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期末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期末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提纲请保管好)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 不规则球体 。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 天圆地方 —②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
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③ 麦哲伦 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 地球卫星照片 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 比例 缩小,制作的 地球模型 叫做地球仪。
2.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北极点、南极点、纬线、经线)
(1)列表比较纬线和经线
纬 线 经 线
定义 地球表面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互相垂直的线
形状 圆圈 半圆
长度 从赤道开始 ,向两极逐渐 缩短,到极点时成一点 等长
指示 方向 东西 方向 南北 方向
(2)列表比较纬度和经度
纬度 经度
起点 赤道 (0°纬线) 本初子午线 (0°经线)
标度范围 0°- 90° 0°- 180°
度数变化规律 以0°纬线为起点, 往北、往南度数越来越 大 以0°经线为起点, 往东、往西度数越来越 大
相同度数的区分 北纬( N )、南纬( S ) 东经( E )、西经( W )
重要经纬线(度) 0°-30°(低纬度) 30°-60°(中纬度) 60°-90°(高纬度) 赤道 划分南北半球 北回归线 23.5°N 南回归线 23.5°S 北极圈 66.5°N、南极圈 66.5°S 北极点 90°N 、南极点 90°S 20°W 和 160°E 组成的 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经纬网
(1)定义:在地球仪上,由 经线 和 纬线 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经纬网。
(2)作用:用来定位以及确定方向
(3)常见的形状:
(
N
) (
S
)三、地球的运动——自转
1.自转绕转中心: 地轴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
从极点上空俯视,北 逆时针南 顺时针
3.自转周期: 一天
4.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 昼夜 交替;②时差;③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四、地球的运动——公转
1.公转绕转中心: 太阳 2.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3.公转周期: 1天
4.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①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②正午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的季节变化(夏季 短 、冬季 长 );
③四季更替(南北半球季节 相反 );④地球上的五带
5.二分二至与季节划分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纬线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季节
春分 3.21 赤道 全球 昼=夜 春季(3、4、5月)
夏至 6.22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 长 、夜最 短 的一天 北极圈出现 极昼 现象 南极圈出现 极夜现象 夏季(6、7、8月)
秋分 9.23 赤道 全球 昼=夜 秋季(9、10、11月)
冬至 12.22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 短、夜最 长 的一天 北极圈出现 极夜现象 南极圈出现 极昼 现象 冬季(12、1、2月)
6.五带的划分
划分依据:不同 纬度 的地带获得的 热量 的多少。
气候特征:热带 终年炎热;南北温带 四季分明 ;南北寒带 终年寒冷 。
中国小部分位于 热 带;大部分位于 北温 带;没有 寒 带。
五、地图
1.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例: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千米(数字式:1:2000000)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内容详细的关系
图幅相同的地图 比例尺 表示范围 内容详略
越大 越小 越详细
越小 越大 越简略
(2)方向:
①一般定向法:一般平面图,面向地图,采用“ 上北下南 、 左西右东 ”定方向
②指向标定向法: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一般为 北 。
③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定方向,
经线指示 南北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方向。
(3)常用图例(见课本)
2.学会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
3.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电子地图、遥感影像等在外出旅行、科研、农业、工业、国防、防灾救灾等方面的应用
六、地形图的判读
1.高度的表示方法
(1) 海拔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上标注的是 海拔高度,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海拔之差叫 等高距 。
(1)等高线越 密集 ,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 稀疏 ,坡度越缓。
(2)识别不同地形部位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①虚线A__山脊__;②D__山顶___;
③E_鞍部___;④虚线F___山谷___。
B在D的 东北 方向。
G地的海拔高度为__200_米,若D地海拔为420米,则D与G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220__米。
虚线A和虚线F比较,坡度较陡的是_F__,原因是: 等高线密集 。
某驴友团准备以攀岩的形式登上山顶,他们应该选择从 C (填字母)出发。
3.分层设色地形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高度(深度)范围。
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平原(<200米)、丘陵(200-500米)、山地(>500米,陡峭的山峰)
高原(>500米,平坦的高原面)、盆地(中部低四周高)
4.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 起伏 和坡度的 大小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提纲请保管好)
一、海洋与陆地
(一)海陆分布
1.海陆比例:陆地占29%,海洋占71%,三 分陆地, 七分海洋。
2.七大洲和四大洋
(1)海陆分布:
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陆地集中在东半球,海洋集中在西半球
(2)大洲=大陆+周边岛屿 半岛:大陆伸进海洋的部分(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大陆: 亚欧大陆 ;世界最小的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大洋洲);
世界最大的岛屿: 格陵兰岛(北美洲 洲)。
(3)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看右图)
大洲:A 亚洲 ;B 非洲 ;C 欧洲 ;D 南美洲 ;E 北美洲 ;F 大洋洲;南极洲。
(4)洲界:(看右图)
①亚洲、非洲: 红海苏伊士运河 ;
②亚洲、欧洲: 乌拉尔山 -乌拉尔河-里海- 高加索山脉 -黑海- 土耳其海峡 ;
③北美洲、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④亚洲、北美洲: 白令海峡 。
(5)海(边缘)、洋(中心)、海峡(狭窄的水道)
四大洋按面积(太大印北)(看右图)
大洋: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
(6)赤道穿过的大洲: 非洲 -亚洲-大洋洲- 南美洲 ;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欧洲 和 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 南极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 北冰洋 ;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 印度洋 ;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南极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北冰洋; 。
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的大洲是 亚洲 和 北美洲 。
(二)海陆变迁
1.沧海桑田指海陆变迁,主要原因有三个:
①地壳变动(如: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②海平面升降(如:我国东部海底古人类活动遗迹);
③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
2.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受大西洋两岸轮廓的启发,提出 大陆漂移学说 ,
认为两亿年前所有陆地相连,后来陆地缓慢地漂移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
(1)六大板块:
A 亚欧 板块;B 非洲 板块;C 印度洋 板块;
D 太平洋 板块;E 美洲 板块;F 南极洲 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边缘地壳比较 活跃 ,多 火山地震 。
(3)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
①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
(例如我国东部【台湾】、日本、印度尼西亚等位于此地震带上)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
(例如:我国西南位于此地震带上)
(4)裂谷和海洋是板块 张裂 形成的,
如: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在扩大,原因是 非洲 板块与 印度洋 板块的张裂运动
山脉是板块 碰撞 形成的,
如:地中海面积在缩小,原因是 亚欧 板块与 非洲 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阿尔卑斯山脉是 亚欧 板块与 非洲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系是 亚欧 板块与 印度洋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是 美洲 板块、 太平洋 板块与
南极洲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二、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
1.区分“天气”与 “气候”
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 阴晴 、风雨、 冷热 等大气状况,它时刻在变化。
气候:一个地区多年天气的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例:昨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天气)、云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
2.常用的天气符号
注意“阴”和“多云”符号的区别
补充雾霾的图例:
懂得根据不同的天气安排适当的
生产、生活活动
3.风的符号——风矢
一道风尾代表风力2级
三道风尾代表风力6级
一面风旗代表风力8级
东 风( 2 级) 北风( 8 级)
东北 风( 6 级)
4.天气图
(1)卫星云图:绿色代表 陆地 ;蓝色代表 海洋 ;白色代表云区。
(2)天气预报图:
一个城市画有两个天气符号代表天气明显转变。
含义: 晴转多云 ;
最低气温: 16 °C ,最高气温 25°C 。
5.空气质量
(1)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指数是污染物的量化指标,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2)0-50优/51-100良/101-150轻微污染/151-200轻度污染/201-250中度污染/
251-300/中度重污染/>300重污染
(3)人类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指数:焚烧秸秆、烧煤、汽车尾气…….
(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的概念:大气的温度
2.气温的测量工具:百叶箱里的温度计 单位:°C(读作摄氏度)
3.气温的日变化——午热晨凉
(1)一天气温的最高温出现在 14点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日出 前后。
(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4.气温的年变化——冬寒夏暑
(1)北半球的陆地 7 月平均气温最高(夏季), 1 月平均气温最低(冬季);南半球相反。
北半球的海洋 8 月平均气温最高, 2 月平均气温最低;南半球相反。
(原因:海洋吸热与放热的速度比陆地慢,所以比陆地推迟1个月。)
(2)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5.气温变化曲线的绘制与判读
A、B、C、D四地中,
位于热带地区的是 A ;
位于南半球的是 D ;
四季分明的是 BD ;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A 。
6.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 降低 ;影响因素: 纬度 。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 高 ,海洋气温 低 ,冬季相反;影响因素:海陆位置 。
(3)同纬度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 0.6°C,地形因素)。
(三)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
2.降水的测量工具:雨量器 单位:mm(读作毫米)
3.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判读
(1)降水描述用词:月降水量≥100mm(多雨)、≈50mm(湿润)、<30mm(干燥或少雨)
(2)如图ABCDE为北半球某5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描述它们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的是:A 全年湿润 ;C 全年多雨 ;E 全年少雨 。
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的是:B 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D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
(3)描述以下四地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A全年湿润 B全年多雨 C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D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4.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大多在 1000 毫米以上,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 减少 【纬度因素】
(2)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 多 ,大陆西岸年降水量 少 。【海陆因素】
(3)在温带地区,内陆地区年降水量 少 ,沿海地区年降水量 多 。【海陆因素】
(4)在山脉的两侧,暖湿气流 迎风坡 降水多, 背风坡 降水少。【地形因素】
(5)世界的雨极是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 ,干极是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的描述、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
1.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 气温 和 降水 。(气候类型的判定: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温度带 气候类型 气温特点 气候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 (4种) 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雨林气候 每月气温≥15°C 终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分雨旱两季 低纬度亚洲南部和东南部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回归线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温带 (5种) 回归线到极圈之间 温带四季变化明显, 只描述夏季和冬季 的气候特征 亚热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气温>0°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最典型)
温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气温<0°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仅分布在温带亚欧大陆东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较少 温带大陆内部(亚洲最广)
寒带(1种) 南北极圈以内 寒带气候 多数月份 气温<0°C 终年严寒、干燥 南北极圈以内
2. 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看左图)
(1)造成①、②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纬度 。
(2)造成③、④、⑤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海陆位置 。
(3)造成⑨地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地形 。
三、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增长
(1)增长特点:18世纪以前缓慢,18世纪以后增长迅速。关键因素: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2)70亿人口日:2011年10月31日
(3)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
(4)人口总量最多的是 亚 洲,最少的是 大洋 洲。
(5)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是 非 洲,最慢的是 大洋 洲。
(6)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 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 快 。
2.世界人口分布不均——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1)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人/平方千米)
(2)四大人口稠密区:(看右图)① 亚洲东部;② 亚洲南部 ;(①②农业发展早)
③ 欧洲西部;④ 北美洲东部;(③④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工农业发展。
四大人口稀疏区:(看右图)
⑤极端干旱的 沙漠 地区(撒哈拉沙漠)
⑥过于湿热的 雨林 地区(亚马孙平原)
⑦严寒的 高纬度地区(极地地区)
⑧地势高峻的 高原山区 (青藏高原)
原因: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
3.人口问题
(1)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
如 居住条件差、饥饿贫困、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
(2)人口过少,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重。
(3)解决措施:过快- 计划生育 ,过慢- 鼓励生育 。
目的: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人种: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划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三个人种
白种人: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西亚和北非(阿拉伯人)、印度北部;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
黑种人:撒哈拉以南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
(二)语言和宗教
1.联合国六大工作用语: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 英语(使用范围最广)、法语、
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中东:阿拉伯人)
2.三大宗教
A: 伊斯兰 教,教徒被称为 穆斯林 ,在中国称回教或清真教(回族、维吾尔族)
B: 基督 教,信徒 最多,主要分布在 欧洲 、美洲、大洋洲
C: 佛 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是泰国的国教。
(三)聚落——人类的居住地
1. 农村:农村、牧村、渔村从事农业生产; 城市 :从事工业、服务业等。
2.聚落与自然环境: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 平坦 ,土壤 肥沃 ,水源 丰富 ,
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 便利 的地区。
平原地区聚落呈 团块 状分布,沿河流、山麓、谷地,聚落呈 条带状分布。
3.聚落的建筑:热带沙漠(西亚):厚墙+小窗、黄土高原:窑洞、寒冷:厚墙、小窗、火炕
湿热:高脚屋、竹楼、北冰洋沿岸:冰屋
4.聚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山西平遥古城
云南丽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澳门历史城区。
(四)地域发展差异——发展与合作
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可分为 发达 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
2.分布特点:
(1)发达国家:欧洲西部(最集中)、北美洲(美国、加拿大)、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日本
(2)发展中国家:亚非拉, 中国 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3)南北对话: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商谈;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
北: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半球北部)
南:发展中国家
(多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3.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需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经济全球化需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