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导学案学 习 目 标(1)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基础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形成和发展:(1)形成: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_________、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2)发展:中华文化是我国_______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①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______。②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_________,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2.主要内容:(1)_______: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2)_______: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3)_______: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3.特点和影响:(1)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________、博大精深。(2)影响: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②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________,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_,也是我们最深厚的__________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1)原因:_____________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2)表现: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_____________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_________、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3)正确态度: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_________,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_______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_________。2.当代价值:(1)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___________。(2)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_____借鉴。(3)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_________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小组合作(活动方式: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每组至少出一人回答问题其中一个问题。)自主探究一:最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世界第八奇迹”的人,是时任巴黎市长的希拉克。1978年,他第一次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不禁赞叹:“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观赏后惊叹:“铜车马比我们宫廷的车马还要好!”约旦前国王侯赛因称:“这是人类的财富。”时任卢森堡首相的皮埃尔留言:“谢谢你们给我看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精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探究任务]1. 中华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中华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自主探究二: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随之而来的则是精神生活的匮乏。网络的发展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导致网络文化不能成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主体。在这个时候,《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具备正能量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节目应运而生。传统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正以其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民大众的喜爱,在全国形成了以古诗词为代表的古典文化新潮流。在这一文化潮流中,令人欣喜的是,青少年逐渐成为中流砥柱,在掀起一波波“诗词学习热”的同时,又掀起一波波“诗词创作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写作传统诗词的现象。[探究任务]1.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2.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哪些当代价值。3.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传统诗词走红的原因。二、课堂练习1.武术在中国历史悠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青少年喜爱。2020年1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将武术列入第四届青奧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是武术首次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有利于( )A.提升中国体育影响力,引领世界体育发展 B.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C.坚守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保持中华文化的特性 D.拓宽中华文化传播渠道,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2.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 处,位居世界第一。良渚文化是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古文化,距今5000多年,良渚古城遗址是古人在这里生活,建造城市,繁衍生息留下的故址。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中华区域文化相互借鉴,渐趋融合③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一睹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文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①得益于其深厚历史和独特文化价值 ②为文化遗产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涵③有利于促进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保护 ④意味着其经济价值能得以充分发挥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这些品牌耳熟能详,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这表明( )①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②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③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 ④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5.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天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起陶渊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这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 )①立足当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 ②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③传承经典文化,摒弃流行文化 ④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6.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三、课堂检测1、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四、课后习题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以下能充分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征的是(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2.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本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守望相助,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表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精神提供丰厚滋养 ②中华文化因其海纳百川而经久不衰③中华文化蕴含的优秀精神品质仍具时代价值 ④中华传统文化是能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之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许多重大观点具有天然的、内在的契合性,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知行合一”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等。这种契合性说明( )①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思想基础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引领发展方向的旗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 )①全盘吸收各种外来文化 ②抛弃传统文化,另辟新路 ③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坚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何以中国——中华古代文明暨《国家宝藏》”的展览,将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将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比拟为河水的“源”“流”“汇”,借助西周何尊、魏晋驿使图画像砖等130多件文物重宝,系统展现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质。该展览展现了(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各民族文化交融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③中华文明强大的延续性和坚定的文化自信 ④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使其成为人们修养道德、砥砺品格的精神来源。为此我们应( )①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③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 ④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传统村寨泼水、人象狂欢泼水、电音泼水……今年云南的泼水节在“云”上开泼!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直达“云”现场,也可以通过弹幕刷出“水滴”在线“云”过节。“云上过节”以不同的视角和形式展示了传统节日的魅力。“云过泼水节”体现了( )①传统节日要符合年轻人需求 ②文化创新能赋予文化新的活力③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④文化表现形式要坚持与时俱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原本》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17世纪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我国数学家徐光启开始将拉丁文本的《几何原本》翻译成汉语文本。《几何原本》全新的思维方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徐光启在翻译过程中创造的点、线、面、平面、曲线、钝角、锐角等中文数学术语十分贴切,至今仍为我国现代数学所沿用。可见( )①西方数学的传入开拓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新天地 ②文学艺术的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③传统文化只有借鉴西方文化才能百花齐放 ④不同数学思想的碰撞有助于数学的创新与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中国元素的文化盛宴,从吉祥物、会徽到火种灯、火种台,冬奥会的每一个元素几乎都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奥运融合。这种融合( )①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②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③体现了中华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④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