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 时政专题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 时政专题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
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
热点素材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6月7日在深圳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6月8日,8个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平行举办。分别是《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数字出版前沿技术发展与运用分论坛》《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文化遗产保护分论坛》《建设人文湾区分论坛》《促进文化贸易分论坛》《共建互联网版权新生态分论坛》《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分论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表示热烈祝贺。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我们党致力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教材衔接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重点考向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指引。
情境探究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指引。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二)政治与法治
1、重点考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三)哲学与文化
1、重点考向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文艺工作者要善于多角度多方面观察和思考历史和社会生活,更好地推动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
(2)要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文艺工作者要站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和全过程来综合思考,才能创作出客观反映个人与时代、历史和现实关系的精品力作。
(3)文化创作要立足实践,立足国情。文艺工作者要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4)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文艺工作者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本届论坛主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6)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7)要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情境探究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6月8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八个分论坛在深圳举行。
有学者认为,目前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事业正处于最好的时期,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要从文物普查和登录机制、法律法规完善、文物活化利用等方面下功夫,用更多的方式讲好文物故事,让群众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推动文物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也有专家认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贸易提升质量要找准切入口和载体,选好项目和产品;要把握好百年大变局的时与势,守住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提升文化出口的市和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以上观点对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有何启示。
技法突破
(一)易混易错突破
3.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
4.易错易混3: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
5.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增强文化认同。( )
6.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
7.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首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
8.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
9.平台和媒体发展文化事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
10.传承中华文脉要坚持胸怀天下,在对外开放中引进世界各国文化。( )
(二)主观题突破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8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八个分论坛在深圳举行。有专家表示,文艺工作者要真正树立大历史观,在拥抱时代的过程中获得对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总体性思考、综合性体察;要多方联动、集合优势资源,更好地推动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要着眼于个人与时代、历史和现实、人类与国家,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文艺工作者应如何树立大历史观,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措施类)
学以致用
12.2023年6月13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之文化遗产保护分论坛在深圳举办,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研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态利用。大家表示,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根脉,就是在助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②按照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3年6月7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要( )
①立足国情,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融入世界主流文化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增强文化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3年6月7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此,我们要( )
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④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首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当前,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②文化传承发展可以凝聚精神力量,激发民族自信心
③只有吸收外来才能开辟未来,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
④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社交网络时代的“吃瓜-围观”既是娱乐方式,也是社交方式,引发公共讨论、带来意见表达的多元化。但是,“吃瓜”跑偏,“吃瓜”变“吃人”,“围观”变“围攻”,给网络空间治理带来新困扰。解决上述问题,需要( )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过程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②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③广大网民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④平台和媒体发展文化事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着眼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立足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对对外文化交流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传承中华文脉( )
①要在继承中创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添时代精神
②要立足国情,在对外交流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③能推动不同民族文化融合,为中华文化添加新内涵
④要坚持胸怀天下,在对外开放中引进世界各国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3年癸卯兔年新春,某市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其中,各类蕴含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备受游客青睐。借助文创产品,传统文化跨越千百年的时光长河,融入当代年轻人的时尚潮流,助传统文化加速“破圈”。这启示我们要( )
①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③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
④努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23年6月2日,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指明的新方向。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求我们坚持( )
①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做到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②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现中国特色的绝对性
③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扬弃
④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互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或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践行新的文化使命。
【分析】背景素材: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设问指向明确,要求谈谈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知识限定不具体,可在概括提炼材料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灵活调用相关知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指引→可联系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或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关键词②: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可联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联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④:要坚持守正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可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践行新的文化使命。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①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实践,立足国情,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②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分析】背景素材: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八个分论坛在深圳举行
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说明材料中的观点对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有何启示,需要调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用更多的方式讲好文物故事,让群众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实践,立足国情,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②: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贸易提升质量要找准切入口和载体,选好项目和产品→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关键词③:守住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提升文化出口的市和价→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3.错误
【详解】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故题中观点错误。
4.错误
【详解】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故本题错误。
5.错误
【详解】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故本题错误。
6.错误
【详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而不是发展文化产业,故本题错误。
7.错误
【详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而不是首要位置。故本题错误。
8.错误
【详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而不是传统文化,故本题错误。
9.错误
【详解】平台和媒体发展属于文化产业,而不是文化事业,故题中观点错误。
10.错误
【详解】我们要坚持胸怀天下,在对外开放中引进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和有益成果。故本题错误。
1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分析】背景素材: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
考点考查:联系的观点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命题,设问要求说明文艺工作者应如何树立大历史观,推动文艺繁荣发展,需要调用联系的观点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要多方联动、集合优势资源,更好地推动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关键词②:在拥抱时代的过程中获得对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总体性思考、综合性体察→要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2.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①②: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按照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③: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是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③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④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B
【详解】①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要立足国情,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①③符合题意。
②:文化是民族的,中华文化要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有益文化成果,而不是推动中华文化融入世界主流文化,②说法错误。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4.C
【详解】①: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①错误。
④: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而不是首要位置,④错误。
②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铸就新辉煌,应该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②③正确。
故本题选C。
15.A
【详解】①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华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传承发展可以凝聚精神力量,激发民族自信心,①②是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符合题意。
③: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材料中没有涉及吸收外来文化的问题,③不选。
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6.C
【详解】①:材料主要强调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没有涉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材料中“吃瓜”跑偏,“吃瓜”变“吃人”。“围观”变“围攻”,给网络空间治理带来新困扰,解决这一问题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广大网民自觉提高自身道德修养,②③符合题意。
④:平台和媒体发展文化产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不是文化事业,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7.A
【详解】①②:讲话着眼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立足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对对外文化交流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传承中华文脉要立足国情, 在继承中创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添时代精神,在对外交流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①②符合题意。
③:传承中华文脉有利于推动不同民族文化融合,但没有为中华文化添加新内涵,③排除。
④:坚持胸怀天下,在对外开放中引进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和有益成果,排除④。
故本题选A。
18.D
【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文创产品市场化,强调的是文化产业,不是强调文化事业,①不符合题意。
②:材料反映的是文创市场化,并未涉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②不符合题意。
③:"文创产品备受游客青睐"启示我们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③符合题意。
传统文化借助文创产品,与时俱进,融入当代年轻人的时尚潮流,实现快速“破圈”,启示我们要扎根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9.A
【详解】①:材料中坚持守正创新,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体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做到在继承中不断发展,①符合题意。
②:体现中国特色的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②说法错误。
③:坚持肯定与否定的统一,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形态的扬弃,③符合题意。
④:中华文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而不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互变,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