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导学案
学 习 目 标
1.了解法律的产生和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近代的法律发展。 3.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有何意义。 4.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具体观点。 5.了解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基础知识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① 的产物。法律体现着② 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③ 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④ 方式。
2.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⑤ ,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⑥ 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⑦ 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① 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2.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② 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③ 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④ 因素。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⑤ 。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⑥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⑦ 的社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⑧ ,又具有⑨ 。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
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⑩ 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① 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2.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② 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③ 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④ 因素。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⑤ 。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⑥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⑦ 的社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⑧ ,又具有⑨ 。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
3.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⑩ 的体现。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① 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形成了以②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③ 。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新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④ 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⑤ 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人权的⑥ 取得巨大成就。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事实表明,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
2.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⑦ 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⑧ 。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小组合作(活动方式: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每组至少出一人回答问题其中一个问题。)
自主探究一:
有观点认为,法律是人类的重大发明,有些发明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然,法律则使人类学会如何用规矩来驾驭自己。
[探究任务]
1.请你根据所学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的角度,谈谈法律的产生和它的作用。
2. 我国古代和近代法律是如何发展的?
自主探究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资本主义法的本质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马克思说:“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思格斯说:“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探究任务]
1.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意义是什么?
2.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具体观点有哪些?
自主探究二:
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探究任务]
新中国法治建设有哪些成就?
二、课堂练习
1.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政策规范、社团规范等。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在主要内容方面的区别是
A.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
B.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C.法是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的规范性文件
D.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
2.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自原始社会末期至近代,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它以中国传统思想为理论基础,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学说的精华,下列中华法系发展的传导历程正确的是
①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并为历代所传承
②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邢鼎、书竹简等方式传布法律
④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3.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从草案制定到全国人大投票通过,历时三年有余。立法部门经常就立法草案征求内、外企和行业协会的意见,包括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颁布过程经历了长时间的审定和公开征求意见
①有利于公民有序参与立法过程,集中民智,反映民意
②有利于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③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增强司法权威与公正
④有利于广集民意与民智,推动政府科学行使立法权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针对当前一些领域存在的执法不公、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福州市制定全国首个“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地方标准,要求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该标准从2019年2月22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这一做法( )
A.健全了决策问贲和纠错制度
B.提高了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C.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
D.加强了对行政权力的司法监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集中表现为(  )
①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不断发展
②建立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④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拿破仑法典》反映了保护私有财产、废除法律面前的阶级差异等原则。这说明( )
A.拿破仑领导法国人民推翻了封建王朝
B.《拿破仑法典》在维护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拿破仑法典》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
D.拿破仑在法国实现专制统治
三、课堂检测
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程
2、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法的本质
3.法的基本特征
4.法的职能
四、课堂小结(思维导图)
五、课后练习
1.(改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集中表现为(  )
①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不断发展
②建立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④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原创)下列关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工人阶级和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②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
③其职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中
④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规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改编)《拿破仑法典》反映了保护私有财产、废除法律面前的阶级差异等原则。这说明( )
A.拿破仑领导法国人民推翻了封建王朝
B.《拿破仑法典》在维护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拿破仑法典》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
D.拿破仑在法国实现专制统治
4.(改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厉行法治要求( )
①加强法治宣传,放弃道德教化
②全体人民积极参与法治建设,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法治思维
③培养正确的权力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④自觉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5.(原创)下列图片展现了我国一段时间的热点事件,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是( )
A.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B.完善立法有法可依
C.法治改革不断深化 D.法治建设成就卓著
6.在网络空间,公民必须合理合法行使自己的表达权、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等权利。因为任何权利都是有边界的,必须要遵守一定的底线,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主要表明在我国(  )
A.公民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B.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
C.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D.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7.7月24日,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省委批转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工作的意见》的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其意义在于(  )
A.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推动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
C.促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D.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
8.(改编)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到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1999年“依法治国”载入宪法,到党的十六大“依法治国”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C.我国尚未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D.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