个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做的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变速0.125(共16张PPT)运动的世界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新知 自主预习知识点 科学探究1.实验探究(1)进行科学探究的环节有: 、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问题来源:对自然和生活现象的 与 。 提出问题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观察 思考(3)设计实验的目的:一方面 地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让他人 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4)收集证据的目的: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方法:通过调查研究,从公共信息源查找有关的科学资料,通过 收集证据。 有条理检验实验2.证明速度变化的方法测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有两段的 不一样。 (1)实验原理:(2)测量的物理量: 、 。 (3)注意事项: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的 。 速度值长度时间准确和有效重难 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例题】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研究项目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 26 时间t/s 4 平均速度 /(cm·s-1) 15(2)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 为什么 6490261316小车全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小车在每一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都不相同。变式训练 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1)小明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 c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 s。(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 ,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 m/s。60.00200.9基础 限时达标知识点一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其目的是( )A.理解所提出问题的意义B.提出自己的观点C.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D.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D2.小林同学发现很多物体下落的速度不一样,如石块、雪花、鹅毛等,他很想知道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于是,他设计了关于测量沙包从四楼到一楼下落过程的实验,其中有一步是:沙包下落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快。该步骤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B知识点二 测平均速度3.在体育与健康测试中,小明跑前500 m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 min 20 s,跑后500 m路程用的时间为2 min。则他跑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稍大”“稍小”或“相等”),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m/s。 稍大54.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 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图片。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表:照片序号 1 2 3 4 5 6时间t/s 0 10 20 30 50路程s/mm 0 12.0 23.0 48.7 4034.061.0(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 运动,蜗牛在前20 s内的平均速度是 mm/s,整个50 s内的平均速度是 mm/s。 变速直线1.151.22知识点三 综合计算5.一座大桥长1.6 km,一列长200 m的火车以10 m/s的速度通过此桥,则所需要的时间为( )A.120 s B.140 s C.160 s D.180 sD6.车站的自动扶梯用1 min可将一个站在扶梯上的人送上去;若自动扶梯不动,人沿扶梯走上去要3 min;若此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则需要( )A.1 min B.2 minC.0.25 min D.0.75 minD7.小明在“测小车的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椭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2)请根据图给信息回答:sAB= cm,vAC= 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小4.00 0.03大(共17张PPT)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新知 自主预习知识点一 运动的世界宇宙在 生命在 结论:我们生活在 的世界里。 运动运动运动知识点二 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称为 。 2.参照物事先被选作 的物体,叫做 。 位置的改变机械运动参照标准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对乘电梯上升的乘客,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 的;如果选择电梯的轿厢为参照物,乘客是 的,说明静止和运动具有 。 运动静止相对性重难 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一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例1】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若以人为参照物,则汽车( )A.向西运动 B.向东运动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A变式训练1 小林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他乘坐的火车为参照物,他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静止探究问题二 参照物的选择【例2】 小华坐在轮船中逆流而上,认为自己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A.河岸边的树木B.所乘坐轮船的船舱C.流淌的河水D.迎面驶来的轮船B变式训练2 小红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小红背着的书包B.迎面走来的行人C.从身边驶过的汽车D.路旁的树木 A基础 限时达标知识点一 机械运动1.下列现象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B知识点二 参照物2.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C3.据报道,某地的一幢高楼正在施工,天气突变,一片乌云飞快地飘过高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叫“楼要倒了!”结果引起邻近大批人员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乌云C.自己 D.高楼B知识点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对乘客说“你没动”是选定 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定 为参照物。 汽车(或司机)地面5.如图所示,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 为参照物,战机上飞行员是静止的;以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 战机航空母舰或航空母舰上的工作人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课件.ppt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节快与慢课件.ppt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课件.ppt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