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课时教学课件(共4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课时教学课件(共4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声的世界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1课时
新知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乐音和噪声
1.乐音
    、好听悦耳的、      的声音。
2.噪声
    的、难听刺耳的、     的声音。
有规律的
使人愉快
无规律
让人心烦
知识点二 声音的三个特征
1.响度
 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
 响度   
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
响度   
结论: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    ,还与声音的       和     有关。
越大
越大
越大
传播距离
分散程度
2.音调
齿轮越多,纸片
发出的音调就_____
纸片划动得越快,
发出的音调就_____
结论:音调与物体振动的     (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     ;频率越低,音调     。
越高
越高
快慢
越高
越低
3.音色
声音的          。
品质与特色
重难 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对响度、音调、音色的理解
【例题】 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指的是    ;而“引吭高歌”里的“高”指的是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音调
响度
音色
变式训练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A
基础 限时达标
知识点一 响度
1.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B
2.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B
知识点二 音调
3.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其中频率最高的是(  )
B
4.我们之中的小男生,成长时声音逐渐改变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声带振动变快 B.声带振动变慢
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
B
5.(2022·江苏镇江中考)编钟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编钟大小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速度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D
6.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生明显变化的声音的特征量是      ,这说明该特征量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音调
频率
知识点三 音色
7.每个人心跳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科学家提出可据此区分不同的人。这主要利用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8.(2021·山东威海中考)帝企鹅繁殖期间,企鹅妈妈捕鱼归来,能在几十万只企鹅嘈杂的叫声中精准地分辨出孵蛋的企鹅爸爸的声音,它主要利用了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C
B(共13张PPT)
声的世界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2课时
新知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噪声的来源
1.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等;
2.工业机械,如电机、机床等;
3.家用电器,如空调、冰箱等。
知识点二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40 dB。
知识点三 噪声的防治
防止噪声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防止噪声     ,阻断噪声
     ,防止噪声的     。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    处减弱噪声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
     减弱噪声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    处减弱噪声
产生
传播
接收
声源
传播过程中
人耳
重难 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噪声的防治
【例题】
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如图所示,这种下凹形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变式训练 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B
基础 限时达标
知识点一 噪声
1.(2022·广西桂林中考)下列情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
B.教室里的读书声
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
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
D
知识点二 噪声的防治
2.右图为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中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
A.在人耳处    
B.在传播途中
C.在声源处
D.以上方式都有
C
3.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4.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既有效又合理(  )
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器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个防噪声耳罩
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B
5.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        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        减弱噪声。
噪声产生处
传播过程中
6.如图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显示装置。图中数字的含义是       。这样的噪声    (选填“会”或“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58.6分贝
不会(共12张PPT)
声的世界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新知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超声
1.定义: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
2.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
3.应用:广泛应用于生产、医疗和科学研究等方面。
用超声     
用      
观察母体中的胎儿
探测鱼群
B超
知识点二 次声
1.定义:频率       的声音。
2.特点:频率低、破坏力   。
3.危害:能量   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它能使机械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垮塌等。
4.产生:        、     、海啸、风暴、      、导弹发射等。
低于20 Hz

很大
火山爆发
地震
核爆炸
重难 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超声和次声的应用
【例题】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B
变式训练 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
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B.用声呐探测海深
C.用B超做体检
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D
基础 限时达标
知识点一 超声及其应用
1.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所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超声波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
2.用超声波洗镜器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  )
A.具有能量
B.穿透能力强
C.传播距离远
D.遇到障碍物能反射
A
知识点二 次声及其危害
3.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 Hz;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300~400 Hz。当它们从你的身后飞过时,你(  )
A.只能听到蝴蝶的声音
B.只能听到蜜蜂的声音
C.蝴蝶和蜜蜂的声音都能听到
D.蝴蝶和蜜蜂的声音都听不到
B
4.下列事例中,属于使用次声的是(  )
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
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预报海啸、台风
D
5.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A(共19张PPT)
声的世界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新知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
发声的扬声器在     发声的音叉在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振动
振动
振动
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
1.条件
实验 解释

      可以传声;
    不能传声
气体
真空 
实验 解释

    可以传声
液体
实验 解释

    可以传声
结论:声音的传播是需要      的,它既可以在     中传
播,也可以在      和      中传播
固体
介质
气体
固体
液体
2.人听到声音
(1)人耳的结构:
(2)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
   耳道→    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声音
鼓膜
3.声速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
(2)一般情况下,v固体>v液体>v气体。
(3)在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约为     。
4.回声
(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回来。
(2)特点:回声与原声传播         。
(3)应用:探测仪、回音壁。
不同
340 m/s
反射
速度相同
重难 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1】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
    能够传声。
振动
液体
变式训练1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将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               。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只能观察到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
探究问题二 声速及有关计算
【例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看到闪电3 s后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
不同
1 020
变式训练2 端午节期间,小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 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     m。(声速按340 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    形式传播。
272
声波
基础 限时达标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
1.关于声音的发生,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没有听到声音,说明物体一定不在振动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D.振动停止,发声还将继续一段时间
B
2.下列古诗句中描述的声现象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3.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            。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
4.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将(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如何变化不能确定
C
5.下面是某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时的一些场景。
(1)甲图说明声音在     中能传播;
(2)乙图中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耳朵里去的;
(3)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减弱,说明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
固体
液体
真空
知识点三 回声的应用
6.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 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  )
A.等于17 m B.大于34 m
C.小于17 m D.等于34 m
A
7.在马航MH370失联搜寻的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如图所示,这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若海的深度是6 k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 1 500 m/s,则需经过
     s才能接收到信号。
液体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