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一、单选题
1.《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
C.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D.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2.“霸主制度为中国维持了相当程度的秩序,避免了无中心的混乱。争霸的结果,一方面国家形态由西周瓦解后出现的不完整的功能和结构,转变为完整的主权国家;另一方面国家形态摆脱了血缘组织的残余,转变为领土国家。”由材料可以直接得到的信息是(  )
A.霸主制度有利于主权国家和领土国家的形成
B.对待春秋争霸需要辩证地加以看待
C.西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间争霸兼并不休
D.春秋的霸主实际上已经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3.《史记》关于夏朝历史的部分记载,其中提到了夏朝的军队、刑法、监狱等信息,由此可知(  )
A.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 B.夏朝采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的文明已经高度发达 D.夏朝已经具备国家的雏形
4.下列代表战役中,反映了武王伐纣相关史实的是(  )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
5.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7.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夏、商、周朝代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
A.盘庚迁殷 B.西周灭亡 C.武王伐纣 D.平王东迁
8.按照西周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期,郑庄公却享九鼎,这说明(  )
A.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
B.周王室失去了制鼎技术的垄断权
C.全国铜的产量巨大,便于制鼎
D.造鼎技术下移,生活水平提高
9.下列春秋霸主中在今天的山西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10.“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A.晋文公称 B.齐桓公称霸
C.越王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11.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这一年属于(  )
A.11世纪40年代 B.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
C.公元前10世纪40年代 D.10世纪40年代
12.“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首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奴隶制早期国家建立 B.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C.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D.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13.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
A.商朝 B.西周 C.西汉 D.东汉
14.《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此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
A.春秋争霸 B.商鞅变法 C.战国兼并 D.楚汉之争
15.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6.春秋时期,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你知道春秋时期的首霸是(  )
A.楚庄王 B.晋文公 C.齐桓公 D.宋襄公
17.下列国王的事迹中,能从正面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是(  )
①桀 ②汤 ③纣 ④周武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下列有关春秋时期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B.春秋时期社会比较安定
C.分封制逐步瓦解
D.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流
19.上联:商汤灭夏建亳都;下联:_____迁殷定国疆。下联应该填写的人物是(  )
A.夏桀 B.武王 C.纣王 D.盘庚
20.“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分封诸侯众多,离心离德 B.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霸主尊王攘夷,辅助弱小 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1.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商朝建立应该是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22.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公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此材料反映了(  )
①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③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④分封制逐渐瓦解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3.“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诗《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夏朝的建立标志着(  )
A.“天下为公”取代“天下为家”
B.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C.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D.禅让制取代世袭制
24.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在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此后一些诸侯竞相效仿。这一现象反映出春秋时期(  )
A.商汤灭夏、国人暴动 B.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C.七雄并立、逐鹿天下 D.诸侯争霸、秦灭六国
25.数轴记忆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是哪一朝代开始建立的时间(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
26.有个成语叫“助纣为虐”,意思是帮助别人干坏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下列人物与“纣”属于同一类的有(  )
A.禹 B.桀 C.汤 D.周武王
27.歌曲《国家》中唱到“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
A.有了人文始祖 B.大禹治水
C.学会用火 D.夏王朝建立
28.西周的建立者是(  )
A.周武王 B.周厉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29.在哪一次战役中,周部落消灭了商朝军队的主力(  )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
30.“这位修建酒池肉林、创造炮烙之刑的君主,对他的子民毫不关心,以杀戮人民为乐,最终在人民的怒火中自焚而死”。这位君主是(  )
A.夏桀 B.商汤 C.盘庚 D.商纣
31.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奴隶起义 B.自然灾害
C.统治残暴腐朽 D.少数民族入侵
32.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用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钱财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
A.周天子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B.周天子可以继续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诸侯成为霸主,取代了周天子
D.诸侯国对周天子继续存在纳贡义务
33.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C.《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精神》
D.《春秋争霸:加强了周天子的王权》
34.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其中首霸中原的是(  )
A.齐桓公 B.秦穆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35.在下列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桂陵之战 D.卧薪尝胆
36.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古代国家最早形成于(  )
A.商朝 B.西周 C.夏朝 D.秦朝
37.如图的“利簋”是一件重要的历史文物,簋腹内底铸铭文4行33字如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由此可见,这一文物可以用来印证(  )
A.纣王残暴 B.武王伐纣 C.分封诸侯 D.武王问鼎
38.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下图所示的形势图是(  )
A.商朝 B.西周 C.战国 D.秦朝
39.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提出“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历史发展有自己内在运作的规律。他所说的“桀亡”指的是(  )
A.商汤灭夏 B.武王征商 C.平王东迁 D.国人暴动
40.商代前期经常迁都,直到中期有一次迁都后其都城才基本稳定下来,这次迁都是将都城迁往(  )
A.亳 B.镐京 C.阳城 D.殷
41.下图是周初青铜器利簋上的铭文,上面有“武王伐纣”的记载,武王伐纣发生于(  )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841年
42.史书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
A.世袭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华夏族的形成 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43.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44.从夏、商两朝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统治者应该(  )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国力
45.“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五霸之首”。这里的“他”是指(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王嬴政
46.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国人暴动
47.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而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
A.盘庚 B.吕尚 C.周公 D.纣王
48.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  )
A.变法改革,富国强兵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
49.《三字经》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齐桓公魏国 B.晋文公齐国 C.齐桓公秦国 D.楚庄王秦朝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不符合题意;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不符合题意;
C.列国内乱,诸侯兼并,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春秋时期,讨伐由大的诸侯国来担任,周王还要派人慰问,九鼎原本是王室之物,是王权的象征,现在却被诸侯觊觎,这说明春秋时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周王地位下降,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霸主制度维持了相当程度的社会秩序,使国家形态转变为主权国家和领土国家。因此:A表述符合题意;
B材料中只提及霸主制度的积极影响,未提及其消极影响,不符合题意;
C材料中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D材料中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读材料的能力。难度较大,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3.【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军队、刑法、监狱等都属于国家机器,目的是镇压人民和奴隶的反抗。所以这些记载说明夏朝已经具备国家的雏形。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夏朝已经具备国家的雏形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夏朝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4.【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在牧野击败了商朝军队。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叫做西周。
ABD三项都没有反映武王伐纣的相关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牧野之战反映了武王伐纣的相关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牧野之战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牧野之战的史实。
5.【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部落时代”对应的是原始社会后期,“封建时代”对应的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西周采取分封制,建立诸侯国,“郡县时代”对应的是秦朝,秦朝推行郡县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秦朝,不符合题意;
C.西汉,不符合题意;
D.宋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这些内容,需要学生理解,不理解难以回答。
6.【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题干中“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文字、制造陶器和青铜器”是解题的关键,尤其是根据“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可知这是商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出现了甲骨文,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夏商周更替的有关知识。做题时,要读全题干内容,不能一看到题干中有“第一个王朝”,按中国史学观点去选“夏朝”。题干中的“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系统”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7.【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盘庚迁殷,不符合题意;
B.西周灭亡,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这就是武王伐纣,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平王东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的准确记忆来回答,重大事件时间要牢记。
8.【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开始实行分封制,确立起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而鼎是权力的象征,各等级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如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但诸侯只可用七鼎,等级森严,但到了春秋时期,郑庄公享用九鼎,这说明周王室的权力衰微,而诸侯势力崛起,相互争霸。
A.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实行分封制,确立起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到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古A项符合题意,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鼎的使用是有等级的,与制鼎技术无关,不符合题意,古B项错误;
C.结合所学知识,鼎的使用代表严格的等级制度,诸侯越过等级使用九鼎,说明的是“王室衰微,诸侯崛起”,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D.结合所学知识,题干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的现象,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周朝时期的相关史实。只要学生对西周分封制和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现象有所掌握即可。
9.【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齐桓公,主要封地在今山东地区;
B秦穆公,主要封地在今陕西地区;
C楚庄王,主要封地在今长江流域;
D晋文公,主要封地在今山西地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0.【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管仲相桓公……一匡天下”,这是说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故B符合题意。
晋文公成就了晋国霸业,越王勾践成就了超国霸业,楚庄王成就了楚国霸业,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就能答题。
11.【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每百年为一个世纪,大于99年,小于1000年的时间属于多少世纪的算法,是用百位上的数字加一,公元前1046年属于公元前11世纪。把一百年中前20年为初期,46年为40年代。因此公元前1046年属于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牧野之战的有关知识。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才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人民;商纣王对外征伐,耗费国力,百姓赋税繁重,受酷刑残害;周厉王、周幽王与民争利,朝政腐败。题干中的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是此类题的难点。
13.【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14世纪,商朝的国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所以商朝又名殷朝。商朝的青铜制造业发达,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故A符合题意;BCD有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殷商的有关史实。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殷”、“青铜冶炼”、“甲骨文”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14.【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齐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经济富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队,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故A符合题意;BCD有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有关史实。春秋时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15.【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故A符合题意;
商朝建立政权的时间为约公元前1600年;周朝建立政权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秦朝建立政权的时间为公元前221年;BC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夏朝建立的有关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课本附录上的“中国古代大事年表”是学生必记的内容,学生应准确识记。
16.【答案】C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C项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首霸,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17.【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夏桀和商纣王是古代历史上的著名的暴君,由于他们的残暴,失去了民心,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商汤和周武王是明君,体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
D项②④能从正面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夏商周的兴亡。需要灵活运用古代君主的事迹。
18.【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出现了争霸战争,导致了社会动荡,局势混乱。
ACD三项所述均符合“春秋时期”的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
B项春秋时期社会比较安定所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时期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9.【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周文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等,国力逐步强大。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历史上称武王伐纣;指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D项盘庚是下联应该填写的人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西周建立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周建立相关史实。
20.【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诸侯崛起,不再听从王命,王室财政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诸侯国的经济支持。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分封制逐步瓦解,他们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因此:
ABC表述与题意不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21.【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后期,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夏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重要的时间要牢记。
22.【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被分封的诸侯,郑庄公竟然冒犯君王,这说明到了东周时期,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对诸侯国的控制,也说明西周初年实行的分封制开始瓦解;但是此时还没有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铁制农具和牛耕还没有被使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注意细心辨别题肢,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3.【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天下为公”取代“天下为家”,不符合史实;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禹把位置传给儿子启,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早期国家建立起来,故选项符合题意;
C.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不符合史实;
D.禅让制取代世袭制,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读懂材料含义,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夏朝建立的意义;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
24.【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A.商汤灭夏、国人暴动,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春秋时期,作为诸侯的郑庄公享用天子的九鼎,由此可见,天子的威望受损,势力减弱,可是诸侯的势力增大,纷纷崛起,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七雄并立、逐鹿天下,不符合题意;
D.诸侯争霸、秦灭六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如果感觉有难度,可以拿备选项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5.【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月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建立商朝;月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史称西周;月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重要时间要牢记。
26.【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禹,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纣王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和他一样,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桀也是一位暴君,因此与“纣”属于同一类的有桀,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汤,不符合题意;
D.周武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基础知识要牢记。
27.【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有了人文始祖,不符合史实;
B.大禹治水,不符合史实;
C.学会用火,不符合史实;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28.【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建立者,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29.【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因此: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牧野之战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30.【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位国王,他在位期间统治残暴,修建酒池肉林以供取乐,还创造炮烙酷刑屠戮百姓。公元前1046年,周军与商纣决战与牧野,商纣军队倒戈,纣王自焚于鹿台。因此: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商纣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31.【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灭亡于夏桀的暴政,商朝灭亡于纣王的暴政,西周灭亡于周幽王的统治腐朽。因此: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夏、商、周灭亡的原因,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32.【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材料“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用筹集不出来……乞求鲁国出些钱财好办丧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从“乞求”可知天子还要依附强大的诸侯。因此:
A符合题意;BCD表述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参考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乞求”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也可用排除法作答。
33.【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办学开创了私学,为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抒己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春秋争霸,天子衰落,诸侯强大。因此:
AB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知识,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4.【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有关知识。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识记相关知识才是解题的关键。
35.【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因为纣王的残暴统治,在武王灭商的牧野之战,商朝的士兵的纷纷阵前倒戈,投降周军,商纣自焚,商朝灭亡。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武王伐纣的有关知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此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成为西周。选项中的“盘庚迁都”是商由中衰到中兴的转折点;“桂陵之战”是战国中期一次著名的截击战,创造了“围魏救赵”的战法;“卧薪尝胆”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故事,也不符合题干中“导致王朝更替”的要求。
36.【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夏朝建立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准确识记才是解题的关键。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37.【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纣王残暴,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武王征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应的课本上的武王伐纣,符合题意;
C.分封诸侯,不符合题意;
D.武王问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分析。解答时,读懂题干信息即古文的内容是关键,完全读懂有难度,可以抓住题干中的主要句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38.【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西周形势图,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把亲属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如齐、鲁、晋等,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片中的信息,由此得出是西周的分封制。
39.【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桀”是指夏桀,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汤灭夏的有关知识。夏朝后期,分布于河北、河南一带的商部落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联合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朝灭亡。
40.【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盘庚迁都的有关知识。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所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41.【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武王伐纣的有关知识。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历史上成为西周。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死记年代是关键。
42.【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世袭制的确立,不符合题意;
B.郡县制的确立,不符合题意;
C.华夏族的形成,不符合题意;
D.依据材料信息“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国号曰夏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大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需要依据题干信息理解回答。解答时,先看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信息判断出事件,再依据理解回答。
43.【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符合题意;
B.晋文公,不符合题意;
C.楚庄王,不符合题意;
D.秦穆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依据题干信息回答。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这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44.【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激化了阶级矛盾;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引发了人们的反抗,因此从两个朝代灭亡的原因中需要吸取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勤政爱民。
B项勤政爱民是从夏、商两朝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夏、商的史实,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夏、商两朝覆亡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勤政爱民。
45.【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ACD三项都不符合“春秋五霸之首”,不符合题意;
B项齐桓公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五霸之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春秋五霸,要求具备分析和识记的能力。准确识记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46.【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都城定在阳城,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也被称为夏禹,因此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夏朝建立。
A项夏朝建立应该是①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夏朝建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夏朝建立的史实。
47.【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A项盘庚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盘庚迁都。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48.【答案】C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当时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王室衰微,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出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ABD三项都不符合春秋时期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C项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时期的政治特征。要求学生具备综合理解能力。
49.【答案】C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国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七雄中最后胜出。
ABD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齐桓公秦国分别是“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1 / 1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一、单选题
1.《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
C.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D.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不符合题意;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不符合题意;
C.列国内乱,诸侯兼并,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春秋时期,讨伐由大的诸侯国来担任,周王还要派人慰问,九鼎原本是王室之物,是王权的象征,现在却被诸侯觊觎,这说明春秋时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周王地位下降,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霸主制度为中国维持了相当程度的秩序,避免了无中心的混乱。争霸的结果,一方面国家形态由西周瓦解后出现的不完整的功能和结构,转变为完整的主权国家;另一方面国家形态摆脱了血缘组织的残余,转变为领土国家。”由材料可以直接得到的信息是(  )
A.霸主制度有利于主权国家和领土国家的形成
B.对待春秋争霸需要辩证地加以看待
C.西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间争霸兼并不休
D.春秋的霸主实际上已经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霸主制度维持了相当程度的社会秩序,使国家形态转变为主权国家和领土国家。因此:A表述符合题意;
B材料中只提及霸主制度的积极影响,未提及其消极影响,不符合题意;
C材料中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D材料中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读材料的能力。难度较大,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3.《史记》关于夏朝历史的部分记载,其中提到了夏朝的军队、刑法、监狱等信息,由此可知(  )
A.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 B.夏朝采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的文明已经高度发达 D.夏朝已经具备国家的雏形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军队、刑法、监狱等都属于国家机器,目的是镇压人民和奴隶的反抗。所以这些记载说明夏朝已经具备国家的雏形。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夏朝已经具备国家的雏形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夏朝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4.下列代表战役中,反映了武王伐纣相关史实的是(  )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在牧野击败了商朝军队。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叫做西周。
ABD三项都没有反映武王伐纣的相关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牧野之战反映了武王伐纣的相关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牧野之战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牧野之战的史实。
5.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部落时代”对应的是原始社会后期,“封建时代”对应的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西周采取分封制,建立诸侯国,“郡县时代”对应的是秦朝,秦朝推行郡县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秦朝,不符合题意;
C.西汉,不符合题意;
D.宋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这些内容,需要学生理解,不理解难以回答。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题干中“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文字、制造陶器和青铜器”是解题的关键,尤其是根据“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可知这是商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出现了甲骨文,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夏商周更替的有关知识。做题时,要读全题干内容,不能一看到题干中有“第一个王朝”,按中国史学观点去选“夏朝”。题干中的“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系统”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7.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夏、商、周朝代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
A.盘庚迁殷 B.西周灭亡 C.武王伐纣 D.平王东迁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盘庚迁殷,不符合题意;
B.西周灭亡,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这就是武王伐纣,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平王东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的准确记忆来回答,重大事件时间要牢记。
8.按照西周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期,郑庄公却享九鼎,这说明(  )
A.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
B.周王室失去了制鼎技术的垄断权
C.全国铜的产量巨大,便于制鼎
D.造鼎技术下移,生活水平提高
【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开始实行分封制,确立起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而鼎是权力的象征,各等级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如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但诸侯只可用七鼎,等级森严,但到了春秋时期,郑庄公享用九鼎,这说明周王室的权力衰微,而诸侯势力崛起,相互争霸。
A.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实行分封制,确立起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到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古A项符合题意,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鼎的使用是有等级的,与制鼎技术无关,不符合题意,古B项错误;
C.结合所学知识,鼎的使用代表严格的等级制度,诸侯越过等级使用九鼎,说明的是“王室衰微,诸侯崛起”,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D.结合所学知识,题干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的现象,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周朝时期的相关史实。只要学生对西周分封制和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现象有所掌握即可。
9.下列春秋霸主中在今天的山西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齐桓公,主要封地在今山东地区;
B秦穆公,主要封地在今陕西地区;
C楚庄王,主要封地在今长江流域;
D晋文公,主要封地在今山西地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0.“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A.晋文公称 B.齐桓公称霸
C.越王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管仲相桓公……一匡天下”,这是说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故B符合题意。
晋文公成就了晋国霸业,越王勾践成就了超国霸业,楚庄王成就了楚国霸业,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就能答题。
11.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这一年属于(  )
A.11世纪40年代 B.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
C.公元前10世纪40年代 D.10世纪40年代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每百年为一个世纪,大于99年,小于1000年的时间属于多少世纪的算法,是用百位上的数字加一,公元前1046年属于公元前11世纪。把一百年中前20年为初期,46年为40年代。因此公元前1046年属于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牧野之战的有关知识。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才是解题的关键。
12.“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首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奴隶制早期国家建立 B.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C.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D.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人民;商纣王对外征伐,耗费国力,百姓赋税繁重,受酷刑残害;周厉王、周幽王与民争利,朝政腐败。题干中的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是此类题的难点。
13.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
A.商朝 B.西周 C.西汉 D.东汉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14世纪,商朝的国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所以商朝又名殷朝。商朝的青铜制造业发达,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故A符合题意;BCD有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殷商的有关史实。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殷”、“青铜冶炼”、“甲骨文”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14.《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此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
A.春秋争霸 B.商鞅变法 C.战国兼并 D.楚汉之争
【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齐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经济富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队,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故A符合题意;BCD有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有关史实。春秋时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15.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故A符合题意;
商朝建立政权的时间为约公元前1600年;周朝建立政权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秦朝建立政权的时间为公元前221年;BC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夏朝建立的有关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课本附录上的“中国古代大事年表”是学生必记的内容,学生应准确识记。
16.春秋时期,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你知道春秋时期的首霸是(  )
A.楚庄王 B.晋文公 C.齐桓公 D.宋襄公
【答案】C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C项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首霸,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17.下列国王的事迹中,能从正面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是(  )
①桀 ②汤 ③纣 ④周武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夏桀和商纣王是古代历史上的著名的暴君,由于他们的残暴,失去了民心,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商汤和周武王是明君,体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
D项②④能从正面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夏商周的兴亡。需要灵活运用古代君主的事迹。
18.下列有关春秋时期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B.春秋时期社会比较安定
C.分封制逐步瓦解
D.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流
【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出现了争霸战争,导致了社会动荡,局势混乱。
ACD三项所述均符合“春秋时期”的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
B项春秋时期社会比较安定所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时期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9.上联:商汤灭夏建亳都;下联:_____迁殷定国疆。下联应该填写的人物是(  )
A.夏桀 B.武王 C.纣王 D.盘庚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周文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等,国力逐步强大。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历史上称武王伐纣;指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D项盘庚是下联应该填写的人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西周建立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周建立相关史实。
20.“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分封诸侯众多,离心离德 B.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霸主尊王攘夷,辅助弱小 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诸侯崛起,不再听从王命,王室财政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诸侯国的经济支持。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分封制逐步瓦解,他们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因此:
ABC表述与题意不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21.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商朝建立应该是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后期,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夏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重要的时间要牢记。
22.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公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此材料反映了(  )
①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③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④分封制逐渐瓦解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被分封的诸侯,郑庄公竟然冒犯君王,这说明到了东周时期,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对诸侯国的控制,也说明西周初年实行的分封制开始瓦解;但是此时还没有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铁制农具和牛耕还没有被使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注意细心辨别题肢,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3.“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诗《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夏朝的建立标志着(  )
A.“天下为公”取代“天下为家”
B.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C.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D.禅让制取代世袭制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天下为公”取代“天下为家”,不符合史实;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禹把位置传给儿子启,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早期国家建立起来,故选项符合题意;
C.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不符合史实;
D.禅让制取代世袭制,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读懂材料含义,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夏朝建立的意义;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
24.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在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此后一些诸侯竞相效仿。这一现象反映出春秋时期(  )
A.商汤灭夏、国人暴动 B.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C.七雄并立、逐鹿天下 D.诸侯争霸、秦灭六国
【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A.商汤灭夏、国人暴动,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春秋时期,作为诸侯的郑庄公享用天子的九鼎,由此可见,天子的威望受损,势力减弱,可是诸侯的势力增大,纷纷崛起,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七雄并立、逐鹿天下,不符合题意;
D.诸侯争霸、秦灭六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如果感觉有难度,可以拿备选项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5.数轴记忆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是哪一朝代开始建立的时间(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月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建立商朝;月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史称西周;月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重要时间要牢记。
26.有个成语叫“助纣为虐”,意思是帮助别人干坏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下列人物与“纣”属于同一类的有(  )
A.禹 B.桀 C.汤 D.周武王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禹,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纣王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和他一样,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桀也是一位暴君,因此与“纣”属于同一类的有桀,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汤,不符合题意;
D.周武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基础知识要牢记。
27.歌曲《国家》中唱到“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
A.有了人文始祖 B.大禹治水
C.学会用火 D.夏王朝建立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有了人文始祖,不符合史实;
B.大禹治水,不符合史实;
C.学会用火,不符合史实;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28.西周的建立者是(  )
A.周武王 B.周厉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建立者,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29.在哪一次战役中,周部落消灭了商朝军队的主力(  )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因此: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牧野之战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30.“这位修建酒池肉林、创造炮烙之刑的君主,对他的子民毫不关心,以杀戮人民为乐,最终在人民的怒火中自焚而死”。这位君主是(  )
A.夏桀 B.商汤 C.盘庚 D.商纣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位国王,他在位期间统治残暴,修建酒池肉林以供取乐,还创造炮烙酷刑屠戮百姓。公元前1046年,周军与商纣决战与牧野,商纣军队倒戈,纣王自焚于鹿台。因此: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商纣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31.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奴隶起义 B.自然灾害
C.统治残暴腐朽 D.少数民族入侵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灭亡于夏桀的暴政,商朝灭亡于纣王的暴政,西周灭亡于周幽王的统治腐朽。因此: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夏、商、周灭亡的原因,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32.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用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钱财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
A.周天子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B.周天子可以继续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诸侯成为霸主,取代了周天子
D.诸侯国对周天子继续存在纳贡义务
【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材料“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用筹集不出来……乞求鲁国出些钱财好办丧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从“乞求”可知天子还要依附强大的诸侯。因此:
A符合题意;BCD表述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参考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乞求”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也可用排除法作答。
33.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C.《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精神》
D.《春秋争霸:加强了周天子的王权》
【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办学开创了私学,为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抒己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春秋争霸,天子衰落,诸侯强大。因此:
AB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知识,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4.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其中首霸中原的是(  )
A.齐桓公 B.秦穆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有关知识。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识记相关知识才是解题的关键。
35.在下列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桂陵之战 D.卧薪尝胆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因为纣王的残暴统治,在武王灭商的牧野之战,商朝的士兵的纷纷阵前倒戈,投降周军,商纣自焚,商朝灭亡。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武王伐纣的有关知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此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成为西周。选项中的“盘庚迁都”是商由中衰到中兴的转折点;“桂陵之战”是战国中期一次著名的截击战,创造了“围魏救赵”的战法;“卧薪尝胆”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故事,也不符合题干中“导致王朝更替”的要求。
36.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古代国家最早形成于(  )
A.商朝 B.西周 C.夏朝 D.秦朝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夏朝建立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准确识记才是解题的关键。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37.如图的“利簋”是一件重要的历史文物,簋腹内底铸铭文4行33字如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由此可见,这一文物可以用来印证(  )
A.纣王残暴 B.武王伐纣 C.分封诸侯 D.武王问鼎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纣王残暴,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武王征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应的课本上的武王伐纣,符合题意;
C.分封诸侯,不符合题意;
D.武王问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分析。解答时,读懂题干信息即古文的内容是关键,完全读懂有难度,可以抓住题干中的主要句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38.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下图所示的形势图是(  )
A.商朝 B.西周 C.战国 D.秦朝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西周形势图,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把亲属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如齐、鲁、晋等,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片中的信息,由此得出是西周的分封制。
39.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提出“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历史发展有自己内在运作的规律。他所说的“桀亡”指的是(  )
A.商汤灭夏 B.武王征商 C.平王东迁 D.国人暴动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桀”是指夏桀,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汤灭夏的有关知识。夏朝后期,分布于河北、河南一带的商部落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联合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朝灭亡。
40.商代前期经常迁都,直到中期有一次迁都后其都城才基本稳定下来,这次迁都是将都城迁往(  )
A.亳 B.镐京 C.阳城 D.殷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盘庚迁都的有关知识。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所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41.下图是周初青铜器利簋上的铭文,上面有“武王伐纣”的记载,武王伐纣发生于(  )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841年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武王伐纣的有关知识。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历史上成为西周。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死记年代是关键。
42.史书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
A.世袭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华夏族的形成 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世袭制的确立,不符合题意;
B.郡县制的确立,不符合题意;
C.华夏族的形成,不符合题意;
D.依据材料信息“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国号曰夏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大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需要依据题干信息理解回答。解答时,先看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信息判断出事件,再依据理解回答。
43.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符合题意;
B.晋文公,不符合题意;
C.楚庄王,不符合题意;
D.秦穆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依据题干信息回答。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这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44.从夏、商两朝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统治者应该(  )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国力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激化了阶级矛盾;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引发了人们的反抗,因此从两个朝代灭亡的原因中需要吸取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勤政爱民。
B项勤政爱民是从夏、商两朝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夏、商的史实,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夏、商两朝覆亡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勤政爱民。
45.“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五霸之首”。这里的“他”是指(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王嬴政
【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ACD三项都不符合“春秋五霸之首”,不符合题意;
B项齐桓公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五霸之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春秋五霸,要求具备分析和识记的能力。准确识记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46.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国人暴动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都城定在阳城,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也被称为夏禹,因此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夏朝建立。
A项夏朝建立应该是①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夏朝建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夏朝建立的史实。
47.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而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
A.盘庚 B.吕尚 C.周公 D.纣王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A项盘庚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盘庚迁都。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48.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  )
A.变法改革,富国强兵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
【答案】C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当时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王室衰微,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出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ABD三项都不符合春秋时期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C项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时期的政治特征。要求学生具备综合理解能力。
49.《三字经》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齐桓公魏国 B.晋文公齐国 C.齐桓公秦国 D.楚庄王秦朝
【答案】C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国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七雄中最后胜出。
ABD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齐桓公秦国分别是“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