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七课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来源
授课人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高二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新课标要求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展开阐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文化本质与功能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本框题是哲学与文化的第七课第三框,是整个课本内容的升华,高中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特殊时期,科学理论的正确引导是不可或缺的,这一框题,正是针对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明确生活的意义。本框分两目:第一目讲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第二目讲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本框题是第七课整个知识的升华。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我们都置身于一定的文化生活中,时时刻刻感受着文化的熏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问题我们并不陌生。加之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弘扬民族精神,进行文化建设,社会氛围浓厚,学生对民族精神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我们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其认知水平、知识结构不够清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个热点话题的认识不够清晰,同时对于如何弘扬民族精神这个问题较难把握和理解。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总结课本知识点。
教学 目标 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版画是《觉醒年代》点睛之笔的原因,明确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觉。 学习目标2:通过观看辜鸿铭关于中国精神的演讲和评价剧中青年,思考中国人的精神内涵,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目标3:通过制作以“继承先贤觉醒精神,实现民族复兴梦想”为主题的展板,领会建党百年来民族精神的发展的具体表现及重大作用,体悟中华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习目标4:通过寄语先烈活动,明确自身承担的传承中华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增强践行能力,提升公共参与素养。
教学 评价 任务 对应目标一: 评价任务1:观看《觉醒年代》幕后制作团队对版画艺术的应用过程视频,要求学生谈谈对中国传统的版画艺术与现代进行了怎样的碰撞?学生能得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做法。 对应目标二: 评价任务2:观看辜鸿铭的演讲视频,学生小组讨论后,要求学生谈观后感,思考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怎样的力量?总结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评价任务3:思考在《觉醒年代》中哪些人物身上体现的精神最让你有所触动,为什么 思考他们精神的共同点,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对应目标三: 评价任务4:以“继承先贤觉醒精神,实现民族复兴梦想”为主题制作展板,展示建党百年来民族精神的发展的具体表现及重大作用,学生搜集丰富的资料,丰富美化展板,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领会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评价任务5:观《觉醒年代》片段集锦,悟新青年之担当,通过续写觉醒年代新篇章,寄语先烈,明确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离不开我们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教学 思想 本节课开展本节课开展议题式教学,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教学 重点 1.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容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作用、特点、做法
教学 难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作用 2.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发展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 方法 工具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任务驱动法 多媒体教学一体机、高拍仪、 黑板等
课程 资源 2017版(2020修订)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教师教学用书、互联网、人民日报等
预习 任务 自学提示:根据问题梳理以下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预习课本p97-p98) 1.如何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2.如何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3.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预习课本p98-p99)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及其作用 3.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4.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体现 5.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与评估要点
导入 新课 呈现 目标 提供 情境 指导 学习 引出 行为 反馈 评价 提供情境 指导学习 七、深化 迁移 八、课堂 小结 板书 设计 课后 作业 教师:今年是非常值得庆祝的一年,因为我们迎来了我们共产党一百年的生日,一百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思考;他们是谁?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播放视频:《觉醒年代》片段集锦 生:他们是李大钊、陈独秀、陈延年等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他们在寻找一种救国救民的先进的指导思想,为了国家独立富强,为了人民幸福自由。 教师:对。今天就让我们重走觉醒之路,回顾《觉醒年代》中的一门技艺、一段演讲来体味他们的文化与精神。 板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PPT呈现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 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版画是《觉醒年代》点睛之笔的原因,明确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觉。 学习目标2:通过观看辜鸿铭关于中国精神的演讲和评价剧中青年,思考中国人的精神内涵,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目标3:通过制作以“继承先贤觉醒精神,实现民族复兴梦想”为主题的展板,领会建党百年来民族精神的发展的具体表现及重大作用,体悟中华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习目标4:通过寄语先烈活动,明确自身承担的传承中华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增强践行能力,提升公共参与素养。 (过渡)本节课总议题是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接下来,我们从两个分议题入手,通过探究分议题,更好地理解总议题。 分议题一:如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板书) 活动一:ppt播放视频,播放前,ppt出示问题(对应目标一) “木刻版画本就是我们庞大的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部分,为何在《觉醒年代》播出后被观众成为是“点睛之笔”?” 播放完视频后,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三分钟,ppt初始具体要求: 分组讨论3分钟,选出一个代表向同学们阐释。 回答问题注意:条理清晰,情境分析与课本原理相结合。 (2至3名学生回答,教师从中归纳出要点) 教师: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过渡)教师:《觉醒年代》中的版画旁白让我们眼前一亮,而其中还有一场演讲直击人心。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这场演讲 分议题二: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板书) 活动二:播放视频,播放前,ppt出示问题:(对应目标二) 你认为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播放完视频后,自主思考2分钟。 (3-5名学生回答,教师从中归纳要点) 师:在《觉醒年代》中哪些人物身上体现的精神最让你有所触动,为什么 他们的精神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 图1:郭心刚听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山东即将不保,他独坐河边,忧从中来,一夜白了头。 图2:陈延年坚持半工半读,勤工俭学,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 陈延年在狱中面对酷刑坚贞不屈,毫不动摇,保守党的秘密。在1927年7月4日,陈延年被乱刀砍死,年仅29岁。临刑前坚决不跪,说: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 图3:1919年6月28日,在全中国人民持续大规模抗争的巨大压力下,在全民族空前高涨的爱国、救国热情的感召下,中国代表团最终拒绝在屈辱的巴黎和约上签字。 图4:李大钊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4-5名学生回答,教师从中归纳要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板书) 教师: 1.内涵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核心--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3)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过渡)一门技艺、一段演讲让我们感受到了为什么《觉醒年代》如此受欢迎的深层原因,因为它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改造与创新,有对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的折射与弘扬,然而走过百年,我们依旧承续着觉醒年代的精神,走到了今天。 活动三: 以“继承先贤觉醒精神,实现民族复兴梦想”为主题制作展板,展示建党百年来民族精神的发展的具体表现及重大作用。(对应目标三) 课前小组分工负责搜集老照片和相关资料。 小组讨论,ppt出示具体要求: 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小组之间不要重复,选择不同时期的精神3-5个即可,阐释该精神的内涵和所起的作用。 (3-4名学生回答,将制作的展板贴上图片和解说资料,师生归纳) 教师: 3.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板书)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2)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形成了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塞罕坝精神等。 4.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板书) (1)爱国主义是鼓舞和动员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3)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活动四:续写觉醒年代新篇章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觉醒年代》的续集,而青年先烈们所弘扬的中华民族精神我们又将如何延续呢?请拿起手中的小纸条,寄语先烈,用自己的誓言、责任和担当让他们放心 (5-6名学生配乐宣读寄语) 师生归纳总结: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板书) 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师:(ppt播放图片,配乐朗读) 从觉醒年代到觉醒当代,我们感慨万千,我们走过了漫长的峥嵘岁月,一个又一个平凡人物铸就的伟大功勋,都在向我们证明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站在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的交接点上,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毫不退缩,肩负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将披荆斩棘,风雨兼程! 查询资料,了解“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祝融号”火星车命名的文化寓意、体现的文化传承,形成学习报告。 学生通过视频感受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的必要性,感受青年们的家国情怀,引出主题。 目标清晰 方向明确 在视频播放前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看视频的针对性 学生能结合视频中版画与影视呈现的结合找到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措施。 学生通过观看演讲视频和回顾剧中人物,感受先贤们的爱国情和体现的伟大民族精神。 学生通过不同人物身上的精神能够区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资料,制作展板,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带给人的震撼的力量。 寄语先烈,激发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爱国之情,增强责任担当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