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知识梳理考点01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要点一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1.定义: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2.分类类型 功能 举例 关系 以森林为例供给服务 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提供食物、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淡水 各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其中,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产生氧气,提供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调节服务 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缓土壤侵蚀、净化水、抑制病虫害 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涵养水源等文化服务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 提供娱乐和生态旅游 提供美丽的风景,供人类旅游休憩、获得精神享受等支撑服务 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 为养分循环、光合作用、水循环提供动力 作为生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肥力等1.不同地区森林的主要服务功能地区 主要服务功能湿润地区、山地丘陵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沿海地区 固沙阻浪,防止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保护海岸带城市、交通道路两侧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减弱噪声热带雨林 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要点二 、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1.原因(1)自然环境提供的服务是有限度的。如果不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不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后果供给服务方面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速度超过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 使自然资源的供给难以为继调节服务方面 排放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 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完全得到净化支撑服务方面 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受到损害 有可能打破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甚至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自然环境的供给和调节服务功能也会受到影响(2)人类获取的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有时是相互冲突的,人类从一种服务获益时,可能危及其他服务。例如,砍伐森林获取木材,获取了森林的供给服务,但危及了其调节服务和支撑服务。2.原则(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2)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衡,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考点0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要点一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1.自然资源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2.自然资源的分类(1)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资源类型 含义气候资源 指能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等生物资源 指生物圈中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各种有生命现象的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水资源 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有一定数量并能不断更新的淡水,包括浅层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等土地资源 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矿产资源 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矿物能源资源 指自然界中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的物质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流水、潮汐、太阳能等海洋资源 指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等(2)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类型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相对性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并非绝对不可再生,只是因为再生的周期太长,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非可再生的举例 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 矿产资源3.自然资源的属性要点二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特征1.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特征 表现 自然资源影响人类活动 举例数量 自然资源总量有限性和稀缺性、自然资源种类与结构、人均资源占有量等 自然资源出现稀缺时,价格往往会上涨,引起人类社会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矿产资源的数量影响着开采利用规模、生产年限和资金投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资源密集型企业因自然资源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促进其技术革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型城市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发展,又因资源濒临枯竭而衰败质量 自然资源在指标、成本、用途等方面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或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 自然资源的质量影响开发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成本,以及用途 矿产品位高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成本相对较低;不同质量的煤炭资源,具有不同的用途空间分布 分布规律;空间差异;空间集中;空间组合;空间流动 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但有规律可循,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可能;空间差异造成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空间集中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空间组合好的地区优先开发);资源的空间流动,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人口、城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我国在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建设能源基地;我国东部水热条件优越,成为经济发达地区;修建大型蓄水工程和跨流域调水工程,是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重要措施考点03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要点一 、环境问题的产生1.自然环境(1)特点①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②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2)对人类的要求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要限制在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自然资源,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将所形成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3.影响环境问题的因素及表现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也会增加人均资源消费量 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均资源消费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技术水平 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①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 ②人类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点二 、环境问题的危害1.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害类型 对服务功能的影响供给服务 导致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调节服务 使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并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文化服务 会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支撑服务 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2.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环境问题 危害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 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农产品或工业产品中污染物质残留或富集 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3.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1)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2)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3)为了控制和治理环境问题,要付出高昂的成本。1.概念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满足一定数量的人口的资源消费量,以及吸纳排出废物所需要的土地和水域的数量。比如说,一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所阅读的书,可以转换为生产用于制造这些书的纸张所需要的树林的面积等等。2.生态足迹与资源消耗的关系呈正相关,生态足迹越大,消耗的资源越多。生态足迹越大,表明其对资源的消耗强度越大,其对生态的破坏越严重。3.生态足迹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1)生态足迹反映消耗地球资源的多少,生态足迹大,说明人类向自然环境索取的自然资源多,索取大量自然资源会影响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2)生态足迹反映人类排放废弃物的多少,生态足迹越大,说明排放的废弃物越多,排放过多废弃物会破坏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3)生态足迹大,意味着消耗的资源多,会破坏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4)生态足迹大,意味着排放的废弃物多,会影响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实战演练]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冬季风强劲,属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塞罕坝曾开围放垦,原始森林几乎绝迹。20世纪60年代初,内蒙古的风沙紧逼北京。为了抵御风沙南侵,1962年塞罕坝林场正式组建。塞罕坝比同纬度的大部分地区更不适宜林木生长,树木生长缓慢。近几十年来,塞罕坝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从荒原到林海的绿色奇迹,同时也发展了经济,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及周边区域。(1)说明塞罕坝原始森林被破坏后,风沙紧逼北京的原因。(2)简述塞罕坝生态环境恢复对当地产生的有利影响。答案 (1)(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强劲;塞罕坝原始森林被破坏后,北京失去绿色屏障,土地沙化,为沙尘天气提供了沙源,加上冬季风长驱直入,导致风沙南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利于风沙南侵;北京距离浑善达克沙地近。(2)塞罕坝生态环境的恢复,能促进当地林业的发展;增加生物多样性;调节局地小气候;(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2023上·高二课时练习)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下图为龙感湖及周边地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区有众多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所以最适宜( )A.利用调节服务发展生态旅游 B.利用支撑服务维持环境稳定C.利用文化服务调节生存环境 D.利用供给服务获取生物资源2.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能体现的自然环境作用是( )A.文化服务——净化水中污染物 B.调节服务——调节气候、美化环境C.供给服务——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支撑服务——维持生物多样性【答案】1.B 2.D【解析】1.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有众多有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因此需要设立自然保护区,来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来维持环境稳定,B正确;发展生态旅游利用的是文化服务,A错误;调节生存环境属于调节服务,而不是文化服务,C错误;该地区是自然保护区,不适宜利用供给服务获取生物资源,D错误。故选B。2.结合上题分析,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环境稳定,属于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供给服务: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如调节温度的波动幅度、净化空气、容纳和降解人类排放的废弃物等。文化服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支撑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保障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2022上·福建漳州·高三校考期中)零碳产业园是指在运营过程中将碳排放量全部中和,实现净零排放,为用户提供零碳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园。2021年,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落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以“绿氢”(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引领的“风光氢储”重型卡车产业集群在该产业园落地生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鄂尔多斯市零碳产业园建设的优势资源是( )A.天然气和煤炭 B.太阳能和风能 C.土地资源 D.稀土资源4.该产业园“风光氢储”重型卡车产业集群以“绿氢”为引领有利于( )A.就地消纳风光电能 B.打造重型卡车品牌C.缓解城市公交紧张 D.提高电能输出能力【答案】3.B 4.A【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鄂尔多斯地处内蒙古高原,太阳能和风能等绿色能源资源丰富,是建设零碳产业园的优势资源,B对;然气和煤炭会导致碳排放增多,A错;区域土地资源和稀土资源较为匮乏,CD错;故选B。4.由材料可知,“绿氢”是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造的氢能,属于高耗能产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内蒙古风电、光电充足,但储存困难,发展以“绿氢”(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引领的“风光氢储”重型卡车产业可以消纳丰富的电能,解决电能储存和输送难的问题,排除BCD,故选A。【点睛】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2023上·贵州六盘水·高一统考阶段练习)臭氧总量的DU值又称多布森单位,当臭氧含量低于220个多布森单位时,称之为“臭氧空洞”。下图示意1960—2010年南极上空大气臭氧总量最低值(每年10月份)卫星监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在图示年份中,南极上空大气10月份首次出现臭氧空洞的年份大致是( )A.1964年 B.1983年 C.1995年 D.2010年6.南极地区上空大气层中出现臭氧空洞,将导致( )①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增多②极地冰川大量融化③大气组成成分改变④生物生存环境变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5.B 6.B【解析】5.结合图示可知,大致从1983年开始,臭氧含量低于220个多布森单位,说明大气中开始出现臭氧空洞。故选B。6.南极上空大气层中臭氧空洞的出现,使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增多,南极地区陆表生物和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将变差,①④正确;极地冰川大量融化主要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②错误;高层大气臭氧空洞,可能导致近地面干洁空气成分有所变化,但大气组成成分没有改变,依然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颗粒物构成的,③错误。故选B。【点睛】臭氧有吸收太阳紫外辐射的特性,臭氧层会保护我们不受到阳光紫外线的伤害,所以对地球生物来说是很重要的保护层。不过,随着人类活动,特别是氟氯碳化物等人造化学物质被大量使用,很容易就会破坏臭氧层,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在南北两极上空下降幅度最大。2.生态足迹是指维持一个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地域面积。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当一个地区的生物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这个地区就会出现生态赤字。读图,完成(1)~(3)题。注:图中百分数为国家或地区占生态足迹(或生物承载力)总量的比例。(1)巴西生物承载力高于俄罗斯的原因主要是( )A.气候 B.国土面积C.土壤肥力 D.水资源数量(2)根据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表现,下列国家或地区生态赤字最为严重的是( )A.印度 B.中国C.欧盟 D.俄罗斯(3)有助于提高我国生物承载力的措施是( )A.节能减排 B.工业转型C.大气治理 D.植树造林答案 (1)A (2)C (3)D解析 第(1)题,由题干内容可知,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越大,生物承载力越高。巴西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生物承载力高于俄罗斯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条件优越。第(2)题,“当一个地区的生物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这个地区就会出现生态赤字”。选项所列的国家和地区中,欧盟的生物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数值最小,生态赤字最为严重。第(3)题,根据题干中有关生物承载力的叙述,可知植树造林能够提供可再生资源,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生物承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