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导学案学 习 目 标1.了解依法治国的地位、意义。 2.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 4.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基础知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 ① 是治国之重器,② 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③ 建设。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⑥ 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⑦ ,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⑧ ,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坚持① 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② 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坚持③ 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④ 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推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坚持⑤ 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⑥ 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坚持依法治国和⑦ 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⑧ 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坚持从⑨ 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⑩ 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小组合作(活动方式: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每组至少出一人回答问题其中一个问题。)自主探究一:3月1日出版的《求是》刊发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文章《为赢得疫情防控胜利提供法治保障和服务》。文章第二部分围绕“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展开论述。文章称,“有力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必须靠法治,重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重视发挥法治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稳定器’、‘减压阀’的保障作用……中央依法治国委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明确了重点任务,作出了具体部署。”[探究任务]1. 依法治国的地位、意义是什么?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3.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自主探究二: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共十八以来依法治国取得成就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法治建设主要目标和任务就是通过建构以宪法实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提供指引和保障。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树立法律的权威,法律的权威首先源自个体对法律的价值认同。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弘扬法治精神、培育宪法文化,还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探究任务]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二、课堂练习1.2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让法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保驾护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建立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关于我国法治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②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宪法③党领导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④我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习近平强调:“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这表明( )①依宪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②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宪执政③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统一的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根据上述故事,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5.党的十九大后,反腐败不松劲、不歇脚。一方面,国家鼓励公民通过网络等平台提供线索;另一方面,国家对腐败高官依法严惩。这表明( )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参与民主决策③任何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履行同等的义务④公民要勇于并善于使用法律规定的监督权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②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③总目标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我国已经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保障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三、课堂检测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施措施四、课堂小结(思维导图)五、课后练习1.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条被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说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C.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依法治国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法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法治不仅要以相应的政策、组织和权力构架作为基础,而且其实现程度又受制于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法治不仅为政治建设提供权力运行的规则和依据,而且是政治的规范化表达。因此( )A.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法治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看待B.要把“五大发展理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个整体看待C.要把“老虎苍蝇一起打”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看待D.要把“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作为一个整体看待3.(改编)中共中央印发《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2018—2022年)》,着眼于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对今后5年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是推进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有利于( )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体现党纪大于国法 ②党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③强化依法治国,以法律的力量从严管党治党 ④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增强依法执政本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我国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是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②目的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③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④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②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③总目标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我国已经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保障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6.原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①依赖于村委会对国家事务的有效管理 ②要求村民普遍提高民主法治道德素养 ③有利于按照城市文明建设模式建设新农村 ④有利于更好地调动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内蒙古赤峰2019高二测试)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的健身意识逐步加强,广场舞风靡盛行。但广场舞制造的噪声饱受诟病,扰民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此( )①广场舞参加者应遵守社会公德,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 ②政府应完善市政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活动场所 ③社区居委会应遵照国家关于噪音的相关规定,对超出标准的娱乐活动进行禁止 ④人大应依法规范广场舞行为,加强对公共娱乐活动的执法检查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8.(改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下列说法能反映这一人才培养要求的是( )①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③君子怀德,小人怀惠。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④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