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案例分析一、加速度概念的学习路径分析1.加速度概念重要性分析加速度概念贯穿力学始终,是力学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力与运动的桥梁。如图1所示反映了高中阶段加速度这一概念命题表征的多种形式。加速度概念的命题表征随着学习的层层深入而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加速度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导致加速度难教难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因此,了解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原有认知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通过课前谈话或学前测,了解学生不同的认识经验和思维水平,找到学生学习加速度概念的认知规律,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概念教学,有利于学生建立加速度概念。2.“加速度”概念学习路径分析“加速度”学习路径分析分析项目 细目 分类 原始状态分析一、已有的知识经验 1.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 学生已经学习了描述运动特征的物理量位移和速度;有些学生对运动的认识比较被动,有些学生则会观察生活中,物体的速变化,但是缺乏速度变化有快慢这一特征的感性认识。另外在生活中的加速度概念很少,学生往往不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概念。但是加速度概念贯穿力学始终,是力学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力与运动的桥梁,因此有必要建立加速度概念。2.原有认知情况和发展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依据一个量(位置或位移或时间)认识加速度 依据一个量(速度或速度的变化量或时间)认识加速度,某一个量占主导 依据两个量(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认识加速度,使其中一个量恒定,再通过另一个量判断 依据两者的比值关系(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认识加速度认知水平增强认为位置越靠前,速度就越快,加速度就越大。(错误认知) 认为速度或速度变化大的加速度大。 (错误认知) 认为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快的加速度大。或者速度变化相同,时间短的加速度大。 认为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越大,加速度越大。3.新旧 知识联系 旧知:“速度”概念和“加”概念,比值定义法,位移矢量运算。 新概念:加速度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的矢量,即速度变化的方向。4.最近发展区 速度概念是基础,速度是位置变化的快慢,用比值定义法定量描述,最近发展区是速度有变化、速度变化有快慢,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可以用比值定义法定量描述。二、思 维 起 点 和 过 程 1.思维起点 速度的概念、比值定义法、物理思维仍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占多数)2.思维过程 层级式思维与并列式思维3.思维障碍 难点、 奇点、 困惑点 加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其没有直观感受,形成了思维障碍。1.加速度是由速度决定的,通常会错误地认为“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速度小,加速度一定小”; “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等。2.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速度减小的运动存在加速度,但不能理解速度方向的改变也存在加速度。3.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学生也很难理清。4.很难理解加速度矢量性,容易将加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混淆,特别是速度方向改变后的加速度方向就更难理解了。三、知 识 的 表 征 方 式 分析 细目 原有状态 目标状态分析表象 表征 欠缺 一些物理现象或事实或实验可以呈现:物体的速度变化及快慢和对不同的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比较文字 表征 欠缺 反映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是速度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率图象 表征 初步具备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数学 表征 初步具备用比值方法定义物理量二、基于学习路径分析,优化概念教学路径1.加速度概念学习的一般路径加速度是定量概念,这类概念能反映物质或物质运动的快慢及其特性,通常采用比值方法定义属于定量概念,比如密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容等概念。这些概念在数值上是与之关联的物理量无关,而是反映概念本身属性的物理量,比值定义式只是提供了一种计算大小的方法。定量概念学习的一般路径如下图所示:针对这类新概念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对加速度概念进行重要性的分析,同时为学生提供与新概念相关的概念,让学生陈述原有概念的特征,分析类比与新概念的关系,明确概念表象,利用这些关系同化新概念,选择方法,再进一步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对现象和实验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建立概念。在习得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新概念,使学生能在新情境中迁移应用新概念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和完善认知结构。2.“加速度”学习路径优化以学生已有的概念表征为起点,通过从日常观察物理现象创设情境,再定性现象分析到半定量分析,以强化加速度概念的表象表征,再利用相似概念形成新概念,以学生概念学习的思维过程为主线,采用层级式和并列式思维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利用讨论比较和运用优化概念表征。学习优化路径如下表:层级 目的 物理现象或事实创设情境 学习路径一、 日常观察与思考 认识速度变化、初步认识速度变化快慢 前面已经用位移、速度概念分别描述了运动的位置变化和运动快慢的特征。那么,物体的运动还有什么新的特征?它又需要我们用怎样的物理概念加以描述呢?” 日常观察1:汽车启动和刹车、 火车进站和出站、把物体上抛又落回,让物体垂直下落等等,你能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吗? 日常观察2:“当绿灯亮起时,并排的车辆几乎同时启动 并沿直线通过路口。你是否注意到,不同车辆通 过路口的运动可能会有什么不同?” 加速度概念的重要性分析 寻找旧知速度和速度变化,并以此为知识和思维的起点 提炼运动有速度变化快慢的特征形成表象二、 定性半定量观察与思考 引出 加速 度概 念 方案一:观看坐过山车的全程视频(以最前排的视角),犹如亲身体验,感受速度变化的快慢,进一步引导学生与坐快速动车时的体验的不同,从而引出加速度。 方案二:观看摩托车、汽车和飞机在机场同时启动视频,观察现象,然后用速度-时间图象描述三者的运动,解释你的描述,并比较三者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图象表征) 方案三:用听觉感受加速度,让速度变化的快慢转化成声调的变化,从而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给学生更真实的体验。 对抽象概念强化表象表征(多元表征相结合)层级 目的 搭建思维支架(并列式思维模式) 学习路径三、 定量观察与思考 描述 速度 变化 快慢 的方 法 方案一:提供常见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 思考1:比较以上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请说明判断依据。 思考2:速度大,速度变化量(Δv)一定大吗 速度变化一定快吗 思考3:速度变化量大,速度变化一定快吗 比较探究如何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归纳总结方案二:实验探究——利用光电门获取小车分别在两个倾斜角度不同的斜面上运动的速度v1、v2和v3、v4,以及对应的时间t1和t2。 在感性的基础上,类比速度的比值定义法,进而引导学生探讨出加速度的表达式。 实验探究如何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归纳总结层级 目的 搭建思维支架 学习路径四、 理解加速度的实际意义 用加速度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这一特征,具有广泛的应用 比较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有没有实际意呢?(展示:跑车加速性能的比较。) 加速度概念实际意义层级 目的 命题表征 学习路径五、 建立概念 (多元表征) 理解比值定义法, 强化命题表征 类比速度的比值定义法,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和时间无关,强调只是提供了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建立概念 (多元表征相结合)层级 目的 运用概念优化表征 学习路径五、 理解概念-矢量性 理解速度方向改变时的加速度 例1.加速计算:汽车启动10s内汽车速度从0增加到54km/h,后来汽车遇急刹车,4s内速度从20m/s减小到4m/s.比较汽车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 启动时:a=1.5m/s2 刹车时:a=—4m/s2 负号产生认知冲突,引出加速度的矢量性。 应用概念层级 目的 探究速度变化量(Δv=v-v0)的方向 学习路径五、 理解概念 -矢量性 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 加速度是矢量。由定义式可知加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的方向相同。 采用并列式思维模式:类比位移矢量求和的方法——画矢量图,进一步引导得到了合位移x =x1 +x2(矢量和)方向的判断方法,进一步探究速度变化量Δv=v-v0是矢量差,应该如何怎么判断? 导引学生可以把矢量差运算Δv=v-v0变换成矢量和的运算Δv=v+(-v0) 〖应用〗在直线运动中 1.v0与v同向,v> v0,(加速运动) v与 v0同向 与 v0同向 2. v0与v同向,v< v0,(减速运动) v与 v0反向 与 v0反向 完善概念层级 目的 运用概念优化概念表征 学习路径六、 应用概念 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 例2.一只足球以10m/s的速度沿正东方向运动,运动员飞起一脚,使足球以20m/s的速度向正西方向飞去,运动员与足球的作用时间为0.1s,求足球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注意:1.在运算中必须规定正方向,通常以初速方向为正方向。则与正方向同向的物理量取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物理量取为负。 2.速度变化量Δv=v-v0的运算一定是末速v减去初速v0。 3.要注意分析加速度的方向及计算结果中的正、负符号的物理意义。 应用概念 完善概念六、 完善概念 重新认识生活中的加速度,理解加速度多元表征 1.通过举例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加速度 2.“死亡加速度”——开展安全教育 3.从速度-时间图象看加速度 完善概念总之,物理概念学习的路径并不唯一,随教学理念、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教师教学经验、学校教学资源的发展而变化。在物理教学中要从学生、学校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当前最适切的概念学习路径,优化教学路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