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4.1.3 北方的民族交融 同步测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4.1.3 北方的民族交融 同步测试

资源简介

4.1.3 北方的民族交融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广袤无垠的北方草原上生活着许多游牧民族。他们大规模内迁发生在(  )
A.西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东汉、魏、晋时期 D.东晋时期
【答案】C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大规模内迁,内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C项东汉、魏、晋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大规模内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内迁。识记五胡内迁的相关史实。
2.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下列内容与此有关的是(  )
A.北魏迁都洛阳 B.北魏改用汉姓
C.北魏改穿汉服 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
【答案】D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其原因是孝文帝改革中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ABC三项与题干现象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北魏学习汉族礼法与题干现象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共同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
3.某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
①汉族人民使用胡床、圆凳 ②胡人穿汉服
③昭君出塞 ④蒙恬北击匈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昭君出塞是在汉朝,③错误;蒙恬北击匈奴是在秦朝,④错误;①②表述符合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D项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4.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下列几组朝代中,基本并存的一组是(  )
A.西周与东周 B.西晋与东晋 C.南朝与北朝 D.南宋与北宋
【答案】C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西汉(前220年—8年)与东汉(25年—220年)、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6年—420年)都是前后延续的朝代,不是并立的关系;北朝(386—581年)和南朝(420—589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并存的,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当时地域的不同。
ABD三项都是前后延续的朝代,不符合题意;
C项南朝与北朝基本并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朝代更迭相关知识的掌握。准确把握中国历史时间顺序是解题关键。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D.颁布均田制
【答案】A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迁都洛阳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A项迁都洛阳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情况、内容和历史意义。
6.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封建化的完成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北方民族的融合
【答案】D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北方民族大融合推动了孝文帝改革。为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进行了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又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ABC三项都不能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
D项北方民族的融合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答案】A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的时期,即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因此变法得到成功。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因此获得了成功。所以说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A项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灵活分析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归纳其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
8.中国古代每一个专制王朝都深深地烙上了“家天下”的印记,因此,一些史学家常把皇姓跟朝代名称合二为一,比如称唐朝为“李唐”、宋朝为“赵宋”,那么被称为“元魏”的应该是(  )
A.战国时期的魏国 B.三国时期的魏国
C.北魏 D.元朝
【答案】C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主要措施有: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贵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贵族联姻;采用汉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由于北魏孝文帝改本姓拓跋为元,因此历史上也称“元魏”。
A项战国时期的魏国错误,战国时期的魏国是受到姬姓魏氏的统治,因此按照题干说法,不可能被称为“元魏”,不符合题意;
B项三国时期的魏国错误,三国时期的魏国君主姓曹,因此这一时期的魏国又被后世史学家称为“曹魏”,不符合题意;
C项北魏被称为“元魏”,符合题意;
D项元朝错误,元朝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其皇族姓奇渥温氏,而且皇朝也不称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9.“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对鲜卑旧俗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这一方面的改革内容的是(  )
A.说汉语 B.穿汉服 C.改汉姓 D.迁都平城
【答案】D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迁都平城属于政治上的考虑,与改革鲜卑旧俗无关。
ABC三项均属于改革鲜卑风俗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D项迁都平城不属于孝文帝对鲜卑旧俗进行改革这一方面的改革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注意对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意义扎实掌握。
二、非选择题
10.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交融所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迁往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有哪些?
(2)“中原的部分汉族人迁往江南”给江南地区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因素?
(3)材料二、三反映了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两个诏令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分别是什么?
(4)这一改革与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答案】(1)匈奴、鲜卑、羯、氐、羌。(任答四个即可)
(2)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3)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止使用鲜卑语;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4)促进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及所学,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南迁中原,与中原民族融合,据此回答。(2)根据所学,从先进技术、劳动力和生活方式等传入分析。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孝文帝”“《魏书》”并结合所学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和材料三“一改姓氏”概括回答。
(4)根据所学,从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的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1)匈奴、鲜卑、羯、氐、羌。(任答四个即可)
(2)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3)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止使用鲜卑语;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4)促进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江南经济的开发和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
1 / 14.1.3 北方的民族交融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广袤无垠的北方草原上生活着许多游牧民族。他们大规模内迁发生在(  )
A.西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东汉、魏、晋时期 D.东晋时期
2.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下列内容与此有关的是(  )
A.北魏迁都洛阳 B.北魏改用汉姓
C.北魏改穿汉服 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
3.某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
①汉族人民使用胡床、圆凳 ②胡人穿汉服
③昭君出塞 ④蒙恬北击匈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下列几组朝代中,基本并存的一组是(  )
A.西周与东周 B.西晋与东晋 C.南朝与北朝 D.南宋与北宋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D.颁布均田制
6.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封建化的完成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北方民族的融合
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8.中国古代每一个专制王朝都深深地烙上了“家天下”的印记,因此,一些史学家常把皇姓跟朝代名称合二为一,比如称唐朝为“李唐”、宋朝为“赵宋”,那么被称为“元魏”的应该是(  )
A.战国时期的魏国 B.三国时期的魏国
C.北魏 D.元朝
9.“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对鲜卑旧俗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这一方面的改革内容的是(  )
A.说汉语 B.穿汉服 C.改汉姓 D.迁都平城
二、非选择题
10.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交融所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迁往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有哪些?
(2)“中原的部分汉族人迁往江南”给江南地区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因素?
(3)材料二、三反映了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两个诏令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分别是什么?
(4)这一改革与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大规模内迁,内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C项东汉、魏、晋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大规模内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内迁。识记五胡内迁的相关史实。
2.【答案】D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其原因是孝文帝改革中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ABC三项与题干现象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北魏学习汉族礼法与题干现象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共同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
3.【答案】D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昭君出塞是在汉朝,③错误;蒙恬北击匈奴是在秦朝,④错误;①②表述符合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D项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4.【答案】C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西汉(前220年—8年)与东汉(25年—220年)、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6年—420年)都是前后延续的朝代,不是并立的关系;北朝(386—581年)和南朝(420—589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并存的,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当时地域的不同。
ABD三项都是前后延续的朝代,不符合题意;
C项南朝与北朝基本并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朝代更迭相关知识的掌握。准确把握中国历史时间顺序是解题关键。
5.【答案】A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迁都洛阳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A项迁都洛阳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情况、内容和历史意义。
6.【答案】D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北方民族大融合推动了孝文帝改革。为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进行了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又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ABC三项都不能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
D项北方民族的融合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7.【答案】A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的时期,即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因此变法得到成功。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因此获得了成功。所以说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A项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灵活分析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归纳其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
8.【答案】C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主要措施有: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贵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贵族联姻;采用汉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由于北魏孝文帝改本姓拓跋为元,因此历史上也称“元魏”。
A项战国时期的魏国错误,战国时期的魏国是受到姬姓魏氏的统治,因此按照题干说法,不可能被称为“元魏”,不符合题意;
B项三国时期的魏国错误,三国时期的魏国君主姓曹,因此这一时期的魏国又被后世史学家称为“曹魏”,不符合题意;
C项北魏被称为“元魏”,符合题意;
D项元朝错误,元朝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其皇族姓奇渥温氏,而且皇朝也不称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9.【答案】D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迁都平城属于政治上的考虑,与改革鲜卑旧俗无关。
ABC三项均属于改革鲜卑风俗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D项迁都平城不属于孝文帝对鲜卑旧俗进行改革这一方面的改革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注意对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意义扎实掌握。
10.【答案】(1)匈奴、鲜卑、羯、氐、羌。(任答四个即可)
(2)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3)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止使用鲜卑语;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4)促进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及所学,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南迁中原,与中原民族融合,据此回答。(2)根据所学,从先进技术、劳动力和生活方式等传入分析。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孝文帝”“《魏书》”并结合所学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和材料三“一改姓氏”概括回答。
(4)根据所学,从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的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1)匈奴、鲜卑、羯、氐、羌。(任答四个即可)
(2)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3)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止使用鲜卑语;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4)促进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江南经济的开发和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