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统计指数概述(教案)高教版(第四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统计指数概述(教案)高教版(第四版)

资源简介

第六章 统计指数
【教材版本】
娄庆松.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统计原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娄庆松.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教育部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统计原理教学参考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娄庆松.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统计原理习题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教材分析】
统计指数是反映现象变动和进行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习本章要了解和掌握指数的概念、意义和分类;着重掌握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掌握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之间的变形关系以及各种平均指数的应用;能熟练运用指数体系对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与推算。
【教学途径】
精讲多练,注意指标之间的联系,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实操技能。
第六章 《统计指数》课时分配表
章 节 课 题 课时
第六章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2课时
第六章第二节 综合法总指数的编制(一) 3课时
第六章第二节 综合法总指数的编制(二) 4课时
实践课 3课时
总计 12课时
【课题】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教材版本】
娄庆松.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娄庆松.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参考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娄庆松.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统计基础知识习题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指数的概念和作用;
2.理解指数的分类;
能力目标:1.举例说明狭义的指数;
2.区别个体指数与总指数、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统计指数的概念;
2.统计指数的种类;
3.个体指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统计指数的种类
【教学途径】
用具体实例解释抽象概念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1.制作PPT课件
2.谈话导入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训练法。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导入(5分钟)
[提问]:请大家谈谈你们认识的统计指数有哪些。
[教师点评] 我们身边的统计指数有:物价指数、股票价格指数(如上海证券交易指数、恒生指数等)
第二环节 新授课(70分钟)
[讲解]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10分钟)
广义的指数:指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如:物价指数、股价指数、增长率、发展速度
狭义的指数:反映总体现象中不能直接加总与不能直接对比的不同事物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数量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如:物价指数、股价指数
二、统计指数的种类(40分钟)
(一)按其反映对象的范围不同分:
1.个体指数:反映个别事物变动的相对数。
2.总指数:综合反映多种(或全部)社会现象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举例] 我校小卖部几种商品的销售量和价格资料如下:
商品 名称 计量单位 单 价(元) 销 售 量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乐之饼 雀巢冰爽茶 香 肠 包 瓶 条 3.50 3.00 1.00 3.00 3.00 1.20 8 30 25 14 32 20
合 计 —— —— —— —— ——
若计算某一种商品的单价变动就是个体指数,计算所有商品的价格变动就是总指数。
2.总指数按表现形式分 综合法总指数
平均法总指数
(二)按指数所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不同分:
1.数量指标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规模、总量变动的相对数。(由数量指标计算
得来的指数)
如:销售量指数、产量指数(统称为物量指数)
2.质量指标指数:说明质量指标变动的相对数。(由质量指标计算得来和指数)
如:价格指数、单位成本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三)按指数所用基期不同分:
环比指数:是指在指数数列中,以前一时期作为编制指数的基期的指数。
定基指数:是指在指数数列中,以某一固定时期作为编制指数的基期的指数。
▲个体指数的计算: (熟练掌握)
K—— 个体指数
q—— 物量(产量、销售量)
Kq—— 物量个体指数
q1—— 报告期物量
q0—— 基期物量
则:产量个体指数:Kq = q1/q0
产量是数量指标,因此,Kq是数量指标个体指数
p——价格
z——单位成本
则:价格个体指数:Kp = p1/p0
单位成本个体指数:Kz = z1/z0
价格和单位成本都是质量指标,因此,Kp、Kz都是质量指标个体指数。
三、统计指数的作用:(10分钟)
[教师指导] 1.可以从对股价指数的理解入手理解统计指数的作用
2.根据上例小卖部几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对销售额的影响考虑
[分组讨论] 统计指数的作用:
(一)能够反映复杂现象总体的综合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当指数(百分比)>100%时表示事物上升变动;
当指数(百分比)<100%时表示事物下降变动;
大于或小于100%数值表示事物上升或下降的程度。
(二)分析多项事物复杂现象的总变动中,各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方向、影响
程度和绝对效果
商品销售额 = 商品销售量×商品价格
复杂现象 因素现象
分析销售量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对销售额变动的影响以及价格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对销售额变动的影响。
[课堂练习] (10分钟)
我校小卖部几种商品的销售量和价格资料如下:
商品 名称 计量单位 单 价(元) 销 售 量
基期 报告期 个体指数% 基期 报告期 个体指数%
乐之饼 雀巢冰爽茶 香 肠 包 瓶 条 3.50 3.00 1.00 3.00 3.00 1.20 85.71 100 120 8 30 25 14 32 20 175 106.67 80
合 计 —— —— —— —— —— —— ——
据以上资料分别计算三种商品的单价个体指数和销售量个体指数。
乐之饼单价个体指数Kp = p1/p0=3/3.5=85.71% 乐之饼销售量个体指数Kq = q1/q0=14/8=175%
雀巢冰爽茶单价个体指数Kp = p1/p0=3/3=100% 雀巢冰爽茶销售量个体指数Kq = q1/q0=32/30=106.67%
香 肠单价个体指数Kp = p1/p0=1.2/1=120% 香 肠销售量个体指数Kq = q1/q0=20/25=80%
[学生回答问题] 计算结果分别说明什么?
[思考、分组讨论] 1.乐之饼单价下降但销售量增加,这两项变动对销售额有什么影响?
2.同理,其他两种商品对销售额的影响又如何?
第三环节 课堂练习(5分钟)
配套《统计基础知识习题集》,多项选择题:2、5、6
[由于这三题答案中出现“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课本没有介绍,教师需作解释。]
指数按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动态指数:反映两个时期同一现象数量变动情况的指数。
静态指数:反映不同地区同一现象数量对比情况或经济工作实际完成与计划任务情况对比的指数。
第四环节 小结(8分钟)
一、指数的概念
二、指数的种类
(一)按所说明现象范围分: 总指数、个体指数
(二)按所说明现象性质分:
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
(三)按指数所用基期分:
环比指数
定基指数
●个体指数的计算:
产量个体指数:Kq = q1/q0
价格个体指数:Kp = p1/p0
单位成本个体指数:Kz = z1/z0
三、指数的作用:P143
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2分钟):
使用配套《统计原理习题集》:
P114 填空题:1——4
P116 单项选择题:1——6
P120 多项选择题:1、3、4、7、8、9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一、指数的概念 广义: 狭义: 二、指数的种类 (一)按所说明现象范围分: 总指数、个体指数 (二)按所说明现象性质分: 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 (三)按指数所用基期分: 环比指数 定基指数 个体指数的计算:产量个体指数:Kq = q1/q0 价格个体指数:Kp = p1/p0 单位成本个体指数:Kz = z1/z0 三、指数的作用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