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福建专用物理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第3讲 光现象(7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福建专用物理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第3讲 光现象(75张PPT)

资源简介

(共75张PPT)
PPT下载 http:///xiazai/
第一部分 考点训练
第3讲 光现象
知识点一 光沿直线传播
1.光源: 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
源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2.光的传播:光在 沿直线传播。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同种均匀介质中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 ,像是倒立
的 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
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
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
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无关 
实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4.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 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
方向。
5.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
气中光速c= 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c。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 ,光年是
单位;1光年≈9.460 8×1015 m≈9.460 8×1012 km。
直线 
3×108 
路程 
长度 
知识点二 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 ,这种现象
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 的光进入了我们的
眼睛。
反射回去 
反射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
在 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
反射角 入射角。
同一平面 
法线 
等于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互看双眼)。
可逆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
被 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
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
守 。
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 面镜, 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
面的叫 面镜。
平行 
光的反射定律 
凸 
凹 
5.两种反射: 反射和 反射。
镜面 
漫 
6.凸面镜对光有 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
街道拐角处的反光镜);凹面镜对光有 作用(太阳
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电筒)。
发散 
会聚 
知识点三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 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
和物的大小 ,像和物对应的点的连线和镜面
,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和物上
下相同,左右相反。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
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
虚 
相等 

直 
相等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
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 的,这些光线的
(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
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发散 
反向延长
线 
知识点四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
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 间的夹角。
改变 
法线 
光的折射定律
4.在光的折射中,三线 , 居中。
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法线,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
6.斜射时,总是 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反射
角和入射角都等于 。
7.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8.光的折射中光路 。
共面 
法线 
远离 
增大 
空气 
0° 
是可逆的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光的折射现象
9.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
位置 一些;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些;夏
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 些;透过厚玻
璃看钢笔,笔杆好像 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
向 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10.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 像(折射光线
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浅 
高 
高 
错位 
上 
虚 
知识点五 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 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
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天边的彩虹是光的
现象。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 、蓝;其他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
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
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混合是 色。
3.透明体的颜色由它 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
它 的色光决定, 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
光, 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棱镜 

散 
绿 
黑 
透过 
反射 
白 
黑 
看不见的光:
4.太阳光谱:红、橙、 、绿、蓝、 、紫这七种色光
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5.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 。
黄 
靛 
看不见 
(1)一切物体都能发射 ,温度越 辐射的红
外线越多。(红外线夜视仪)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3)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 作用强。(加热,红外烤
箱)
红外线 
高 
热 
6.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 。
(1)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 作用强。(消毒、杀菌)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
(3) 作用。(验钞)
(4)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 ,臭氧层阻挡紫外线
进入地球。
看不见 
化学 
荧光 
太阳 
 光的直线传播
【典例1】 (2023·鼓楼区模拟)在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
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C )
     
A.筷子好像在
水面“折断” 
     
C
B.放大镜把
文字放大
     
C.民间的
皮影戏
D.演员对着
镜子画脸谱
【知识链接】
小孔成像的特点:
①成倒立的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②小孔必须足够小,但并不是越小越好,太小会影响像的亮
度;
③像的形状与物体本身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④小孔逐渐变大,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变模糊;当小孔增大到一
定程度时,在光屏上只能看到与小孔形状相似的光斑;
⑤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小孔的距离(m)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
(n)有关。m>n时,像缩小;m=n时,像等大。
变式训练
1.(2023·鞍山)下列光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利用了光的
直线传播的是( C )
       
B.用太阳灶
烧水
C
C.用日晷
判断时间
A.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 
D.用镜子
画脸谱
2.(2023·鼓楼区一模)中午12∶00时,若太阳光垂直射入纸板
上一个很小的“△”形孔,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的形状是
( A )
A.“○”形 B.“ ”形
C.“△”形 D.“ ”形
A
 光的反射
【典例2】 (2023·三明二模)“河空吊影如意桥,疏星淡月一
长亭”,如意桥是三明一道亮丽的风景。如图中桥在水中的倒
影,其形成的原理是( B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B
【高分必备】
光的反射记忆口诀:三线共面、法线分居、两角相等;(注:
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应表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相反
表述“入射角与反射角”不符合逻辑关系。)
变式训练
3.(2023·长汀县模拟)如图所示的“倒像”中,由于光的反射
形成的是( B )
B.杏林阁通过水面形成“倒像”
B
C.景物通过
水晶球形成
“倒像”
A.烛焰通过小孔形成“倒像” 
D.字母通过
晶状体形成
“倒像”
4.(2023·尤溪县三模)如图所示,镜子MN固定在可活动的AB板
上,当镜子水平放置时,一束光PO与AB成40°角射到镜面上,
则入射角大小为 ;保持PO光线不变,竖直向上抬起A
端,使AB板与水平面成10°角,则反射角大小为 。
50° 
60° 
 平面镜成像
【典例3】 (2023·惠安县模拟)某人站在试衣镜的正前方,朝
着试衣镜走近一段距离。则他在镜中的像( D )
A.逐渐变大,像距不变 B.逐渐变大,像距变小
C.大小不变,像距不变 D.大小不变,像距变小
D
【高分必备】
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由物体的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
距离无关;②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③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通过肉眼观察
到;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承接。
变式训练
5.(2023·连城县一模)如图所示正确的平面镜成像的图是( C )
A. B. C.  D.
C
 光的折射及色散
【典例4】 (2023·漳州模拟)选项图中,能正确反映光从空气
斜射向玻璃的光路图是( A )
        
A. B. C.   D.
A
【典例5】 (2023·台江区模拟)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真
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
虹霓之状”,这是光的 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红、 、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
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
色散 
绿 
【高分技巧】
光的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总是较大,即不论空气中的角是入
射角还是折射角,总要比其他介质中的角大 (垂直入射除
外)。
变式训练
6.(2023·思明区二模)如图,向右匀速行驶的动车桌面上有杯
水,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当动车加速
时( B )
A.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
B.入射角变小,折射角变小
C.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大
D.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小
B
7.(2023·集美区模拟)中国古代有很多光学成就。汉代,刘
安就在《淮南万毕术》中谈到:“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
其下,则见四邻矣”(如图所示),是简易的
的雏形。唐代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背日喷乎
水,成虹霓之状”,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完成了日光通过雨
滴的 实验。
潜望镜 
色散 
 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作图
【典例6】 (2023·荔城区模拟)请画出图中反射光线对应的入
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题图
答案图
答案图
【典例7】 (2023·宁德模拟)画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折射
光线,并标出折射角r。
题图
答案图
答案图
【典例8】 (2023·滨州)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
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题图
答案图
答案图
[提分技巧] ①使用尺规工具,规范作图;②光线——实线(带
箭头),辅助线——虚线。
[失分提示]
①忽视题目要求,不标注角度;②光路图错;③画图混乱;④
铅笔作图,光路不清晰。
变式训练
8.(2023·海沧区模拟)如图甲是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患者牙齿
内侧时的情景,请在图乙中画出牙医通过平面镜观察牙齿的光
路图。
题图
答案图
答案图
9.(2023·福州模拟)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向水,请画出反射光
线、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题图
答案图
答案图
10.(2023·连城县一模)如图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
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
道进行照明。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
到达A点的光路图。
题图
答案图
答案图
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剖析】
1.实验器材:可折纸板、激光笔、笔、平面镜、量角器等。
①纸板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②平面镜的作用:反射光线。
2.实验操作要点:
①纸板与镜面必须垂直放置;
②实验应在较暗环境中进行;
③可折纸板的作用: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
面内的问题;
④验证光路可逆的办法:将激光沿着BO方向射入,观察到光
线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⑤实验中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目的: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
普遍性。
3.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
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
射角。
4.评估与交流:
①为了实验的顺利进行,纸板表面应较粗糙(光在纸板上发生
漫反射)。
②若实验数据中反射角与入射角不相等的原因(误把入射光线
或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作入射角或反射角)。
③用带刻度的纸板进行实验的优点:便于直接读出和比较反射
角、入射角的大小。



 教材基础实验
【例1】 (2023·集美区模拟)夏日,海面将太阳光反射,波光
粼粼,如星星洒落海面。光发生反射时有什么规律?小明设计
了如图的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实验中,选择表面 的白色硬纸板,能更好观察
呈现的光路。
粗糙 
(2)实验中,硬纸板F需旋转到图乙中的位置 (选填字母
“a”、“b”或“c”),得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的结论。
b 




(3)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60°时,反射角为 。
30° 
(4)若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如图丙所示,将纸板向后倾斜一
个角度,入射光线沿AO方向入射,且呈现在纸板上。通过平面
镜观察光路,则看到情况与选项图中相符的是 。

C 
         
A. B. C.   D.
实验二: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剖析】
1.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在较暗环境中实验;
2.实验器材的选取:
①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透明,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选择薄玻璃板(避免蜡烛通过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出现两个
像,产生重影)
3.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5.玻璃板的放置要求(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否则未点燃的蜡
烛始终不能与像重合)
6.等效替代法的应用(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虚像)
7.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位于点燃的蜡烛一侧)
8.判断平面镜成虚像还是实像的方法(在成像处放置光屏,看像
能否承接在光屏上)
9.多次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间距离重复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结论
具有普遍性)
 教材基础实验
【例2】 (2023·福安市三模)小丽用身边的器材做“探究平面
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
于 。
(2)若棋子A的像看不清,下列措施中不能使像变清晰的
是 。(选填字母)
A.用手电筒照亮棋子A  B.用手电筒照亮棋子B
确定像的位置 
B 
(3)以下诗句描绘的现象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
是 。(选填字母)
A.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B.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C.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D 
(4)更换更合适的玻璃板重新实验,当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
重合时,位置关系如图乙,则物距和像距均为 cm。

9.00 
(5)将玻璃板向棋子A方向倾斜,此时棋子A的像在棋子B
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由此可知,小汽车
前挡风玻璃倾斜安装的目的是
。由问题(2)可知,小汽车夜间行驶时关掉车
内灯的目的是

上方 
避免车内物体在正前方成像,
影响司机视线 
减弱车内物体成像的清晰度,避免影响视
野 
实验三: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剖析】
1.实验操作:
①在较暗的环境中操作实验;
②用茶水或在水中加牛奶来显示光路。
2.光线的画法(在纸板上显示的光路上描两点,连接并标方向和
序号)
3.“三线共面”的判断 (转折光屏观察能否看到折射光线)
4.验证光路可逆 (将光逆着折射光线射入,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是否与原来的入射光线重合)
5.换用不同的介质并多次改变入射角,记录对应的折射角(为使
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教材基础实验
【例3】 (2023·德化县模拟)在“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和“探
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 ,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发生偏折。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 。
向左移动 
会 
烟雾 

(2)如图乙,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
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
和法线是否 。如图丙,他将光沿着AO方向射
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
射光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也逐步偏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
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 。当光沿着NO
方向射入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折射角为 度。
在同一平面内 
减小 
0 


1.(2023·广东)如图所示,在阳光照射下,广东省南澳岛北回
归线标志塔在地面上形成影子。影子形成的原因是( A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第1题图
A
2.(2023·北京)如图所示的光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墙上呈现人的影子
A
         
C.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   D.放大镜把字放大
3.(2023·北京)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BO是入射光,OA是反射光
B.AO是入射光,OC是折射光
C.∠AOM是入射角,∠BON是反射角
D.光若沿CO入射,将沿OA和OB射出
第3题图
B
4.(2023·镇江)《墨经》中最早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该现象
由于光的 形成。如图为书中绘制的示意图,要
让室内墙壁上的像看得更清楚,房间的亮度应较 。当
室外的人靠近小孔时,他在墙壁上所成像的大小将
变 。
直线传播 
暗 
大 
第4题图
5.(2023·泰州)如图所示,一只水鸟站在水中觅食,图中的黑
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倒影是因光的反射形成
的 像,且倒影看起来要“暗”一些,是因为有一部分
光在水面处发生了 而进入水中,人能从不同角度看
见水鸟是由于光照射在鸟身上发生了 。
直线传播 
虚 
折射 
漫反射 
第5题图
6.(2023·日照)一个底面镀银的球冠形玻璃球放置在水平桌面
上,其横截面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玻璃球冠上表面的M点通
过球心O射到球冠的底面N点。虚线PN为底面AB的法线。画出
该光线经底面AB反射后在球冠形玻璃球内外的光路图。
题图
答案图
答案图
7.(2023·贵州)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器材有:激
光笔、可折转光屏、平面镜和喷雾器。
(1)将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如图甲所示。激光笔的光束射
向平面镜上O点,在平面镜上方喷水雾,从前向后观察,可在
镜面上方看到 条光束。

2 
(2)将折转光屏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让入射光沿左半屏射到
O点,如图乙所示。要呈现反射光,需将右半屏向 (选
填“前”或“后”)折转。

前 
(3)保持入射点不变,多次改变入射方向,在光屏上记录每
次实验的光路aa'、bb'和cc',如图丙所示。为了研究反射光线
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发现左、右半屏相对应的光线关于转
轴对称,可将此对称轴视为 。同时根据光屏上的信
息可得结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

法线 
相等 
8.(2023·阜新)小新利用图甲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
点”实验。选用主要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白纸、刻度尺和黑色纸板等。

(1)实验时用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是

(2)实验中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
板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把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
璃板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蜡烛
A的像与蜡烛A 。
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 
大小相等 
(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每
次标记出蜡烛A和它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小新完
成的下列实验数据表格,在①、②处填写数据名称。

实验次
数 ①



蜡烛的像与蜡
烛的大小关系
1 6.5 6.5 …
2 4 4 …
3 5 5 …
蜡烛A与玻
璃板的距离
/cm 
蜡烛A的像
与玻璃板的距离
/cm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蜡烛A的像和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
离 。
(5)将黑色的纸板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小新在蜡烛A
侧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
相等 
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