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比热容》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3 《比热容》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比热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其定义、单位和符号。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利用比热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使学生认识到比热容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和物理意义。
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比热容与物质吸放热能力的关系。
利用比热容公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夏天海边的沙滩很热,但是海水却相对凉爽,而到了晚上,沙子很快变凉,海水却还保持着温暖,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A:可能是因为沙子和海水的吸热和放热能力不同吧?
老师:非常棒的思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物理量,它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这个现象——比热容。
二、新课内容讲解
比热容的概念
老师:比热容,简称比热,是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符号c表示。
学生B:老师,这个定义好像很抽象,能不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呢?
老师:当然可以。我们来想象一杯水和一杯油,给它们同样的热量,你们猜哪个会升温更快?
学生C:我想应该是油吧,因为油好像更容易热起来。
老师:对,这就是因为水和油的比热容不同。水的比热容相对较大,所以它需要更多的热量才能升高相同的温度。
比热容的公式和单位
老师: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是 Q=cmΔt,其中Q是热量,c是比热容,m是质量,Δt是温度的变化。它的单位是J/(kg·℃)。
学生D:老师,这个公式怎么应用呢?
老师: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
三、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相同的烧杯、水、油、温度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水和油。
将两个电加热器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并同时开启。
用温度计分别测量水和油的初始温度,并记录下来。
加热一段时间后,同时关闭电加热器,并立即测量水和油的最终温度。
记录下加热的时间、初始温度、最终温度,并计算温度的变化Δt。
根据公式Q=cmΔt,由于使用的是相同的电加热器,所以Q相同,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数据来计算水和油的比热容c。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水的温度变化比油小,说明水的比热容比油大。这也是为什么海边沙子热得快,海水热得慢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热容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并通过实验探究了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个知识点,并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生E:老师,我明白了,比热容其实就是物质吸热和放热能力的一个量度。
老师:非常准确!希望大家都能像E同学一样,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课堂练习】
选择题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B.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多
C.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D. 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水的这一特性的是( )
A. 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做工作物质
B. 春天的夜晚,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C. 炎热的夏天常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
D. 城区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夏季高温
填空题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水的比热容是______J/(kg·℃),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20℃,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这些热量如果被5kg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______2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______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_,读作______。
水的比热容较大,生活中应用这一特性的实例有:______、______等。(举两例)
计算题
把质量为2kg,温度为25℃的水加热到75℃,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质量为500g的铁锅中放有3kg的水,把它们从15℃加热到90℃,需要多少热量?【铁的比热容为0.46×10^3J/(kg·℃)】
四、板书设计
《比热容》
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单位:J/(kg·℃)
公式:Q = cmΔt
应用:水的比热容大,用于调节气候、冷却等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内容讲解、课堂练习三个环节,系统地介绍了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公式及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自主归纳总结比热容的相关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精神。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技巧。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比热容与物质吸放热能力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后续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练习。此外,在计算题方面,部分学生计算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计算题的训练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