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东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东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2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B C D C B A A B A D B A D
二、简要分析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8 分。
15(1)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1
分)
②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学习没有终点,我们要多读书,努力学习。(1
分)
③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接纳和欣
赏自己,做更好的自己。(1 分)
④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磨砺坚强的意志,敢于面对挫折,培养乐观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
性。(1 分)
评分细则:能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回答,意思表达正确本题可得 4 分,否则最多得 2 分。
(2)针对学习的困惑:学习是快乐的,也是辛苦的,学习是苦乐交织,我们经历了学习的
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
给我们的美妙享受;学习能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我们应学会学习,保持
学习的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善于用不
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等。(2 分)
针对网络交友的困惑:网络上的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网上交往有利有弊:超
越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拓展交往圈;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
要。但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我
们应慎重结交网友,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
要慎重。(2 分)
评分细则:能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回答,每个方面答出 2 点即可得 2 分。
三、实践与探究题(14分)
16(1)①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艰难的,生命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
圣的。
②我们应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
③我们应发现、挖掘自身的生命力量,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④我们应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
⑤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⑥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我们应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
生命得到滋养,充盈起来,活出生命的精彩。
⑦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
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在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4 分)
评分细则:能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回答,答出 4 点可得 4 分。
(2)我所期待的老师:(略)言之有理,积极向上可得 2分。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①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
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②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③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④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⑤我们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⑥尊重老师的劳动,虚心听取老师的教导;
⑦努力学习,以好的成绩回报老师;
⑧主动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等等(4 分)
评分细则:能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回答,意思表达正确本题可得 4 分,否则最多得 2 分。
(3)①元素:沟通。 理由:家庭相处中常有隔阂矛盾,沟通是解开心结最好的良药。
②元素:换位思考。 理由:彼此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求同存异。
③元素:包容。理由: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这需要家庭成员
之间相互包容。(4 分)
评分细则:元素每个 1 分,写出的理由与元素切合每个得 1 分。
{#{QQABDQAEoggoABAAAQgCEwW4CAEQkBEAAAoGQBAEMAIAyQNABAA=}#}七年级历史期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20 分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B A A A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C D D C D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21.(10 分)
(1)思想: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以法治国;强国弱民(4分)
(2)示例:改革的成败受到政治和经济条件影响(1 分)
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新
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
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2 分)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孝公
任用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奖励军功、统一度量和确立县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
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由于秦国历代统治者对
改革的持续支持,以及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商鞅变法取得了成功。(2分)
综上所述,改革的成败受多种因素影响。(1分)
22.(10 分)
(1)主要举措:秦始皇:修筑长城;设置岭南三郡(南征百越)(2 分)
汉武帝: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2 分)
(2)改革的措施:穿汉服;说汉话(2 分)
积极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 分)
(3)共同作用: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答促进民族融合给 1 分)
23.(10 分)
(1)作用:促进文化认同;加强中央集权;维持大一统局面(任写 2 点给 2 分)
根本原因:儒学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 分)
(2)变化:由集中分布在北方(黄河流域)到南北方分布趋于均衡(2分)
积极影响:促进江南地区(长江流域)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2分)
(3)因素:民族交融(民族融汇)(1分)
关系:大一统的过程中会出现政权分裂和民族融合;大一统是历史的大势所趋(2 分)
{#{QQABDQAEoggoABAAAQgCEwW4CAEQkBEAAAoGQBAEMAIAyQNABAA=}#}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七年级综合 II 试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各50分。考试时间为 10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 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道德与法治部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共 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 生命好像一场旅行。进入中学阶段,将是一段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人生旅程。中学时代
A.是享有人生出彩机会的最佳时期 B.具有超高的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
C.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D.每位同学都能抓住机遇超越自我
2. 杨旭,2023 年央视主持人大赛冠军。他自小对表演和新闻广播充满热爱,中学时代就立下了成为央视主持人的梦想,并成为他不断前行的力量。下列诗句与他的人生经历一致的是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少年自有凌云志,不负黄河万古流
C.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 2023年9月21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航天员老师们展示了球形火焰、奇妙“乒乓球”、动量守恒、 “又见陀螺”等实验。开设太空科普课是因为
A.太空是我们最好的学习场所
B.学习让我们更加独立和自由
C.能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D.太空授课需要磨砺坚强意志
4. 下列选项与图 1 寓意一致的是
A.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B.享受磨难,陶醉其中
C.借助外力,直面挫折
D.调节情绪,积极乐观
5. 不同的知识存在不同的记忆要求:有些知识需要理解内在意义,有些知识只需原封不动地记住,还有些知识不仅要理解,还要进行练习。这提醒我们
A.要在探索中明确学习的目标 B.要学会体验学习中的美好
C.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D.要在自主学习中培养能力
6. 古希腊德尔斐城的阿波罗神庙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下列做法不利于认识自我、做更好的自己的是
A.适当的时候展现自己的才华 B.想办法掩盖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C.广泛参与不断激发自我潜能 D.欣赏自己的独特、优点和努力
7.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演讲中引用的这两句古诗告诉我们
A.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B.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C.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 D.呵护友谊要尊重对方
七年级综合Ⅱ 第1页 共8页
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意味着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图2《时间去哪儿了》告诉我们要
时间去哪儿了
A.科学规划,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B.互相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C.集中精力,培养思考质疑的能力 D.分清主次,重要的事情都要先做
9. 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学会深度思考。下列对同学们在生活遇到的现象“微点评”正确的是
A.到图书馆阅读各类书籍——学习能时刻给人带来快乐
B.在网络论坛上欺凌他人——遵守网络空间的法律法规
C.从来不向好友分享学习资料———要竞争就不能有合作
D.给朋友建议但不替他做决定——建立友谊要开放自己
10. 在课堂上,最好的学生往往不是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而是积极提出问题的学生。能提出一个好问题,说明他有自己的思考、有看问题的不同角度,这对教师也是一种启发。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教与学是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B.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C.学会学习要及时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D.独立思考要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11. 周末,七年级的小雨写完作业后喜欢用手机浏览“学习强国”,关注一周时事。爸爸一看到他拿起手机就说: “马上就要考试啦,手机有什么好看的,多花时间复习功课!”小雨心里有说不完的委屈。对于这种现象,你给父母的建议是
A.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B.父母与我们沟通要迁就顺从我们
C.父母不要干涉我们的生活 D.要学会沟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
12. 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一般情况下,面对学习,我们的合理路径是
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②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③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 ④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
13. 守护生命需要我们在面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时,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下列方法正确的有
①不小心被热油烫伤,立即用冷水冲洗 ②假如我们遭遇地震,立即找掩护蹲下
③厨房闻到煤气泄露,立即打电话求助 ④住在高层发生火灾,要乘坐电梯逃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 生命可以永恒吗 同学们对此展开讨论。下列观点支持“生命是永恒的”有
①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②时间平凡而又珍贵,不要轻易地虚度光阴
③在人类生命接续中,我们应担当一份使命
④科学脊梁钱学森学成归国,立志报效祖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七年级综合Ⅱ 第2页 共8页
二、简要分析题: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说明。本题共8分。
15. 近年来,互联网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带来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通过东方甄选网络平台,我们认识了董宇辉。一路走来,他越过低谷,站过高峰,从一个普通大学生成为备受瞩目的顶级主播、东方甄选的高级合伙人。2023年12月19日,他应邀在清华大学进行了全英文演讲,展示了他的学识和才华,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关注。在众多的演讲中,他金句频出,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演 讲 金 句 启 示
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当你算数学时, 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当你上晚自习时,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 但,少年,梦要你亲自实现,世界你要亲自去看。未来可期,拼尽全力! ①
在无人问津之时,要做的就是多读书,潜心磨好手中的剑,要相信终有一天,知识不会辜负努力的你。 ②
万物皆有它的审美,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听所有人的意见,但要保留自己的判断。 ③
人生有一段路,一定要自己去走。 黎明前那一段天是最黑的, 但是只要再熬那么一会儿,天就亮了。耐心就是智慧。就连太阳光到达地球都需要八分钟,你急什么呢 那可是宇宙第一速度。 ④
(1)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上表。 (4分)
材料二:2023年12月23 日,财联社《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7.2%。初一(7)班王小萌同学说她主要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学习、听音乐和聊天交友。但最近她遇到了一些困惑(见图3)。
(2)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为王小萌同学释疑解惑。(4分)
七年级综合Ⅱ 第3页 共8页
三、实践与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提出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题共14分。
16. 孙颖莎,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世界乒坛首位“00后”冠军,现世界排名第一。2023 年她创造了“一年17冠”的神话,成为中国青年的榜样。某校七年级(1) 班的学生开展了以“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为主题的研讨活动,请你参与。
【追梦在路上】从籍籍无名的小女孩到备受瞩目的“小魔王”,孙颖莎的成长历程充满了曲折和奋斗.5岁开始踏上乒乓球之路,为练球每天4点起床训练,手上布满老茧,也曾遭遇严重的伤病困扰陷入低谷……但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她已经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员,更是一位坚韧不拔的斗士。她以自己的实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的骄傲,也成为中国的骄傲!
(1)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孙颖莎的奋斗历程带给我们怎样的生命思考 (4分)
【师恩似海深】孙颖莎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离不开一个人在身后默默地支持,那就是她的主管教练邱贻可。邱教练非常注重提高她的技术,帮助她增强信心。邱贻可还扮演着后勤、保姆、慈父、知心朋友的角色。当孙颖莎训练时,邱贻可就扮演扫地僧,帮莎莎清理地上的乒乓球。当孙颖莎比赛时,邱贻可就在场边把饮料瓶打开,放在最舒适的位置,以便于莎莎饮用。当孙颖莎拿着平板,看比赛录像时,邱贻可担心莎莎着凉,就脱下袄子,披在莎莎身上……周子贤同学说:难怪莎莎那么厉害,我可没她那么幸运,遇到这么好的老师!
(2) 你所期待的老师是怎样的 (2分) 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应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分)
【家和万事兴】孙颖莎的父亲是一位乒乓球爱好者,在家庭的熏陶下,她从小就对乒乓球有着浓厚的兴趣,逐渐展现出了对乒乓球的独特天赋。在父母的鼓励下,她开始接受专业的乒乓球训练,通过不断地努力和训练,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并逐渐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不断超越自己。父母的支持是她最坚强的后盾。
(3) 良好的家庭关系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请你参照示例,添加两个“家庭和睦”的元素并分别说明理由。 (4分)
七年级综合Ⅱ 第4页 共8页
历史部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1分,计 20分 。
1. 我国目前已经发现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其中生活在距今约 170 万年前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是
A. 元谋人 B. 蓝田人 C. 河姆渡人 D. 山顶洞人
2. 河南二里头夏都遗址出土了 3件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类似的铜牌饰还出现在甘肃天水、四川三星堆等地。据此可知
A. 夏朝统治区域非常辽阔 B. 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
C. 南北文化发展差异消失 D. 夏朝青铜制造技艺精湛
3. 原始社会和原始人类分别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 冶金技术的进步 B. 生活方式的转变
C. 饲养水平的提高 D. 生产工具的改进
4. 阳燧是中国古代取火用具。其利用太阳光取火是运用光的折射和聚焦原理完成的(如图一) ,故人们称之为阳燧。这反映了我国古代
A. 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 人民智慧的结晶
C. 手工业技术的发达 D. 经济的高度繁荣
5. 江苏出土的宜侯夨(ce)簋中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他祭祀用的美酒、美玉,代天子征伐用的红黑弓矢,赏赐其土田、山川以为封土,赏赐其前商王族、平民、奴隶等以为授民。该史料反映分封制的
A. 内容 B. 影响 C. 背景 D. 目的
6. 他任用管仲为相,“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成为春秋一霸。材料中的“他”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秦穆公 D. 楚庄王
7. 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下列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 农业技术发展演变 B. 社会生活物资丰富
C. 手工业产品的升级 D. 粮食产量大大增加
8.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活跃。某学派提出“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的主张。其体现的思想是
A. 为政以德 B. 无为而治 C. 朴素辩证法 D. 兼爱非攻
9. 战国时期,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大型水利工程相继兴修。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 封建国家的统一 B. 铁制工具的使用
C. 分封制不断瓦解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10. 图四为湖北云梦睡虎地 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的记载(部分)。
该记载可来研究
A. 春秋的兼并战争 B. 秦统一六国
C. 战国七雄的形成 D. 秦走向灭亡
11. 《三字经》这样描述秦朝: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从材料中可以得到信息有
A. 秦开启争霸战争 B. 秦亡于楚汉之争
C. 秦王朝二世而亡 D. 嬴政建立了秦国
12. 西汉初立,社会残破,连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将相大臣有时只能乘牛车出行。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 休养生息 B. 尊崇儒术
C. 以法治国 D. 盐铁官营
13. “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 汉朝科技的进步 B. 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C. 丝绸之路的开辟 D. 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14.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西汉政府曾在该地区
A. 修筑万里长城 B. 实行郡国并行制
C. 设置管理机构 D. 派班超父子经营
15.东汉初年,光武帝多次下诏释放囚徒、奴婢,禁止人口买卖。上述措施
A. 缓和了集团内部矛盾 B. 彻底解决了土地问题
C. 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D. 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16. 下列史实与图示中①相对应的是
A. 推行分封制 B. 张骞出使西域
C. 《史记》问世 D.“蔡侯纸”出现、
17.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他的笔记中出现了“三国鼎立”、 “北方各族的内迁”、“江南地区的开发”等关键词。他可能在研究
A. 夏商周的政治和经济 B. 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步建立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8. 《晋书·谢安传》载: “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材料中的破贼之战指的是
A. 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19. 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至齐梁时期,麦类作物的种植区域继续扩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南方土地肥沃
C.小麦产量较水稻高 D.政治中心南移
20.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自序》中说:“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及老成,验之行事”。这表明该书
A.内容丰富 B.取材广泛 C. 注重总结 D.老少皆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计30分。
21. (10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的部分主张
主张 出处
“入令民以属农(从事农耕),出令民以计战(追求战功)” 《商君书·算地》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商君书·定分》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商君书·弱民》
材料二 改革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往往比较复杂,又受到政治和经济等条件制约,不能追求一蹴而就,而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行。在改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的举措。保证中央权威,做到中央令行禁止,是改革成功、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摘编自白钢《科学总结历史上的改革经验》
(1) 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思想。 (4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以“改革的成与败”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6分)
22. (10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高祖(孝文帝) 曰:朕昨入城,见车上妇人冠帽而著小襦袄者,若为如此,尚书何为不察 澄曰:著犹少于不著者。高祖曰:深可怪也! 任城意欲令全著乎
—据《魏书·任城王元澄传》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据《魏书》卷七《高祖纪》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汉武帝在疆土开拓(或维护) 方面的主要举措。 (4分)
(2) 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的积极影响。 (4分)
(3)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位帝王各项措施的共同作用。 (2分)
23. (10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经汉武帝的推崇,由董仲舒等多人改造而成的"官方儒学"上升为政治显学和国家意识形态。官方儒学的产生给予了帝国的精英统一的文化和认同感,弥补了帝国控制能力的不足,这就是大一统局面在两千多年中能得以维持的关键。
————摘编自赵鼎新《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
材料二
—据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
材料三 回溯五千年来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成长发展, “历时性”地呈现先秦、魏晋南北朝等四次民族大融汇,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的大一统进程。政权分裂和民族融汇是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成长中难以避免的过渡路径,大一统则是它的升华趋势和发展成果。
—摘编自李治安《民族融汇与中国历史发展第二条基本线索论纲》
(1) 据材料一,概括儒学官方化的作用。 (2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推崇儒学的根本原因。 (1分)
(2) 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到西晋人口分布的变化。 (2分)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 (2分)
(3) 据材料三,概括促进大一统进程的因素。 (1分) 并指出“政权分裂和民族融汇”与“大一统”的关系。 (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