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答案一.单选题1-4.CAAB 5-8.ABDA 9-12.DCCA 13-16.DCAB二.材料题17(1)①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②有梦想,就有希望。③有了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④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⑤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4分)(2)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②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③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任意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4分)(3)①要有梦想②要学会学习③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运用“成长的节拍”知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2分)18(1)小慧的言行是不对的。她①不懂得尊敬、理解妈妈;②不能理解妈妈行为中蕴含的爱;③不能正确化解亲子冲突。(任意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4分)(2)①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②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每点2分,4分)19(1)自强不息、无私奉献、吃苦耐劳、意志坚强、关爱他人等。(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2分)(2)①认识到生活难免有挫折。②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③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④增强生命中蕴含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⑤可以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⑥可以与他人建立联系,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任意答对2点得4分)①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②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③用认真、勤劳、坚持、责任书写生命价值④要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联系起来⑤拒绝贫乏,让生命充盈⑥让生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⑦拒绝冷漠,传递生命的温暖。(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4分)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1C,2B,3B,4C,5A,6D,7B,8D,9C,10A,11C,12A,13A,14C二、非选择题(32分)15.(10分)(1)用途:猎取动物(狩猎);采集植物果实。 (2分)时代:旧石器时代。 (1分)(2)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推广(出现)。 (1分)作用: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等。 (任选一点,1分)(3)书写材料:甲骨;青铜器物;简;帛等。 (任选一点,1分)贡 献: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任选两点,2分)(4)“他”:贾思勰。 “该书”:《齐民要术》。 (1+1分,错别字不给分)16.(12分)(1)特点: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交流;双向交流;互相借鉴;中国输出的是手工业技术,输入中国的主要是农作物和佛教等。(任选两点,2分)影响: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丰富了中原的生产和生活;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任选两点,2分)(2)情况:北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迁到南方地区。 (两点,2分)原因:北方地区寒冷;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 (任选两点,2分)(3)特点:各民族之间错居杂处;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农业技艺、畜牧经验和生活用品;北方各族学习中原汉族君主专制制度;民族隔阂减少,民族关系缓和;出现民族大交融局面。(任意两点,2分)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任选两点,2分)17.(10分)(1)字 体:小篆。 (1分)举两例: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修筑长城。 (任选两点,2分)7分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4-6分 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述比较准确2-3分 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0-1分 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2)【【评分说明】空白卷,或观点三观不正,或只写一句无关联的话,或只写标题,0分;有观点(三观正确),没有论述, 1分。有论点(三观正确),有论述(不一定准确), 2分。有论点(三观正确)2分起赋,引用材料中的史实并论述,一个加2分,两个加4分(史实最多4分)。有结论(三观正确),紧扣观点和论述进行总结,有适当升华,1分。没有结论或有结论,只是重复观点没有提升,0分。观点: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或类似观点,2分)(选择商鞅变法、统一文字、“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和孝文帝改革,任意两个事件,与下列论述大体对应)论述:①公元前365年,为了富国强兵,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变法主要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分)②为了适应国家统一需要,消除文字的差异,秦始皇命人制定统一的文字,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分)③公元前87年,为了改变“无为而治”的局面和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并成为大一统政权精神上的支柱。汉朝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2分)④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494年,他力排众议,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并进一步进行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与汉族联姻等。这些措施巩固了北魏对中原的统治,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2分)综上所述,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改革,能巩固统治,有力地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1分)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其中道德与法治60分,历史60分。2. 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3. 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做在其他区域无效。道德与法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回忆母校时说到:“我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博中(博学中学)度过的。因此,博中是我最感亲切的母校,他给予我培养和教育,对我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学时代( )A.是编织人生梦想的重要时期 B.是人生最美好的时代,要珍惜C.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D.我们只要认真学习,就能成才2. 中学生活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这里的“礼物”包括( )①新的机会和可能 ②新的老师和同学③新的学校和班级 ④新的目标和挑战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3. 从右图中可以汲取的人生智慧是 ( )①对他人评价不盲从 ②理性对待他人评价③他人评价都不正确 ④应拒绝所有他人评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 每个人都有习惯的学习方式方法。有人觉得早晨看书效率高,有人则觉得晚上看书效率高; 有人喜欢独自一个人看书,有人则喜欢在群体中学习。这启示我们( )①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②学习和所处环境、形式无关③学习态度可以随心所欲 ④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 认识自己很重要。右图启示我们( )①他人评价是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②公开自己的秘密才能被别人接纳③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发现自己④扩大盲目区有利于全面认识自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视频演讲中引用的这两句古诗告诉我们( )A.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B.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C.美好的友谊是一种亲密、单向的关系 D.友谊要以自我为中心7. 与朋友同行的路,有时并不平坦。当冲突发生时,不要只忙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试着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体现了处理冲突的正确策略是( )A.保持冷静 B.及时处理 C.坦诚交流 D.换位思考8.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网民规模为 9.89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70.4%,网上交友成为重要的交友方式之一。人们热衷网上交友的原因可能有( )①网上交友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②网上交友开辟人际交往新通道,拓宽朋友圈③网上交友更自由,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④网上交友总能够打开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一些人呈现出现实“社恐”、网络“社牛”的双面状态。他们线下社交意愿弱、能力差,面对面交流会紧张、焦虑; 而在社交网络中,他们表现欲望强烈、活跃度高,能快速和陌生人打成一片。要避免成为社交双面人,青少年应该做到( )①稳定情绪,懂得社交意义,广交朋友 ②修炼自我,提高社交能力,表里如一③远离网络,放弃社交需求,固守自我 ④防止极端,掌握社交技巧,亲近社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下列情境与评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情境 评论① 小叶忘记带作业, 老师批评了她, 她感觉很委屈。 老师的批评意味着不信任,会打击小叶的学习积极性。② 王老师电脑出故障了,小刚帮王老师下载、安装软件, 并教她如何使用。 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学生也应主动关心帮助老师。③ 新的数学老师与之前的老师在授课风格和方式上不同, 小丽不适应。 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要学会改变老师,让老师都变成我们喜欢的样子。④ 刘老师工作认真负责, 经常找学生谈心,帮学生解决烦恼,被同学们称为知心姐姐。 老师给了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 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观察如图统计示意图。针对师生交往中最突出的问题,可取的化解策略是 ( )①笑骂由人,沉默是金 ②选择时机,恰当表达③选择方式,坦诚交流 ④自我反思,言听计从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2.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从道德角度分析“孝”的依据是( )A.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统 B.孝亲敬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C.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表孝心 D.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也13.下列诗句与其蕴含的道理相匹配的是 (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命是可逆的②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生命是短暂的③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生命是顽强的④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生命是独特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4. 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以下行为符合“养护精神”要求的是( )①合理饮食,养成卫生习惯 ②关心时政,常看电视新闻③积极参加社区读书月活动 ④定期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③④15. 下列能体现生命接续的是( )①制作家谱,追忆先辈创业不易 ②妈妈给我生了个可爱的妹妹③积极互动,增进对朋友的了解 ④每周定期去敬老院做志愿者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6.某校对同学们进行了关于“生命教育”的调查。以下是部分数据。这些数据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生命至上,要提高自身安全保护意识 ②守住自己的心灵,用文化滋养精神家园③要学会向他人求助,挖掘生命的力量 ④关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第 17 题10分, 第 18题8分, 第 19题10分, 共28分)17.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10分)2023 年 10 月 26 日,神十七号成功发射。指令长汤洪波的成长故事充满了拼搏和奋斗的精神。他 1975 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小山村,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是他对航天事业充满了向往。为了早日实现飞天梦,汤洪波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模拟失重训练、72 小时睡眠剥夺训练……晚上训练到深夜对他来说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面对艰深难懂的专业知识,他索性用最原始的办法: 学不懂,就硬抄下来加强记忆。经过艰苦学习,汤洪波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航天飞行员。他的坚持和毅力让他两次登上“天宫”,也成为了年轻航天员们学习的榜样。(1) 请从梦想角度谈谈汤洪波的成长经历,给我们哪些启示 (4分,答出两点即可)(2) 从汤洪波的学习故事中,你发现学习的“秘诀”有哪些 (4分,答出两点即可)(3) 请运用“成长的节拍”知识,从不同角度谈谈你打算如何向汤洪波学习,做新时代好少年 (2分)18. 亲子共成长,是家庭教育最美好的样子。请分析下列情境中同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正确做法。(8分)今天下了小雪,天气非常寒冷,小慧妈妈早上起来叮嘱她穿上妈妈昨天准备的那件厚棉衣。小慧不想穿,觉得棉衣太厚不方便活动,就不耐烦地说:“你要穿你穿,我才不穿”,然后不耐烦地摔门而出。(1) 请你对小慧同学的言行进行评析。(4分)(2) 社区居委会准备制作“温馨提示卡”发放给居民,请你提出两条倡议。(4分)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江苏小伙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埋怨过、消沉过,但不愿成为家人累赘的他,开始摆摊、开店、学影视后期,练就一手绝活。2017年,他带领残疾人做自媒体、开网店。如今,他的工厂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永不服输!”2022-2023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辞:有人一生迟疑,从不行动;而你从不抱怨,只想扼住命运的喉咙。能吃苦,肯奋斗,有担当,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如一株小树在万木前迎来春光。在阴霾中,你的笑容给我们带来力量。(1) 陆鸿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分)(2) 陆鸿紧紧扼住命运的喉咙,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战胜挫折。(4分,答出两点即可)(3)“在阴霾中,你的笑容给我们带来力量”,请从生命角度谈谈陆鸿的事迹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4分,答出两点即可)历 史 试 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 著名考古学家王巍讲到:“考古最重大的三个问题: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其中农业起源是文明的基础。”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农业起源的是( )A. 北京人遗址发现的灰烬堆 B.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C. 东湖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D. 陶寺都城遗址出土的玉钺(yuè)2. 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文化遗址是( )A. 半坡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红山遗址 D. 大汶口遗址3. 作家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把中国人的活动历史分为:祖先被神灵化的“神话时代”、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说时代”、事实越来越多并且有文物验证但文字流传较少的“半信史时代”和有文字可查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按其划分法, “传说时代”应指( )A. 盘古开天辟地 B. 黄帝和尧舜禹时代C. 夏商周时期 D. 春秋战国时期4. 西周崇尚礼制,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作出规定:鼎和簋(guǐ)配合使用,天子为九鼎八簋簋街,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 西周社会的礼乐制度健全5. 在《甲骨文编》中“福”字有 50 种构型(右图为其中的三种),它们都是商周时期人们“双手捧酒献于祭台”的具象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这体现了( )A. 甲骨文生动形象的造字特点 B. 汉字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C. 甲骨文是体系完备的文字 D. 宴饮活动推动了文字诞生6. 工程浩大的都江堰,不仅奠定了两千年的防洪基础,而且使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到约七十万公顷,成都平原自此成为良田万顷的“天府之国”。这表明都江堰的修建( )A. 为秦朝完成统一奠定基础 B. 代表当时科技的最高成就C. 成功解决黄河流域的水患 D. 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7.“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在中国古代居民家中常常可见“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这类匾额或门联。古代家庭崇尚的积善、忠孝和耕读应是迎合( )A. 老庄之学 B. 孔孟之道 C. 墨家学说 D. 法家理论8. 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C. 行省制 D. 中央集权制9.与如图所示内容相吻合的大一统举措是( )A. 中央设立司隶校尉B. 地方设“十三州部”C. 大力实施“推恩令”D. 刺史制度10. 理清线索有利于把握历史知识。下面线索的主题是( )A. 东汉的兴衰 B. 东汉的衰亡C. 东汉的政治黑暗 D. 东汉的建立和灭亡11.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历史有准确的理解。对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发生在三国时期B.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C.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使北方再度陷人分裂和混战的状态12. 对下面的示意图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 )①图中的“汉末”指的是西汉末年 ②魏蜀吴三分天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统一③西晋结束分裂,完成了全国统一 ④东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又趋向统一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13.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 100万兆位。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 祖冲之 B. 张衡 C.阿基米德 D. 宋应星14.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 夏商周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二、非选择题(共32分)15.【工具与科技】(10分,以下材料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上册》)材料一:当时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 暖湿润, 野果、嫩叶丰美。这里常有动物出没, 如梅花 鹿、野马等。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制作各类工具。 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 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 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如左图。(1) 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 (2 分) 并回答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什么时代 (1分)材料二:如图(2) 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时期怎样的现象 (1分) 并概括这一现象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作用 (1分)材料三: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各种材料上。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简帛写成。……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 帛虽然清,但价格昂贵。以上两种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造纸的基本技术。东汉时,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 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的造纸术问世了——天下咸称“蔡侯纸”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纸问世之前古人的书写材料有哪些 (1 分) 并简述“蔡侯纸”对社会的贡献。(2分)材料四: “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 “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他”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4)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他”指的是谁 “该书”是什么书籍 (2分)16.【民族交融之路】(12分)材料一:交通既启,彼此的文明自然就有互相灌输的。 《汉书·西域传》说,当时的西域人本来不大会制铁,铁器的制造都是中原人教他们的。这件事对于西域的开发大有关系。在中原方面,则葡萄、苜蓿、安石榴等,都自西域输入……——张荫麟、吕思勉《秦汉历史的教训》和部编《中国历史·七上册》(1) 根据材料一,分析这一时期的中原与西域交流有何特点 (2 分) 这些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 (2分)材料二: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有哪两种基本情况 (2分) 并分析其原因。(2分)材料三: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这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上册》(3) 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有哪些历史特点 (2 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对中华民族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 (2分)17.【改革】(10分)中外各国古代历史相关改革措施(部分)公元前 365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公元前 221年 秦实现统一后,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制定全国通用文字公元前87年 汉武帝即位后,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494年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改革隋炀帝时 创立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确立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8世纪前期 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制度改革1069年 王安石变法(1)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秦朝统一文字的字体名称叫什么 (1 分) 秦朝还有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请举两例。(2分)(2) 请选择上述材料中相关联的两个事件,围绕“改革”话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7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历答案.docx 七道法答案.docx 湖北省黄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