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本章复习课-课件(16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物态变化本章复习课-课件(16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热学-----物态变化
热 学
物态变化
内能及其利用
温度
六种物
态变化



熔化
汽化
凝华
凝固
升华
液化
(吸热)
(热吸)
(热放)
(放热)
(放热)
(吸热)
知识结构
定义
单位
温度计
制作原理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温度计的种类
复习目标
1.估计生活中常见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使用方法。
2.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熟练辨别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3.回忆探究“固体熔化(凝固)”和“液体沸腾”的实验过程,知道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以及实验过程中一些相关知识。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温度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温度计使用前:
要注意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使用过程中: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中考链接一
1.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2.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图 1
40

30
图 2
10

20
3.在实验室里,将一只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
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 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36
-14
D
中考链接二
A:冰棒含在嘴里变成糖水
B:冬天早晨看见草上的霜
C:自来水管“出汗”
D:夏天,湿衣服变干
E: 用久的电灯灯丝变细
F: 清晨的雾散去
G: 冬天,河水封冻了
H: 烧水时冒“白气”
熔化
凝华
液化
汽化
升华
液化
凝固
判断下列现象属于那种物态变化
汽化
属于吸热的是
属于放热的是
A、D、E、F
B、C、G、H
熔化和凝固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液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思考讨论:
1、实验中为什么选择水浴法加热,而不是用酒
精灯在试管底部直接加热?
2、选用的固体为什么是粉末状而不是块状?
3、实验中,使烧杯中的水缓慢升温的目的?
4、石棉网的作用是什么?
5、实验中,为什么要不停的用搅拌器搅拌?
6、试管要放在水中适当深度,“适当深度”的标
准是什么?
7、实验中使用酒精灯要注意什么?
熔化和凝固
熔化特点
晶体
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条件:
达到熔点
不断吸热
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凝固特点
晶体
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
不断放热
非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0
80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
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_______。
(2)实验中,试管放置的位置要求 。
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好处是 。
(3)小聪同学实验时发现该物质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
验数据。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该物质熔化时间的方
法 。
(4)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该物质
的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t1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混合”)
(6)第t1和t2时刻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_______,理由是_______。
中考链接三
汽化和液化
汽化
(吸热)
蒸发
沸腾
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平缓的汽化现象
特点: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
影响蒸发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
液体表面积大小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快慢
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沸点),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
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条件:
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特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探究:水沸腾时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汽化和液化
思考讨论:
1:为了减少加热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3:烧杯上纸盖留有一个小孔的作用?
4: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规律?
5:水在沸腾前后气泡变化特征?
6:液体沸腾的条件?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_____min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此时液面上的气压________1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3)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4甲、乙所示,其中______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请指出丙图中实验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
(5)第3min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___℃。
(6)小华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8 98 97 98
图4
6

98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器底
96
火焰太小(环境温度太低,散热面积太大等)
水沸腾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小于
中考链接四
汽化和液化
液化(放热)
降低温度
条件:遇冷
两种方式:
压缩体积
生活中的“白气”都是液化现象
△打开冰箱门冒出“白气”。
△冬天在北方的户外呼气时呼出“白气”。
△烧开水时壶嘴喷出“白气”。
△撕开冰棍包装纸时冒出“白气”。
冰箱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它温度低冰箱中出来的冷空气)
口腔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比它温度低口腔外环境中的冷空气)
水蒸发的水蒸气遇到(壶外的温度低的空气)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棒周围的低温的空气)
特点:水蒸气遇到比其温度低的物体液化而成。
玻璃上的冰花

雾凇
温度相对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物体发生的
0摄氏度以下低温
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高空
水蒸气
地面
小水滴
小冰晶
液化
花草上
尘埃上
凝华
花草上
温度骤降0℃以下
熔化





低于0℃
高于0℃
液化
液化
凝华
1、冬天,小红向洗漱间的水盆中放热水,一段时间后洗漱间中平面镜的镜面
变“模糊”了。她在镜前看不到自己在镜中的像。请分析说明镜面变模糊及看
不到象的原因。 (2017年大连市中考题28题)
作 业
2、加工金属元件时,有时需要将金属原件加热到很高的温度,然后迅速浸在
冷水中使其冷却,以增加原价的硬度。而在原件浸入水中时,水面上方会出现
大量的“白气”,请分析说明“白气”形成的原因。(2017年大连市一模)
解析:
热水蒸发产生温度较高的水蒸气(1分),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的镜面放热降
温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1分),使镜面变得“模糊”,来自小红身上
的光射到布满小水珠的镜面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不能会聚成
像(1分),所以看不到像。
解析:
冷水遇到高温的工件迅速吸热汽化形成大量温高温水蒸汽(1分)。高温水蒸
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温度降低(1分)。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
(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