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2张PPT)2.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分离定律的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 存在,不相 ;在形成 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 中,随 遗传给后代。对融合配子配子分离配子温故知新2、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子一代 高茎豌豆( )配子 ( ) ( )DdDd1 : 13、F1自交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 ,配子结合是 的。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 ,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 。3:1高茎∶矮茎 =1∶2∶1DD∶Dd∶dd =温故知新相等随机问题探讨讨论:1、决定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会不会有影响?(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2、黄色的豌豆一定是饱满的、绿色的豌豆一定是皱缩的吗?观察园里的豌豆植株,孟德尔发现就子叶颜色和种子性状来看,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黄色圆粒的,一种是绿色皱粒的。实验现象:1、用纯种的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正反交,F1都是黄色圆粒;2、F1自交,在F2出现了亲本没有的性状组合:黄色皱粒、绿色圆粒3、F2四种性状之比: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①观察实验×黄色圆粒绿色皱粒PF1黄色圆粒绿色皱粒个体数:315 108 101 32比值: 9 : 3 : 3 : 1F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性状类型黄色、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皱粒是隐性性状F2的性状中出现了不同性状之间的自由组合实验现象① 每对性状是否仍遵循分离定律?② 9:3:3:1的性状分离比怎么解释?③ F2中为什么出现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性状?④ 不同性状发生了组合,是否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也发生了组合?提出问题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②分析问题: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①观察实验×黄色圆粒绿色皱粒PF1黄色圆粒绿色皱粒个体数:315 108 101 32比值: 9 : 3 : 3 : 1F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性状类型黄色:绿色=(315+101):(108+32)=416:140≈2.97:1≈3:1圆粒:皱粒=(315+108):(101+32)=423:133≈3.18:1≈3:1每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不同对性状互不干扰、独立遗传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 F2出现的四种性状的比:(黄色:绿色)*(圆粒:皱粒)=(3:1)*(3:1)9∶3∶3∶1从数学角度分析性状比例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扩 展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YYRRyyrrX黄色子叶用 Y 表示,绿色子叶用 y 表示;圆粒用 R 表示,皱粒用 r 表示。YRyr配子YyRrF1P性状①2种性状由2种遗传因子控制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F1(YyRr)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是多少时, F2产生的种子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实验现象作出假设提出问题YyRrYRyrYRYryRF1配子ry②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1 : 1 : 1 : 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③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分别是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例为1∶1∶1∶1 F11/4YR1/4Yr1/4yR1/4yr1/4YR1/4Yr1/4yR1/4yr1/16YYRR1/16 YYRr1/16 yyrr1/16 yyRr1/16 Yyrr1/16 yyRr1/16 yyRR1/16 YyRr1/16 Yyrr1/16 YyRr1/16YyRR1/16 YYRr1/16YyRR1/16 YyRr1/16 YyRr1/16 YYrr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4种纯合子各1/16,1种双杂合子4/16,4种单杂合子各2/16棋盘法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在F2的16种结合方式中,遗传因子组合形式有9种,性状表现有4种,其比例为9∶3∶3∶1YyRrYyrryyRryyrr子代1 : 1 : 1 : 1测交实验yrYRYryRyr配子YyRryyrrXP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三、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演绎推理实验现象作出假设提出问题验证假设演绎推理实验证据:测交实验证明假说是正确的性状组合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实际籽粒数 F1作母本 31 27 26 26F1作父本 24 22 25 26不同性状的数量比 1 : 1 : 1 : 1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③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分别是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例为1∶1∶1∶1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实验现象作出假设提出问题验证假设三、自由组合定律适用条件: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独立遗传的遗传因子的遗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①两大遗传定律在生物的性状遗传中______进行, _____起作用。②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________。同时同时基础方法 分离定律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测交法 杂合子(Aa)与隐性纯合子(aa)杂交,后代性状的比例为1∶1 双杂合子(AaBb)与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后代性状的比例为1∶1∶1∶1自交法 杂合子(Aa)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双杂合子(AaBb)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花粉鉴定法 取杂合子(Aa)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的特征并计数,比例为1∶1 取双杂合子(AaBb)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的特征并计数,比例为1∶1∶1∶1分 析验证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山柳菊豌豆(一)精心选择实验材料三、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一、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 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2.山柳菊繁殖方式复杂。3.山柳菊的花小,难以做人工杂交实验。1.自然条件下是纯种。2.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多。3.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4.籽粒多,利于数学统计。5.生长周期短,世代更替快。6.一般进行有性生殖。(二)精心设计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从一对性状到多对性状的研究。(三)科学的统计分析:3:1 1:1 9:3:3:1 1:1:1:1(四)首创测交实验: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可测F1的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五)创造性的使用科学符号:P表示亲本、×表示杂交等,更简洁、准确、清晰表达生物学概念。(一)精心选择实验材料:豌豆三、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一、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六)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时期 科学家 主要成就遗传学的诞生 1859年 达尔文 《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1866年 孟德尔 《植物杂交实验》,遗传学第一、二定律1883年 魏斯曼 提出“种质论”学说1900年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 多位 科学家 用月见草、玉米等做实验材料,证实了孟德尔实验结论。细胞遗传学时期 1909年 约翰逊 创造了“基因”一词,提出表型和基因型1933年 摩尔根 基因在染色体上,遗传学第三定律约翰逊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孟德尔的“遗传因子”——2、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3、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4、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5、基因型控制生物的表型,但基因型不能决定生物性状生物的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如:显性基因、隐性基因)表型(表现型)基因型(如:纯合子AA、杂合子Aa)等位基因(如:A与a)相同基因(如:A与A、a与a)(一)在育种上应用小麦的抗倒伏(D) 对易倒伏(d) 为显性,易染条锈病(T)对抗条锈病(t)为显性。小麦条锈病或倒伏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现有两个不同品种的小麦,一个品种抗倒伏但易染条锈病(DDTT);另一品种易倒伏但能抗条锈病(ddtt)。问题:利用杂交育种原理培育高产小麦品种。(用必要的文字和遗传图解说明)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ddttDDTT×PDdTt易倒伏抗条锈病抗倒伏易染病易倒伏抗条锈病F1易倒伏抗条锈病抗倒伏抗条锈病易倒伏易染病抗倒伏易染病F2DDttDdtt(一)在育种上应用:解题思路确定高产小麦品种:问题:利用杂交育种原理培育高产小麦品种抗倒伏、抗条锈病品种选亲本:DDTT与ddtt确定杂交方式: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到F2选择培育:培育出抗倒伏、抗条锈病的纯合子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二)在医学实践中: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可以依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从而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如: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P Aa × AaF1 aa1/4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 F2出现的四种性状的比:(黄色:绿色)*(圆粒:皱粒)=(3:1)*(3:1)9∶3∶3∶1从数学角度分析性状比例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扩 展F1( YyRr )自交, F2的基因型:先从一对性状的基因分析:Yy × Yy 1/4YY :2/4Yy :1/4yy再对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F2基因型 1/4 YY 2/4 Yy 1/4 yy1/4 RR 1/16 YYRR 2/16 YyRR 1/16 yyRR2/4 Rr 2/16 YYRr 4/16 YyRr 2/16 yyRr1/4 rr 1/16 YYrr 2/16 Yyrr 1/16 yyrrRr × Rr 1/4RR :2/4Rr :1/4rr1/16 YYRR2/16 YyRR2/16 YYRr4/16 YyRr1/16 yyRR2/16 yyRr2/16 Yyrr1/16 YYrr分 析对自由组合的分析F2中的基因型汇总分析:9/16Y R +3/16Y rr+3/16yyR +1/16yyrr=(1/16YYRR+2/16YyRR+2/16YYRr+4/16YyRr)+ (1/16YYrr+2/16Yyrr) + (1/16yyRR+2/16yyRr)+ (1/16yyrr)=(1/16YYRR+2/16YYRr+1/16YYrr)+ (2/16YyRR+4/16YyRr+2/16Yyrr)+ (1/16yyRR+2/16yyRr+1/16yyrr)=1/4YY(1/4RR+2/4Rr+1/4rr)+ 2/4Yy(1/4RR+2/4Rr+1/4rr)+1/4yy(1/4RR+2/4Rr+1/4rr)YYYYYYYyYyYyyyyyyy分 析对自由组合现象的分析F2中的基因型汇总分析:9/16Y R +3/16Y rr+3/16yyR +1/16yyrr=1/4YY(1/4RR+2/4Rr+1/4rr)+ 2/4Yy(1/4RR+2/4Rr+1/4rr)+1/4yy(1/4RR+2/4Rr+1/4rr)=(1/4YY+2/4Yy+1/4yy) · (1/4RR+2/4Rr+1/4rr)每对性状的F2基因型发生自由组合分 析对自由组合现象的分析F1( YyRr )自交, F2的表型:先从一对性状的表型分析:再对不同性状的表型自由组合:F2表型 3/4黄色(Y ) 1/4绿色(yy)3/4圆粒(R ) 9/16 黄色圆粒 (Y R ) 3/16 绿色圆粒(yyR )1/4 皱粒(r r) 3/16 黄色皱粒 (Y rr) 1/16 绿色皱粒(yyrr)Rr × Rr 3/4圆(R ) :1/4皱(rr)Yy × Yy 3/4黄(Y ) :1/4绿(yy)分 析对自由组合的分析=(1/2Y+1/2y)2·(1/2R+1/2r)2F2中的基因型汇总分析:=[(1/2Y+1/2y)·(1/2R+1/2r)] 2(1/4YY+2/4Yy+1/4yy) · (1/4RR+2/4Rr+1/4rr)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YR:Yr:yR:yr=1:1:1:1。成对基因分离:分离定律Yy分离:Y:y=1:1 Rr分离:R:r=1:1F1产生配子时,成对基因分离,不同对基因自由组合。雌雄配子随即组合=(1/4YR+1/4Yr+1/4yR+1/4yr)2=(1/4YR+1/4Yr+1/4yR+1/4yr) · (1/4YR+1/4Yr+1/4yR+1/4yr)分 析对自由组合现象的分析1、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将各组情况进行组合。2、利用“拆分法”分析自由组合类型 计算方法配子类型及概率 AaBbCC → AbC配子概率 ↓ ↓ ↓ ↓2×2×1=4(种) 1/2×1/2×1=1/4配子结合方式(雌配子种类数×雄配子种类数) AaBbCc×aaBbCC ↓ ↓ 8 × 2 = 16(种)分 析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类型 计算方法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概率 已知亲代为AaBbCc×aaBbCC,求子代基因型种类及aaBbCc出现概率: 子代表型种类及概率 已知亲代为AaBbCc×aaBbCC,求子代表型种类及与亲本AaBbCc表型相同的概率: 类型 计算方法根据子代表型比例推测亲本基因型(逆推) ①9∶3∶3∶1 (3∶1)(3∶1) (Aa×Aa)(Bb×Bb),则亲本组合类型为AaBb×AaBb;②1∶1∶1∶1 (1∶1)(1∶1) (Aa×aa)(Bb×bb),则亲本组合类型有AaBb×aabb或Aabb×aaBb;③3∶3∶1∶1 (3∶1)(1∶1) (Aa×Aa)(Bb×bb)或(Aa×aa)(Bb×Bb),则亲本组合类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④3∶1 (3∶1)×1 (Aa×Aa)(BB×__)或(AA×__)(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⑤1∶1 (1∶1)×1 (Aa×aa)(BB×__)或(AA×__)(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n对等位基因(完全显性)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亲本相对性状的对数 1 2 nF1配子种类和比例 2种(1∶1)1 22种(1∶1)2 2n种(1∶1)nF2表型种类和比例 2种(3∶1)1 22种(3∶1)2 2n种(3∶1)nF2基因型种类和比例 3种(1∶2∶1)1 32种(1∶2∶1)2 3n种(1∶2∶1)nF2全显性个体比例 (3/4)1 (3/4)2 (3/4)nF2中隐性个体比例 (1/4)1 (1/4)2 (1/4)nF1测交后代表型种类及比例 2种(1∶1)1 22种(1∶1)2 2n种(1∶1)nF1测交后代全显性个体比例 (1/2)1 (1/2)2 (1/2)n分 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常用解法——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根据P11图1-8,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F2中共有 种基因型,表型为黄色圆粒比例为 。(2)后代不同于亲本的表型占 ,和亲本相同的表型占 。(3)黄色皱粒中纯合体占 ,黄色圆粒中杂合体占 。9乘法定律: 3×3;9/16(3/4)×(3/4)3/89:3:3:1 不同于亲本:黄皱+绿圆=(3/4)×(1/4)+(1/4)×(3/4)5/81/3黄色皱粒=(3/4)×(1/4),YYrr=(1/4)×(1/4),故答案为:(1/16)÷(3/16)=1/38/91、求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已知基因型为AaBbCc ×aaBbCC的两个体杂交,能产生_____种基因型的个体;能产生_____种表现型的个体。2、求子代个别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几率已知基因型为AaBbCc×aaBbCC两个体杂交,求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 占的比例为________。1/1612要决---独立考虑每一种基因41/8练 习独立考虑每一种基因1、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与亲代相同的基因型占总数的( ),双隐性类型占总数的( )A.1/16 B.3/16 C.4/16 D.9/16CA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杂交,在F2中出现的性状中:(1)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总数的 。(2)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3)与F1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4)与亲本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9/161/47/163/8或5/83、假定某一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EEFf,此个体能产生配子的类型为 ( )A.5种 B.8种 C.16种 D.32种D练 习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 )基因之间的关系A.一对等位 B.两对等位C.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 D.等位4、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 ( )A.1/16 B.1/8 C.1/2 D.1/45、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 )A.10/16 B.6/16 C.9/16 D.3/16CDB练 习6、下列各项中不是配子的是( )A.HR B.YR C.Dd D.Ad7、具有基因型AaBB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与它们的两个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 )A.25% B.50% C.75% D.100%8、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上不能说明的是( )A.新基因的产生 B.新的基因型的产生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基因可以重新组合CDA练 习9、下列各组基因型中,表现型相同的一组是( )A、 AaBb和aaBb B、 AaBb和AABbC、 aaBb和Aabb D、 AABB和aabb10、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一组是( )A、A和B B 、A和A C 、a和a D、 A和a11、将高杆(T)无芒(B)小麦与矮杆无芒小麦杂交,后代中出现高杆无芒、高杆有芒、矮杆无芒、矮杆有芒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TtBb ttBbBD练 习(2022·广东高三模拟)假定4对等位基因(均为完全显性关系)分别控制4对相对性状,且4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则F2中与亲本表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D练 习1、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对于植物,自花传粉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自交方式;对于动物(一般为雌雄异体),自交更强调参与交配的雌、雄个体基因型相同。扩 展区分自交与自由交配2、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例:基因型为2/3AA、1/3Aa的动物群体进行随机交配,计算后代不同基因型的概率。后代 雌配子 5/6A 1/6a雄配子 5/6A 25/36AA 5/36Aa1/6a 5/36Aa 1/36aa杂合子 纯合子 显性纯合子 隐性纯合子 显性性状个体 隐性性状个体比例 1/2n 1-1/2n 1/2-1/2n+1 1/2-1/2n+1 1/2+1/2n+1 1/2-1/2n+1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的坐标曲线图 3、杂合子连续自交的结果(1)杂合子连续自交可以提高显性纯合子的纯合度,即提高显性纯合子在子代中的比例,也可以获得隐性纯合子。(2)举例: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后代的比例与代数的关系表示如图:扩 展区分自交与自由交配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不完全显性 共显性概 念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的性状介于显性和隐性之间 在杂合体中,一对遗传因子的作用都得以表现的现象举 例 纯合的红花植株(AA)和白花植株(aa)杂交,后代出现粉红花植株(Aa) 枣红马和白马的后代,同一个体身上既有枣红色毛也有白色毛扩 展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现象(如:高茎对矮茎为显性,Dd和DD都表现为高茎,属于完全显性的情况)从性遗传:遗传因子组成相同,但在雌雄个体中的性状表现不同。如:绵羊有角(H)为显性,无角(h)为隐性,在杂合子(Hh)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表现为无角。HH Hh hh♂公羊 有角 有角 无角♀母羊 有角 无角 无角复等位基因遗传: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形式的遗传因子(基因)有多个时,它们互为复等位基因。如人类ABO血型由IA、IB和i三个遗传因子决定,其中IA对i为显性、IB对i为显性,IA和IB共显性。性状表现(血型) 遗传因子组成AB IAIBA IAIA、IAiB IBIB、IBiO ii扩 展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现象(1)显性致死: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若为显性纯合致死,则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显性∶隐性=2∶1。(2)隐性纯合致死:隐性遗传因子纯合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这种情况下,个体中没有隐性性状的个体。(3)配子致死:致死遗传因子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含有该遗传因子的配子。配子致死可以是雄配子致死,也可以是雌配子致死。较常见的是雄配子致死,如图所示:3、致死问题分析——“和”小于4扩 展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现象3、致死问题分析——“和”小于16原因 AaBb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举例显性纯合致死 6∶2∶3∶1(AA或BB致死)4∶2∶2∶1(AA和BB致死)隐性纯合致死 3∶1(aa或bb致死)9∶3∶3(aabb致死)某种精子致死 (或不育) 3∶1∶3∶1(含A或B的精子致死)5∶3∶3∶1(含AB的精子致死)扩 展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现象比例和为16的特殊比F1(AaBb)自交后代表型的比例 原因分析 测交后代表型的比例9∶3∶3∶1 正常的完全显性 1∶1∶1∶19∶7 当两个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一种性状,其他的基因型表现另一种性状,即(9A_B_)∶(3A_bb+3aaB_+1aabb) 1∶312∶3∶1 只要A(或B)存在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 2∶1∶19∶3∶4 a(或b)成对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 1∶1∶2扩 展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现象F1(AaBb)自交后 代表型的比例 原因分析 测交后代表型的比例9∶6∶1 A或B单独存在时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即(9A_B_)∶(3A_bb+3aaB_)∶(1aabb) 1∶2∶113∶3 只存在某一种显性基因(如A)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余基因型表现为另一种性状,即(9A_B_+3aaB_+1aabb)∶(3A_bb) 3∶115∶1 存在任一显性基因时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即(9A_B_+3aaB_+3A_bb)∶(1aabb) 3∶110∶6 A或B单独存在时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即(9A_B_+1aabb)∶(3aaB_+3A_bb) 1∶1扩 展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现象2、显性基因的累加效应原因: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且显性基因的数目越多,效果越强。扩 展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现象序号 类型 计算公式已知 患甲病概率为m 则不患甲病概率为1-m患乙病概率为n 则不患乙病概率为1-n① 同时患两病概率 m·n② 只患甲病概率 m·(1-n)③ 只患乙病概率 n·(1-m)④ 不患病概率 (1-m)(1-n)拓展求解 患病概率 ①+②+③或1-④只患一种病概率 ②+③或1-(①+④)扩 展两种遗传病同时遗传时的概率计算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两种病都与性别无关)。一对夫妻都患有软骨发育不全,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和软骨发育不全,第二个孩子表现正常。假设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在遗传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请预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A.1/6 B.3/16 C.1/8 D.3/8B(2022·辽宁高三模拟)豌豆的花腋生和花顶生(受基因A、a控制),半无叶型和普通叶型(受基因F、f控制)是两对相对性状。现利用花腋生普通叶型植株甲、花顶生普通叶型植株乙和花腋生半无叶型植株丙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则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是A.AaFF、aaFF、AAff B.AaFf、aaFf、AAffC.AaFF、aaFf、AAff D.AaFF、aaFf、AaffC亲本组合 F1的表型及其比例甲×乙 花腋生普通叶型∶花顶生普通叶型=1∶1乙×丙 花腋生普通叶型∶花腋生半无叶型=1∶1甲×丙 全部表现为花腋生普通叶型菜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其花色中有色对无色为显性。一株杂合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海岛上,如果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且菜豆为一年生植物,则第四年时,海岛上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无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 )A.3∶1 B.15∶7 C.9∶7 D.15∶9思路点拨 明确菜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亲本是杂合子(Cc),菜豆为一年生植物,则第四年的开花植株为F3,按照连续自交三代计算。C(不定项)让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ABD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决定。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亲本组合是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F2中表型为黄色的个体基因型有21种C.F2褐色个体相互交配会产生一定数量的黑色个体D.F2褐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3D分 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常用解法——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用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作亲本杂交得F1,F1全为黄色圆粒,F1自交得F2。在F2中,①用绿色皱粒人工传粉给黄色圆粒豌豆;②用绿色圆粒人工传粉给黄色圆粒豌豆;③让黄色圆粒自交,三种情况独立进行实验,则子代的表型比例分别为A.①4∶2∶2∶1 ②15∶8∶3∶1 ③64∶8∶8∶1B.①3∶3∶1∶1 ②4∶2∶2∶1 ③25∶5∶5∶1C.①1∶1∶1∶1 ②6∶3∶2∶1 ③16∶8∶2∶1D.①4∶2∶2∶1 ②16∶8∶2∶1 ③25∶5∶5∶1D分 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常用解法——自交、测交和自由交配问题某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型比例是( )A基因 B基因↓ ↓A.白∶粉∶红=3∶10∶3 B.白∶粉∶红=3∶12∶1C.白∶粉∶红=4∶9∶3 D.白∶粉∶红=6∶9∶1C分 析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中异常分离比现象豌豆中,籽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y)和皱缩(r)为显性,现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YYRR×yyrr B.YyRr×yyrrC.YyRR×yyrr D.YYRr×yyrrC思路点拨 可将两对基因分开,单独研究每一对基因的遗传情况。根据F2的表型及比例可知黄色∶绿色=(9+3)∶(15+5)=3∶5,圆粒∶皱粒=(9+15)∶(3+5)=3∶1。解析:首先分析籽粒的形状,F2中圆粒∶皱粒=3∶1,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Rr,进而推知亲本杂交组合为RR×rr;再分析籽粒的颜色,亲本基因型为Y_和yy,则F1的基因型为Yy或Yy和yy,设Yy所占比例为x,则yy占(1-x),F2中黄色∶绿色=3∶5,则3/4x=3/8,x=1/2,即F1的基因型为1/2Yy、1/2yy,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根据以上分析,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纯合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合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后得F1,F1再自交得F2,若F2中绿色圆粒豌豆个体和黄色圆粒豌豆个体分别进行自交、测交和自由交配,所得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分别如下表所示:项目 表型及比例yyR_ (绿圆) 自交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5∶1测交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自由交配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8∶1Y_R_ (黄圆) 自交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5∶5∶5∶1测交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4∶2∶2∶1自由交配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64∶8∶8∶1分 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常用解法——自交、测交和自由交配问题由F3的表型及比例推测F2的基因型:F2表型 F2自交得到F3表型统计结果 推测F2基因型黄色 圆粒Y R . 1/16 YYRR2/16 YyRR2/16 YYRr4/16 YyRr全为黄圆,没有分离38株黄圆:1/1665株黄圆:2/16全为圆粒,子叶颜色分离为3黄:1绿全为黄色,籽粒性状分离为3圆:1皱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138株黄圆:4/1660株黄圆:2/16(9/16)分 析对自由组合现象的分析F2表型 F2自交得到F3表型统计结果 推测F2基因型黄色皱粒Y rr 1/16 YYrr2/16 Yyrr由F3的表型及比例推测F2的基因型:28株黄皱:1/1668株黄皱:2/16全为黄皱,没有分离全为皱粒,子叶颜色分离比为3黄:1绿(3/16)分 析对自由组合现象的分析F2表型 F2自交得到F3表型统计结果 推测F2基因型绿色圆粒yyR . 2/16 yyRr1/16 yyRR1/16 yyrr由F3的表型及比例推测F2的基因型:(1/16)35株绿圆:1/16全为绿圆,没有分离67株绿圆:2/1630株绿皱:1/16全为绿色,籽粒性状分离比为3圆:1皱全为绿皱,没有分离(3/16)绿色皱粒yyrr分 析对自由组合现象的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