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学案(表格式 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学案(表格式 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导学案
学 习 目 标
(1)了解矛盾的含义。 (2)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4)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基础知识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_________又_________的两个方面。
(2)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_____和_____关系。矛盾就是_________。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_________。
2.矛盾的基本属性
同一性 是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__的属性和趋势。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_____,双方共处于一个_______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_________
斗争性 是指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__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 _________的倾向和趋势
二者的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_____的,矛盾的斗争性是_____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_____中的同一,是包含着_____的同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_______而存在,斗争性寓于_______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的_________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_____和_____
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_____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_____有矛盾。
(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_____。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敢于_____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_____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___________各有其特点。
(2)表现: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_____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_____和______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_________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_____和_____、_____和_____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_____,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_______。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①一方面,普遍性寓于_______之中,并通过_______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_______,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_________,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_______的事物是没有的。
(3)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_______。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_______。
(4)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___________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___________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_________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_____的_____的统一。
(3)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_____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_____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是指在矛盾_______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_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_____。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含义
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_____地位、对事物发展起_____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②其他处于_____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_________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2)二者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_________,并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_。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1)含义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两个方面中处于_____地位,起着_____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_________决定的。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两个方面中处于_______地位。
(2)二者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_________,又_________,并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_。
3.方法论要求
(1)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_________,又要看到_________;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_________,又要看到矛盾的_________。
(2)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_________,“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_________,要抓住主流。
(3)重要性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_____。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因为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_______,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_____。我们认识矛盾的目的是正确解决矛盾。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只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_______,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小组合作(活动方式: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每组至少出一人回答问题其中一个问题。)
自主探究一:
爱因斯坦创立的光量子学说一发表,就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朋友问他:“光究竟是什么?是波还是微粒?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爱因斯坦听后,激动地说:“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光既是波,又是徽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孙武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探究任务]
1. 爱因斯坦对光的看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 如何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是什么?
自主探究二:
材料一:庄稼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庄稼生长过程的始终。
工厂的生产和消费,也是一对矛盾。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消费直接就是生产。只要工厂存在一天,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运动就不会停止。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
材料二:在我国文学宝库中,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作品浩如烟海,后人可以从各不相同的描述中,区分出特定的自然环境:“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讴歌的是辽阔雄浑的北国草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是风景琦丽的江南春色。《水浒传》把一百零八将描写得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读者完全可以凭借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们区别开来。
材料三: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国王不信,派卫士和宫女到御花园中去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地方。莱布尼茨又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国王又派卫士和宫女去找,结果找来的树叶总是具有共同性。
[探究任务]
1.材料一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材料二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3.材料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自主探究三:
材料一: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毛泽东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认为,虽然攻打锦州比攻打长春、沈阳要困难得多,但先攻占锦州是夺取这一战役胜利的关键。因为锦州是东北通向关内的咽喉,是东北敌人撤回关内的唯一陆路通道,这里的敌人消灭了,就可以把东北的大门堵死,关起门来歼灭东北的国民党军队。辽沈战役的胜利证明,这一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材料二:蔷薇花总是有刺;
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
他们也决不会没有瑕疵。
.............
天幕上最光洁的星辰,
要是伤了风,也会堕入凡尘。
最好的苹果酒常带木桶的味道,
太阳里也有黑点可以看到。
[探究任务]
1. 结合材料一,谈谈如何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2. 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3.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二、课堂练习
1.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学生曾问:老师,您知识如此渊博,怎么还觉得自己很无知呢?芝诺顺手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说,小圆是你们的知识,大圆是我的知识,这两个圆的外面就是无知的部分,所以我接触无知的范围就比你们广。芝诺的说法蕴含的哲理是( )
A. 无知是达到有知的根本动力 B. 无知是相对的,有知是绝对的
C. 无知和有知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D. 无知和有知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从“透明到25英尺深的地方可轻易看到底部”,到后来绿色透明的湖水不复存在,美国作家梭罗没有想到,他的著名作品《瓦尔登湖》既捧红了瓦尔登湖,也毁了瓦尔登湖,因为慕名而来的游客使湖区原有的自然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由此可见( )
A. 微小的量变必然促成事物的质变 B. 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C. 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D.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3.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条就是科研和物资生产,两条战线要相互配合、并肩作战。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这一论述体现的方法论是(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抓住主要矛盾,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
③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④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以顺利解决问题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深圳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其中( )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要准确把握一事物的特殊本质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会议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对会议要求理解正确的是( )
①要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要注重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③要坚持综合思维方式,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
④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处理好主次矛盾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过去几年的井喷式爆发后,2019年首现负增长。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下列观点中坚持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的是( )
A.补贴政策的退出是导致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原因之一
B.新能源汽车行业久久为功,终将能够实现汽车强国梦
C.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未变,将长期向好
D.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要解决电池续航里程等痛点问题
三、课堂检测
矛盾的含义
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
(2)重要性
(3)方法论要求
(4)结论
4、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
(2)表现
(3)方法论要求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四、课堂小结(思维导图)
五、课后练习
1.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如果要求大家围绕确保粮食安全这个主题,提出一些建议,下列建议内容对应的哲学观点正确的是( )
A.用好惠农政策工具,让农民种粮收益有保障——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方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矛盾具有普遍性
C.确保粮食安全,强化科技支撑是关键——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D.整合优质资源,破解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难题——发展是普遍的
2.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各级政府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以预防为主,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提高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上述要求蕴含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 )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要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③具体分析矛盾普遍性才能把不同事物区分开 ④发展是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丁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要求( )
①既重视事物共性,又不忽视事物个性 ②既重视内部矛盾,又不忽视外部矛盾
③既重视必然联系,又不忽视偶然联系 ④既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4.经济发展,政、商交往不可避免。政商关系“清而不亲”的不作为和“亲而不清”的乱作为,都需要根治。只有政商关系“亲”“清”两相宜,才能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但有人认为,要想做到“亲”就不可能做到“清”;同样,娶想做到“清”就不可能真“亲”。该观点错在没有看到( )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②矛盾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③我们认识矛盾的目的是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④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随着逐步进入产业应用阶段,区块链将成为打造信用经济的新引擎。但是从实践进展来看,区块链技术还不够成熟,在面对新的复杂应用场景时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对此,我们应该( )
①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 ②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而,明确事物性质 ④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事物的主要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后,“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有( )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性质
③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完全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④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深化医改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战略方针,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强化改革系统联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继续着力推动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材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
①坚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
②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统筹兼顾,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把握主观联系,认清事物的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7月20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在组织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中取消社会抚养费、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这一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在于( )
①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中有不同的矛盾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实际情形的变化是政策调整的依据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表明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是因为( )
①根据人的主观需要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注重“靶向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切实加强社会合力,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④我国采取措施消除影响脱贫攻坚的种种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指出,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同时要看到,还存在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要抓重点,但也要重视解决次要矛盾
②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但不能忽视支流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下列古诗中,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相一致的是( )
A.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B.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D.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12.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快速融入生产生活,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这表明( )
A.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发展方向 D.不同事物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13.墨子云:“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子非取害也,取利也。”这告诉我们( )
①权衡利弊,就可能获得对事物发展状态的适度把握 
②我们不可能达到取舍选择的适度状态 
③取小害而免大祸,不是在取利,而是在取害 
④学会取利舍弊,趋利避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乘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各地化冰雪资源为冰雪文化、冰雪经济,让“冷资源”热了起来。“冷资源”能够成为“热经济”,这说明( )
①矛盾双方相反相成,彼此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是有效解决矛盾的精髓
③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为有效治理近年来教育极端应试化和恶性竞争的“教育内卷”现象,2021年12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从哲学角度看,实施“双减政策”意在( )
①通过系统优化以构建良好的国家教育生态 ②遵循成长规律以促进教育与人的良性发展
③实现对教育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 ④通过否定之否定实现基础教育向传统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