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9.1生活需要法律 课件(共23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9.1生活需要法律 课件(共23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9.1 生活需要法律
七年级下册
如何建设美好集体?
怎样在担当中成长?
在集体中承担责任的意义?
温故知新
政治认同: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法治观念: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权。
健全人格:从生活中的事例去体会法律的作用,并进一步理解公平正义的内涵。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新课引入
5月6日,“老人故意推倒摩托车案”车主陈先生终于收到16704元赔偿。2022年6月25日,陈先生的摩托车被一老太故意推倒,她态度强硬拒不赔偿,陈先生坚决维权。
今年1月24日,肇事老人在医院去世。陈先生没有放弃,起诉老人遗产继承人朱先生。3月24日,该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当庭宣判被告朱先生在继承陆老太遗产范围内承担赔偿原告陈先生摩托车损16704元。
4月底,法院进行了强制执行。
思考:法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新知学习
法律在身边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②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为什么说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为什么说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思考:我们是否可以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
②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为什么说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知识小结:为什么说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②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③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④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法治的脚步
法律的产生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约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元谋人是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已经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节选
思考:原始社会有法律吗?法律是怎么产生的?
法律的产生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视频:《汉谟拉比法典》
思考:古巴比伦国王为什么要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法律的本质及功能
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功能:①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②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法治的含义、要求
观点辨析:法律产生之后,人类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
内涵: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要求: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①1954年9月20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②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
③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2010年底,我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⑤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⑥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⑦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思考:为什么我国不断加强法治建设?
为什么要推进依法治国?(法制的意义)
法治是人民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生活需要法律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法治的脚步
法律的产生
课堂小结
——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原因
法律的本质
法治的含义、要求
为什么要推进依法治国?(法治的意义)
01
(2023广西贺州2)出生后,父母为我申报户口;到了上学年龄,父母要送我上学;年满18周岁,我享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老了,我有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表明(  )
A.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法律一定会让生活更美好
C.青少年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D.法律保障我们生活的一切需求
A
课时小测
02
202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该法典不仅对小区物业管理问题作出了回应,也对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带来的一些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予以了回应。这说明法律作为________的调节器,不仅服务于人们当前的生活,而且指导人们未来的生活。( )
A. 国家关系 B. 社会关系 C. 阶级关系 D. 人际关系
B
03
(2021云南昆明7)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下列体现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有( )
①在公交车上,我主动为老人让座
②到了法定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上学
③出生后,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
④父母经营饭店,主动申报纳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C
04
(2021江苏连云港13) 网络小说被抄袭,得到的赔偿会不会不够支付维权成本?创作短视频产品受著作权法保护吗?……2020年11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这使得网络空间著作权保护问题有了最新的法律依据。这表明(  )
①法律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②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
③著作权法是处理著作权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④著作权保护问题从此有了判断是非的依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05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党对全民普法工作的领导。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者家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居第一位。
上述材料传递出哪些信息 (6分)
【答案】①公民对法治的认同感明显提升;②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每点2分,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