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参数估计(二)(教案)高教版(第四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2 参数估计(二)(教案)高教版(第四版)

资源简介

【课题】参数估计(二)
【教材版本】
娄庆松.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娄庆松.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参考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娄庆松.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统计基础知识习题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必要抽样数目的意义和计算
2、了解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能力目标:能进行必要抽样数目的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必要抽样数目的意义和计算
教学难点: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教学途径】
1、利用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懂得通过极限抽样误差与抽样数目的关系去确定样本容量。
2、对各种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之只作简要介绍。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PPT
演示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导入(5分钟)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总体参数的抽样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区间估计 ;总体成数的区间估计≤P≤。但样本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抽样估计效果。
第二环节 新授课(70分钟)
四、样本容量的确定
[讲解](5分钟)
确定样本容量是指定抽样调查方案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是因为:
(1)样本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抽样估计效果。
[提问]如果样本容量太小或太大,会如何影响抽样估计效果?
[学生思考,教师归纳]
(2)样本容量的大小又关系到抽样的费用核算。
[提问]如果样本容量过大、调查单位增多,调查成本会怎样变化?
[学生思考,教师归纳]
(一)影响抽样数目的因素(15分钟)
[讲解]
影响抽样数目的因素有:
1.被调查标志的变异程度,即总体标准差
[提问]值越大,必要抽样数目怎样变化?;值愈小,必要抽样数目又怎样变化?
[学生思考,教师归纳]
2.允许误差(极限误差),即的数值
[提问] 值大样本单位可以抽少一些还是多一些?,值小则要抽少一些还是多抽一些?
[学生思考,教师归纳]
概率t
[提问] t值愈大,要求把握程度愈高,则要多些样本单位还是少些?反之亦然。
[学生思考,教师归纳]
4.抽样方法
[讲解]
在相同条件下,重置抽样需要多抽一些样本单位,不重复抽样可以一些样本单位。
抽样的组织方法
[讲解]
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等距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阶段随机抽样等都是抽
样的组织方式。由于采用的组织方式不同,必要抽取数目也不相同。
(二)简单随机抽样必要抽样数目的计算方法
[讲解]
抽样数目n的确定是由极限抽样误差的关系式变换而来的,也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种计算方法。
重复抽样的抽样数目公式(20分钟)
(1)平均数的必要抽样数目。
由             
得               
两边平方            
[演示] P101例 某县进行农村经济调查,已知农户平均年收入标准差(Sx)为30元,要求把握程度为95.45%,允许误差(△x)为5元,试计算应抽取的样本户数。
[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
已知 (查表)
则            (户)
(2)成数的必要抽样数目。
[演示] P101例 抽样调查一些产品的合格率。根据过去的资料,产品合格率为97%,现在要求允许误差(△x)不超过1.5%,要求的把握程度为95%,计算需要抽查多少产品?
[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
已知 p=0.97, 1-p=0.03, △p=0.015, t=1.96 (查表)
则    
2.不重复抽样的抽样数目公式(15分钟)
(1)平均数的必要抽样数目。
[演示] P102例 如前例某县农村经济调查资料,还已知被调查总体为1000个农户,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数目。
[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
已知 N=1000,Sx=30, △x=5,t=2
则    (户)
若被调查总体为2000个农户,则
     (户)
以上结果表明,总体单位数越大,不重复抽样和重复抽样的必要抽样数目越接近。
(2)成数的必要抽样数目。
第三环节 课堂练习(20分钟)
P68计算题第16题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教师评析]
第四环节 小结(8分钟)
1、影响抽样数目的因素
2、简单随机抽样必要抽样数目的计算方法
抽样方式 平均数 成数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2分钟):使用配套《统计原理习题集》:
(1)P57 思考题第9题
(2)P57填空题29题
(3)P58 单选题27-30题
(4)P64 多选题第25、26题
(5)P68计算题第18、19、26、29、30题
【板书设计】
1、影响抽样数目的因素 2、简单随机抽样必要抽样数目的计算方法 抽样方式平均数成数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