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统计调查(二)【教材版本】娄庆松.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娄庆松.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参考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娄庆松.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统计基础知识习题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程序,掌握统计调查问卷设计的一般要点。2.掌握采集统计数据的一般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按某一调查目的设计调查方案和问卷;2.能完成小型、简单的统计调查。【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和程序。教学难点:统计调查方案和问卷的设计。【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黑板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第一环节 导入(5分钟)上一节课,我们说到要评析统计原理考试情况,首先第一步要采分,那么,采集的分数应怎样反映出来呢?具体怎样完成呢?第二环节 新授课(70分钟)一、统计调查方案(一)确定调查的目的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调查﹨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用什么搜集哪些数据资料﹨什么调查方法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用处等。(二)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调查对象〈即统计总体〉调查单位〈即总体单位〉填报单位〈即负责回答或填报统计调查表的单位〉如:调查某市企业职工的生活情况,则调查单位是每一个职工,填报单位是每一个企业。(三)确定调查项目和选择调查工具1.调查项目:调查的内容,即标志如: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项目有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2.调查问卷/调查表 [讲解]结合P22表2-7、2-8(1)结构:表头 、表体、表脚(2)表式①单一表②一览表(四)规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1.调查时间即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即收集的资料从何年何月何日到何年何月何日止的资料。如,调查某公司2005年第四季度的营业额,调查时间为2005年10月1日到2005年12月31日。2.调查期限即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如; 以上调查规定在2006年1月6日前上报,则调查期限为6天。(五)安排调查的组织计划主要内容包括:1、调查的领导机构;2、参加的单位和人员;3、调查的方式方法;4、调查前的宣传教育;5、干部培训;6、调查资料的报送办法;7、经费预算与开支等。二、统计资料收集的方法(一)直接观察法——指调查人员深入现场进行观察、计数或测量以取得资料。(二)报告法——被调查单位利用各种原始资料和核算资料作为依据,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的方法。(三)访问法——通过口头、邮寄、网络、报刊和杂志等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取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可采取面对面、电话、邮寄、网络、在报纸杂志刊登的问卷调查等方法。(四)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一般有文字文献、数字文献、图像文献和声音文献)来收集资料。(五)问卷法——是调查者利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采集资料的方法。(开放性问题问卷)1.调查问卷的分类(封闭性问题问卷)(1)按问卷问题是否有答案分(“自记式”问卷)(2)按调查表格填写者身份分(“他记式”问卷)(3)按问卷调查传递方式分——报刊问卷、邮政问卷、送发问卷、访问问卷等2.调查问卷的提问项目应注意的问题:(1)提问的问题尽可能短(2)用词要确切通俗(3)一项提问只能包含一项问题(4)避免诱导性提问(5)避免否定形式的提问(6)避免敏感性问题3.调查问卷回答项目的设计方法:(1)两项选择法;(2)多项选择法;(3)顺序选择法;(4)评价尺度法;(5)双向列联法4.调查问卷的问题顺序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问题的安排应具有逻辑性(2)问题的顺序应先易后难(3)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4)开放性问题放在后面。第三环节 课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假定我们要调查我校在校学生的生活费收支状况,请写出你的统计调查方案。[评析]各组学生设计的统计调查方案。第四环节 小结(8分钟)1.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包含⑴确定调查目的;⑵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⑶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表;⑷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⑸制定组织实施计划。2.数据采集的具体操作方法⑴直接观察法⑵报告法⑶访问法⑷文献法⑸问卷法3.统计调查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⑴提问项目的设计 ;⑵回答项目的设计;⑶问题顺序的设计等 。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2分钟):假定“我校在校学生的生活费收支状况”的统计调查方案中确定,采用调查问卷收集资料,请你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板书设计】(第一节统计调查(二)一、统计调查方案内容及程序: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表→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制定组织实施计划二、数据采集的具体操作方法)(提问项目设计) (应注意) (统计数据采集方法)(回答项目设计) (直接观察法) (问卷法)(问题顺序设计) (报告法) (文献法)(访问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